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神农本草經》的《序录》:上品药120种,中品药120种,下品药125种,三品合計365种,而现存《証类本草》和諸家所輯的《本草經》,三品药的种数,都不足此数。例如晦明軒《重修政和經史証类备用本草》,经药上品是141种,中品是113种,下品是105种,共計是359种,就少了6种。李时珍《本草綱目》(卷二)有所謂《本草經目录》,药品种数,虽与《本經序录》相符,而此《目录》是李时珍所伪作(著者別有考証),实不足为据。孙星衍等根据《太平御览》等类书所引吳普《本草》增加了升麻、粟米和黍米三药,自具卓见,但《本草經》遺佚的药,还頗不少,茲略論于后。  相似文献   

2.
<正> 远在紀元前我国就正式有药物的記載(如山海經),至公元一世纪初叶,汉平帝元始年间,創始了中药的經典著作——神农本草經,其中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和部份人工制品在內,共药365种;后至梁(501—560)陶宏景神农本草經集註增至730种;唐(659)新修本草增至844种;宋(1108)唐慎微証类本草增至1456种;明(1596)李时珍本(?)綱目增至1892种;其余如赵学敏本草綱目拾遺和各地区習用的民間药物如滇南本草之类尚未計算在內裾庋亢  相似文献   

3.
<正> 在將近兩千年以来,独活和羌活这兩种砈弥幸?到底是从同一种原植物,还是从不同的原植物所採取,我国历来許多医药学家及本草書籍的記載中,都莫衷一是,说法不一。例如: 一、神农本草經記載:“独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生川谷。”二、名医别录中写着:“独活一名羌活,二物同一类。”三、李时珍在本草綱目里的記載是:“独活以羌中来者力良,故有羌活、胡王使者诸名;乃一物二种也,人  相似文献   

4.
<正> 中药煎剂是我国医疗上历史最久、应用最广的一种制剂。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和原则,是綜合用药、辩証施治、灵活运用,所以經中医师看病后,所开的临时处方較多,而且又多为煎剂。因而可以說中药煎剂在中医治疗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湃硕约逡┑牟僮鞣椒ㄊ呛苤匾暤?从古代医药文献中可以看到很多有关煎药的論述,如宋、苏沈良方序言中載:“古之飲药者,煮煉有节、飲啜有宜,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熾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煉之节也。”明、李时珍著本草綱目中載:“凡服湯药,虽物品?⑿拗稳绶?而煎药者鹵莾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药亦無功……。”又载:“煎药须用小心老誠人,新水活火,先武后文,如  相似文献   

5.
石胡荽与天胡荽的异同,各家文献与我省民间經驗所說并不一致。茲将个人认識,提供同道們参考。据李时珍本草綱目第20卷草之九的石草类所记載的“石胡荽”的植物,应孩加只区别。么将这两种草药的形态、科属与性味和不同的作用曹介于下: 1。"石胡姿":本草桐目释名"  相似文献   

6.
川貝母     
貝母在神农本草經中列为中品,本草綱目則列入山草类。我国自古以来主要用于止咳潤肺平喘。貝母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已由赵承嘏、朱子清等人陆續提出数种生物硷。貝母的原植物和生药品类,据曾發表的資料,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7.
中药气味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参閱历代本草名著,关于药物气味之記載多有不同。如以最常用之当归为例,《綱目》謂其“苦”,《别录》謂其“辛”,李杲《用药法象》又謂其“甘辛”,而神农、黄帝、桐君、扁鵲却均謂其“甘”;又如对地榆之辨味,《綱目》及甄杈《药性本草》均謂其“苦”,张元素《洁古珍珠囊》謂其“微苦”,而《别录》曰“甘酸”,李杲謂“苦酸”……。如此者不胜枚举。其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一,各家所記者与莉物主品种、产地等之不同有关;二,古时交流不便,且无客观統一标准,尝辨方法及个人之差異出入頗大;三,記述方法之不同,例如有从口尝所得而記之者,亦有通过药物实际疗效观察而总結其气味者;前  相似文献   

8.
本所僻处农村,每年夏秋二季都有农民兄弟被蛇咬伤!根据《医宗金鉴》蛇咬伤方法进行施治,《金鉴》云:“凡被蛇咬伤者,即时飲好醋(《本草綱目》:治蜂蠍蜈蚣蜘蛛諸虫伤)1—2碗,使毒气不随血走,以绳扎伤处两头,若困昏宜用五灵脂(《开宝本草》:敷蛇蠍蜈蚣伤)五錢,雄黄(《神农本草經》:解蛇虫毒)二錢五分,共为末酒調服二錢,少时咬处出黄水,水尽則肿消,以雄黄末摻之,口合而愈。”我們得到这一指导,結合外科小手术,摸索到經验。先后治愈10例,最短的二天,最长的八天。毒蛇咬伤时,初觉如被針刺,继則先麻后  相似文献   

9.
閱江苏中医1962年8期褚玄仁医师所撰《明代名医繆仲淳先生年表》后,见其闡述繆氏一生学术事迹頗詳,笔者在此启发下,复参閱仲淳遺著,略有所得,不揣浅陋,摘录管见,以质同道,非敢續貂,实亦继承前辈医学遺产云。 讀繆氏著作《神农本草經疏》,《先醒斋医学广笔記》二节,其总的論治特点,笔者认为是着重“降气”、“和肝”、“养阴”三法,从其論类中一門,立論超越前代,他说中风病因,以真阴亏損  相似文献   

10.
第二节眼与臟腑“素間”陰陽应象大論中有說:“肝主目(中略)在竅为目”,“灵樞”五閱五使篇有云:“目者肝之官也”,眼对五臟中特别重視与肝的關連;“灵樞”大惑論有說:“目者心使也”;虽然这些說法很与以前所謂“連目系”(肝經)及“繫目系”(心經)的經絡綫路相呼应,但是,不單單是肝与心,同時在大惑論裏还有認为眼睛是五臟六腑之精的說法,现在引在下面: 1.“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於目而为之精,精之窼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原文有“其窠”字样,根据守山閣校本訂正,校訂者註)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約束,裹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脈並为系,上属腦,後出於項中,(中略)”。2.“目者五藏六府之精也。营衛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生也,故神劳則魂魄散,志气乱(下略)”。後世,受印度医学的影响,到明朝以後在前記諸眼科書裏記載着以此說而推衍出來的五输八廓說。  相似文献   

11.
一、概說: 虚实是祖国医学八綱辨証論治理論体系中診疗工作重要組成的两綱。虚实是指邪正盛衰而言,《內經》謂:“邪气盛則实,精气夺則虛”,說明实是指邪气盛,虛是指正气虚,邪实是病势增劇,正虛是机能衰弱。正气是指机体的生理机能和抗病能力,在平时为調节机能,邪气是指外感六淫和內伤七情等致病因素。祖国医学对发病机制及病理机轉的理論,是以邪气(致病因素)和正气(机体)两方面的盛衰消长來說  相似文献   

12.
<正>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字东壁,湖广蕲州(現在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鎮)人。晚年迁家于蕲州雨湖旁,他的書齋名为濒湖(艹過)所,自号濒湖山人。因此他写的脈学后人即叫它濒湖脈学,他所著本草綱目,也有人叫它濒湖綱目。李时珍的父亲李言聞,是一个有学問的医生。李时珍自己十三岁就成秀才,他从二十岁后就潛心研究医葯,二十余岁时开始鑽研本草,注意亲採葯物,鑑定真伪,明辨是非。三十多岁起就开始編写本草綱目。直到七十岁后才編写成功。共花了三十年左右的工夫,完成了这部世界馳名空前大著作。所以苏联莫斯科大学选他为中国古代四大科学家之一。这是他一生一  相似文献   

13.
祖國醫學遺産的發揚與提高,關鍵在於西醫學習中醫學,這一點在今天已經成爲一個正確的方向與必經的步驟。至於西醫如何學習中醫學,亦經各方面醖釀,初步意見一致認爲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本草綱目等爲必讀的書,其中應先從傷寒金匱學起,這是完全正確的。傷寒金匱在中醫書籍中雖然比較简要樸實,較少空洞理論,但其在歸納次序上及某些解說上仍然有其一定程度上的雜亂。因此在學習傷寒金匱以前,我們該先對本書的基本精神及書中若干術語有較多的了解,這是有必要的。爲此,試作以下概念介紹與討論。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保健     
石胡荽可治鼻孔生疔鼻孔生疗,系肺經火毒蘊結所致。因肺开窍于鼻,肺經火毒上迫,故鼻孔生疔肿痛。石胡荽又名鹅不食草,属菊科植物,生于路旁、园隅湿地。辛寒无毒,能散結消肿,清热解毒。《本草綱目》謂治“鼻塞不通,又散疮肿。”  相似文献   

15.
辞典韓字条下载:“韓保昇,五代时蜀人,精医,不拘局方,詳察药品,释本草甚明,所以深知药性,施药輒神效。”按韓保昇,五代时晋长子人(旧属山西潞安府),官后蜀翰林学士,奉蜀主孟昶之命,与諸医士,取唐本草并图經相参校,更加刪定注释,厘为10卷,李时珍本草綱目有“图說形状,頗詳于陶苏”的評語,后世称为“蜀本草”,对我国本草学貢献甚大。辞典卽不列载其所撰蜀本草一书,而又誤长子人为蜀人(按蜀为国名,又为四川省之别称,易于糊混)且在五代时尚无局方这一名称,所称“不拘局方”,用  相似文献   

16.
沙眼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我国第一部医节《黄帝內經》記載已有“倒睫”,“倒睫”多数是沙眼的后果,可知在这时已經有了“沙眼”病。隋代《巢氏諸病源候总論》目风赤候所說:“见风泪出,目眥皆赤”和睊目候所說:“目眥痒而泪出,目眥恆湿”等記載,似指沙眼初期症状。目风肿候所說:“瞼內結肿或如杏核大,或如酸枣之状。肿而因风所发,故謂风肿”,似指第二期沙眼,結合膜乳头肥大的症状。睢目候所說:“风客于瞼肤之間,所以其皮緩纵复于目,則不能开”,似指第三期沙眼症状。  相似文献   

17.
皂角刺,又名天丁、角針,是荳科山野自生落叶乔木皂莢茎上的干燥棘刺。李时珍《本草綱目》在皂莢条下載:性味辛溫,入肝、胃二經,功擅搜风杀虫、散瘀消肿,托毒潰痈。根据我們在临床上的观察,发现以它为主来治疗子宫頸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有着满意的效果。茲报导如下,供同道参考,并希批評与指正!  相似文献   

18.
讀了张觉人同志发表于江苏中医1963年3月号“談制炼升降丹药的經验介紹”一文,感到内容丰富,很有受益和启发。但是也发现一些問題,愿与作者商榷。誠如张氏所說“升降丹药各有师承和体会”,所以借此談談我个人的經验与体会,以交流心得,有不足之处,希同道予以指正。张氏在其文章之始,談到我国炼丹术的起源和演变,本应对升降丹的起源和发展均予以必要論述,以与后文相呼应。但文中所引証之文献无一是說明降丹的,而全是升丹的,据笔者所查該文献并未有白降丹的記載。而云:“这种化合物是具有腐蝕作用的一种丹药,类似现今所用的紅升丹和白降丹”,所以用《周礼》天官冢宰篇及郑玄氏的注文来兼述白降丹,是会給讀者  相似文献   

19.
《內經》营卫学說,是祖国医学理論体系之一,在《素問、痹論》和《灵枢》的营气、营卫生会、卫气、卫气失常等篇,专門討論营卫的来源、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牵涉面非常广泛,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組成部分。虽然,前人已闡述了营是血,卫是气。但是,它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还很不够清楚。我們在临  相似文献   

20.
<正> 老鸛草又名五叶草、五瓣花。“滇南本草”卷下所載的五叶草,原書註明又名老鸛草;即“本草綱目拾遺”卷五所記述的老鸛草。二書記述的性質和效用也相类同。“本草綱目拾遺”載:“老鸛草,龙柏葯性考补遺,出山东。味苦微辛,去風疎經活血,健筋骨,通絡脉,损伤痹症,麻木皮風,浸酒常飲大有效;或加桂枝、当归、紅花、芍药等味。入药用莖嘴。”“滇南本草”載:“五叶草,出京都者良,名老鹳草,治筋骨痰火症。河南衛輝亦出。性微温,味苦辛,祛諸風,皮膚發痒,通行十二經絡。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