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肿瘤化疗患者对PICC相关性血栓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置管患者对PICC相关血栓的认知现状。结果:共调查197名患者,对PICC相关性血栓的基本知识、预防知识、日常观察、应急处理四部分的认知总得分处于中低等水平;不同性别、不同疾病患者在PICC相关性血栓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文化程度、置管次数、留置时间是影响认知得分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认知度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寻找有效护理对策,改进健康教育方法并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有效预防及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实施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67%、21.67%,且观察组(95%)导管维护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7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成为临床首选的护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B超对葡萄胎的诊断及随访袁顺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邓君碧(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为探讨B超在葡萄胎诊断及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我们复习了130例经病理证实的葡萄胎的声像图,并对恶变、误诊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30例均为我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PICC置管的优越性。方法:73例需要行PICC置管患者,男性38例,女性35例,年龄15~92岁,患者由于血管条件极差,如老年患者、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长期使用血管刺激性药物的患者,使得常规PICC穿刺无法实施。结果:7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其中2例见回血后送导丝受阻,经调整方向等措施无效后拔出重新穿刺成功,置管成功率100%。结论:B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6.
B超检查在肝硬化患者随访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88-3689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肝硬化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见的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和乙肝所致肝硬化患者进行B超随访,观察肝体积改变、门脉高压、脾肿大和恶变的检出。结果:大部分病例病情稳定,少数伴门脉高压,恶变检出率8%。由于随访间隔期较长,致恶变的检出偏晚。结论:对于肝硬化患者,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B超是较为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治疗患者的观察重点以及护理对策.方法:该院于2014年1月至今收治的肿瘤患者中,将经过综合评价及结合外科会诊意见确定保留导管治疗的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方法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2例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并顺利拔管,经复查血管内均未见明显异常,随访1年中未发生血栓复发.结论:正确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可以保证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后行保留导管治疗患者的安全,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PICC相关性血栓诊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用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2014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PICC患者80例,分为B超引导组(n=40)和传统盲穿组(n=40)2组.B超引导组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置入PICC治疗,传统盲穿组患者接受传统盲穿置入PICC治疗,对2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和置管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时间、疼痛程度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B超引导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80.0%(32/40)、100.0%(40/40)均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的52.5%(21/40)、87.5%(35/40)(P<0.05);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传统盲穿组的35.0%(14/40)(P<0.05);置管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盲穿组(P<0.05),疼痛程度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盲穿组(P<0.05),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传统盲穿组(P<0.05).结论 B超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较传统盲穿用于PICC置管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根据其相关危险因素,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患...  相似文献   

10.
徐晓梅 《求医问药》2014,(15):289-290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为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置管方式进行置管,为研究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在研究组患者中有29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其成功率为96.67%;在对照组患者中有27例患者第一次穿刺成功,其成功率为90%,二者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研究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6.67%;在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23.33%,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为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疗效显著,引发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皮肤保护膜用于PICC导管固定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芬  杨梅  徐敏冬 《西部医学》2010,22(4):687-689
目的探讨皮肤保护膜对PICC穿刺皮肤的保护及对导管的固定作用。方法将192例接受PICC穿刺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n=96)和对照组(n=96),试验组使用康乐保皮肤保护膜涂抹在穿刺局部周围皮肤上,再贴上3M透明敷料;对照组只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PICC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敷贴粘贴的时间。结果试验组出现2例皮肤不良反应(2.1%),对照组出现18例皮肤不良反应(18.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提前更换敷贴方面,试验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例vs23例,P〈0.05)。结论康乐保皮肤保护膜提高了皮肤对敷贴的耐受程度,避免了皮肤损伤,延长了敷贴粘贴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彩色超声仪器引导下行PICC置入术的体会。方法利用彩色超声仪器引导下,定位穿刺血管,更换穿刺针,行PICC置入术。结果B超引导下行PICC穿刺20余例,均取得成功,减少并发症与相关文献相符合。结论彩色超声仪器引导下行PICC置人术,不但为医院节约设备开支,创造经济收益,更为患者带来福音,减少痛苦和经济损失,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诊一直以来都未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严重影响肿瘤的防治工作.本文结合医科院肿瘤医院开展随诊工作的情况,论述如何做好恶性肿瘤患者的随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76-79+83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PICC的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为血栓组,975例未发生血栓形成为非血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血栓组静脉内经显著低于非血栓组,导管尖端位置于上腔静脉上2/3比例显著高于非血栓组,肿瘤比例显著高于非血栓组,合并糖尿病、有PICC置管史、化疗史、血栓史比例显著高于非血栓组,D-二聚体(D-Dimer,D-D)显著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尖端位置、糖尿病、D-D水平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静脉内径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PICC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工作中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注意监测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癌患者 PICC 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合理选择血管,术后严格按照 PICC 护理常规,防止PICC 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结果:经临床经验总结,正确操作,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全面推广患者带管出院,定期来我院维护。结论:PICC 置管广泛用于临床,延长带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并发上肢静脉血栓(epipod deep venous thrombosis,E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施行PICC置管的22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EDVT的发生率,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25例患者中,18例发生EDVT,发生率为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肿瘤分期高、置入头静脉、上腔静脉上半段置管、活动时间少、APTT低、血红蛋白低、使用硬质纤导管材料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分期、置入静脉、导管位置、活动时间、APTT低、血红蛋白低、导管材料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EDVT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简称PICC) ,近 2年来在国内应用日趋广泛 ,使众多的患者减轻了痛苦 ,尤其是静脉使用化疗药的患者 ,避免了静脉炎的发生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 0 0 3年 2月~2 0 0 4年 2月 ,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肿瘤科对5 0例肿瘤患者行PICC操作术。现将操作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5 0例 ,男 34例 ,女 16例 ,年龄 2 1~83岁 ,平均年龄 5 9岁 ,均为肿瘤行化疗的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 14例、胰头癌 5例、淋巴瘤 6例、胃癌8例、宫颈癌 4例、肺癌 13例。本组病例均选择上肢静脉 ,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随访系统管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依从性与疗效的影响.方法 15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门诊护理与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慢性肝病随访工作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对比两组患者1年后治疗依从率与抗病毒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生活方式、规律服药、坚持疗程、保持乐观情绪、家属监督等方面的治疗依从率以及总体依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80 IU/L、HBeAg阳性率、HBV-DNA>105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V-DNA 103~1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的随访管理可有效提高CHB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效果,解决无法在直视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患者的置管方法。方法: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将临床上凭经验的盲目穿刺变为可视穿刺,极大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了置管后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对改良塞丁格技术配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的应用满意度达100%。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活动度〈30%的重症肝病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40例重症肝病患者应用PICC在输液治疗时并发症的护理。结果:局部渗血率为100%,肢体水肿率为37%,静脉炎发生率为15%。结论:凝血酶原活动度〈30%的重症肝病患者PICC并发症重,护理不能给予喜疗妥药膏局部涂擦,不可滥用药物,应加强凝血酶原活动度〈30%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护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