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误诊为肝细胞癌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前5例误诊为HCC的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以及正确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等。结果:5例病理这证实分别为肝细胞腺这囊腺瘤恶性变、孤立性肝转移腺癌、腹膜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和外生型胃神经鞘瘤。5例中3便因瘤体巨大富血而未能作手术切除,4例术曾接受介入治疗或化疗。3例良性(包括伴有恶性变1例)3年后仍存活。结论:术前发能辨认肝细胞瘤和胆  相似文献   

2.
肝腺瘤性增生的病理和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肝硬化结节性病变的检出,这些节点病变,包括:腺瘤性增生(AH)、非典型腺瘤性增生(AAH)、高分化化肝细胞瘤(HCC)和经典HCC,随恶性程度增加,门脉血供不断减少,而动脉血供不断增加,动脉门静脉造影CT和动脉造影CT、碘油CT或CO2超声血管造影结合,综合评价结节病灶的门静脉和动脉血供,及用MRI T2WI评价病变的信号强度,对鉴别结节病灶的性质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口服胆囊造影CT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CT(简称OCCT)对良恶性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作用。材料与方法:分析3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固醇息肉28例,腺瘤样息肉3例,乳头状瘤1例,腔内型胆囊癌5例和腺瘤恶变1例)的OCCT表现。结果:胆固醇息肉表现为胆囊内多发或单发性颗粒状充盈缺损,直径均≤0.5cm;腺瘤样息肉和乳头状腺瘤均呈单发结节,直径为0.55~0.8cm;腺瘤恶变和腔内型胆囊癌均为体积较大的结节,直径≥1.2cm。结论:OCCT是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病变大小是鉴别良恶性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报道18例由病理证实的原发性气管肿瘤:腺瘤8例、鳞癌5例、纤维瘤3例、乳头状瘤和纤维血管瘤各1例。重点分析了良恶性气管肿瘤的CT表现并与X线表现比较,提出区分良恶性肿瘤的CT症像,还简要的讨论了本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和检查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09例共130个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分别观察肿瘤的大小、边界、内部结构及其与同侧肾上腺的关系,测量肿瘤的平扫和增强后CT值及增强程度,20例做了像素矩阵图分析,应用接受器工作特性(ROC)曲线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平扫CT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0±0.05,明显大于增强后CT值(0.81±0.04)、增强程度(0.71±0.08)和肿瘤大小(0.80±0.04)的ROC曲线下面积;以肿瘤直径≤3.0cm,密度均匀,平扫CT值≤20HU,增强后CT值≤35HU,增强程度≤20HU为标准,诊断腺瘤的敏感性分别是86%、85%、88%、76%、和74%,特异性分别是68%、69%、90%、74%和59%;肿瘤与肾上腺相连(68%)、平扫CT值<0HU、CT像素矩阵图上有轻度负CT值区域只见于腺瘤,边界模糊或(和)侵犯周围结构、呈不规则厚环状强化是转移瘤的特征。全组总体符合率为93%。结论综合分析肿瘤的各种CT征象,CT能鉴别绝大多数肾上腺腺瘤和转移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螺旋CT和造影剂快速滴注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ml/s左右的速度经时前静脉注入浓度为300mg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在开始滴注造影剂75秒内扫完全肝。结果:所有图像主动脉密度均高于或等于门静脉密度。与邻近肝组织相比,15例(20灶)肝细胞性肝癌(HCC)呈高密度。11例HCC呈等或较低密度:2例为弥漫型HCC;9例有严重肝动脉-门静脉瘘,其中2例门静脉呈逆向增强。7例肝转移瘤呈低密度。3例(5灶)海绵状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结论:螺旋CT作肝脏早期增强扫描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的情况,有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病灶及小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胆管内生长的MRI、CT表现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胆管内生长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表现。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本病18例,其中MRI检查17例,CT增强扫描11例。结果MRI检查均显示HCC肝内原发病变和胆管内生长的癌栓;CT检查除1例肝内原发病变未检出外其余病变均显示。结论HCC胆管内生长影像学上可见二类:一是原发病灶直接侵犯相邻胆管,二是原发病灶癌细胞种植在较远的胆管内形成癌栓。MRI、CT检出本病和确定诊断优于直接法胆系造影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癌胆管内生长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胆管内生长(癌栓)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患者14例,男13例,女1例,年龄31~63岁。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14例,超声(US)检查13例,CT检查11例,MRI检查7例;影像检查时4例原HCC已切除3~7个月,2例影像上未能检出肝内肿瘤,8例HCC尚未切除。结果:ERCP上共同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但各有其特点,可呈卵圆形、“蚕蛹”形、“烧杯”形、“土豆”形、“高脚酒杯”形和偏心移位形充盈缺损;CT和MRI上肝内原发肝癌和胆管内癌栓有相同的密度和信号;病理学检查证实为HCC性癌栓。结论:显示胆管内癌栓的形态特点以ERCP检查最佳,综合应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结合临床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CT扫描是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笔者通过对106例肾上腺瘤和恶性肿瘤的各种CT征象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探讨CT扫描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男性71例,女性35例,年龄24~79岁,平均48.9岁。病例包括肾上腺腺瘤51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3例、Cushing综合征腺瘤9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onn腺瘤)19例;肾上腺皮质腺癌12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上述病例除5例无功能腺瘤随访半年以上无改变,1例Conn腺瘤由临床和生化证实外,其它病例都经手术病理证实;转移瘤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肿块笥病变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分析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占位病人的CT表现。其中恶性淋巴瘤6例,淋巴结核5例,神经类肿瘤5例,腹膜后感染性病变3例。脂肪肉瘤4例,畸肥瘤,化学感受器瘤,肠源性囊肿及淋巴肉瘤各1例。结果:肿块内环状强化是淋巴结核的典型表现,淋巴瘤为边界不清的多结节融合块影,腹膜后感染强化不明显,常伴有典型临床症状。畸胎瘤则含有多种密度组织。结论:CT扫描对腹膜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 12例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分化腺癌 9例 ,低分化腺癌 3例。术后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10例 ,另外 2例仅行内分泌治疗。其中 9例得到 1~ 7年随访 ,结果 5例无瘤生存 ,2例无瘤死亡 ,2例死于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可根据病人的年龄、全身情况、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来决定治疗方案。双侧睾丸切除术可作为常规手段。对前列腺偶发癌的随访可采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动态监测 ,直肠指诊 ,经直肠B超及在其引导下活检。  相似文献   

12.
腹部神经源性肿瘤CT分析34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部神经源性肿瘤的CT特征,提高CT诊断能力,方法:分析34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神经源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6例,神经纤维瘤12例,节细胞神经瘤及神经母细胞瘤6例,良性18例,恶性16例,扫描方法以肿瘤为中心行CT平扫,28例增强扫描,层厚10mm。结果:腹部神经源性肿瘤大部分位于腹膜后及腹膜后脏器(23/34)占67.65%,其余11例来源于腹腔脏器和腹壁,良性神经源性瘤大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节细胞神经瘤可见斑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大多表现为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恶性肿瘤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欠光滑,密度不均匀,有的肿瘤中心液化坏死或相互融合或侵蚀周围组织,结论:腹部神经源性肿瘤如果与大神经干走行无关,定性诊断较困难,肿瘤大小和密度不是区分良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特性表现,肿瘤边缘不光滑,形态不规则,并对周围组织的侵蚀破坏才是诊断恶性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长骨造釉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长骨造釉细胞瘤的临床与X线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长骨造釉细胞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结果 8例长骨造釉细胞瘤发生于胫骨7例,股骨1例。骨质呈囊状伴膨胀样改变4例,单纯囊状改变1例,单纯膨胀样改变1例,溶骨性破坏2例,骨皮质不规则增厚6例,病变周围骨质增生硬化5例,伴骨膜反应2例,病变区内见斑点状钙化2例,有不规则骨嵴3例,软组织肿块4例。结论 长骨造釉细胞瘤多见于胫  相似文献   

14.
背景平滑肌瘤是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术前若能排除恶性的可能,则可通过胸腔镜或腹腔镜进行最小侵入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此处报道2例手术,均借助内镜接近术位,一例通过胸腔镜切除了一个食管中部的肿瘤,另一例通过腹腔镜切除了一个食管末端的肿瘤。通过这种胸腔镜与内镜并用和腹腔镜与内镜并用的方法,切除手术较简单,也避免了在身体上做切口。结论推荐采用最小侵入性手术疗法切除良性的食管黏膜下肿瘤。位于食管中部和下部三分之一段的肿瘤可以很容易地被切除。推荐在手术中并用内镜控制以避免损伤黏膜。  相似文献   

15.
应用钬激光治疗膀胱肿瘤3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OmniPulse-MAXTM Model1210-VHP 100W钬激光,膀胱镜下以脉冲能量1.0~1.5J、频率15~40Hz、功率15~40W治疗34例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4例,所有肿瘤均为T1~T2a期,GⅠ~GⅡ级。结果 26例患者单用钬激光顺利去除肿瘤,7例加用电刀切除(TURBT),1例因出血量多影响视野,加之肿瘤位于膀胱顶部,放弃钬激光治疗,改为手术治疗。操作时间5~60min,平均20min.术中无严重出血、膀胱穿孔及闭孔神经反射。仅1例患者术后有轻度继发性出血。30例获随访,随诊时间3~12个月,3例膀胱肿瘤异位复发,无原位复发。结论 膀胱镜下用钬激光治疗膀胱肿瘤操作简单、副反应少、安全有效,但操作过程中需连续冲水,否则视野模糊影响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例,年龄53-74岁,平均61岁,均为男性,无远处转移,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术,前列腺切除,下腹正中作7cm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常规行回肠膀胱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9.2h,出血量平均为264ml,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术后血红蛋白正常。术后2~10个月随访,肾功能正常,IVU检查未见输尿管吻合口狭窄或反流。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全膀胱切除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75例小儿恶性淋巴瘤,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175例,何杰金淋巴瘤100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对31例作了免疫组织化学酶标检查。结果:男性比女性多见,以6~10岁年龄多见。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少,数发生于结外,何杰金淋巴瘤发生于结外很少。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非何杰金琳巴瘤绝大多数为弥漫型;淋巴母细胞型和伯基特氏淋巴瘤较多,高度恶性类型较多;T细胞性较多。何杰金淋巴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混合细胞型多见。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淋巴瘤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7~2006年间经病理证实的PPL患者11例,回顾性总结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支气管镜下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PPL为少见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很难确诊.主要症状为咳嗽、胸闷、发热等.影像学可见单发、多发结节,毛玻璃影,纤维条索影以及实变影,可重叠出现,多伴支气管充气征.纤维支气管镜下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PPL需要通过手术或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取得病灶组织后,结合其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才能确诊.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低度恶性者预后良好.结论 PPL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或术后辅以化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椎体原发性肿瘤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肿瘤33例。分别观察椎体、附件及椎间盘的病变情况,椎体破坏程度及周围软组织MRI表现。结果脊索瘤表现为溶骨性破坏,伴有软组织肿块。巨细胞瘤呈膨胀性生长,其余各种肿瘤各有其MRI表现。结论MRI在明确病灶部位和范围及定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提高对骨脉管性肿瘤的影像学认识。方法报告3例经病理证实的罕见骨脉管性肿瘤的X线平片和CT所风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3例罕有脉管性肿瘤,1例为多发性血管内皮细胞,2例为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X线表现均以溶骨性破坏为特征。结论原发骨脉管性肿瘤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都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