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根素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值。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分别为(96.6±62.3)μg/min和(92.8+61.2)μg/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作微量白蛋白为(100.7±52.0)μg/min和(53.4±32.9)μg/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具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茶色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GMP - 14 0和血浆内皮素 (E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 (n =34)和治疗组 (n =34)两组 ,对照组采用糖尿病 (DM )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茶色素治疗 ,每天 3次 ,每次 0 .2 4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 8周。另选取 30名正常人为健康人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健康人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和血浆GMP - 14 0。结果 :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浆ET、血浆GMP - 14 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 (均P <0 .0 1)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水平分别为 70 .6± 19.7ng/L、6 8.9± 19.7μg/L、6 9.5 2± 4 0 .2 7μg/min ,较治疗前的 10 3.2± 2 6 .3ng/L、10 1.2± 39.5 μg/L、10 9.31±72 .15 μg/min明显降低 (均P <0 .0 1) ,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水平分别为 98.4±2 4 .2ng/L、89.2± 35 .9μg/L、95 .35± 4 9.92 μg/min ,较治疗前的 10 1.8± 2 5 .9ng/L、98.9± 37.1μg/L、10 8.2 3±6 9.72 μg/min无明显变化 (均P >0 .0 5 ) ,治疗组治疗 8周后血浆ET、血浆GMP - 14 0、UAE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P <0 .0 5 ,P <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葛根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择 6 4例尿白蛋白排出率 (UAER)在 30~ 30 0mg/d的 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 (35例 )和对照组 (2 9例 ) ,治疗组维持降糖治疗并同时用葛根素注射液 10ml+生理盐水 2 5 0ml静脉滴注 ,每天 1次 ,连续两周 ;对照组仅维持降糖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测定UAER、尿转铁蛋白 (TRF)、尿IgG、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和尿N乙酰 β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UAER(78 35± 6 5 6 )mg/d、αl -MG(16 0 8± 1 30 )mg L、β2 -MG(2 4 4 5± 2 3 6 ) μg L ,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3 7± 9 5 6 )、(2 1 6± 2 19)、(32 5 9± 2 2 1) ,(P <0 0 5 ) ;TRF(10 4 3± 1 0 8)mg/L、尿IgG(19 6 1± 2 86 )mg/L ,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 (15 4 5± 1 4 4 )、(36 35± 5 11) ,(P <0 0 1)。治疗后UAER、α1 -MG显著低于治疗前 (10 5 78± 9 39)、(2 1 78± 2 0 3) ,(P <0 0 5 ) ;β2 -MG、TRF、尿IgG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 (378 5±2 0 3)、(15 4 8± 1 33)、(36 97± 4 81) ,(P <0 0 1)。结论 葛根素可使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日益增多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改变的有效评价将有助于早期治疗。据此 ,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该类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价方法。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组 1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诊断依据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微量蛋白尿≥ 2 0 μg/min,但 <2 0 0μg/min,有糖尿病史 ,并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 2 1例 ,男性 16例 ,女性 5例 ,年龄 48~ 6 5 ( 5 5 .42± 4.6 0 )岁 ,病程 ( 6 .33±1.85 )年 ;组 2为糖尿病无肾病患者 2 0例 ,男性 15例 ,女性 5例 ,年龄 45~ 6 3( 5 4.95± 5 .0 5 )岁 ,病…  相似文献   

5.
潘爱萍  黄小琪 《广西医学》2003,25(5):688-69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LB) ,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酶法检测尿肌酐 (UCr)。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mALB UCr为 1 69± 0 92g μmol,NAG UCr为5 2± 2 1U μmol,尿蛋白阴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 UCr、NAG 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尿蛋白阳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 UCr、NAG UCr较正常对照组极显著增高 (P <0 0 0 1) ,而NAG、mALB阳性的患者 ,经系统抗糖治疗后 ,NAG、mALB排出量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0 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递法明 (Difrarel)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观察 4 7例表现有蛋白尿的 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口服递法明治疗 2周前后的尿蛋白变化。结果 :递法明治疗后 2 4 h尿微量白蛋白从 (10 7.96± 81.35 ) m g减少到 (71.0 1±4 6 .6 8) m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4 h尿总蛋白从 (3.0 5± 2 .5 2 ) g减少到 (2 .0 8± 1.90 ) 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递法明有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怡开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梅 《河北医学》2003,9(10):911-913
目的 :观察怡开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对 2型糖尿病 (T2DM)早期肾病的疗效。方法 :5 8例T2DM早期肾病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同时 ,治疗组口服怡开 ,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 (UAER)的变化。结果 :怡开组治疗后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 (P <0 .0 1 ) ,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怡开可降低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对T2DM早期肾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姜春艳  王笑英 《吉林医学》2000,21(5):271-272
目的 :探讨 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 ,以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方法 :将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 型糖尿病患者 5 0例做为研究组 ,另选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与之相匹配的无微量白蛋白尿症的 型糖尿病患者 32例做为对照组 ,采用次极量的踏车运动试验 ,记录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运动时间、最大运动量、高峰心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 ,心肌缺血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6 5 %对 42 % ,P <0 .0 5 ) ,平均运动时间较短〔(6 .8± 2 .1)对 (7.9± 2 .0 ) min,P<0 .0 1〕,最大运动心率亦较低 (115± 2 0次 / min对 12 7± 16次 / min,P<0 .0 1) ,运动量较低 (6 41± 2 18kg· m / min对 740± 2 11kg·m/ min,P<0 .0 1)。结论 :存在微量白蛋白尿的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较常见 ,通常在较低的运动负荷下就可发生心肌缺血 ,应对他们采取积极的冠心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联合检测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转铁蛋白 (TRF)、IgG和α1 微球蛋白 (α1 MG) ,Jaffe速率法测定尿肌酐。结果 :糖尿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和阳性组的尿微量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分别为 (1.65± 0 .78)mg/mmol、(0 .2 2± 0 .19)mg/mmol、(1.2 1± 0 .62 )mg/mmol、(0 .98± 0 .45 )mg/mmol) ,且尿蛋白定性阳性组的尿微量蛋白较阴性组显著增高 (P <0 .0 1)。单项检测尿微量蛋白诊断糖尿病早期肾病阳性率较低 ,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阳性率 ,四联检测阳性率可达 92 .8%。结论 :联合检测尿MA、TRF、IgG和α1 MG是诊断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联合口服中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年龄33-76岁;男47例,女43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尿白蛋白和肾功能分为早期肾病组,肾功能不全组.治疗组分两组PGE1组和PGE1加中药组,PGE1加中药组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100μg+利多卡因100mg+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中药每天1剂口服,连续21 d.对照组不用上述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其它治疗方法各组相同.结果和对照组比较,PGE加中药组尿白蛋白明显降低,其中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尿白蛋白由(236±79)mg/24 h下降到(96±61)mg/24 h;肾功能不全组尿白蛋白由治疗前(2532±770)mg/24 h下降到(1796±660)mg/24h.治疗后随访3个月尿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短期内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对不同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有减少尿白蛋白的作用,用后3个月随访尿白蛋白无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11.
张新安  钟进义 《吉林医学》2010,(24):4036-4038
目的:探讨葡多酚(GP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丙二醛(MDA)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8名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葡多酚治疗,1次/d,200m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另选择20名正常人为健康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浆MDA和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健康组查体时的血浆MDA。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浆MDA均较健康人组血浆MDA显著升高(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前血浆丙二醛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早期糖尿病肾病试验组治疗8周后血浆MDA(5.8±0.45)nmol/ml较治疗前血浆MDA(7.36±0.35)nmol/ml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浆MDA(6.6±0.42)nmol/ml较治疗前血浆MDA(7.28±0.33)nmol/ml下降不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后UAER(70.51±32.17)μg/min较治疗前UAER(112.42±69.11)μg/min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UAER(98.30±45.84)μg/min较治疗前UAER(103.15±69.14)μg/min下降不明显(P>0.05),试验组血浆MDA降低与UAER降低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升高有关,葡多酚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DN)血浆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化过氧化,葡多酚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MDA,对DN的肾脏功能起到一定改善和保护作用,为GPC治疗DN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庆  曾云芳 《四川医学》2005,26(3):300-30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Malb) ,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酶法检测尿肌酐 (UCr)。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尿Malb/UCr为 (1.69± 0 .92 )mg/mmol,NAG/UCr为 (5 .2± 2 .1)U/mmol,尿蛋白阴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 <0 .0 1) ,尿蛋白阳性组的糖尿病患者尿Malb/Ucr、NAG/UC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而NAG、Malb阳性的患者 ,经系统抗糖治疗后 ,NAG、Malb排出量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0 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 ,尿液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治疗组 (DM组 )及氯沙坦治疗组 (DV组 ) ,检测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脉压 (MAP)。结果 :①氯沙坦治疗 8周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比治疗前有显著减少 (P <0 .0 1) ;②DM组和DV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无显著变化 ;③氯沙坦治疗 8周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SBP、DBP、MAP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辛酸和胰激肽原酶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胱抑素-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肌酐比值和胱抑素-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为96.17±20.97 mg/L,尿蛋白肌酐比值为79.10±15.92 mg/mmol,胱抑素-C为1.03±0.25 m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5.28±36.38 mg/L,175.60±32.78 mg/mmol和1.85±0.24 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尿中Ⅳ型胶原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EG 40 0 0浓缩尿中Ⅳ型胶原 (Ⅳ C)检测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PEG 40 0 0浓缩尿中Ⅳ C浓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尿液Ⅳ C含量为 ( 4 47± 1 72 )ng/ml;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尿液Ⅳ C含量为 ( 6 12± 3 0 2 )ng/ml;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为 ( 12 0 7± 4 43 )ng/ml;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为 ( 14 5 3± 9 12 )ng/ml;非糖尿病肾病组浓缩尿Ⅳ C含量为 ( 4 68± 2 0 1)ng/ml。糖尿病人随着尿白蛋白分泌率 (AER)增加 ,血清和尿中Ⅳ C浓度也逐渐增加。结论 :用PEG 40 0 0浓缩尿中Ⅳ C的效果显著 ,血清和尿中Ⅳ C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方面是有效的指标 ,可作为糖尿病肾病 (DN )和非糖尿病肾病 (NDRD)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16.
检测尿微量蛋白和Ⅳ型胶原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标本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微量白蛋白(mALB)及Ⅳ型胶原(Ⅳ 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尿中RBP、TRF及Ⅳ C ,免疫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 ,酶偶联法测定尿肌酐。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尿RBP/Cr、TRF/Cr及Ⅳ C的含量分别为(2.12±0.95)mg/mmol,(1.81±0.52)mg/mmol,(44.68±17.2)ng/ml。在糖尿病无肾病组中 ,其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 ,而RBP、TRF及Ⅳ 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别(P<0.05)。在糖尿病的初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 ,mALB、RBP/Cr、TRF/C的及Ⅳ 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尿RBP、TRF及Ⅳ C是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慧敏  巩文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3):1675-1676
目的:探讨尿标本中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Cr)比值测定在糖尿病性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mALB,用酶法检测Cr,并计算尿mALB/Cr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尿mALB/Cr为(1.65±0.81)mg/mmol,糖尿病无肾病组中尿mALB/Cr为(2.07±1.05)mg/mmol,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在糖尿病初期肾病组与临床肾病组尿mALB/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3.20±18.30)mg/mmol和(43.70±28.58)mg/ mmol(P<0.01)。结论:检测尿mALB/Cr比值是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肾病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PGE_1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 3 5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前列腺素 E1( PGE1)前后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变化。结果 :PGE1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的 UAER( P<0 .0 1 ) ,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UAER较治疗前亦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结论 :PGE1可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尿板层素 (Laminin)在糖尿病肾病早期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按Mogensen建议分为正常组 (正常白蛋白尿 )和微量组 (微量白蛋白尿 ) ,对照组 35例 ,用放免分析法对尿板层素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组和微量组与对照组比较 ,尿板层素明显增高 (P正常组 <0 .0 0 1,P微量组 <0 .0 0 1)且微量组与正常组比较也明显升高 (P <0 .0 0 1) ,尿板层素与尿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872 ,P <0 .0 5 )。结论 :尿板层素在正常白蛋白尿期明显增高 ,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先于尿白蛋白的增加 ,故尿板层素检测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朱昆  杨博宇  金勇  刘伟 《吉林医学》2007,28(17):1845-184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机理。方法:3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过2周的导入期后进入观察期,随机分为α-糖苷酶抑制剂组(α-Gls组)和二甲双胍组(Met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g)、尿微量白蛋白(mAlb)变化。结果:Met组治疗前后BMI、FPG、HbA1C变化明显:血CRP分别是(3.57±0.45)mg/L和(1.79±0.34)mg/L(P<0.05),血Fg分别是(4.79±0.57)g/L和(3.05±0.35)g/L(P<0.05),尿mAlb分别是(273±46.24)mg/24h和(104±35.11)mg/24h(P<0.05);α-Gls组治疗前后CRP、Fg、mAlb无明显变化。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改善高凝状态、抗炎来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