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研究包虫病快速诊断试验试剂盒的诊断价值。将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病例中随机抽样60例包虫病行快速诊断试剂盒诊断的包虫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样抽样60例包虫囊液皮内过敏试验诊断的包虫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示实验组的敏感性为95.0%,对照组为56.6%(P<0.01)。提示包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的敏感性高于包虫囊液皮内过敏试验及影像学诊断,而且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及确诊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包虫病组合抗原金标渗滤(DIGFA)快速法对两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87例包虫病例,经DIGFA诊断的为实验组;经影像学诊断的为对照组;DIGFA并与同批病例中45例间接血凝试验(IHA)和42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例作对比研究。结果囊型包虫病中影像学确诊率为94.02%,DIGFA确诊率为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泡型包虫病中DIGFA确诊率为95.00%,影像学确诊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GFA总确诊率82.75%与IHA确诊率2.22%和ELISA确诊率16.67%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GFA对泡型包虫病诊断更加有临床意义,影像学对囊型包虫病确诊率高,在血清学检查中DIGFA确诊率明显高于IHA和ELISA。DIGFA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且快速、操作简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高分辨率磁共振(MRI)技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的9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诊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6人,采用CT扫描分析诊断方式;实验组47人,采用MRI扫描及后处理分析诊断方式。对比两者的诊断性指标,以及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度。结果对比两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这3项诊断性能指标,实验组检查的敏感性为89.36%,准确性为93.62%,对照组的敏感性为60.87%,准确性为67.39%,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直肠癌各期诊断准确率,实验组总准确率高达91.5%,而对照组仅为65.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对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分级分期的诊断效果相较CT扫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直肠癌各期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其他诊断方法,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前列腺癌良恶性鉴别中采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受治疗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行MR DWI、DWI+T2WI、T2WI检查,对比两组患者ADC值;对比MR检查方式的差异对实验组患者特异性、敏感度、准确度的影响;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MR检查的确诊率及误诊率。结果实验组前列腺组织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内尿液平均ADC值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前列腺癌患者采用DWI+T2WI进行诊断,其敏感度、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单独DWI与T2WI检查(P0.05);实验组采用MR DWI+T2WI检查较DWI、T2WI单独检查确诊率更高(P0.05);对照组采用MR DWI+T2WI、DWI、T2WI三种方式检查,确诊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良恶性前列腺患者采用MR DWI方式进行检查可显著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及敏感度,增加T2WI方式可有效提升检测结果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及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评估X、CT及MRI在脊柱包虫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5例脊柱包虫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点,探讨其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 1957年10月至2006年6月收治5721例包虫病中,脊柱包虫病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15-56 岁,平均28.3岁,病史0.5-12 年,平均3.2年.发病部位:颈椎3例,胸椎11例,腰椎5例,骶骨6例.从临床、流行病学、影象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综合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25例脊柱包虫中有23例来自农牧区或有犬羊密切接触史(92%).25例均行X线检查,13例行CT检查,5例(38.46%)诊断包虫.19例行MR检查,17例(89.47%)诊断为包虫病,多房性是本病的特征之一,T1WI母囊信号高于子囊是其另一特征.15例行皮内casoni试验,阳性12例(80%),4例行包虫病八项免疫试验均为阳性.结论 脊柱包虫病X线和CT表现易误诊为结核、转移瘤、骨巨细胞瘤或骨囊肿等,MRI有助于脊柱包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清学检查对确诊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CT及MRI检查中的表现,分析两者之间的诊断水平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接受的经病理活检和手术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60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实验组采纳MRI诊断。归纳整理两者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符合率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检查结果表现为平扫以低密度为主,在动脉期、静脉期和增强期以高密度为主;MRI检查结果表现为平扫和增强各期均以高信号为主;MRI相对于CT有更高的诊断符合率和更低的误诊和漏诊率。结论 CT和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均可以起到一定的诊断作用,但是MRI的诊断效能高于CT,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损伤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整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X线、MSCT检查的膝关节损伤病人影像学资料,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MSCT诊断不同类型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损伤结果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 86例病人中男性6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17±19.67岁。以手术最终结果为金标准,MSCT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损伤敏感性87.50%、特异性64.29%,准确性83.72%,PPV 92.65%,NPV 50%;最常见的骨损伤部位是胫骨,诊断敏感性80%、特异性92%;其次为股骨、髌骨,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1%、100%,特异性分别为100%、100%,结果表明髌骨诊断效能最佳,两种骨损伤类型诊断特异性均达到了100%。结论 MSCT诊断膝关节骨损伤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具有较高临床效能,相对其他检查手段具有快速检测、成本相对较低、病人受限范围小,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R、CT检查髋关节,评估其是否有髋关节病变。方法选取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符合诊断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检查评估其是否有关节病变。观察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的X线CT、MRI检查表现及各种影像学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病变敏感性。结果 MRI除了可以检查出CT、X线可以显示的骨质结构慢性改变以外,还可显示其无法检查出的急性炎性变化。31例62侧行CT检查的患者中,MRI、CT、X线的检查敏感性分别为79.03%(49/62)、30.65%(19/62)、12.90%(8/62),MRI检查AS累及髋关节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T、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早期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其诊断敏感性显著优于其他影像及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与分析16排螺旋CT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起至2016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4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4排螺旋CT检查,试验组则实施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效果及两种诊断方法的符合情况。结果试验组特异性(94.74%)、敏感性(97.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特异性(84.21%)、敏感性(86.11%);16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97.30%)明显高于4排螺旋CT诊断符合率(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包虫八项检查在骨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骨包虫病的诊断策略.方法 对1999年10月至2008年9月因疑似骨包虫病而行包虫八项检查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9例,女17例;年龄10~67岁,平均35.9岁.采用金标渗滤法和酶联免疫法同时检测患者体内抗包虫囊液抗原(EsCF)、头节抗原(EgP)、囊液半纯化抗原B(EgB)、泡球蚴抗原(Em2)四个抗原的抗体水平,简称包虫八项检查.全部病例的最终诊断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或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对包虫八项检查结果进行ROC分析,确定最佳诊断界点(阈值),并计算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报值、阴性预报值.结果 经病理学检查证实,36例患者中11例确诊为骨包虫病(胸椎包虫2例、肋骨包虫1例、腰椎包虫3例、骶骨包虫4例、髂骨包虫1例).包虫八项检查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92.00%,Youden指数为0.8291,阳性似然比为11.3600,阴性似然比为0.0988,阳性预报值为83.33%,阴性预报值为95.83%.结论 血清学检查是骨包虫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包虫八项检查诊断骨包虫病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胰腺肿瘤剖腹手术前先行腹腔镜探查的价值。方法:对12例经B超和CT诊断或怀疑为胰腺肿瘤的病人,在剖腹手术前先行腹腔镜探查,其中2例联合使用腹腔镜超声检查(LUS)。结果:1例CT诊断疑为胰头肿瘤伴少量腹水者,腹腔镜明确为原发性腹膜炎,作冲洗引流而愈。2例影像学检查见胰体尾增厚,怀疑胰腺肿瘤者,腹腔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再作LUS检查,1例为胰腺囊肿,另1例未见异常。9例腹腔镜检查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病人中,3例明确已有远处转移,从而避免了开腹;另6例腹腔镜探查提示可以切除,结果其中1例由于肠系膜血管被肿瘤包绕而无法切除,余5例(5/9=55.6%)进行了根治性切除。腹腔镜探查在评估胰腺癌不可切除性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腹腔镜探查可发现影像学检查不能发现的腹膜转移,结合腹腔镜超声检查可提高胰腺肿瘤诊断、分期的准确性,使部分病人避免了不必要的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对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评价(附13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MR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价值。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2月,136例患主动脉疾病的病人术前经trueFISP3DCEMRA影像学检查,并与术中主动脉病理改变进行对比研究。病人男1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5±12.2)岁。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组108例,急诊发病(发病时间小于2周)76例,包括I型夹层动脉瘤41例,II型夹层动脉瘤9例,IIIA夹层动脉瘤1例,IIIB夹层动脉瘤57例;非夹层动脉瘤组28例,包括升主动脉瘤9例,马方根部瘤6例,降主动脉脉假性动脉瘤5例,降主动脉瘤4例,升主动脉假动脉瘤、降主动脉缩窄、弓部瘤、弓部假性动脉瘤各1例。结果术前MRA诊断与术中所见对比显示,MR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其累及范围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撕裂位置诊断的敏感性为85.2%,特异性100%;头臂干受累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100%;心包及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100%;假腔内血流情况诊断的敏感性为98.1%,特异性为100%。结论trueFISP3DCEMRA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安全、可靠,基本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被视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其他主动脉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和整理65例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对就诊原因、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脾脏肿瘤中包括囊肿26例、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25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各种影像学检查对绝大多数病人可给予术前确诊。结论 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左上腹痛、脾脏肿大等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肿瘤和确诊的重要方法,脾脏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泌尿系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尿路刺激症、血尿和腰痛为常见症状,分别为74%、47%和43%;尿沉渣找抗酸杆菌和尿PCR-TBDNA阳性率分别为25%和36%;I VU逆行造影和CT确诊率分别为36%、30%和54%。35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泌尿系结核。结论:提高对泌尿系结核的认识,综合病史、全面体检、病原学、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尿沉渣找抗酸杆菌仍是病原体诊断的主要方法,PCR法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I VU和逆行造影可作为泌尿系结核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不能确诊者,可选择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少见乳腺炎的B超、钼靶及磁共振的影像学特点,结合病理结果及文献复习探讨这三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所有经病理检查确诊并行影像学检查的24例少见乳腺炎,包括一般资料、影像学检查特点、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结果 24例中乳腺导管扩张并慢性炎14例,肉芽肿性小叶炎3例,慢性化脓性炎6例,乳腺结核1例;行B超检查13例,诊断符合率为77%,行钼靶检查12例,诊断符合率25%,行MRI检查3例,诊断符合率100%.结论 少见乳腺炎大多在影像学上无特异性表现,但仍有其异于其他乳腺肿块的特点,MRI检查较B超及钼靶检查更准确,联合多种检查手段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与常规超声诊断成人急性阑尾炎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成人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判定结果作为两组检查的金标准。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诊断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诊断符合率方面,研究组91.3%与对照组71.3%比较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确诊率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成人急性阑尾炎诊断方面,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诊断符合率更高,可对阑尾位置、长短、粗细、粘连等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具有更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禹  陈维善 《中国骨伤》2007,20(9):649-651
化脓性脊椎炎的诊断方法可以分类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核医学以及病原病理学等方面。白细胞、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以证明感染病灶的存在。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确定治疗方案、治疗和预后随访中扮演重要角色。普通X线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较低,因此通常仅用于初步判断感染存在。CT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MR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非常突出,尤其当MRI同核医学联合应用更能够发挥其对于化脓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该疾病最准确的诊断依据是病原病理学的证据,也是确诊的惟一手段。对于确诊化脓性脊椎炎需要综合分析方可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MRCP与ERCP在慢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ERCP和MRCP在慢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01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的慢性胰腺炎262例,其中同时行ERCP和MRCP检查120例。结果 120例慢性胰腺炎病人中经ERCP检查发现胰、胆管病变并确诊慢性胰腺炎108例,准确率为90%;经MRCP发现胰、胆管狭窄、扩张,结石等病变并诊断慢性胰腺炎106例,准确率为88.3%,统计分析两者无显著意义(P=0.678);ERCP和MRCP同时提示胰、胆管病变并确诊慢性胰腺炎96例,诊断符合率为81.4%;ERCP同MRCP相结合诊断慢性胰腺炎118例,诊断准确率为98.3%;ERCP和MRCP造影成功率均为1005%,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ERCP和MRCP在诊断慢性胰腺炎中有很好的相关性。两种诊断方法这间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几科能完全确诊慢性胰腺炎。而且ERCP除诊断作用之外,还兼有治疗作用,对一般状况较好,有ERCP绝对适应证者应首选ERCP检查。  相似文献   

19.
脊柱结核74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9年2月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柱结核的74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首诊时即考虑脊柱结核并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证实者28例,占37.8%。行X线片检查后诊断为脊柱结核者51例,占68.9%,行CT及MRI检查后诊断为脊柱结核者73例,占98.6%。临床、影像资料齐全,术前仍误诊为脊柱转移瘤1例,占1.4%。[结论]早期的脊柱结核或不典型脊柱结核很难根据临床表现在首诊时即诊断为脊柱结核,影像学检查是该病的主要诊断方法,CT及MRI对于脊柱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价值。极少数诊断困难的病例,可以作介入穿刺检查或者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诊断梅毒感染的区别,探讨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中心性病门诊就诊的病患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研究对象,实验组采取TPPA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而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在实验组的130例研究对象中,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6.92%(35/130);在对照组的130例研究对象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0.00%(26/130)。如果将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诊断的金标准,TPPA测定结果的敏感度为93.65%,测定的特异性为97.68%。结论在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测方面,TPPA检测法的特异性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好,但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性较TPPA检测法高。在临床中应将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梅毒的筛选试验,对于筛选阳性的样本,应用TPPA方法去确诊,只要将两种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避免漏检和误诊,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