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亭秀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11):876-877
收集本院 2 0 0 1年 2月至 2 0 0 3年 2月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 5 6例 ,占同期颅脑损伤的 2 8.78% ,其中漏诊 15例 (2 6 .79% )。现将漏诊原因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4 2 (4~ 6 8)岁 ;致伤原因 :车祸撞击伤 11例 ,坠落伤 4例 ;两部位伤 3例 ,三部位伤 5例 ,四部位伤 6例 ,五部位 1例。1.2 颅脑损伤情况 患者入院时GCS评分 3~ 8分 6例 ,9~ 12分 5例 ,13~ 15分 4例 ;脑挫裂伤 4例 ,硬膜外血肿 5例 ,硬膜下血肿 3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5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 3例 ;开放性 2例 ,闭…  相似文献   

2.
本科2001年2月。2003年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56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28.8%,漏诊15例(26.8%),现将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0年月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多发伤患者1803例,其中有49例是多发伤肠道损伤早期漏诊及延迟诊断。作者跟踪调查,现将49例多发伤患者肠道漏诊、延迟诊断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科1998—2003年收治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56例,漏诊7例,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漏诊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7—6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例,坠落伤3例;两部位致伤3例,三部位致伤2例.四部位致伤2例;病人人院时GCS评分4—8分5例,9—12分2例。  相似文献   

5.
严重多发伤误漏诊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分析多发伤误漏诊的原因及临床后果,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对2002-12—2005-11我院收治的83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漏诊组(78例)和无漏诊组(753例)进行比较。人选病例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并按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标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ISS≥16分。结果 831例患者中有78例(9.38%)漏诊。与无漏诊组比较,漏诊组患者的创伤评分较高、住院时间较长(P〈0.05)。漏诊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较低,休克发生率高和死亡率高(P〈0.05)。在造成78例漏诊的原因中,53.8%(42/78)与医师评估有关,这是可以避免的因素;46.2%(36/78)与患者伤情有关。结论 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应进行重复、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应有的辅助检查,保持高度警惕性,大多数漏诊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延迟性脾破裂占外伤性脾破裂的10%-20%,但其病死率却是一般脾破裂的10倍且并发症多。因延迟性脾破裂发病延迟、伤情隐匿、突然发生变化,往往造成延误诊治,使临床医师措手不及而造成严重后果,是值得重视的外科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骨科急诊病人中,有许多高能量多发伤。由于病情危急复杂,易发生误诊漏诊。笔者收集1995年10月-2006年10月间,有误诊漏诊现象发生的病人32例,其中发生于本院者8例,外院者2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急诊科 1997~ 2 0 0 1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82例 ,占同期单纯颅脑损伤的 12 2 % ,急诊救治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 ,男 6 8例 ,女 14例 ;年龄 6~ 6 9岁 ,平均 38岁。致伤原因 :车祸撞击伤 6 3例 ,坠落伤 13例 ,打击伤 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 5例 ,闭合型颅脑损伤 77例。脑挫裂伤 4 7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2 4例 ,脑干损伤 7例 ,颅内血肿 32例 (其中硬膜外血肿 6例 ,硬膜下血肿 12例 ,脑内血肿 9例 ,多发血肿 5例 )。GCS计分 3~ 5分 7例 ,6~ 8分 11例 ,9~ 12分 2 1例 ,13~ 15分 4 4例 ,合并多…  相似文献   

9.
瓦斯爆炸复合伤是指以沼气(甲烷,CH4)为主的多种易燃气体爆炸导致以烧伤为主,合并有害气体中毒、爆震伤、挤压伤等的一组复合性损伤。就诊时伤员常成批出现,污染严重,烧伤创面大,给临床救治带来困难。在救治中常以抢救烧伤、救治生命作为首要原则,忽略其合并伤,造成临床漏诊。回顾分析近20年来14批123例瓦斯爆炸复合伤患者,其中漏诊29例,漏诊率23.58%,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的抢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直线上升 ,严重多发伤正在逐年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至少有 10余万人 ,伤数百万[1 ] 。由于多发伤来势凶、发展快、病死率高而成为创伤急救中的难点 ,也是当前急诊医学界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课题。现将近年我院在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4 80例 ,其中男 35 8例 ,女 12 2例。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 4 0 1例 ,坠落伤 5 3例 ,其他伤 2 6例。损伤部位 :颅脑伤390例 ,胸部伤 2 70例 ,腹部伤 92例 ,四肢骨盆伤 2 5 3…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伴有严重合并伤者的死亡率大大提高,而严重合并伤早期误诊漏诊、处理失误,往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于降低其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8例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合并伤的急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多发伤在急诊ICU的全身管理:附36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论是战时或平时,多发伤是急诊医学和创伤外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自1978年7月至1990年5月共救治各种创伤病人213例,其中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的36例。本文就多发伤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多发伤诊疗中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交通日益发达和管理一时难以适应的今大,车祸致伤亦逐年增加。如何减少年祸伤的误漏诊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个重要环节。我院1982年5月~1996年6月间共收治车祸致伤病人2329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85岁,平均35岁。其间接受成批入院病人15起,最多一次入院49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诊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收治的3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急诊抢救,死亡6例,收入病房26例;入院后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为68.7%。结论急诊多发伤的抢救必须及时、迅速,并应与相关科室合作,强调时间是抢救重症多发伤的关键之关键"黄金一小时"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严重多发伤46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创伤患者日渐增多 ,而严重多发伤是急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伤型 ,由于其病情急 ,伤情复杂 ,伤势重 ,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患者常预后差 ,甚至导致死亡。因此 ,在急诊条件下对此类型伤者如何快速、及时予以救治 ,已是当务之急。笔者对我院急诊创伤中心在新的运行模式下救治的 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回顾性分析。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 46例 ,根据Kirkpatrick创伤指数 (TI)评定[1 ] ,本组 18分~ 35分 ,平均 2 6分 ,均达重度…  相似文献   

16.
78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 3月— 1999年 3月 ,收治 78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78例中男 5 6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 67.5 0± 4 .2 5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 2 0分钟~ 12小时 ,平均 ( 1.3 0±0 .89)小时。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5 4例 ,跌伤 16例 ,高空坠落伤和挤压伤各4例。损伤部位 :颅脑损伤为主 19例 ,胸部损伤为主 12例 ,腹部损伤为主 9例 ,脊柱四肢和骨盆损伤为主 3 8例。严重程度 :按 AIS90 ~ ISS法评定 16~ 75分 ,平均 ( 3 5 .4 5± 10 .2 3 )分。伤前已患疾病 :高血压 2 7例 ,冠心病 19例 ,糖尿病 13例 ,脑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人的治疗情况,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61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人的救治方法及预后。病人入院后立即安放生命管道,合并休克者首先抗休克治疗,尽快判断主要伤情,确定必要的辅助检查项目,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的综合治疗。结果 痊愈29例,轻残9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12例。结论 迅速改善缺血缺氧,纠正休克,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注意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监测,合理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现代交通及高层建筑的发展,严重多发伤病员比例增加,现就2000年~2007年我院收治的8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作进一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