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行的本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行的本义*郝葆华王东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712083)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讲,如果抽去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那么,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都难以构成,因此《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认为五行和阴阳是至关重要的:“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相似文献   

2.
贾得道 《山西中医》1999,15(1):38-40
中医理论包含着十分可贵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探讨中医理论的实质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探讨中医理论的实质必须有唯物论的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对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要进行具体的解剖与科学的分析。为此,对中医理论系统中的思想基础、生理学说、病理学说、药理学说、辨证论治的实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三焦有名无形无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内经》及后世医家有关三焦的论述进行了剖析。认为《内经》对三焦的论述存在矛盾,其原因主要是:理论来源不同;构建的需要;历史条件限制。后世医家所持三焦“有名无形论”,“无名有用论”,“功能单元说”和“未知说”,亦无益于中医理论的学习,整理和提高。三焦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中医理论在形成中的某些特点及其缺陷造成的,学习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时必须注意,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试析辨证论治的局限性解放军304医院中医科柴文举辨证论治一直被认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主要精华之一,历来言其长者多,言其短者少。笔者认为有必要给予客观的评价,现就辨证论治的局限性陈述于下。辨证就是将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综合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医理论认为,肾具有藏精、主生殖、主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其概念已非常明确.但对其解剖定位、功能界定,尚存在混乱,甚至是错解,严重阻碍了现代中医肾脏理论的发展.从中医经典理论的追溯、现代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的最新发展及实验室、临床研究成果等方面,重新解读了中医肾的概念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的演进过程,产生并发展了数学;同时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又离不开数学基础。中医理论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自然应该有其数学科学基础,其发展同样离不开对其理论体系数学内涵的挖掘与应用。对中医理论体系核心内容证候理论的数学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证候复杂结构呈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彰显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学科学基础,这为中医理论的现代语言阐释提供了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属于我国古代的唯物论与辩证法范畴,它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便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并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元气论作为一种自然观,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作为方法论,帮助人们构筑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用以阐明生命过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防治的客观规律。因此,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气与阴阳:欲弄清气与阴阳的关系,必须明确“道”、“太一”(太乙)、“太极”与阴阳的关系。《老子》认为,“道”又名“太一”,  相似文献   

8.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体质学说自本世纪70年代提出以后,近20a来,对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 理论研究1.1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被比较明确地提出后[1],受到中医界广大学者的关注,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著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已得到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2]并认为其基本原理概括为:(1)体质过程论—…  相似文献   

9.
刘志群  董德河 《河南中医》2012,32(7):809-810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鼻祖,阴阳概念最早见于八卦,《黄帝内经》吸取其阴阳学说精华.将其运用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用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治疗法则、药物的性味功能等,对中医学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质辨证在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嘉萍 《河北中医》2005,27(12):915-916
体质辨证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地位。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体质辨证的理论记载,主要从五行属性、阴阳大小、体形肥瘦、禀性勇怯4个方面对体质分类,认为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密切的关系。现代体质病理学认为,人类体质是人群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机能、结构与代谢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个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集中反映于《素问》的“七篇大论”,是王冰发现并加以注释及传承的第一人.自此以后,经两宋金元及明清以降,运气学说几经周折起落,时至今日,人们当以科学严谨的理性态度对待运气学说。  相似文献   

12.
医学理论的基础,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人们的哲学思想,二是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三是医疗实践。中医理论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解剖学在两千多年中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人们对人体结构所知甚少。因此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就不得不主要依靠古代哲学思想和长期的医疗实践。古代哲学思想是指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其中气和气化学说在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层次学说是贯穿于中医理论及临床及各领域、方面的基本逻辑结构。中医层次学说有空间、时间等不同形式,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层次、生理层次、病因病理层次、诊断层次及治疗预后层次等。中医层次学说是中医理论建立和规范的一个依据,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方法和原则,探讨层次学说是研究中医理论的一个途径。但中医层次学说也还有不够完善、规范和明确之处。  相似文献   

14.
玄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刘完素的玄府学说以及当代学者对玄府的研究,认为鼻中玄府是鼻腔鼻窦组织内环境以及鼻腔鼻窦内外环境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鼻玄府开阖失常,是导致鼻腔鼻窦组织病理性改变的根本,"开窍通玄"法则是鼻腔鼻窦疾病的基本治法。通过本文通过对鼻玄府的论述,以期丰富和完善中医鼻科的理论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鼻科疾病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05,26(10):904-905
中医学认为,西洋参性味苦、微甘而寒,入心、肺、胃经.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之功。《本草从新》言其:“补肺降火.上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  相似文献   

16.
腧穴命名的涵义了解腧穴命名的涵义,对记取针灸穴位、脏腑经络的气血流注,以及临床治疗等均有很大帮助。《千金方》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程扶生释义云:海,言其所归;渊、泉,言其深;狭者为沟、渎;浅者为池、渚;市、府,言其所聚;里、道,言其所由;室、舍,言其所居;门、户,言其所出入;尊者为阙、堂;要会者为关、梁;丘、陵,言其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的基础研究,就是为了探求中医理论发展的内在原因和规律,进而推动中医学发展所进行的探索性活动。诠释学是“理解、解释和应用”三位一体的科学,其理论和方法为中医理论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基于此,笔者认为:现代科学的诠释是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环节;复杂性科学的运用是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突破口;藏象、阴阳、五行是诠释学在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中运用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医体质学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内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内经>体质学说的概况进行了整理,并简要介绍了韩医<四象医学>体质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内经>体质学说对其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医理论研究工作者应拓宽视野,多从东方医学中的其他分支中进行挖掘,以此加快中医理论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认为中医学的五行学说可作为人身功能结构的理论模型;中医学的重要基础是相变医学和生态医学;经络是人体的非平衡态的自组织结构或耗散结构。作者预言脑电和气有混浊特性,并且它们的分数维数在n=5时饱和,国内外最新实验与这个预言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 一切事物不仅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而且其 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 近日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突触间 的联系,偶然发现轴突、树突之间的联系从形态上 恰似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进而从功能上思考突 触间的联系也存在阴阳平衡.故引发以下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