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郭伟鹏 《医学综述》2013,(16):3035-3037
目的研究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由江苏徐州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0例,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行单纯传统肺癌根治术;试验组180例,行肺癌根治术联合系统淋巴结清扫。随访跟踪1~10年,统计两组患者1、3、5、9年的生存率、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1年、3年、5年、9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3.9%、47.2%、30.6%、13.9%,试验组分别为74.4%、55%、37.8%、22.8%;除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少于试验组,纵隔转移率和累计复发率均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试验组为1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能有效提高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不同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3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数据。结果:入组患者200例患者行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363例患者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比,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纵隔淋巴结个数较少(9.84±8.55 vs 13.09±9.31,P<0.01);发生多站N2淋巴结转移较少(15.8%vs 55.7%,P<0.01);局部复发率(12.0%vs 6.6%,P<0.05)和远处转移率(28%Vs 18.2%,P<0.01)较高;但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方式并不是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2组比较所有入组患者生存率和不同肿瘤大小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具有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相一致的肿瘤治疗效果,可以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范围内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161例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我院自1985~1995年的161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就这些患者的原发肿瘤所在肺叶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对预后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 116例肺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按肺癌淋巴结分布规律对区域性及非区域性淋巴结进行了根治性清扫,共清除同侧纵膈淋巴结(N2)淋巴结2 366枚。手术切除的肺叶和淋巴结行病理切片检查,其中鳞癌46例,腺癌62例,大细胞肺癌4例,腺鳞癌6例,其他4例。根据病理标本结果,对肿瘤部位、分型、大小、细胞分化程度等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16例中57例(49.1%)存在N1或N2淋巴结转移以及N1、N2淋巴结共同转移。清除的2 366枚纵隔淋巴结中转移的淋巴结(N2)426枚,纵隔淋巴结转移率18%。结论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机会很大,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肺癌淋巴结转移与肺癌部位、细胞类型、肿瘤T分级和细胞分化程度都有密切关系。手术要达到根治目的,提供患者生存率,应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日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最佳治疗方式仍然是外科手术根治,包括Ⅰ期、Ⅱ期和部分Ⅲa期患者[1]。其标准手术方式是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目前业界共识。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不断提高,临床高分辨率CT技术的广泛应用,早期肺癌发现率越来越高。此类肺癌均以手术根治为最佳治疗方式,但目前临床存在很大争议的是此类小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对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月-2007年12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术后病理诊断为T1N0M0,且符合完全性切除的11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分为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lobe-specific systematic node dissection,LND)组(肺叶组)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ystematic mediasttinal lymphadencectomy,SML)组(系统组)。分析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及生存数据,探讨两组预后的差异。结果系统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肺叶组(P〈0.01)。两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可以取得与系统淋巴结清扫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创伤更小,可以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和术后的效果.方法收集Ⅰ~Ⅲa的NSCLC144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肺切除时行系统纵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肺切除时仅行肺门淋巴结清扫术,纵隔淋巴结肉眼怀疑转移者则行该淋巴结摘除术.分析淋巴结清除总数口淋巴结转移数口淋巴结转移率口手术并发症,术后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共清除淋巴结657枚,转移淋巴结402枚,转移率为61.2%(402/657);对照组共清除淋巴结275枚,转移淋巴结215枚,转移率为78.1%(215/27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研究组仅1例转移,对照组中2例复发,4例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提高病人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非小细胞肺癌N2淋巴结清扫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治疗仍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5年生存率仍在30%~40%之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转移和复发,而纵隔淋巴结(N2)转移是影响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N2的转移机制还不清楚。现今争议的焦点在于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及其是否能提高NSCLC分期准确性及改善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姜婷  温广华  董科  傅健飞  赵天涯  张倩倩 《浙江医学》2018,(18):2028-2030,2037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个数对T1aN0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提取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开发的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库1998至2011年接受手术治疗的T1aN0期(肿瘤直径≤10mm且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淋巴结清扫个数分为3组,即A(0个)、B(1~5个)和C(≥6个)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1年,利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淋巴结清扫个数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病理类型、手术范围、诊断年份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7.1%、89.4%和92.2%,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83.9%和86.7%,10年生存率分别为66.5%、73.1%和77.8%。C组患者预后优于A组(P<0.05);而B与A、C组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性别、分化程度是影响T1a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进一步作亚组分析,发现女性亚组中,A、B、C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亚组中,C组患者明显优于A、B组(均P<0.05)。结论对于T1a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清扫可改善男性患者的预后,但对女性患者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清扫的合理模式.方法 通过对68例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术前临床资料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切除和纵膈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肿瘤位于肺上叶,50.0%发生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33.3%发生隆凸下淋巴结转移;腺癌、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2.4%和14.3%(P =0.018),腺癌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是鳞癌的1.73倍(OR值为1.73);淋巴结转移同瘤体大小密切相关,瘤体最大直径在1.0 cm以下、无纵膈淋巴结转移和无胸膜受侵,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尤为显著(P<0.01).讨论 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膈淋巴结清扫,精准合理的纵隔淋巴结清扫可提高临床Ⅰ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山  王树军  张道忠 《安徽医学》2009,30(10):1193-119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9年3月,对本组40例均行肺叶(全肺)切除加肺门和同侧纵隔的淋巴结作整块切除(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清扫同侧纵隔淋巴结(N2)共471枚,阳性率15%,其中ⅢA期阳性率57%。肺门淋巴结(N1)259枚,阳性率12%。在阳性的淋巴结中,长径最小2mm,最大30mm,在阴性的淋巴结中长径最大20mm。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上具有重要地位,术前胸部CT不能作为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舞钢职工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肺门淋巴结清扫加肺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系统性纵膈淋巴清扫加肺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以及转移率等。结果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1.27%,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79.27%;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1例全肺切除患者术后2 a发生脑转移,1例全肺切除患者1 a后复发支气管残端癌,转移至隆突,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出现对侧肺转移与肝转移。治疗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同侧胸膜转移。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能够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初诊且未见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及其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初诊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淋巴结清扫数量与1年、3年、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其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淋巴结清扫数量、清扫站数、T分期是影响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相同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T1-T2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不如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P〈0.05);T3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不如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其远期疗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刚  肖凌  欧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59-1660,166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136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68例,自2002年后所有肺癌行根治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8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传统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1.2%、21.0%,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2.7%、44.4%。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  相似文献   

16.
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达  刘继先 《吉林医学》2008,29(19):1627-1629
目的:探讨CI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合理的廓清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112例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的CI期周围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N2,占14.3%,腺癌、鳞癌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19.5%、8.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IA期、IB期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5%、16.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上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7.8%在上纵隔,下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71.4%在下纵隔,上、下叶肿瘤均可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结论:CI期周围型NSCLC应行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选择性区域纵隔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8年3月-2002年3月3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术加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例的临床TNM分期、术后TNM分期、区域淋巴结切除总数目、淋巴结转移比、淋巴结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34例病人中,术后分期改变16例,占47%(16/34);共清扫纵隔淋巴结311枚,平均每例9.15枚;10例N2患者中清扫104枚纵隔淋巴结,32枚淋巴结有转移,其中7例为单区域转移(L1),3例为2个区域转移(L2);淋巴结转移比30.8%(32/104);淋巴结的大小与是否转移无明显关系。结论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应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手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肺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概率,为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327例行完全性切除的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淋巴结是否存在跳跃性转移将327例患者分为跳跃转移阳性和阴性2组,对2组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的概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27例患者中有跳跃性转移112例,发生率为34.25%(112/327)。右肺上叶癌跳跃转移发生率为41.03%(32/78),右肺中下叶癌跳跃转移发生率为29.66%(35/118),左肺上叶癌跳跃转移发生率为46.58%(34/73);左肺下叶癌跳跃转移发生率为18.97%(11/58)。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的概率较高,尤其左肺上叶癌发生跳跃转移的概率最高,认为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必需的,尤其对于左肺上叶癌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可切除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位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胸外科行根治性肺叶切除的335例NSCL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5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为第7组、第4组.右肺上叶与右肺中、下叶NSCLC相比更容易发生上纵隔淋巴结转移(P<0.01).T1期上叶NSCLC发生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几率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高于鳞癌(P<0.01).高分化NSCLC发生N2组淋巴结转移几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NSCLC (P<0.05).结论:NSCLC的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原发肿瘤大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特点,为外科治疗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5月至2010年12月,按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作为淋巴结廓清标志,对198例肺癌行完全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将淋巴结行病理切片,HE染色明确是否有癌转移.结果 清除淋巴结993组,转移113组,其中第10站、第11站共淋巴结转移43组,纵膈淋巴结中转移70组.纵膈淋巴结转移中第7站淋巴结出现转移24例,第4站淋巴结出现转移11例,第3站淋巴结出现转移9例,第5站淋巴结出现转移7例,第6站淋巴结出现转移7例,第8、9站淋巴结出现转移各2例.同时有第7站和其他站淋巴结转移者共19例.结论 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上纵膈淋巴结和隆凸下淋巴结在肺癌中转移几率大,为提高生存率,无论上叶癌还是下叶癌手术均必须清扫上纵膈淋巴结和隆凸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