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婴儿痉挛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婴儿痉挛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孙逸仙纪念医院初次就诊的婴儿痉挛患儿30例作为病例组,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2g/kg)治疗,另选体检中心健康体检患儿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病例组及健康组所有儿童均抽静脉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19~+、CD20~+、CD4~+、CD8~+、CD4~+/CD8~+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病例组30例患儿外周血CD19~+B、CD20~+B淋巴细胞比例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D4~+/CD8~+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治疗后,CD19~+B、CD20~+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病例组治疗后CD4~+T、CD8~+T、CD4~+/CD8~+比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痉挛症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调节婴儿痉挛症患儿免疫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阿昔洛韦合用对生殖器疱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及其治疗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生殖器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阿昔洛韦缓释片0.2g口服,1日3次,共8周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草分枝杆菌注射剂1次1.72μg,肌肉注射,每3天1次,共8周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两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基本相似(P>0.05)。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而治疗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T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为93.3%(56/60),复发率6.67%(4/60),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为55.0%(33/60),复发率45.0%(27/60),两组痊愈率、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枝杆菌、阿昔洛韦合用有利于提高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提高机体清除单纯疱疹病毒的能力,对提高生殖器疱疹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血液高凝肺癌化疗患者凝血指标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血液高凝肺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B组.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凝血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B组较A组低(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CD4+/CD8+水平(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高,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B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血液高凝肺癌化疗患者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2例ITP患者(A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和36例正常对照者(B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采用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9.60±4.15)%vs.(16.56±5.68)%],CD4+Foxp3+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低[(3.88±1.34)%vs.(1.98±1.53)%和(2.72±0.93)%vs.(1.38±0.98)%](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16.56±5.68)%vs.(10.72±5.15)%](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方案治疗组升高(P<0.05)。A组治疗前的Foxp3mRNA表达低于B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可能与ITP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龚年金  梁欢 《肿瘤药学》2020,(2):232-236
目的探讨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元汤合桂枝茯苓方加减。采用FCM法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元汤合桂枝茯苓丸对中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罗冠均 《江西医药》2021,56(7):1012-1014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培美曲塞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培美曲塞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CA199和CEA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治疗后1年的中位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CA199和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培美曲塞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罗冠均 《江西医药》2021,56(7):1012-1014
目的 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培美曲塞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培美曲塞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CA199和CEA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治疗后1年的中位总生存期(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CA199和CE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3%,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顺铂+培美曲塞方案化疗治疗晚期NSCLC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信迪利单抗对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R-NSCL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53例R-NSCLC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实验组)79例和单纯化疗(对照组)74例。对照组患者第1天给予顺铂5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或第3天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第1天给予信迪利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和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较对照组高(65.82%vs50.00%,93.67%vs 82.4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YFRA21-1、CEA、CA199水平均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实验组水平均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片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将98例活动期IBD患者按照疾病种类分为UC组(溃疡性结肠炎,50例),CD组(克罗恩病,48例)。每个疾病种类下设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静脉滴注英夫利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口服硫唑嘌呤治疗。另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5例列为健康组作为参照。对比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UC组(96.00%vs.72.00%),CD组(91.66%vs.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及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4^+/CD8^+比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T淋巴细胞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各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联合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恢复至同期健康组水平,CD组联合治疗后CD3^+、CD4^+、CD8^+水平恢复至同期健康组水平。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片能显著提高IBD患者T淋巴细胞水平,缓解患者淋巴细胞分布异常,恢复受损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初治DLBCL患者30例,分别在第1次化疗前、化疗第2个周期前采集静脉血,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sIL-2R的水平,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结果 DLBCL患者化疗前组血清sIL-2R水平高于健康者及化疗后组(P均<0.05)。DLBCL患者化疗前组分组为Ⅲ~Ⅳ期亚组、有B症状亚组、化疗无效亚组血清sIL-2R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亚组、有A症状亚组、化疗有效组(P均<0.05)。DLBCL患者化疗前组sIL-2R、CD4~+T细胞、NK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者(P均<0.05)。DLBCL患者化疗前组Ⅲ~Ⅳ期血清NK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及血清CD8~+T细胞计数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无效组CD4~+T细胞计数、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低于化疗有效组(P均<0.05)。DLBCL患者化疗前组血清sIL-2R的表达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CD4~+/CD8~+及NK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DLBCL化疗前高表达sIL-2R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疾病进展相关。动态检测sIL-2R、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水平可作为DLBCL疗效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封闭抗体(BA)及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对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接受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URSA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ELISE法检测外周血BA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reg细胞及NK细胞免疫表型,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前B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阴性者与BA阳性者的妊娠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T、CD4+T、CD3-CD56+NK明显变化(P<0.05),CD8+T、CD4+T/CD8+T、CD3+THLA-DR+/CD3+、CD8+THLA-DR+/CD8+、CD4+T CD25+ CD127dimTreg、CD19+B、CD5+CD19+B、CD5-CD19+B、CD3+CD56+NK、CD56+CD69+NK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成功者与失败者的CD3+T、CD4+T、CD4+THLA-DR+/CD4+、CD3-CD56+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够提高BA阳性率,改善外周血T细胞、NK细胞的比例,BA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可作为评估主动免疫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老年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表达的影响。方法 49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化疗加康莱特注射液治疗组(A组,25例)和单纯化疗组(B组,24例)。化疗方案采用吉西他滨+顺铂,A组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d静脉滴入,连用21 d。治疗2个周期评价疗效。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及亚群CD28分子表达。结果 A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8+CD28+、CD8+CD28-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及A组比较,B组治疗后CD3+、CD4+、CD8+、CD8+CD28+降低,CD8+CD28-升高(P<0.05)。结论康莱特可能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及亚群,尤其是CD8+CD28+表达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急性期治疗前后CD4+/CD8+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B两组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4天CD4+、CD8+的值。结果:治疗前A、B两组CD4+、CD4+、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组退热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 2 g/kg一次输入对CD4+/CD8+功能失衡能迅速纠正,缩短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回顾性分析舟山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2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或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治疗, B组采用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或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治疗, 21 d为1个周期, 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 治疗前后Ⅲ期、Ⅳ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免疫功能指标, 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近期总有效率[51.92%(27/52)]高于A组[32.69%(17/52)])(Z=4.11, P < 0.001)。治疗后, 两组Ⅲ期、Ⅳ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D8+百分比均比治疗前低, 且B组均低于A组(均P < 0.05);两组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功能子量表、症状子量表、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 < 0.05), 且B组均高于A组高(均P < 0....  相似文献   

15.
王经伟  孙中运 《天津医药》2012,40(9):928-930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的变化及患儿的免疫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2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同龄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16+CD56+)、B淋巴细胞(CD19+);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IL-6、IL-10水平并将患儿依有无合并症分为无合并症者(普通组)45例和有合并症者(重症组)37例。结果:普通组较对照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降低,CD19+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CD16+CD56+比例及CD4+/CD8+比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较对照组及普通组CD3+、CD4+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降低,CD19+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CD8+、CD16+CD56+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较对照组及普通组IL-6、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足口病患儿表现为T淋巴细胞不同程度相对抑制、B淋巴细胞呈增殖反应及细胞因子过度分泌,手足口病患儿尤其重症患儿存在显著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ITP患者(ITP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5mL,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结果 ITP组患者治疗前的CD3~+、CD4~+、CD4~+/CD8~+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ITP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分别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后,初诊、复诊ITP患者的后T淋巴细胞亚群各指标CD3~+、CD4~+、CD8~+及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TP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与ITP发病具有密切关系,部分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参数,对ITP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治疗疱疹样复发性阿弗他溃疡(HU)的疗效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变化.方法 40例确诊为HU患者随机分注射BCG-PSN(A)组和局部应用西瓜霜喷剂(B)组,1年后评估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内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C组)对照.结果 与C组比较,A、B组患者CD4~+减少,CD8~+增加,CD4~+/CD8~+比值下降(P<0.05).A组口腔溃疡痊愈率35%,明屁高于B组5%(P<0.01);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CD4~+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上升.结论 注射BCG-PSN对HU患者有较好疗效,可明显延缓HU的复发.T细胞亚群与HU存在明显的相连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湘燕  张程  王娜  徐琳  吴瑞明  杨杰  钱佳北 《中国药房》2011,(36):3394-3395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缓解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卡介菌多糖核酸0.35mg·mL-1,肌肉注射,每周3次;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观察1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CD4+、CD4+/CD8+、B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B淋巴细胞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CD8+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增强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也可能有一定影响,在COPD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银颗粒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TNF、白细胞介素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窄谱中波持续照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持续口服消银颗粒,比较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治疗前,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VEGF变化趋势,统计治疗后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VEGF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银屑病患者使用消银颗粒治疗,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疾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