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胰岛素多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该课题选用水溶性多肽类药物,以生物相容性好的脂质为主体材料,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单硬脂酸甘油脂纳米粒,以胰岛素(ISULIN)为模型药物。研究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以微粒粒度与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表面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了药物包封率;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以4种不同比例的硬脂酸、油酸和单硬脂酸甘油脂,通过溶剂扩散法制备混合脂质纳米粒,考察混合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结果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可简便快速制备得到单硬脂酸甘油酷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粒粒径呈单峰分布,体均粒径(435.3±121.6)nm,表面电位-(20.7±1.6)mV。采用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68.2%。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显示,INSULIN-SLN在前8h快速释放了纳米粒所载药物的28.4%,随后每天以3.7%的速率持续释放。结论采用单硬脂酸甘油醋、硬脂酸、油酸混合脂质处方,并不显著影响纳米粒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的包封率。油酸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氯诺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Lnxc-SLN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Lnxc-SLN,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纳米粒的处方与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Zeta电位与粒度分布,低温高速离心法分离SLNs与未包封的药物,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其包封率与载药量,膜动态透析法探讨Lnxc-SLNs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最佳处方与工艺:药脂比为1∶10,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磷脂比为1.5∶1,表面活性剂泊洛沙姆188与吐温80分别为1.2%和0.4%,油水相之比为1∶5;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呈类球形实体粒子,平均粒径为185.3nm,Zeta电位为(-27.65±0.91)mV,包封率为(86.24±3.39)%,载药量为(8.62±0.34)%,在pH 6.8 PBS中释药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  SLNs体外释放有明显的缓释作用,是静脉注射给药有前景的靶向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工艺,制备黄芩素-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磷脂纳米胶束,以改善其溶解性。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黄芩素-solutol HS15-磷脂复合纳米胶束(BA-Sol-Pls),分别以乙醇用量(X1)、solutol质量浓度(X2)、磷脂质量(X3)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B-B试验进行设计,粒度测定仪考察纳米胶束粒径和Zeta电位,超速离心法考察胶束的包封率及载药量;效应面法筛选载药纳米胶束的最佳处方。结果?优化处方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10±5.98)nm,Zeta电位为-(21±0.92) mV,包封率为90.38%,载药量为5.35%。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黄芩素纳米胶束制备工艺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自主合成新材料VES-g-PLL制备姜黄素纳米胶束(CUR-NMs)并评价其质量,结合丝素水凝胶制备成CUR-NMs丝素凝胶,为治疗银屑病的姜黄素药物新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注入法制备包载姜黄素的VES-g-PLL纳米胶束,测定其微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释放度等质量评价指标后与丝素蛋白溶液混合超声处理形成CUR-NMs丝素凝胶。通过扫描电镜、HPLC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CUR-NMs丝素凝胶的微观形态、体外药物释放度及皮肤渗透性。结果:载药纳米胶束呈标准的椭球形、分散均匀、粘连少;粒径为(31.14±7.86)nm、Zeta为(16.70±1.45)mV,包封率高达(82.21%±4.32%)。CUR-NMs丝素凝胶的微观形态为3D网状结果,CUR-NMs以絮状物形式黏附于凝胶3D结构表面,体外药物释放度实验结果显示78 h后CUR-NMs药物累计释放约49%,而CUR-NMs丝素凝胶的药物累计释放约为30%;同时在体皮肤渗透试验显示相比于姜黄素溶液凝胶,应用CUR-NMs丝素凝胶能够显著增加药物的透皮渗透性能。结论:应用新材料VES-g-PLL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结合丝素凝胶能够实现难溶性药物姜黄素的缓释及透皮吸收,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炎症疾病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制CI-921混合胶束(CI-Micelles),建立CI-Micelles包封率的测定方法,并对胶束进行处方优化和体外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I-Micelles,通过透析法分离CI-Micelles的游离药物和载药胶束,测定药物含量,得到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值,利用方程拟合法推算出CI-Micelles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真实值。考察聚合物的总量、两种聚合物用量的比例和水合介质的种类对胶束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考察载药胶束4 ℃下6 d内的放置稳定性。结果表明,以总聚合物浓度为72 mg/mL,Pluronic F127与Solutol HS15质量之比为1∶2,5%葡萄糖溶液为水合介质时制备的CI-Micelles具有最佳的包封率(>90%)和粒径分布(17~25 nm,分布系数<0.210),在4 ℃下放置6 d,包封率及粒径均无显著变化。本实验所建立的新型包封率的测定方法——透析拟合法可以用来考察难以达到漏槽条件的弱碱性药物小粒径胶束的包封率。利用混合配比的聚合物材料Pluronic F127和Solutol HS15制备的CI-Micelles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漆黄素脂质体,并对其进行制剂学研究及体内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漆黄素脂质体,以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制备不同磷脂与胆固醇总量、不同磷脂胆固醇比例及不同药脂比的漆黄素脂质体,确定漆黄素脂质体最优处方。采用激光散射粒径仪测定漆黄素脂质体的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漆黄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对漆黄素脂质体的稳定性,在3种释放介质(pH 1.2 盐酸、双蒸水和pH 7.4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释放情况,细胞毒性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体内外参数进行评价。 结果:采用最优处方(漆黄素22.2 mg、磷脂133.3 mg、胆固醇16.7 mg、胆酸钠110 mg、肉豆蔻酸异丙酯60 mg)制备的漆黄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0.32±1.08)nm,多分散系数为0.198±0.011,包封率为(94.37±0.62)%,载药量为(4.500±0.02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漆黄素脂质体外形圆整且分布均匀。制成脂质体后可提高漆黄素原料药的溶解度、体外释放率以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漆黄素脂质体在30 d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漆黄素脂质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漆黄素脂质体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漆黄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木香内酯(MCL)聚乙二醇衍生化磷脂酰乙醇胺(MCL@DSPE-PEG)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和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MCL@DSPE-PEG纳米胶束,观察其外观特征,检测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载药量、包封率。比较MCL原料药和MCL@DSPE-PEG纳米胶束在pH 7.4枸橼酸盐缓冲液中的药物释药情况。将U87 和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模型组和MCL@DSPE-PEG纳米胶束组;观察U87和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和细胞内凋亡相关Caspase3、Caspase8、Bcl-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所制备的MCL@DSPE-PEG纳米胶束呈现大小比较均一的椭球形,其粒径为(123.8±0.5)nm,PDI为0.236±0.005,载药量为8.96%±0.56%,包封率为85.49%±3.66%,144 h的累积释放度为73.30%,而MCL原料药在48 h内已基本释放完全。 MCL@DSPE-PEG纳米胶束可抑制U87和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及细胞克隆形成。与模型组比较,MCL@DSPE-PEG纳米胶束组U87和U251胶质瘤细胞的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Caspase8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成功制得MCL@DSPE-PEG纳米胶束,其具有诱导U87和U251胶质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3-溴丙酮酸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3-BP-LCNP)处方并优化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注入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3-BP-LCNP,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分析进行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优化;使用马尔文粒度仪进行粒径和电位测定,采用透析法对包封率及载药量进行考察。结果3-BP-LCNP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为甘油单油酸酯:泊洛沙姆407为8:1(总质量保持在1g),分散相用量为25 mL,3-BP投入量为26.67 mg,14900 psi下循环9次,测得平均粒径为192.7 nm,平均包封率为72.53%,载药量为2.71%。结论采用注入法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的3-BP-LCNP,制备方法简单及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载阿霉素(DOX)的混合胶束,并优化其冻干制剂工艺。方法以TPGS-甘草次酸偶联物(TG偶联物)和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TCR偶联物)为混合胶束载体材料(TCR-TG),利用透析法制备载DOX的混合胶束(DOX/TCR-TG胶束),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为评价指标,考察TG偶联物和TCR偶联物的投料比、DOX与TCR-TG的投料比,确定DOX/TCR-TG胶束最佳制备工艺。考察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及用量,确定DOX/TCR-TG胶束的最佳冻干工艺。结果 DOX/TCR-TG胶束平均粒径为(121.3±8.49)nm,PDI为(0.21±0.02),Zeta电位为(-21.9±0.2)mV,载药量为(31.22±3.19)%,包封率为(62.59±6.39)%,其中TG偶联物和TCR偶联物最佳投料比为1∶2,DOX和TCR-TG的最佳投料比为1∶1.7,DOX/TCR-TG混合胶束冻干制剂的最佳保护剂为0.1%甘露醇。结论 TG偶联物与TCR偶联物形成的混合载体材料包载DOX,可制备成载药量和包封率较好,粒径分布均匀,形态圆整的聚合物胶束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丹参酮ⅡA为模型药物,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进行处方优化,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丹参酮ⅡA–NLC,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并进行方法学验证。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丹参酮ⅡA-NLC的最优处方。通过测定丹参酮ⅡA -NLC的形态与粒径、包封率、载药量、Zeta电位对其进行体外评价。结果最优处方为模型药物用量0.5mg、脂质浓度为3%、乳化剂比为1:1、固液脂质比为1:4。制备的丹参酮ⅡA–NLC包封率为(76.83±1.701)%、载药量为(0.5564±1.113)%、粒径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26.6±0.87)mV。结论通过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出的丹参酮ⅡA–NLC,粒径分布均匀,多分布在100~200nm之间,包封率和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姜黄素半乳糖化棕榈酰壳聚糖聚合物胶束,并考察其制备工艺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方法 以半乳糖化十六酰壳聚糖(GHC)为载体材料,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应用正交试验考察药物:载体质量比、油相:水相体积比、超声时间对载药聚合物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以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DLS)对聚合物胶束的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药物:载体质量比对胶束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油相:水相体积比和超声时间。最佳条件为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15,油相:水相体积比为1:7,超声时间为30 min。制备的载药胶束的形状为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179.7 nm,Zeta电位约为76.46 mV,包封率为96.3%,载药量为9.1%。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工艺适于制备姜黄素聚合物胶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木犀草素胶束经透明质酸包裹后的肿瘤靶向性.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透明质酸包裹的木犀草素胶束(HA-LE-MC),以包封率和粒径为优化指标对处方进行筛选,测定其表观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最后进行了肺癌移植瘤小鼠活体成像实验与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泊洛沙姆407(F127)与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载紫杉醇的聚2-(噁)唑啉纳米胶束,通过改变投药量考察药物引起的胶束形态变化,以期构建新型的高荷载嵌段共聚物胶束递药系统.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聚2-(噁)唑啉载药胶束,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等评价其理化性质,采用膜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利用CCK-8法测定其细胞毒性.结果 随着投药比由80∶100(紫杉醇与聚2-恶唑啉质量比)增加至110∶100,胶束逐渐由球形延长,变为蠕虫状.投药比为80∶100时,球形胶束的平均粒径为(43.17±0.95) nm,包封率为(88.81±2.93)%,载药量为(40.49±2.03)%;投药比增加至110∶ 100后,所得蠕虫状胶束的平均粒径为(107.83±1.51) nm,包封率为(77.08±0.97)%,载药量为(40.34±0.51)%.球形和蠕虫状胶束在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的累积释放量分别达到(76.58±3.07)%和(77.66±1.00)%,在含2%小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溶液中 24 h的累积释放量高达(100.31±1.80)%和(99.73±2.56)%.球形胶束和蠕虫状胶束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杀伤1C50值分别为0.336和0.342 μg/mL.结论 成功制备了高荷载的球形和蠕虫状载药胶束,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其具备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蛇床子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制备处方、制剂性质进行研究,并制备冻干脂质体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以包封率和粒径分布为指标,筛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正交实验优化处方,测定优化后处方包封率、粒径、电位,观察电镜下形态;选择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探究其加入量对冻干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通过筛选选择乙醇注入法制备脂质体,制备温度为50℃,蛋黄卵磷脂(egg yolk lecithin,EPC)浓度为4 mg·mL-1,胆固醇(cholesterol,CHOL)加入量为5 mg,蛇床子素(osthole,Ost)加入量为2 mg为最优处方。脂质体包封率为(83.09±0.56)%,粒径为(101.9±2.7) nm,电位(-15.3±2.3) mV。当甘露醇加入量为8% 时,冻干脂质体形态较好、复溶后泄漏较少。结论:使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得到的脂质体包封率高,粒径分布均匀,方法稳定,制备为冻干脂质体后,脂质体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天麻素纳米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脑靶向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制天麻素纳米脂质体,并初步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脑靶向性.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天麻素脂质体,高压均质机均质成纳米级;以包封率为指标,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佳处方;并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等特性进行考察.小鼠尾静脉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离取脑组织及血浆,处理后HPLC检测,并与同剂量的天麻素水溶液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以纳米银为模型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球,探索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药纳米微球,测量药物的包封率及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纳米银释放情况。结果: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羧甲基壳聚糖浓度4.2 mg/mL,滴速为5 s/滴,纳米银投药量为20 mg(500 μL)。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制备出的载药纳米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14.1 nm,多分散系数0.204,包封率61.67%。8 h内累计释放量达80%以上,方程拟合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制备出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的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并对其配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改良的溶剂扩散-低温固化法制备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并进行质量评价,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从硬脂酸与卵磷脂的质量比、固液脂质比、药脂比、乳化剂浓度4个方面优化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结果:硬脂酸与卵磷脂比例为7∶5、固液脂质比为1∶3、药脂比为1∶10、乳化剂浓度为450 g/L可获得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优化配方,即:每10 ml脂质载体需添加米诺地尔50 mg、硬脂酸70 mg、油酸50 mg、十八烷酰胺30 mg、卵磷脂50 mg、苄泽450 mg.用上述配方制备的纳米脂质载体,平均粒径(58.2±16.5)nm,包封率为(86.89±6.26)%.结论:上述方法及处方配比能获得粒径、包封率比较理想的米诺地尔纳米脂质载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索拉非尼半乳糖神经酰胺固体脂质纳米粒(S-GC-SLN)混悬液。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一低温固化法制备S-GC—SLN,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粒径、多分散指数及Zeta电位,采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与HPLC法测定包封率。结果优选处方为:索拉非尼15mg、半乳糖神经酰胺250mg、泊洛沙姆188350mg、蛋黄卵磷脂450mg。所制脂质纳米粒子为类球形实体,粒径为(186.6±2.6)nm,Zeta电位为(-46.1±2.9)mV,包封率为(83.47±1.54)%。结论乳化蒸发一低温固化法制备S-GC—SLN可行,为开发索拉非尼新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筛选葛根素纳米脂质体(puerarin nano-liposomes carriers,Pue-NLC)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Pue-NLC,正交设计优化筛选处方,HPLC法测定含量,超高速离心法结合甲醇提取法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透射电镜观察外观,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透析袋法考察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最优工艺处方为葛根素(Pue)50 mg,2.0%单硬脂酸甘油酯(GP)∶辛酸葵酸三甘油酯(LLW)为200∶160(W/W),0.5%泊洛沙姆(F68)水溶液,制备的Pue-NLC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102.4±5.6)nm,多分散系数为0.214±0.027,Zeta电位为(-18.8±2.7)mV,包封率为(45.9±1.43)%,载药量为(0.81±0.05)%,在生理盐水中的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In[In(1/1-Q)]=1.143 3 Int-0.547 0,r=0.986 0,24 h释放率为88.15%。结论高压均质法成功制备了Pue-NLC,粒径小,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具有缓释特性,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为葛根素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化学结合法将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相连接,制备mPEG-PLA-5-FUA含药聚合物胶束,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 在5-FU的N-1位引入乙酸基,通过DCC缩合法,使5-氟尿嘧啶-1-基乙酸(5-FUA)与mPEG-PLA反应,制得含药聚合物mPEG-PLA-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