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丽萍  张晓霞  孙玲莉 《陕西中医》2013,(12):1657-1658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针刺常规穴位(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等)加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只用针刺,留针30min,1d1次,每周治疗5d,1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和93.85%(P>0.05),痊愈率分别为35.38%和26.15%(P<0.05),显愈率分别为64.61%和50.77%(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及清热利湿针法治疗湿热热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1)对照组:按照"十五"规划教材取穴:四白、颧、颊车、地仓、翳风、曲池、合谷。面部穴位选患侧,合谷选对侧。留针20m in,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配合清热利湿针法。即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下治疗:①大椎、风门(双)、肺俞(双)、胃俞(双),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留罐10m in;②针刺中脘、水分、天枢(双)、丰隆(双),采用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湿热热毒型面瘫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对该型面瘫的清热、解毒、利湿作用明显增强,治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诸攻英 《陕西中医》1997,18(7):324-324
采用针刺加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总有效率100%。提示用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面瘫确有独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廖迎春  赵子涛 《陕西中医》2012,33(7):887-888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取穴针刺配合激光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从而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针刺取穴时辨寒热并施以补泻手法,针后激光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不辨寒热不施补泻手法,针后配合神经营养药Vit12针剂500ug肌注,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8%,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辨证论治取穴针刺并激光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优于一般针刺和神经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2,33(12):1650-1651
目的:观察面瘫贴敷膏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方法:18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选用传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面瘫贴敷膏穴位敷贴治疗。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周围性面瘫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风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针牵正,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治愈29例(72.6%),总有效率98.4%。提示本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神经细胞再生或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正> 我科采用辨证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于下: 一般资料64例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8岁,其中14~29岁46例,30~58岁18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半年,以7~10天为多,共43例;辨证为外感风寒型49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13例,肝胆湿热型2例。治疗方法1.选穴:主穴取翳风、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合谷、太冲;配穴属外感风寒型取风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取太溪、行间,肝胆湿热型取中渚、听会、风池。每次取主穴2个,配穴1个。将主配穴分为3组,交替使用。颜面部取患侧,远端部取健侧。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17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凯  王效东 《陕西中医》2000,21(2):82-82
发病初期(1周内),采用循经远取足三里、合谷,并快刺风池,不留针。发病1周后,局部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176例,治愈率为96%。提示分期治疗该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2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5例,采用闪罐加针刺疗法,针刺风池(双)、翳风(患侧)、颊车(患侧)等穴。对照组113例只用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6%,愈显率(痊愈+显效)74.8%;对照组总有效率95.58%,对照组愈显率61.9%。两组疗效愈显率对比P<0.05。结论:闪罐的反复吸拔作用可直接促进局部肌肉张力的恢复,这是单纯针刺、艾灸或理疗所不能及的。闪罐与针刺并用可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水肿的消除和吸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针刺治疗面瘫100例,主要取患侧翳风、颊车、地仓、巨髎、阳白、合谷等穴。结果痊愈87例,显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治疗面瘫夹食流涎的疗效。方法:在患者患侧颊车、牵正和地仓穴刺络拔罐,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46例,占86.8%;好转6例,占11.3%;无效1例,占1.9%;总有效率98.1%。结论:刺络拔罐法治疗面瘫后齿颊夹食流涎疗效著。  相似文献   

12.
大椎点刺放血治疗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郝东岩  黄丽萍  毕宇峰 《陕西中医》2009,30(9):1218-1220
目的:观察大椎点刺放血在治疗早期风热型面瘫中的疗效。方法:将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大椎点刺放血并常规穴位治疗,取翳风、地仓、颊车等穴。对照组30例以口服激素并常规穴位治疗。结果:两组在改善周围性面瘫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耳后疼痛缓解迅速,所需时间短。结论:大椎点刺放血在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早期面神经的水肿变性。  相似文献   

13.
翳风穴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翳风穴刺络拔罐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48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96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 ;病程均在 10d以内 ;其中男 40例 ,女 5 6例 ;年龄最大 80岁 ,最小 7岁 ,以青壮年居多。按初诊次序随机分为两组 ,即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48例。2  相似文献   

14.
张争昌  曹荣禄  刘国强 《陕西中医》2007,28(12):1666-1668
目的:观察针刺三步法治疗急性湿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三步法为急性期取穴:地仓、下关、翳风,恢复期取穴攒竹、太阳、头维等,后遗症期在恢复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电针组穴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湿热、热毒型面瘫在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临床表现及病机是不尽相同的,治疗时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方案,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三步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基本理论中的同病异治。  相似文献   

15.
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霞  黄丽萍 《陕西中医》2011,32(9):1226-122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风寒型面瘫患者采用中药熏蒸加针刺疗法。中药熏蒸、针刺治疗1d1次,每周治疗6天,连续治疗28天。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72.3%。结论: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罗国礼  任亚岚 《陕西中医》1992,13(9):419-420
采用电针牵正、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500例,治愈358例(71.6%),总有效率为98.6%,平均治愈次数15.5次。提示本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神经细胞再生或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研究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治疗组41例采用针灸三步法治疗面瘫;对照组15例采用西药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三步法是提高面瘫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电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2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电针太阳、翳风、阳白等穴,艾灸地仓、翳风等穴。对照组90例仅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4(P<0.05)。结论:电针加艾灸治疗起到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革利  杨保存 《陕西中医》2006,27(12):1567-156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面瘫症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翳风、合谷,推拿用揉法、滚法,必要时给与激素及抗生素。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针刺可疏风散寒,疏通经络;推拿运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配合激素及抗生素抗炎、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20.
刺络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5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9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同时急性期在耳后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第1疗程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能明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水肿炎症很快消退,减轻面神经损害程度,利于面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