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状态,其病理机理同AMI.因此近年来AMI及UAP治疗中应用溶栓剂和抗凝剂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为探讨UAP有效治疗方法,我院近年使用尿激酶联合小剂量肝素治疗21例UAP临床效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凡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例随机进入研究:①符合WHOUM的诊断标准;②无心肌梗死的酶学和心电改变;③排除非冠心病性心绞痛;④无出血倾向。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9~75岁,平均6…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故及时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报告63例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的临床对比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住院uA病人63例,均符合1979年WHO推荐的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及尿激酶组.低分子肝素组33例,其中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57.5±7.4)岁,尿激酶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8.5±7.9)岁.两组患者基本状况无显著差异并排除了列患者:①有脑出血病史;。②近两年内有消化道出血;③近2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抗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病死率和AM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所选UAP患者176例,随机分两组治疗.对照组88例.治疗组88例,剂量、时间、疗程同对照组,并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0.5万IU/kg于60min内静脉滴注,连滴3d.结果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显效率(63.6%)和总有效率(90.9%)均较对照组(18.2%)和(45.5%)显著提高(P<0.05).两组均有轻度出血倾向,但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可提高心绞痛治疗的总有效率,减低其AMI及频发心绞痛的发生率,为UAP治疗提供安全方便、疗效迅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状态,极易发展为AMI或心源性猝死.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UAP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9年10月-2003年12月用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对照组使用硝酸异山梨醇酯、阿司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等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将30万U尿激酶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14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8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c=3.486,P<0.01).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是确切的,但用量和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过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人选的12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尿激酶2周,对照组静脉滴注肝素2周,观察其用药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功能、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尿激酶可改善心肌供血和心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与聚集,降低血液黏度,是治疗UA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低分子肝素复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20m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同样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3*105U尿激酶,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持续30min,连续治疗5d,同时联合给予患者使用4800IU的低分子肝素钙,行皮下注射,2次/d,连续治疗7d。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观察总有效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陈雷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262-263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采用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尿激酶+肝素治疗50例与单纯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32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前者uc=2.82,后者uc=3.01,P均<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临床缓解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发病机理,比较小剂量尿激酶(UK)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与常规方法联合LMWH治疗UA的疗效,以探讨治疗UA的合理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小剂量UK联合LMWH组及常规治疗联合LMWH组的疗效。结果采用小剂量UK联合LM-WH组比常规治疗联合LMWH组能更快控制症状(P<0.05),无明显副作用,近期疗效确切,但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故仍是一种价-效比适合的方案。结论在目前介入疗法普及率有限的情况下,在基层医院尤其适用,并为有条件的患者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有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 2 0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 10 8例 ,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 3 0万IU/d静脉滴注和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皮下注射 ,每 12h 1次 ;对照组 10 0例 ,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 10 0mg/d静脉滴注 ,疗程均为 7d。结果 :心绞痛缓解显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81.5 % ,68.0 % ,P <0 .0 5 ) ;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83 .3 % ,1.2 % ,P <0 .0 5 ) ;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缺血明显改善 ,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无增加 ,适合在不能开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的完全随机化方法。剂量0.5万IU/kg于60min内静脉滴入,连续3d。在静脉滴注UK前1d用低分子肝素钙0.3ml(75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1周;阿司匹林0.3g,1次/d,1周后改0.1g,1次/d。结果共入选UA患者8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40.0%,两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心脏事件发生率7.5%,对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32.5%,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小剂量UK与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并且明显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 1999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我院收治的UAP病人 30例 ,符合 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并且无严重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等溶栓、抗凝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治疗组 :男 18例 ,女 12例 ,平均年龄 6 0 2岁 ;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11例 ,恶化型劳累心绞痛 14例 ,自发型心绞痛 5例。对照组 :男 1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6 1 3岁 ;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12例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13例 ,自发型心绞痛 5例。两组年龄、性别及心绞痛类型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  相似文献   

16.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亦称冠状动脉中间状态综合征,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具有潜在危险的急症状态,易导致AMI或猝死,内科治疗困难。我们对35例经内科常规治疗无效的UAP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069-1070
不稳定心绞痛(UA)是一组复杂多变且极不稳定的临床综合征,笔者对58例UA患者采用了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抗凝治疗,并与单纯肝素治疗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最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其中10%~15%的UAP容易发展成为心脏性猝死或急性心肌梗塞。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原因之一,合理有效的治疗,将改善预后,制止心脏恶性事件发生,本文从社会及经济效益考虑,比较尿激酶及肝素加法华林治疗UAP的临床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1997-07~1999-03,收入本院住院及急诊科UAP患者53例,均符合下列条件。最近2周内发生静息心绞痛,时间持续≥15min,伴有ST段下降≥1mm,并于发作后明显恢复,且至少有以下冠心病表现之一,①;以前有MI病史,②冠状动脉狭窄≥50%。③心肌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梗塞前心绞痛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42名梗塞前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本组42名患者均采用扩冠、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有7名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4名患者出现心力衰竭,8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2名出现心源性休克,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明显的改善,最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发生;本组患者最短住院时间为8 d,最长为22 d,平均住院时间为(14.43±4.74)d。结论给予梗塞前心绞痛患者采用扩冠、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是目前的常规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