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后牙区倾斜植入种植体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阐明倾斜种植固定桥各影响因素与种植义齿远期成功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种植体不同的长度(7、9和11 mm,种植体直径5.5 mm,倾斜角度10°)、直径(3.5、4.5和5.5 mm,种植体长度7 mm,倾斜10°)及植入的倾斜角度(5°、10°和15°,种植体直径5.5 mm,长度7 mm)等实验条件,在集中及分散载荷的作用下对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应力分布比较:种植体长度以7、9和11 mm变化时,种植体颈部及根尖部应力值较大,且根尖区应力大于颈部,随长度增加根尖区应力下降,与颈部接近。不同直径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特征为:在直径为3.5和4.5 mm工况下,种植体颈部与根尖部应力值较大;当直径为5.5 mm时,种植体-骨界面各部分应力值趋于相等。不同倾斜角度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相似,种植体颈部与根尖部应力值较大。当倾斜角度为5°时,种植体颈部与根尖部应力值相当,当倾斜角度逐渐增大时根尖部应力值相应增大。载荷的分布也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峰值高于分散载荷作用下的峰值,而且种植体根尖区应力峰值大于颈部应力峰值。结论:当上颌后牙区骨量相对不足时,采用长度长、直径粗的种植体以小角度倾斜植入可使应力分布更趋分散,同时应充分考虑上颌骨复杂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前磨牙区颊侧骨壁较薄时),防止局部骨壁过薄,产生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微创骨挤压技术经牙槽嵴顶抬高上颌窦底,同期种植修复上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颌窦区后牙缺失伴骨高度不足病例42例,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为6.6 mm(4.8~7.6 mm),进行微创骨挤压术抬高上颌窦底同期植入59枚Replace和BLB种植体,平均抬高上颌窦底3.7 mm(2~5 mm)。手术后6~8月进行上部结构修复术,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X射线检查观察牙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量改变及骨结合情况。随访期为12.5月(6.5~15.1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存留率为98.31%,58枚种植体成功负载,骨结合状况良好,种植体稳定,无小良觉症状。1枚种植体术后40 d脱落。术中2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穿孔,穿孔率为3.39%术后当天与术后6月X射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平均增加2.3 mm(1.8~3.7 m),边缘骨丧失平均为1.2 mm(1.0~1.7 mm)。结论应用微创骨挤压技术同期进行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底至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病例,手术操作步骤简单,较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创伤要小,以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Crestal Approach-Sinus Kit (CAS-KIT)提升上颌窦粘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患者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2~9mm,经CAS-KIT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超过3mm的植入羟基磷灰石陶瓷,同期植入种植体,最高提升10 mm,共计植入ITI士卓曼种植体46枚.结果 术后当天X线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3.9±1.8)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及骨替代品泄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粘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个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利用CAS-KIT提升上颌窦是一种简单、微创的技术,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种植修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临床效果.方法 14例上颌后牙缺失,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6~9mm.经(summers上颌窦提升器械)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提升高度<3mm.共计植入ITI种植体27枚.结果 术后当天X片显示上颌窦底平均抬高(1.7±1.6) mm.所有病例未发生上颌窦炎、上颌窦口腔漏等并发症,种植体稳固.术后3月X片示种植体穿入上颌窦部分骨结合良好,抬升上颌窦黏膜连续性完整.所有种植体术后3~6月完成修复,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ITI种植体能有效的应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少量不足的牙种植修复,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种植体植入术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缺失牙的疗效.方法 26例上颌后牙区骨高度6~8mm缺牙患者共37枚种植体经牙槽嵴顶入路用bicon种植体植入.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临床上恢复功能后随访8~28个月,平均16个月,未发现有鼻腔出血或上颌窭炎症;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无松动及脱落.x线片检查种植区上颌窦底正常,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 短种植体植入术较传统的上颌窭提升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缺失牙种植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上颌后牙种植修复的特点和方法。方法:我科自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期间采用常规种植或加骨挤压、上颌窦内提升、上颌窦外提升、使用短种植体技术、倾斜种植技术等方法,共完成上颌后牙种植病例85例,174颗种植体,术后随访平均时间为5年8个月(58年)。结果:无上颌窦炎症发生,2颗脱落,余牙X线复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成功率98.85%。结论:上颌后牙缺失的病例,应用CBCT观察缺牙区骨质骨量情况,结合患者对种植手术的依从性,综合考虑,分别采用不同种植方法,可以减少创伤,降低费用,增加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不同种植设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9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的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患者,通过采取3种不同的种植设计:上颌窦外提升以增加骨量;沿上颌窦前壁近中倾斜的斜种植体的植入;短种植体的植入.其中,上颌后牙区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39例,共植入98枚种植体;采取倾斜种植体设计修复的患者17例,共植入30枚种植体;另外一组23例患者植入长度为5~7 mm的短种植体56枚.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个月定期复查.结果 二期手术时,184枚种植体中2枚种植体形成纤维包裹而失败;种植修复体完成后,其中3枚种植体,由于颌力负荷过大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植入骨材料改建良好,无上颌窦炎的发生,且能行使较好的咀嚼功能.结论对于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病例,根据患者的骨质条件、修复设计的要求,灵活选择合宜的种植设计方法 ,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上颌后牙区多由于骨量不足、骨质较为疏松等解剖条件上的限制为种植钉的成功植入增加了技术难度.针对上颌后牙区窦嵴距为5~8 mm的患者,临床上常采用上颌窦内、外提升术[1]等骨增量手术为种植钉的植入创造条件,但是由于手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植骨,费用较高,患者不易接受.针对拒绝采用任何植骨类手术的患者,本中心自2002年11月起应用系列钻方式经牙槽嵴顶入路,且术中不植入任何骨替代材料的上颌窦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部位植入种植钉.现随访这组患者种植钉的预后情况,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条件下开展不植骨的种植钉植入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颌后牙缺失后由于解剖、上颌窦气化和牙槽骨吸收等原因造成骨量不足,牙槽骨高度不足,使种植体植入受限,通过上颌窦提升可解决。本研究选择上颌后牙区骨量垂直高度在5~8 mm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不植入人工骨方式,观察此方法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牙槽嵴顶行上颌窦骨块内嵌技术在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足时种植治疗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方法 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4例,经牙槽嵴顶采用环形骨刀定位并制备窝洞,钻至距上颌窦底约1~2 mm时,将内提升工具放入种植窝内轻轻敲击预备窝洞后的柱状骨块,造成窦底皮质骨骨折。将骨块内嵌,连同上颌窦底黏膜向上提升至所需要的高度,术中同期植入种植体,共49枚。术后4~6月后行种植体上部冠修复。术后、修复后定期复诊,检查上颌窦情况、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评价骨高度。 结果 34例均未发生术后炎症及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均无炎症,术后4~6月影像资料示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已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缺牙区术前余留牙槽骨高度为5.2 mm(3.7~7.1 mm),术后上颌窦窦底垂直骨增量为3.8 mm(2.0~6.9 mm)。随访观察12月(3~24月),临床效果良好。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不足的病例,采用上颌窦骨块内嵌提升技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可以有效提高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高度,方法可靠,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但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随访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条件下,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的临床预后。[方法]2005年12月-2012年1月期间,将需要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259例患者共339颗种植体分别纳入上颌窦提升植入组(A组)和常规植入组(B组),其中A组140颗,B组199颗,种植负重后平均随访(1.7±1.7)年,最长达6.5年,分别计算两组种植体的成功率。[结果]本研究中采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并没有造成并发症,A、B两组种植体的成功率分别为98.57%、9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埋人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适用于上颌窦底垂直高度≥5mm的病例,可作为操作简便、创伤较小、费用低、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吉锋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759-759
目前口腔种植修复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技术应用于临床,随着种植体的材料及设计的改进和植入技术的日趋成熟,成功率在不断提高,适应证也不断扩大,但骨量不足仍是影响种植术的主要因素。笔者采用“上颌窦底提升术”来解决上颌窦底过低造成上颌后牙区牙槽突相对高度不足而使用的骨增量方法。所谓“上颌窦底提升术”就是将上颌窦前壁打开,  相似文献   

13.
张炜  田青 《中外医疗》2013,(27):58-58,60
目的观察Bio-oss Collagen骨胶原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上颌窦内提升临床使用,探讨其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3年间采用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内提升,植入Bio-oss collenge骨胶原,同时放入种植体13枚,平均观察1.5年。结果所有病例上颌窦内膜无穿孔,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X线片显示植入的Bio-oss collenge骨胶原质均已改建形成新骨,植入的种植体与Bio-oss collenge骨胶原质改建形成的新骨都已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在上颌后牙区进行上颌窦内提升中放置Bio-oss collenge骨胶原,同期植入种植体,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是一种可靠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1例运用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行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年,植入的160颗Straumann种植体中,157颗存留,存留率为98.13%。结论:非埋入式不植骨上颌窦提升牙种植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杨桢宇  石英姿  莫安春 《吉林医学》2013,(29):6075-6077
目的:探讨Bicon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种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3例上颌后牙缺失就诊患者共计105个种植位点,种植区可用骨高度为3.313.0 mm,采用Bicon短种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微创植入,术后313.0 mm,采用Bicon短种植体联合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微创植入,术后36个月Ⅱ期修复,之后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检查种植体骨整合及植体周围牙龈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结果:追踪观察66个月Ⅱ期修复,之后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检查种植体骨整合及植体周围牙龈健康状况,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结果:追踪观察624个月,种植体稳定性良好,未见上颌窦炎发生,种植体周围牙龈健康,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整合良好,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稳定,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Bicon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种植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近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上颌窦提升手术对上颌后牙区牙槽嵴发生萎缩的患者进行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种植科2010-2011年的临床病例。采用闭式和开窗两种上颌窦提升手术方法,对36例患者45颗牙槽嵴萎缩垂直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行上颌窦提升术,之后行种植体植入术。6个月后拍摄数码曲面断层片,观察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术后种植体骨结合情况,测量手术后6~24个月期间内牙槽骨高度变化。结果无种植体松动、脱落以及上颌窦炎症发生。 X线片显示,种植体周围骨结合良好。结论两种上颌窦提升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均为良好。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在上颌后牙牙槽嵴萎缩的患者中有广阔的前景,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陈广华  栾明亮  董凯丽  符国新 《安徽医学》2012,33(12):1654-1656
目的评价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可用骨高度为3-6 mm,行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治疗。术后6个月暴露种植体,完成上部修复,定期随诊。结果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修复完成后经过6~36个月追踪观察,种植体均行使功能良好,无松动或脱落。结论掌握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的适应证,二者均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颌后牙区牙缺失采用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均采取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术后1、3、6、12个月复诊,观察上颌窦底高度、种植体情况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及上颌窦有无炎症变化,术后采用视觉类比量表对痛苦指数进行测评痛苦指数,术后让患者拍摄曲面断层X线片,在X线片上测算上颌窦底提升距离及骨吸收高度.结果 42例患者均未发生上颌窦底黏膜穿孔,无患者发生伤口感染、鼻部渗血和上颌窦炎症,术区创口愈合良好;术后4~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均成功负载;对42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患者无不良自觉症状,种植体无脱落或松动,义齿修复效果满意,牙龈组织健康,成功率达100.0%;随访发现,术后6个月患者的骨吸收值为(0.56±0.18),明显高于3个月时的(0.4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时患者骨吸收值为(0.59±0.19),与术后6个月时的(0.56±0.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植入并上颌窦内提同期种植治疗上颌后牙区牙缺失,尤其是牙槽骨高度在5 mm以下时,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功能状态下,上颌后牙区不同种植模式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方法】调整上颌窦底的高低,形成上颌窦底部高度不一的2个上颌骨模型(即正常窦嵴距和低窦嵴距2种模型);建立4种种植体有限元模型,分别为穿窦种植体:4.1mm×8.0mm及4.8mm×8.0mm;非穿窦种植体:4.1mm×10.0mm及4.8mm×10.0mm。根据种植体植入方式不同,将4种种植体模拟植入相应的上颌骨模型中,即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植人组:(种植体)穿窦模型;种植体常规植人组:(种植体)非穿窦模型2种,并通过垂直加载200N力量和斜向45。加载100N力量模拟种植体的功能状态。【结果】经有限元计算及分析,在垂直力作用下,穿窦组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同非穿窦组无明显差别;在斜向力作用下,非穿窦组位移及应力集中情况与穿窦组差异较小。【结论】虽然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植入组骨量少,但选用相对短且粗的种植体可以克服骨量不足带来的缺陷,能为种植体周围创造良好的成骨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种植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上颌牙列缺损患昔21例(23侧)行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及人工骨材料植入,同期植入种植体57颗。术后1,3,6,9月复查种植体骨结合及上颌寞情况。I期术后4~6月行Ⅱ期手术,Ⅱ期术后2~3月行上部修复。结果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及上颌窦炎症发生,X线复查显示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均形成良好骨结合,术后6~9月完成种植体上部修复。结论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植骨同期种植体植入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行之有效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