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护理重症病人、瘫痪病人以及手术后行动不便的病人时,需解决排尿问题,目前医院常用的排尿器具是便盆,其特点是在使用便盆排尿时需要移动病人身体,不仅病人不舒服,甚至会引起术后伤口疼痛,也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在护理重症病人、瘫痪病人以及手术后行动不便的病人时,需解决排尿问题,目前医院常用的排尿器具是便盆,其特点是在使用便盆排尿时需要移动病人身体,不仅病人不舒服,甚至会引起术后伤口疼痛,也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另外,由于便盆开口较大,尿液的气味散发到空气中,影响室内卫生。为此我们研制一种医用排便罐。  相似文献   

3.
在社区护理工作实践中,有自主排尿功能的卧床年老和截瘫的女性病人,由于家庭条件限制以及居住偏远,对于其床上排尿的护理存在一些问题,易造成病人的不卫生和潜在的压疮发生。为此,  相似文献   

4.
陶莲德  周虹 《护理研究》2012,26(32):3065
在医疗单位或家庭病人护理中,便盆和接尿器是卧床病人必不可少的护理器具,目前接尿器是针对男性病人设计,并不适合女性使用,卧床女性病人排尿只能使用便盆,但采用便盆须将整个臀部抬起,增加了护理人员负担。为此制作了一种实用新型女性接尿器,通过病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医院消毒供应室的下收下送上作,即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到临床各科,将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诊治、护理工作中,将使用后污染的医疗器具物品收回;同时将一次性与非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具物品.送于临床各科室.在此项工作中,如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消毒隔离概念不清,即可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病因病机、预后影响因素、中西医结合护理要点、临床护理模式方面综述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进展。指出护理人员应了解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疾病预后影响因素,加强对老年病人中西医结合护理,同时积极应用合适的护理模式,促进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意识清楚却行动不便的男性患者,常存在排尿不便的尴尬,临床上常使用留置尿管,接尿器,一次性保鲜袋等方法帮助患者解决排尿问题,但上述方法易诱发感染,会阴皮肤护理难度大。在临床中,笔者将22例患者采取一次性保鲜袋套在纸杯中的方法进行排尿,效果良好。现将其应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于卧床可自行排尿的意识清醒病人可采用各种带有把手的导尿器械实现自主排尿,但对于昏迷病人由于不能自主操作导尿器械,因此,此类病人的排尿一直是临床上比较头痛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对于男性病人,通常用一次性保鲜膜系在阴茎上,但是系的松紧度很难把握,且无法测量尿量。女性只能留置导尿管或是直接用尿不湿,但是留置导尿管毕竟是侵入性操作易使病人感染,  相似文献   

9.
陈少华 《全科护理》2012,10(32):2992-2993
[目的]探讨截瘫病人建立自主排尿的效果。[方法]将46例截瘫排尿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训练病人的自主排尿功能,8周后对两组病人排尿功能和排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对照组自主排尿成功率分别为86.96%、78.2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及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截瘫病人行自主排尿训练并加强护理可使病人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缩短、提高恢复自主排尿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尿失禁是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是医院和家庭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多数为男性病人,临床上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卧床、脊髓损伤、脑血管疾病、长期昏迷、高位截瘫及老年男性病人的小便失禁,大都采用导尿或尿壶接取小便,但导尿有一定的副反应,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痛苦,引起心理障碍,还给家属及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现在我们采用一次性食用保鲜膜袋用于男性尿失禁病人,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建立适用于社区家庭病床病人护理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社区访谈拟定家庭病床病人护理安全指标的基本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果]16名专家进行了两轮咨询,两轮咨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和0.86,第2轮协调系数为0.25,最终确立的社区家庭病床病人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项一级指标、62项二级指标。[结论]初步完成社区家庭病床病人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社区家庭病床护理思路与管理要点应以用药安全、居家安全、输液安全为重要导向。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次性医疗器具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种类也在不断扩大,这标志着我国医疗器具已摆脱了由医院反复处理的传统的供应方法。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效的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一次性无菌医疗器具的大量使用,质量不高的产品会通过各种渠道进人市场,流人医院,不仅直接危及患者的安全,还可能造成医疗事故和发生医疗纠纷。为此,我院制定了一次性医疗器具的管理规定,有效地防止了伪劣产品流…  相似文献   

13.
国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社区护理现状1 .社区护理实施机构 :社区护理实施机构的共同特点是服务场所在社区 ;服务对象不仅是社区的病人 ,还包括健康人群 ;服务内容不仅有疾病治疗 ,而且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为一体。2 .社区护士的角色与职能 :社区护士的角色分为三级预防水准。一级预防护理强调综合性的健康促进和特别保护 ,二级预防护理强调早期诊断和适宜的治疗 ,三级预防护理强调维持最佳机能状态和残障的最小化的护理。在美国 ,各洲社区护士的活动范围有很大差异 ,许多社区护士涉及参与二、三级医疗保健 ,社区护士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治疗慢性排尿障碍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骶神经刺激电极植入(Ⅰ期)的9例病人,术前行排尿日记以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非梗阻性排尿功能障碍。病人行骶神经刺激电极植入后随访2~4周,如病人症状好转则行永久电极植入(Ⅱ期)。主要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骶神经调节的健康教育以及正确记录排尿日记和残余尿。[结果]参与调控的9例病人中,6例病人排尿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并行永久性刺激电极植入。其中1例病人在植入后因切口感染而重新取出电极。其余5例病人植入后随访1~12个月,排尿排便症状较前明显改善。[结论]骶神经调节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非梗阻性排尿障碍的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前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保证骶神经调节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正确记录排尿日记是促进病人尽快康复、减少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便,减少漏尿,不易脱落等优点,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在护理工作中发现,病人拔除尿管后多主诉排尿疼痛及不适。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我院对一次性三腔气囊导尿管进行了改进,成功研制出一种适应临床需要的多功能气囊导尿管,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护理气管切开病人时,我们拔管前都要进行试堵管,目前选择堵管的器具常见的有橡皮、软木塞、棉签及胶布等。这些方法存在制作不便,安全性不强,消毒处理不严,易造成继发感染等问题。我科从2000年开始,用一次性无菌输液器过滤端头制作成气管切开堵管用具,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采用开塞露灌肠法解除和促使手术后尿潴留患者在排大便的同时自行排尿,及时解决和处理尿液潴留的护理问题,解除和减轻病人的痛苦,预防膀胱炎。方法:对70例手术后出现尿潴留的病人,经用膀胱区热敷、听流水音、按摩膀胱区及对病情许可的病人协助坐起排尿等方法处理后,仍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不包括直肠、肛管手术及瘫痪病人),采用开塞露灌肠法解除了尿潴留的问题。结果:采用开塞露灌肠法,促使手术后尿潴留患者在排大便同时自行排尿,解决了尿液潴留的护理问题,减轻了术后尿潴留病人.的痛苦,预防膀胱炎的发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雪梅 《全科护理》2013,11(10):953-95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病友俱乐部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在进行社区护理的同时成立高血压病病友俱乐部。比较两组病人社区护理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社区护理后血压下降程度和血压稳定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社区护理中成立老年高血压病病友俱乐部有利于提高高血压病病人降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等一次性医疗器具(以下简称一次性医疗器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回收处理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些不法人员,为牟取暴利,将已废弃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回收、伪装后再次销售给医疗单位,对人民的健康和医疗安全造成极大危害。为进一步加强对临床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我国冠心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提出了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提出了目前我国冠心病病人社区护理干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