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感染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临床确诊为CAP住院患儿273例,采集患儿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IgM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A、B型,副流感病毒(PIV)Ⅰ-Ⅲ型,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273例患儿中有92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33.70%,检出率高的前3种病毒依次为RSV、hMPV和PIV。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以3个月~2岁组为最高,主集中于冬春季节。毛细支气管炎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61.22%,RSV为其常见感染病毒(51.09%)。结论银川地区儿童CAP病毒感染主集中于冬春季节,多见2岁以下小儿,其中RSV和hMPV两种病毒最为常见,毛细支气管炎的主病原仍然是RSV。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引起门诊儿童发热的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谱的特征。方法收集864例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腔黏膜拭子标本,发热者206例,无发热者658例,用PCR或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A、B ( IFA、IFB)、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腺病毒( ADV)、鼻病毒( RV)等15种病毒的筛查,同时分析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结果。结果共检出呼吸道病毒275株(31.8%),发热者(43.2%)和无发热者(28.3%)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R=1.93)。 ADV和RSV是发热者检出率最高的病毒(8.3%),但只有ADV在发热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无发热者(P<0.001)。病毒感染的发热患儿hs-CRP水平为10.00(6.30,18.90)m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9.76(7.78,12.70)×109? L-1,与非病毒感染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呼吸道病毒的患儿出现发热的危险性与未感染病毒的患儿比较将增加1.93倍。结论在儿科门诊发热病例中,RSV和ADV是最常见的病毒,而ADV感染更容易引起小儿高热。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病例中hs-CRP和白细胞升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北方,以冬春季多发,人所共知。此病多由合胞病毒(SRV)感染所致,但近年来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除合胞病毒感染外,尚可由流感病毒(Flu)、腺病毒(Ado)、副流感病毒(Para)、  相似文献   

4.
钱雄杰  沈昊 《吉林医学》2013,34(19):3808-3809
目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RTI)患儿和急性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儿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分析病毒感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以及其与外周血的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提取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A(Flu A)、流感病毒B(Flu 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2(PIV2)、副流感病3(PIV3)、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结果:1 430例URTI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53.78%,563例LRTI患儿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为18.12%。结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进行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对早期明确病原体,合理用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关系,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住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2例为毛细支气管炎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印)n(正)=27)、中度组((印)n(正)=25)及重度组((印)n(正)=20)。另以同期正常健康体检的婴幼儿25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研究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eriostin及TGF-β1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印)P(正)<0.01),恢复期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Periostin仍高于对照组((印)P(正)<0.01),但血清TGF-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印)P(正)>0.05)。恢复期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较急性期均显著下降((印)P(正)<0.01)。毛细支气管炎重度组急性期血清的Periostin、TGF-β1水平最高,均显著高于轻、中度患儿(均(印)P(正)<0.01);毛细支气管炎重度组恢复期血清的Periostin仍持续高水平,均显著高于轻、中度患儿(均(印)P(正)<0.01);但恢复期毛细支气管炎三组及对照组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印)P(正)>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均呈正相关((印)r(正)=0.717,(印)P(正)<0.01)。结论检测血清Periostin与TGF-β1水平有助于对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后转归的判断;TGF-β1仅参与了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急性过程,而血清Periostin高表达水平在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中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毛细支气管炎感染中的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情况。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6月入住我院的毛细支气管炎50例,患儿平均年龄为9个月,其中20例作为治疗组(孟鲁司特组)和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孟鲁司特)治愈患儿疗程,主要症状(咳嗽、气促、喘息),体征(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ys-LT受体拮抗剂治疗控制炎症反应的双通道,减轻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继发肺部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部定植菌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而住院的儿童21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无菌负压抽取痰液法检测鼻咽部病原菌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以外科手术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定植菌分布情况。同时对定植菌阳性的RSV患儿与阴性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做比较。结果对照组鼻咽部定植菌阳性率高达74.1%(292/394),明显高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55.0%(116/211)(P〈0.01)。定植菌阳性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比例高于定植菌阴性RSV患儿(13.8%比4.2%,P=0.018),更易出现呼气困难(19.8%比9.5%,P=0.037),且住院时间也略长(8.2d比7.5d,P=0.036),CRP升高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后者(17.2%比4.2%,P=0.003)。结论鼻咽部定植菌可作为临床重症RSV毛细支气管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毛细支气管炎可由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2~6个月婴儿多见.发病季节随地理区域而异.主要病变在毛细支气管炎,但常累及支气管及肺泡.临床上除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外,喘憋为突出表现,体征以喘鸣为主.肺基部可听到细湿啰音,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又称喘憋性肺炎.其病原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此与刘春艳等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一致.5岁以下患儿主要病毒病因是RSV,鼻病毒,副流感病毒;>5岁则主要为RSV,流感病毒[1].其RSV感染,男性高于女性,患几年龄越小,RSV感染率越高.目前此病发病率高,并且远期随访观察,继发喘息的患病率为22%~66%[2].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在毛细支气管炎的运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仅给予综合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孟鲁司特钠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出院1年后反复喘息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并比较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和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 HRV)感染患儿的反复喘息发生率。方法 收集2018年1~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932例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电泳片段分析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fragment analysis, PCR-CEFA)检测呼吸道病毒核酸。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反复喘息组与非反复喘息组的临床资料,以及RSV、HRV感染患儿反复喘息发生率。结果 共检出981株病毒,以HRV 333株(33.9%)和RSV 319株(32.5%)最常见。随访成功435例,随访1年时有130例患儿(29.9%)发生反复喘息,其中,HRV组的反复喘息发生率明显高于RSV组(37.7%vs 25.5%,χ2=5.504,P=0.019)。反复喘息组中男性、既往喘息...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下呼吸道最常见的病毒,20%~30%的患者会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出现喘息症状。我院儿科于2008年10月~2009年4月使用雾化吸入α-干扰素治疗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常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达50-80%,其次为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病变主要侵犯直径为75-300um的细支气管、肺泡、间质,是喘憋性肺炎的一种类型。现应用布地奈德(商品名: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雾化吸入辅助治疗9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常见的腺病毒(ADV)和合胞病毒(RSV)肺炎感染患儿进行临床分析,为ADV和RSV引起的小儿肺部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PICU收治的ADV和RSV肺炎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各项基本特征、疾病发生季节、年龄、并发症和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与RSV肺炎组比较,ADV肺炎组高热症状明显(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年龄均为6个月至10岁,两组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比例相当,均较多分布在6个月至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各个季节的发病情况相似,但在春冬两季发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夏秋两季;两组合并症可见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免疫低下、哮喘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ADV肺炎组比较,RSV肺炎组合并症多见鼻炎、咽炎、喉炎和细支气管炎,少见中毒性心肌炎和中毒性肝炎(P<0.05)。结论临床上要注意ADV和RSV肺炎患儿的不同表现,关注并在春冬雨季对6个月至2岁患儿进行积极预防。合并中毒性心肌炎和(或)中毒性肝炎多考虑ADV肺炎,出现高热或并发鼻炎、咽炎、喉炎和细支气管炎多考虑RSV肺炎。  相似文献   

14.
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顺尔宁)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儿童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孟鲁司特4mg/次,1次/d,共用4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住院天数,并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喘息的复发率。结果:孟鲁司特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缓解天数、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个月,喘息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喘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引起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呼吸道病毒谱,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儿童114例和其中处于缓解期儿童18例。以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对其进行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1-4型(HPIV1-4)、肠病毒(EV)、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BOCA)的检测。得出引起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呼吸道病毒谱。比较不同年龄、伴或不伴发热、急性发作程度轻、中、重各组之间病毒总阳性率和各病毒检出率的差异,分析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各分组间的关系。结果 114例急性发作标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80例(70.2%),18例缓解期标本中共检出呼吸道病毒2例(11.1%),两组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标本当中,RV感染45例(39.5%),RSV感染17例(14.9%),HPIV3感染12例(10.5%),其他病毒感染34例(29.8%),混合感染23例(20.2%),以RV+RSV混合感染最常见。0~3岁组RSV检出率为25.0%(9/36),高于≥3岁组的10.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组EV检出率为18.2%(6/33),高于无发热组的2.5%(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总阳性率(89.5%)和RSV检出率(36.8%)在哮喘急性发作中度组中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RV是首要病原体,RSV会加剧哮喘发作的程度。临床需做好预防工作,防止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ARI)的病原分布。方法对1692例ARI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1692例患儿检测阳性565例(33.4%),所检出的病毒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528例(93.5%),副流感病毒3(PIV3)20例(3.5%),腺病毒(ADV)11例(1.9%),流感病毒A(IFVA)4例(0.7%),流感病毒B(IFVB)2例(0.4%)。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炎阳性率(47.9%)最高,支气管肺炎和肺炎次之(32.1%)。<6个月和6个月至1岁的患儿感染率较高,1~3岁的患儿检出率次之,>3岁检出率最低。结论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至2010 年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吸取物4种7型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以及季节和年龄分布特点.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结果 4 355例患儿中有1 093例病毒检测阳性,总阳性率25.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17.6%,副流感病毒(PIV)-3 为2.7%,腺病毒(ADV)为2.0%,流感病毒(IV)-A1.3%,PIV-1 为0.7%,PIV-2 为0.3%,IV-B 为0.2%,混合感染0.3%.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中位数RSV 为4个月,PIV-3 为9个月,ADV 为13 个月,PIV-1 为11 个月,IV 为13.5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86,P<0.01).RSV 感染率在婴幼儿最高,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PIV-3在婴幼儿感染率较高,仅次于RSV.RSV 通常在冬春季流行.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64.5%、15.6%、17.6%、31.7%.结论 病毒依然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以RSV 和PIV-3最常见.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病原仍是RSV.  相似文献   

18.
杨慧婷  陈楷正  薛清彬 《广东医学》2016,(18):2803-2806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支气管炎患儿鼻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 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的RSV支气管炎患儿285例,均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急性期和缓解期采取鼻灌洗,测定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统计患儿病程,入院后采用呼吸道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评价患儿病情,统计其随访1年期间喘息复发率,比较不同病情、病程和喘息复发情况及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的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RSV支气管炎患儿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与其病情、病程和喘息复发率的关系。结果 RSV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分别为(82.26±12.18)pg/mL和(9.05±3.38)pg/mL,均高于缓解期的(35.53±8.45)pg/mL和(3.44±1.42) pg/mL(P<0.05)。 RSV支气管炎患儿病程和呼吸道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4.21±1.18)d和(18.52±5.43)分,随访1年期间喘息复发率为51.93%(148/285)。病程较长患儿的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高于病程较短患儿(P<0.05),病情较严重患儿的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高于病情较轻患儿(P<0.05),出现喘息复发患儿的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高于无喘息复发患儿( P<0.05)。 RSV支气管炎患儿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与其病情、病程和喘息复发率均呈正相关( IL-8:r=0.812、0.793、0.865;IL-10:r=0.844、0.816、0.859,P<0.05)。结论 RSV支气管炎患儿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较高,治疗可降低其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且其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与其病情、病程和喘息复发率均相关,IL-8和IL-10可能参与RSV支气管炎炎症反应相关,RSV支气管炎患儿鼻灌洗液中IL-8和IL-10水平可能作为其病情和远期疗效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原以病毒为主,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常见。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儿童期易患哮喘,发生率约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GRα、GRβ水平,探讨GR亚型表达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和比较不同程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轻度42例,重度24例)和对照组(48例)患儿血清中GRα、GRβ水平变化,同时对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和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轻度组比较,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GRα、GRβ水平显著升高(P<0.01);GRα/GRβ比值在重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均<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88,t=5.816,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表现为血清GRα、GRβ水平的高表达,在重度患儿中表现更为明显;GRα/GRβ比值则在重度RSV毛细支气管炎中明显降低,而且RSV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与GRα/GRβ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