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风险因素,评估内镜下止血夹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8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1例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对止血夹止血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201例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出血12例,占5.97%,均予以内镜下止血夹成功止血。出血与未出血患者性别、年龄、息肉数量、使用钛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与未出血患者合并高血压、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mm均为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结肠息肉直径≥10 mm、切除方式是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迟发性出血予以止血夹止血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结肠息肉(≥0.5cm)内镜下切除的175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和分析者的息肉特征、术中是否出血及切除方式、患者是否合并相关因素等,及出血发生时间、止血方法;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1752例患者共切除4277枚息肉,20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出血率为1.14%。单因素分析发现,出血组较未出血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服用阿司匹林、使用低分子肝素、息肉直径≥1.0cm、位于乙状结肠、结肠肝曲、带蒂息肉、术中预防应用金属铗、术中有出血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的出血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95%CI:3.830~35.944)、糖尿病(95%CI:3.455~46.903)、动脉粥样硬化(95%CI:3.963~33.611)、服用阿司匹林(95%CI:1.542~15.340)、使用低分子肝素(95%CI:0.748~15.485)、息肉直径≥1.0cm(95%CI:0.748~15.485)、位于乙状结肠(95%CI:2.813~64.197)、结肠肝曲(95%CI :0.260~258.664)、带蒂息肉(95%CI :4.495~34.657)、术中预防应用金属铗(95%CI :1.571~11.472)、术中有出血(95%CI :1.571~11.472)及EMR(95%CI:1.976~39.089)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95%CI:3.749~202.500)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0例出血患者术后24~48h内出血率65%;单纯金属铗止血的成功率达81.8%(9/11),金属铗联合电凝止血均成功100.0%(4/4)。结论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应用抗凝药物,息肉位于肝曲或乙状结肠、直径≥1.0cm、有蒂息肉、EMR或ESD切除、术中出血是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迟发性出血多发生于术后24~48h;金属铗创面闭合联合电凝治疗是息肉切除术后出血行内镜下止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蒋宝玲  刘娟  申妮 《海南医学》2023,(8):1110-1113
目的 探讨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切除效果,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50例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冷切除组(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与热切除组(内镜下热圈套切除术),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息肉切除时间、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并发症及迟发性出血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冷切除组与热切除组患者的息肉切除时间、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切除组患者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5.33%,明显低于热切除组的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的息肉位置、息肉形态、术中出血情况、切除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息肉位于直肠、息肉有蒂、热切除是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圈套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能...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内镜方式治疗对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83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观察,其中250例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研究组),另外233例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对照组)。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指标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炎性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息肉直径≥1 cm及右半结肠息肉是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显著优于高频电切术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内镜方式治疗对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483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观察,其中250例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研究组),另外233例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对照组)。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指标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炎性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由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息肉直径≥1 cm及右半结肠息肉是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显著优于高频电切术且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发生迟发性出血的106例患者为出血组,未发生出血的3856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962例患者中,106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出血构成比为2.68%,89.6%的迟发性出血发生在术后3d以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息肉大小、合并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阿司匹林用药史、华法林用药史在出血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09、0.028、0.001、0.023)。【结论】息肉大小,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应用阿司匹林、华法林可能是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绝大多数出血发生在术后3d内,根据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进行分层,可预测患者迟发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31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2.30%。右半结肠息肉(OR=1.83,95%CI:1.26~2.71)、直肠息肉(OR=1.58,95%CI:1.24~1.67)、息肉≥1cm(OR=3.78,95%CI:2.351~5.692)、术中出血(OR=4.37,95%CI:3.192~7.342)、手术方式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OR=1.73,95%CI:1.09~2.21)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OR=2.87,95%CI:1.86~3.14)、患有高血压(OR=4.72,95%CI:2.63~7.27)或高脂血症(OR=2.26,95%CI:1.305~3.524)等基础疾病是结直肠息肉内镜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息肉≥1cm、术中出血、息肉位置在直肠或右半结肠、患有高血压或高脂血症基础疾病、手术方式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对259例经内镜下APC、EMR、ESD、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患者中258例均一次性成功切除,1例因术中无法彻底止血转外科手术,术后4例早期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出现穿孔,保守治疗好转。均无迟发性出血、灼伤、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经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及迟发出血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410例行内镜下切除术的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资料,按照切除方式不同分为冷圈套器切除术组(n=214例)和热圈套器切除术组(n=196例)。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时间、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迟发性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出血患者和未出血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内镜下切除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迟发性出血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圈套器切除术组患者息肉切除时间短于热圈套器切除术组(P<0.05),冷圈套器切除术组患者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低于热圈套器切除术组(P<0.05),两组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腹部不适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患者性别、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息肉数量、使用钛夹、息肉病理类型、抗凝药服用史构成比以及年龄、息肉直径与未出血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结直肠肿瘤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ESD治疗的12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肿瘤大小、位置、浸润深度等相关危险因素与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关系。结果有7例(5.6%)患者发生了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时间在术后1~4 d,均在内镜下运用止血夹成功止血,无一例需要紧急手术与输血。发生迟发性出血的患者中位血红蛋白浓度下降了21.3 g/L。 ESD术后迟发性出血与肿瘤位置位于盲肠、黏膜下层浸润腺癌深度≥1000μm(术前经超声内镜诊断明确)、ESD术中出血等因素有关( P<0.05)。结论肿瘤位置位于盲肠、侵袭深度≥1000μm黏膜下浸润癌、ESD术中出血的患者易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需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并进行内镜下止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外科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患者急诊内镜下止血的疗效。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进行急诊内镜止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资料,重点分析吻合口出血的时间、内镜下治疗的方法、效果及并发症,并且对未能成功内镜下止血的原因进行总结。  结果  在1 058名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吻合口出血患者36名,出血率为3.4%。出血患者以左半结肠及直肠居多(83.3%)。在肿瘤分期和分化方面,以Ⅰ到Ⅲ期为主,占总人数的82.1%,病理以高分化和中分化癌为主(86.1%)。术后72 h内出血患者26例(72.2%),是出血的高发时间段。在36例患者中,内镜下成功止血32例(88.9%),钛夹机械夹闭、电凝止血联合钛夹夹闭是主要的方式(88.9%)。未能止血4例,均伴有漏口,无法明确确切的出血位点,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所有36例患者最终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脓肿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结直肠癌术后72 h内是吻合口出血的高峰时期,急诊内镜下止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结肠息肉的内镜特征及电切后复发、癌变情况,比较息肉电切前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了解息肉电切后复发及癌变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总结2009年11月30日~2010年12月1日在我院接受肠镜检查的结肠息肉患者的内镜特征,分析影响息肉恶变的因素;对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电切前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统计电切后息肉再发率,分析再发及癌变的相关因素。结果息肉患者共412例,检出息肉646枚,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不符合的概率为35.2%;电切后息肉再发率为51.8%;多发性息肉、年龄>50岁、息肉直径>1.0 cm及腺瘤性息肉更容易再发;年龄>50岁、左半结肠息肉、直径>1.0 cm、广基及分叶状息肉容易癌变。结论结肠息肉电切前后的病理学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活检可能漏诊癌变息肉;息肉电切后再发率高,应定期进行复查;结肠息肉好发于中老年人,腺瘤性息肉体积越大,位于左半结肠、广基及分叶状息肉其癌变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庞绍春  吴国忠  潘天生 《吉林医学》2013,(31):6479-6481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Dixon)后吻合口出血的治疗措施及预防经验。方法:选择256例行直肠癌保肛根治术的患者,对出现吻合口出血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直肠癌Dixon术后有13例发生吻合口出血,其中腹腔镜手术5例,常规开腹手术8例,使用管型吻合器9例,手工吻合4例。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出血并发症常见危险因素有肠管裸化程度、闭合器、吻合器的规格及使用技巧、腹腔镜手术、低位或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及术野感染。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局部使用止血药物或填塞压迫止血、直视下缝扎或使用钛夹、内镜下电凝或使用钛夹止血、近端结肠或回肠造口、二次吻合等,其中直视下缝扎或使用钛夹、内镜下电凝或使用钛夹止血均容易操作,适合推广。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出血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金属钛夹用于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就诊于我院已确诊结肠息肉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00例患者在结肠息肉切除术中不使用金属钛夹,仅用电凝电切术,标记为对照组,另外100例患者在结肠息肉切除术中使用金属钛夹,标记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人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0%明显高于实验组1.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行结肠息肉切除术使用金属钛夹可起到止血及预防出血的作用,有效提高手术安全系数,降低出血及穿孔发生率,金属钛夹可自行排出体外,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予结肠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0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11例,发生率1.01%;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位置、直径、形态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息肉位置(右半结肠)、息肉大小(≥2cm)为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迟发性出血是结肠镜息肉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年龄、息肉位置、息肉大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郝玲  何夕昆  余福兵  盛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44-145,148
目的探讨门诊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治疗的1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门诊患儿105例,住院患儿85例,对两组患儿行内镜下治疗,治疗后观察1周,以后分别于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结果190例患儿的225枚肠息肉经内镜下全部成功切除,无大出血、穿孔及息肉切除术后综合征,其中门诊2例患儿及住院1例患儿在术后7d内出现少量渗血,经内镜下治疗后缓解,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诊治疗费明显较住院治疗少。结论高频电凝切除术联合钛夹、尼龙圈套是门诊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结直肠病变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的原因及再次肠镜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息肉、腺瘤、早癌、脂肪瘤)肠镜下给予氩气刀凝固术、黏膜下切除术、黏膜下剥离术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后延迟出血的45例患者,针对其延迟性出血的病因,总结再次肠镜治疗的方式及临床结局.结果 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的好发部位依次是直肠(28.89%),乙状结肠(24.44%),升结肠(22.22%);腺瘤及上皮内瘤变病灶更易发生(88.89%).延迟性出血的形式主要为病灶切除处创面渗血,也可有血管涌血或喷血.本组延迟性出血肠镜下治疗方式主要是钛夹夹闭和圈夹缝合,5例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及氩气刀凝固术治疗,35例氩气刀凝固术合并钛夹夹闭术治疗,3例钛夹夹闭治疗,2例圈夹止血治疗.42例一次性肠镜止血成功,3例又出血,再次行肠镜下治疗,1例重新给予钛夹夹闭及圈夹止血后出血停止,另2例转外科行结肠切除术.本组43例延迟性出血患者均经肠镜下止血成功,痊愈出院.肠镜治疗后牢固的创面处理对预防延迟性出血十分重要,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术后饮食管理也是延迟性出血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患者及时再次进行肠镜检查及有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诊治15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形态表现及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我院2000年10月-2012年3月消化内镜中心153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内镜下表现,共3种内镜治疗方法,即电凝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评估内镜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下形态多表现为黏膜下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有时中心有凹陷,伴有糜烂,色发黄或苍白,质地较硬.153例中经内镜下治疗130例(85%,130/153).2例(1.5%,2/130)内镜切除后并发迟发性出血,经内镜止血及内科保守治疗痊愈;27例(20.8%,27/130)内镜切除后肿瘤残留或无法确定切缘,其中17例(63%,17/27)补充外科手术,10例(37%,10/27)定期复查肠镜未见复发.对103例内镜下切缘阴性的患者进行(3.95±2.50)年电话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掌握内镜下形态特点有助于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肉眼诊断,内镜治疗对于小的未及固有肌层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是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