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顾庆华教授认为脾虚夹滞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健脾祛滞为其治疗大法,并根据患者所处病情阶段不同,分期而治。活动期以祛滞为主,兼以健脾;缓解期以健脾为主,兼以祛滞,并随症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2.
顾庆华教授认为脾虚夹滞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健脾祛滞为其治疗大法,并根据患者所处病情阶段不同,分期而治。活动期以祛滞为主,兼以健脾;缓解期以健脾为主,兼以祛滞,并随症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3.
研究顾庆华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发挥中医特色,辨证论治,以健脾清热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但有少数患者表现为便秘。顾庆华教授认为肝郁脾虚,肠络瘀滞,通降失司为便秘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治以疏肝和脾、导滞和络,临床常用自拟方术芍导滞汤随证加减,并采用微观结合宏观的方法加减用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顾庆华教授为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市名中医,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孟河传人邵荣世先生,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有其独特的见解.顾师认为本病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虚夹滞"[1],脾虚为本,邪滞为标,而"滞"可为食滞、气滞、湿(热)、痰浊、瘀血等致病因素.顾师在临床治疗本病中尤擅用对药,取得了显著疗效,笔者有幸侍其左右,现将其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使用的对药经验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黄亭  李家庚 《光明中医》2016,(9):1237-1238
目的总结李家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法列举李家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例经典医案并作分析讨论。结果李家庚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主要病机是湿热气血搏结致血败肉腐,故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是治疗的主要原则;缓解期的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瘀血内阻,故补益脾肾、活血止血是治疗的主要原则。结论李家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夹滞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和加味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两组均以20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夹滞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导师顾庆华教授为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南通市名中医,师从孟河传人、全国名老中医绍荣世主任医师,善于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脾胃病,尤其对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健脾化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化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健脾化滞丸10g日3次,口服;对照组口服硫氮磺吡啶片1.0g日3次,口服,均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内镜、肠粘膜病理等方面的改变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8%,2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滞丸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薛东领 《山西中医》2009,25(4):15-15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枳实导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2例,并设单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液治疗5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2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2257,P〈0.05)。结论:枳实导滞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良宇  陆为民 《中医杂志》2018,(23):1993-1995
介绍徐景藩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病本在脾,关乎肝、肺、肾。基本病机为邪滞肠道、湿热壅盛、气血凝滞,以"袪邪导滞"及"脏腑相关"为治疗原则。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基础,凉血行瘀贯穿始终,以健脾为主,佐以调肝、理肺、益肾,辅以消导、祛风、治痰。  相似文献   

12.
王福仁主任医师,从医50余年,是浙江省名老中医.长期从事消化系统及中医肾病等疾病的诊治与研究,尤其擅长治疗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肾炎等疾病.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应用自拟溃结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经验总结如下. 1 一方统证,随证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王师自拟"溃结方",以健脾温中清肠、和血行气化滞为基本方法,临床中随证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总结卞嵩京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其病机为湿热蕴肠、气滞络瘀、脾虚失健,治宜温肾健脾、导滞化瘀;注重附术同用;巧用芍药等。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4.
谢晶日教授业医30余载,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见解独到和经验丰富.现以谢教授治疗儿童全结肠重症溃疡性结肠炎验案一则为例,举一反三,剖析谢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的临床思路及遣方用药特点,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张伟  牛阳 《光明中医》2011,26(9):1775-1776
慢性结肠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牛阳教授认为慢性结肠炎虽病因病机复杂,但基本病机为湿热阻滞胃肠。在治疗时强调以清热利湿、行气导滞为主,擅长运用清代名医俞根初的经验方——枳实导滞汤加减,取"轻法频下"之意,疗效显著,特此介绍。  相似文献   

16.
陈姣姣  朱莹 《河南中医》2024,(4):529-535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芩、黄连、苦参、蒲公英清利湿热、调和肝脾、祛湿止泻;肝郁血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逍遥散、四物汤化裁;脾肾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肉桂、熟地黄、杜仲、干姜等中药温补脾肾;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运用分期祛瘀通络之法,在瘀病初期运用丹参、川芎、桃仁等配合白芍达到行气活血、养血合营、缓急止痛之效;滞瘀同病期配伍莪术、牛膝、牡丹皮以行滞通络;虚瘀同病期常用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山药、当归以搜风通络、攻积破瘀、补脾益气,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之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任继学教授辨治大瘕泄(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名应为大瘕泄,虚损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根本病理属性,尤其重视脾肾虚损,治疗上注重五脏相关、整体调节,把溃疡性结肠炎分为湿滞瘀结证、气滞瘀结证、气虚瘀结证进行辨证论治,并创制结肠炎奇效散,临床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疏风、健脾、通腑、化瘀、温阳的中药,乌梅丸、紫金锭也可随证选用。  相似文献   

18.
王长洪教授王长洪教授是军中著名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家,全国中西医结合胃肠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学业宏丰。笔者仅就王长洪教授活血化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的临床经验述要于后,与读者共享。1辨证思想———气血瘀滞是UC的主要病机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结肠黏膜非特异性弥漫性炎症及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本病病程缠绵,迁延难愈,呈现发作———缓解反复交替的变化过程,治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2008月6月,笔者采用溃结方治疗脾虚湿热瘀滞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3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清热化湿、通腑导滞法组方的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UC患者按愿服中药的依从性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服用清热化湿、通腑导滞中药,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UC患者肠镜、病理、主要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临床证候疗效。结果: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3%、95.7%,对照组分别为37.1%、7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肠镜、病理变化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湿、通腑导滞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