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积累血液净化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经验,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度本院透析室发生的18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结果 2017年度本院透析室发生的18例护理不良事件按照事态级别分类:不良后果事件7例,占比39%;未造成不良后果事件4例,占比22.1%;临床差错事件7例,占比38.9%;警讯事件为0。按照发生原因分类: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10例,占比55%;护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3例,占比17%;护理人员违反操作规程2例,占比11%;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3例,占比17%。总体上存在的问题是上报数量过少。结论降低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隐患,加强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增强工作责任心,能有效控制血透室不良事件发生,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病人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护理系统上报的54例管道护理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管道固定不牢;同时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时间段是中午和夜间。结论为确保患者安全,应不断完善护理安全相关工作流程,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索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订相应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科2011年发生的7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⑴护理不良事件中第一位是跌倒,⑵主要原因分别是患者的安全知识宣教不到位和环境因素,⑶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发生有关,⑷一天中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峰时段在夜间.结论 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护理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按照患者的需要实行弹性排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共87例,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时间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给药相关、跌倒、液体外渗、管道相关、血标本采集相关、专科知识缺乏、护理文书书写等事件。主要原因为:巡视观察不到位、查对不认真、安全风险评估不足、沟通不足,健康教育不到位、操作未按流程执行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为:1年内占34.48%,2∽5年占57.47%,5∽20年占6.90%,21∽30年占1.15%。发生不良事件的时间:A班占50.58%,P班占24.14%,N班占17.24%。结论:应关注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0例患者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经过对血液净化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实施相应预防对策,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有了重新认识。60例患者共进行血液净化治疗1472例次,其中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3例次(0.20%)。结论血液净化过程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较多,分析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护理实践工作和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2013年期间发生的45例护理不良事件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共存在四种原因,最主要的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不到位和护理部门的核心制度没落实,分别占据了46.7%和33.0%。结论:为了切实提高我院护理服务的品质,存进患者早日康复,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落实护理部门的核心制度,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其种类,并提出有效对策,降低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发生于儿科的护理不良事件,了解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相关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制定保证护理安全的对策。结果: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8%(32/486),主要类型包括医嘱执行不到位、检查延误和错误给药等,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欠缺沟通技巧和配合意识等。结论:为保证儿科护理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建立健全并贯彻落实各项护理管理制度,保证患儿安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83例,共计15243例次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本次观察中,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共计213例次,发生率为1.40%。183例患者中,发生肌肉痛性阵挛、失衡综合征、低血压等并发症者共计78例,发生率为42.62%;发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者共计41例,发生率为22.40%。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流程、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环境安全意外、违反操作流程等为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较多,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血液净化透析室需要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操作流程,并注意加强缓解管理,加强专科知识、心理素质培训,从而有效保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2009年-2011年38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对不良事件的原因及与护理人员制度的执行、专业工作年限、职称的关系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38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由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造成比例较高,占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60.51%;发生不良事件频率与护理人员在妇产科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其中在妇产科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最高,占36.84%。结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严格贯彻、落实各种制度,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注重职业素质培养,保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控制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汉寿县人民医院2008-2010年全院临床科室上报的185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及护患比例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给药错误、输液相关事件、跌倒。主要原因分别是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护士资历不够,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落实制度及评估患者和沟通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结论: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根本途径。科室加强核心制度的检查和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按照护理人员资质和患者的需求进行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该论文的目的是探讨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论文方法 产科护理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2011年23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论文分别对不良事件的愿因、不良事件发生与护理人员的产科工作年限、职称的关系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23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由于“三查七对”落实不到位的构成比例高,占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的78.26%;不良事件发生频率与护理人员在产科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其中在产科工作年限短的护理人员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最高,占35.73%.结论 严格制度的落实,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保持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乾惠  袁琼  张跃群 《西部医学》2014,(3):378-379,38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安全管理对策。方法应用鱼骨图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50例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知识欠缺、技术操作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患者疾病因素、遵医行为差,医院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安全监管不到位等。结论鱼骨图直观、清晰地揭示了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原因,有利于管理者建立并实施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制度,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近2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别及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原因、发生的科室分布、人员构成特点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了针对性措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未遵守制度及工作流程、沟通不到位、护士能力不足、班次安排不合理等。不同资质的护士、不同科室及不同工作时间段发生率有很大差异。结论针对原因及发生事件的主体,采取对策,从管理入手,完善制度及工作流程,加强培训,重视薄弱环节的管理对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盛素巧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86-1987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完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2009~2011年度护理系统上报的157例不良事件,对其类别、发生原因、特点进行梳理分析。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输液有关事件、沟通不良事件、跌倒/坠床;②主要原因是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沟通不良、评估不足及宣教不全面;③低年资护士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重抓核心制度落实和流程管理,完善不良事件防控机制是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全体护士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强化一级质控组织督导职能、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是降低不良事件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寻找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确保病人安全的措施。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4月上报收集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的班次、发生不良事件与职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占第一,包括医嘱错误11例,非计划性拔管11例,给药错误9例;主班出错率高(36.36%),低职称护士发生率比高职称护士高,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分别是60.61%、27.27%、12.12%。结论加强管理,增加设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创建无惩罚性的护理安全文化,才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崔颉  赵燕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186-5188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预防类似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上报的74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结果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有护士责任心不强、操作流程不规范、宣教不到位、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护理质控不到位等.结论 正确处理不良事件、加强护理质控、实施分层管理、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人员进行分类,总结出现的原因。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9例,主要的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健康宣教缺乏等。同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防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管理和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对患儿的健康宣教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义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9):1141-1142
目的统计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101例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为7:30-15:00;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值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高(占62%);不良事件与患者的意识、自理能力、年龄均有关系。结论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黄佩丹 《大家健康》2016,(10):285-286
目的:研究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采用分组交接班完成ICU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采用床头交接班完成ICU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控检查结果、不良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分级护理、医院感染、文件书写、急救安全和病房管理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2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仅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交接班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和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对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方法:针对2012年护理系统上报的8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两位均是患者人身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护士执行力差,评估不足、健康宣教不到位;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不够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针对各种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