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中山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发病的时空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中山市2013―2018年HFMD流行病学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与时空扫描实现时空聚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  结果  2013―2018年中山市共报告HFMD病例97 214例,年均发病率为493.40/10万。发病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38%,时间上呈现双峰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6年HFMD发病存在空间正相关。逐年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3―2018年之间均存在高风险聚集区域,主要是位于中心城区西侧的市郊边缘乡镇,聚集时段与发病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结论  2013―2018年中山市HFMD发病存在一定的时空聚集性,在春夏、夏秋交替之际聚集程度更高,今后的防控工作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江西省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时空聚集性,为流感暴发和流行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对“中国传染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江西省报告的流感病例个案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江西省存在流感冬春季季节性流行高峰; 以赣南地区高发,年发病率均在全省平均发病率的2倍以上; 15岁以下人群占比逐年升高,自2017年的53.90%升至2019年的72.24%。探测到四类时空聚集区域:一类聚集区域为2018年12月19日至2019年4月25日赣南地区的16个县区(RR=9.72, LLR=15 061.27, P < 0.001),二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2月18日至2019年12月31日赣北地区的13个县区(RR=20.68, LLR=3 867.86, P < 0.001),三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月9日至2019年3月27日赣东北地区的18个县区(RR=3.13,LLR=1 297.439,P < 0.001),四类聚集区域为2019年12月2日至2019年12月31日赣西地区的17个县区(RR=5.09, LLR=1 233.47, P < 0.001)。  结论  2017―2019年江西省流感发病呈现较明显的时空聚集性,但是不同地区的聚集时段有差异,聚集时段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结核病发病率受每千人床位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人口密度与全年日照时数等因素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为今后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各年份中国大陆结核病发病的时空集聚性;建立时空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揭示结核病发病的时空非平稳性,同时与经典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拟合结果相比较。  结果  2014-2018年中国大陆结核病发病率全局空间Moran's I指数分别为0.43、0.44、0.47、0.49、0.37,呈现一定的时空相关性;时空加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系数函数取值在(-1,1)区间波动,能很好反映结核病发病的时空异质性,各系数函数可信区间均不含0,通过时空非平稳性检验。多项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均优于经典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结论  中国大陆31个省份结核病发病率与四个宏观因素密切相关,各地区需因时因地制宜制定区域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京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探寻防控重点地区,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19年南京市报告的猩红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利用简单季节指数法、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索病例季节和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14-2019年南京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 578例,中位数为214例(120~596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 /10万(1.47/10万~7.06/10万),2014年以来报告发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季节分布呈双峰特征,分别为11月至次年1月(季节指数为1.5、2.0、1.0)和4至6月(季节指数1.0、1.9、1.4)。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0~43岁),6~10岁占61.4%,3~5岁占32.1%,0~2岁占4.0%;学生占51.2%,幼托儿童占39.9%,散居儿童占7.1%。江北新区和六合区报告发病水平远高于南京市其他地区,2019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78/10万(265例)和27.98/10万(212例),江北新区江北人民医院和六合区中医院分别诊断报告了南京市58.8%和12.2%的病例。2014-2018年时空聚集地区为江北新区(RR=19.4, P < 0.001),2019年时空聚集地区为江北新区、六合区和栖霞区(RR=9.5, P < 0.001)。  结论  建议加强对猩红热的防控,医疗机构开展猩红热诊治的培训并提高相应的实验室检测能力; 开展专题研究,调查医疗机构猩红热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汕头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 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汕头市2009-2018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时空扫描统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   结果   2009-2018年汕头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7 814例, 年均发病率为143.52/10万。发病人群以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 主高峰集中在4-7月, 次高峰在9-11月。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手足口病在汕头市街道(镇)尺度上呈空间正相关, 全市有25个街道(镇)为“热点”区域, 形成手足口病的高发区域。时空扫描分析结果显示,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有2个聚类区, 其中1类聚类区(RR=3.56, LLR=9 444.26, P < 0.001)是以同益街道、新福街道为中心点, 半径为10.05 km的区域, 波及中心城区25个街道(镇)。   结论   2009-2018年汕头市手足口病在中心城区呈现明显的时空聚集性, 应在流行季节和高发街道加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降低手足口病发病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的时空演变规律,为优化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陕西省2013-2017年手足口病疫情个案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同期人口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采用R 3.4.1、ArcGIS 10.2和SaTScan 9.2软件进行时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陕西省2013-2017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84 225例,年均发病率150.45/10万;历年4-7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0.69%,高发病率区县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的中东部区域。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分布与总病例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时空扫描分析显示,全省2013-2017年手足口病存在4个高发热点区域;疫情的一类聚集区固定在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全省中部和东南部区县(RR=2.25, 95% CI: 2.18~3.11, P < 0.001),但二类聚集区位置不固定。全省2013-2017年手足口病的优势流行病原为其他肠道病毒。  结论  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存在显著的时空聚集性特征,近年来病原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呈现多病原交替流行;应针对不同时段和地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控制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2015-2019年北京市肺结核发病时空分布特征,掌握高发重点区域,为预防控制肺结核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报告的肺结核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利用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索病例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  2015-2019年期间北京市共报告了34 271例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67/10万。每年3-9月为高发期,11-12月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后迅速下降,至次年2月达到最低水平。报告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为门头沟区,其次为通州区。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了时空聚集区域,扫描半径为5 km时候最易发生聚集的区域均为朝阳区(RR值分别为5.96、5.86、5.88、6.12和7.17,均有P<0.001)。随着扫描半径的增加,聚集性区域往西南方向发展,扩展至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  结论  北京市肺结核有明显的时空簇,高发地区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有向临区扩散的趋势。应加强重点地区的监测,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济南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并对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为猩红热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济南市2014—2018年猩红热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病学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4—2018年济南市累计报告猩红热7 297例,年均发病率20.46/10万。全年出现冬季和春季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9岁儿童,幼托儿童、学生及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99.70%,男女性别比1.70∶1。市中区、历城区、槐荫区、天桥区、历下区是主要高发地区,占病例总数的83.50%。按年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每年均探测到3个时空聚集区,具有显著时空聚集性。结论 2014—2018年济南市猩红热处于上升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是发病的高危场所,应根据时空分布及流行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控制猩红热的发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0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高危聚集区,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提供科学建议。  方法  基于中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河南省2008-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三间分布特征。采用ArcGIS 10.7软件进行三维趋势分析和结果可视化呈现,应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河南省2008-2019年累计报告223 499例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6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和青少年,占病例总数的50.61%;每年的3-7月及11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三维趋势分析显示,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且东部略高于西部;时空扫描统计结果显示:共识别到6个时空聚集区,主要聚集区位于北部安阳地区,包含4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08-2013年。  结论  2008-2019年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水平呈平稳的波动趋势,且存在明显季节性规律,5~1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为其主要发病人群,2008-2019年河南省流行性腮腺炎存在时空聚集性,主要聚集区呈动态变化,近两年东南部地区出现聚集区,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015―2020年河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时空流行特点。  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河北省2015―2020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三间分布特征,应用GeoDa 1.18软件进行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SaTScan 9.7软件进行时间-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由ArcGIS 10.2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  结果  河北省2015―2020年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37 2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75.03/10万,呈现夏季(6―8月)大高峰,秋冬季(12月―次年1月)小高峰的特点。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 I系数均>0.26(P=0.001),局部自相关系数(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LISA)聚集图显示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省会及周边13~15个县区,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张家口市、邢台市东部和衡水市南部交界县区及秦皇岛市部分县区。时空扫描结果跟空间相关分析基本一致,一级高发聚集区一直以井陉县或井陉矿区为中心,覆盖周边12~18个区县,该区域发病风险均在3.61以上(RR=3.61~4.92),聚集时间均出现在夏季高峰时段。二级高发病聚集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部,呈现逐步扩大趋势。  结论  2015―2020年河北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时空聚集区主要分布在省会及周边县区和河北省中部地区,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应加强这些重点地区防控,制定新的疾病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及空间自相关特征与时空聚集性, 为云南省手足口病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疫情的空间聚集性, 利用离散Possion模型的时空扫描方法分析疫情的时空聚集特征。   结果   2014-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疫情呈上升趋势, 发病人群以男性、散居儿童、0~4岁年龄段人群为主, 主要流行的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71)病毒逐渐被其他肠道病毒替代。病例分布和病原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病例分布的热点县区个数逐渐减少, 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云南中部, EV71热点区域逐渐较少, 其他肠道病毒热点区域逐渐增加并向云南省中部和南部扩大。2014-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 逐年时空扫描发现3个一类集聚区, 1个二类聚集区, 聚集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0月。   结论   2014-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未发生明显变化, 但主要流行的病原体类型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 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仍是云南省中部和中南部地区, 4-10月应重点关注以上地区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9-2016年内蒙古地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以及时空分布特征,明确防控工作的重点地区、时间、人群,进而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方法 对收集到的2009-2016年内蒙古手足口病监测数据中的重症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09-2016年重症病例发生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011年是8年间重症发生率的峰值。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3岁年龄组,其中散居儿童最多,男性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每年的高发时间为6~7月。2009-2016年,累计报告重症手足口病病例1 278例,占总病例的0.78%,8年年均重症发病率50.70/100万。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重症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时间维度为5~7月,空间维度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中部和西南地区。结论 内蒙古地区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时空聚集性,发病强度具有地区差异性,气候可能为疫情高发的相关因素。3岁以下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需加强对年龄较小患者的重症预防,以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丽芳  韦蝶心  邓淑珍  刘春艳  谭敏 《中国校医》2020,34(4):259-261,271
目的了解云南省2009—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控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云南省最近10年手足口病疫情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009—2018年共报告手足口发病数64793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38.7019/10万,发病数以每年上升24.12%的速度递增,发病率以每年上升1.23倍的速度递增。高发地区主要为滇中的玉溪市(355.6680/10万)和昆明市(256.1449/10万),滇西北的丽江市(168.6435/10万),和位于滇西、滇南与缅甸和老挝接壤的德宏州(280.6515/10万)、西双版纳州(192.9979/10万),与越南接壤的红河州(164.8012/10万)。发病时间呈双高峰分布,主高峰为5月—7月(占42.65%),次高峰为10月—12月(占23.68%)。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42:1,发病人群以1岁~5岁人群为主,占81.23%,并以散居儿童最多。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间分布以6月(39起,占20.0%)和5月(35起,占17.95%)最多。结论近十年,云南省手足口病疫情持续逐年增长,云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地区和季节性差异,应有针对的在家长和幼教人员中开展健康教育。在5岁以下儿童中鼓励开展EV71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0-2019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状况及时空分布特征。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HFRS报告数据和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运用OpenGeoDa 1.2.0软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SatScan 9.6软件进行时空热点区域探测,ArcGIS 10.2软件绘制地图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 2010-2019年广州市共报告HFRS病例1 298例,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0.99/10万;21~50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总数的70.88%,男女性发病比为2.98∶1,病例较多的职业为家务或待业(占31.28%)、商业服务(占17.33%);呈明显的冬、春两季发病高峰,春、冬两季各占全年发病数的33.74%和26.35%;各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海珠区近10年共报告407例,占全市病例数的31.36%,年均发病率2.52/10万,病例数与年均发病率均居广州市首位。聚集性区域探测显示广州市HFRS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所在区域以及紧邻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对数似然比值为44.08(均P<0.001)。结论 2010-2019年广州市HFRS存在流行和聚集情况,冬、春两季高发,从事家务、待业和商业服务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移民多、卫生环境差的城乡结合部以及海珠区的万亩果园和海珠湖湿地公园是重点防控区域,应针对重点人群和地区制定防控措施,遏制HFRS疫情上升和扩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陕西省2009-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索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9-2018年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移动流行区间法(moving epidemic method,MEM)判断手足口病流行季节,使用时空扫描方法对手足口病时空聚集区域进行探索.结果 2009-2018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08—2019年石河子垦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石河子垦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结果 2008—2019年石河子垦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 091例,其中重症18例,死亡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6.60/10万。年发病率总体上呈“低-高-低-高”波动趋势。患者集中于5岁以下年龄组(87.97%),男性多于女性,幼托儿童略高于散居儿童。城区发病数高于团场。结论 幼托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提示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幼托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分析南京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对南京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7452例,年平均发病率178.09/10万,其中重症患者939例,占病例总数的1.21%。发病数在时间的分布上呈现双峰模式,4-7月为全年主高峰,11-12月为全年次高峰。主城区、近郊和远郊的发病率不同(χ2=3066.01,P<0.001),主城区发病率低于近郊和远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χ2=2019.23,P<0.001)。0~5岁儿童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92.92%。病例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其次为幼托儿童,二者共占总病例数的95.75%。2008-2013年共报告诊断病例1673例,病原体以EV71和Cox A16感染为主。结论 南京市手足口病在时间、地区、性别、年龄以及职业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于低年龄、男性儿童、散居儿童以及幼托儿童这类重点人群的防控应该着重关注。进一步深入开展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也将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以三门峡市手足口病发病数据为基础的整合滑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并利用该模型对三门峡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数进行预测。 方法 以三门峡市2008年1月—2017年12月的手足口病月发病数据为基础差分平稳化后经过文献查阅和验证建立最优ARIMA,并对2018年1月—12月的手足口病发病数进行预测,通过与实际值的比较评价预测效果。 结果 三门峡市手足口病发病预测模型为ARIMA(1,1,1)×(0,1,1)12 ,模型各项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拟合优度检验BIC=0.287,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P=0.10),拟合效果较好。预测了三门峡市2018年1—12月的手足口发病数,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1—2月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度较高。 结论 拟合的三门峡市手足口病发病序列模型ARIMA(1,1,1)×(0,1,1)12效果较好,可用于对三门峡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进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