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现行排粪造影不能满足指导直肠内脱垂诊治的需要,报道作者设计的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的应用结果;在82例直肠内脱垂中,50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而盆底腹膜正常者为直肠粘膜脱垂,其中26例伴异常会阴下降;32例有直肠内脱垂征象,盆底腹膜随直肠前壁降入套叠鞘部、并构成直肠壁内疝疝囊者为直肠全层套叠,6例疝囊上口敞开者术中证实有内容物疝入,20例伴异常会阴下降。故认为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是区分粘膜脱垂与全层套叠,诊断直肠内脱垂伴发的直肠壁内疝等盆底疝的直观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对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直肠内脱垂合并盆底疝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观察直肠型盆底疝和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合并直肠内脱垂的类型。结果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片上,120例盆底疝有直肠型56例、间隔型27例、阴道型12例和混合型25例,而混合型中有18例直肠型盆底疝。分组结果显示,74例直肠型盆底疝均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盆底疝疝囊位于套叠的直肠壁环形浆膜囊袋内;46例不含直肠型盆底疝的其他类型疝均不合并全层直肠套叠。结论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能准确诊断各型盆底疝,由于直肠型盆底疝与全层直肠套叠合并出现,因此,盆腔造影结合排粪造影也能准确区分全层直肠套叠与直肠黏膜脱垂。  相似文献   

3.
粘膜套扎术治疗直肠粘膜内套叠2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粘膜内套叠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出口梗阻综合征之一,是常见的便秘原因。虽有许多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一完全根治方法。我院自1989~1995年对260例直肠粘膜内套叠患者施行粘膜套扎木,经长期随访和排粪造影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下动态MR/排粪造影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病因诊断的影响。方法对16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并已接受x线排粪造影检查证实为OOC的患者进行动态MR/排粪造影检查。动态图像采集采用正中矢状位兀.ESTA序列连续扫描,于第1d、第3d分别取仰卧位、仰卧位+膝髋屈曲,比较分析两种体位下MRI排粪造影诊断的结果。结果仰卧位MRI排粪造影,16例患者中,直肠前膨出6例、直肠脱垂与内套叠5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盆底疝3例、子宫后倾2例、膀胱膨出3例、子宫脱垂1例、会阴下降综合征4例;仰卧位+膝髋屈曲位MRI排粪造影,检测出直肠前膨出7例、直肠脱垂与内套叠9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1例、盆底疝4例、子宫后倾2例、膀胱膨出3例、直肠下降1例、会阴下降综合征7例。比较两种体位下动态MR/排粪造影OOC病因诊断的结果,仰卧+膝髋屈位检查在直肠脱垂或套叠、会阴下降的诊断方面较单纯仰卧位具有一定的优势(P〈0.05)。结论动态MRI排粪造影能提供盆底组织器官的动静态形态影像,显示盆底结构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异常;采用模拟背部垫高、膝髋屈位仰卧的模拟坐位可更真实反映出直肠脱垂或套叠、会阴下降等病理情况,提高MRI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粘膜套扎术治疗直肠粘膜内套叠2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粘膜内套叠是以便秘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出口梗阻综合症之一,是常见的便秘原因,约占结直肠疾病的5%[1]。虽有许多治疗手段,但至今尚无一完全根治方法[2]。我院1989~1995年对260例直肠粘膜内套叠患者施行粘膜套扎术,经长期随访和排粪造影观察,...  相似文献   

6.
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3例排粪困难患者进行了排粪造影,结果表明41例有异常改变,异常率95.35%,其中直肠前突占55.8%,直肠内套叠占16.28%,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占9.3%,盆底痉挛综合征占13.95%,直肠前突合并直肠内套叠占6.98%,直肠前突合并盆底痉挛综合征占11.63%,说明排粪造影对诊断功能性结肠出口梗阻疾病,确实优于传统侧灌肠和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7.
直肠内套叠43例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43例手术的直肠内套叠。提出排粪造影结合盆腔造影可将直肠内套叠分为无盆底变化的直肠粘膜内套叠和有盆底腹膜过度降低或伴有盆底疝的直肠全层内套叠。 根据38例经腹手术发现患者都有盆底Douglas陷窝过度下降,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松弛下移,甚至有的腹腔静脉分叉下移的现象,女性患者则全有子宫内脱垂并后倒,提示有腹腔内脏下垂或下移。治疗上应恢复直肠运动功能的功能性直肠悬吊术和盆底相对抬高,不主张对盆底作过多的分离,对下垂的过长的乙状结肠主张切除,下垂和后倒的子宫亦应作相对的捉高与固定。伴有的直肠前膨出应经阴道修补。矫往过正的直肠悬吊与盆底抬高不适合此类病人。由于长期过度用力排便所造成的盆膈肌下降松弛,不宜用手术矫正,应手术前后长期的加强提肌锻炼使之恢复。改变用力摒便的习惯和多进粗纤食物与油类的方法来恢复结肠的运动等,使患者排便规律恢复。  相似文献   

8.
肠疝是腹膜侧的疝 ,肠袢进入 Douglas窝并向阴道或直肠突出。它同时伴有其他盆底和肛管直肠异常并导致出口处梗阻。肠疝主要发生于女性 ,大多数有经阴道或腹部的子宫切除史 ,在有盆腔手术史女性中发生率为 0 .1%~ 16 %。目前它仅通过排粪造影诊断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动态直肠内超声在诊断肠疝中的作用 ,并与排粪造影比较。方法 对 17例有长期肛管直肠梗阻症状的门诊女性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平均年龄 6 5± 11岁。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肛管阻塞感 14例 (82 % ) ,排便不完全感 16例 (94 % ) ,排便时间延长 15例 (88% ) ,便秘 11例 (6 5% ) ,…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便秘者常伴有里急后重,排便不尽,出口处阻塞感等症状,内科往往难以明确诊断,而需行外科手术治疗.难治性出口处便秘的各个病种间可有交错,需结合体检及排粪造影检查.对于直肠内脱垂者,建议增加蔬菜饮食和水分,口服渗透剂,或直肠内注入1%泡沫氢化可的松.治疗后内脱垂症状仍明显者可用Delorme法切除多余的直肠粘膜,本文44例经排粪造影均有直肠内套叠,对非手术治疗无效,但又不适合Delorme手术,故采用两种较轻的手术方式,其中36例(女33,男3,年龄29~90)用多个胶圈套扎多余粘膜,分三行从齿线向上至直肠壶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129例顽固性便秘的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分析,探讨便秘与功能性出口梗阻及顽固性便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有长期便秘史近期加重的129例顽固性便秘患者应用数字胃肠机进行排粪造影检查并将其结果与40例无便秘史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29例中发现直肠黏膜脱垂、套叠38例,直肠前突101例,盆底疝28例,会阴下降52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1例.合并上述两项以上者79例.对照组中直肠黏膜脱垂、套叠6例,直肠前突17例,盆底疝3例,会阴下降1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0例.两组功能性出口梗阻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长期慢性便秘是功能性出口梗阻的原因之一,功能性出口梗阻又在原有便秘的基础上加重便秘,进而形成顽固性便秘.  相似文献   

11.
探讨通过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及直肠排粪造影检查评价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对200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进行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与直肠排粪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肛肠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能准确地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为临床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89年7月至1997年6月采用5种手术治疗31例直肠内套叠、直肠前突患者,其中2例伴有乙状结肠冗长,取得比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女28例,男3例.21~30岁,2例,31~40岁8例,41~50岁,15例,51~60岁6例.直肠内套叠19例,其中8例为直肠内套叠伴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伴乙状结肠冗长2例,单纯直肠前突12例.1.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尽管直肠内套叠的病生理学机制、临床表现及正确的治疗方法尚未清楚,但动态排便造影在其诊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作者自1985年1月至1988年10月对13例直肠内套叠患者使用Wells法行直肠后固定术。其中女性11例,男性2例,年龄30~77岁(平均57岁)。术前及术后3~6个月用填表调查方式收集资料,本组患者有下述各种症状,如:不全排空感,便失禁、便秘、里急后重及肛周疼痛等。  相似文献   

14.
动态MRI联合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盆底动态MRI联合排粪造影技术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盆底功能失调情况,评价其对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敏感性、可行性.方法 选取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09例临床表现有排便频率改变和排便困难、盆部坠胀痛等的盆底功能失调的女性患者.对患者进行盆底MRI和排粪造影检查,评价盆底解剖结构.结果 盆底动态MRI共诊断膀胱膨出54例(49.6%)、直肠子宫陷窝疝11例(10.1%),会阴脱垂29例(26.6%)、直肠前膨出71例(65.2%),外括约肌萎缩19例(18.2%)、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32例(29.4%).排粪造影检查结果发现直肠前膨出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的诊断符合率为100%.但排粪造影检出骶直分离征33例(30.3%)、直肠黏膜脱垂和(或)套叠41例(37.7%),盆底动态MRI未能显示直肠黏膜的脱垂和套叠.结论 盆底动态MRI能够较全面的评价盆底功能性疾病,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其不足可通过排粪造影来弥补.  相似文献   

15.
直肠内套叠作为特发性排粪失禁的病因文献上较少讨论。虽然少数学者报道直肠内套叠病人行直肠固定术后排粪失禁症状改善,但总会出现一些其它主要症状如晚期便  相似文献   

16.
受试者:12例便秘患者(3男9女,平均48岁)行同位素直肠排粪造影。便秘时间3~30年,都有肠道运输延缓,伴排粪困难、时间延长及疼痛。6例症状相似者(1男5女,平均50岁)行X线电视直肠排粪造影作为对照,其中4例育龄女性。  相似文献   

17.
排粪梗阻综合征(obstructive defecation syndrome,ODS)是以排粪困难、不完全排空感、手指插入阴道或肛门帮助排粪、频繁灌肠和滥用泻药为特征: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和内套叠是其常见的解剖学因素。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腹部直肠悬吊固定和肛提肌折叠术治疗直肠套叠伴ODS患者1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盆腔多重造影在成人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之间135例[女性126例,男性9例,年龄为(58.2±11.5)岁]经罗马Ⅲ标准初诊为OOC且行盆腔多重造影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77例病人同时行盆腔造影、膀胱造影、阴道造影、排粪造影检查,39例病人行盆腔造影、阴道造影、排粪造影,19例病人行盆腔造影与排粪造影。结果 135例OOC病人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盆底功能异常,其中盆底腹膜疝98例(直肠型80例,间隔型18例),膀胱脱垂59例,阴道脱垂46例,直肠前突伴黏膜脱垂101例(轻度29例,中度61例,重度11例),伴内套叠49例,直肠外脱垂8例,乙状结肠下垂62例,会阴下降106例,骶直分离6例和盆底痉挛综合征13例。结论盆腔多重造影较全面地反映盆底器官的动态变化,是全面、形象、客观、可靠的诊断OO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直肠脱垂、直肠内脱垂和孤立性溃疡综合征表现为直肠壁部分或全层脱出等解剖结构异常.并伴有盆底功能障碍。直肠脱垂虽然是良性疾病,但脱垂物引起的不适、黏液渗出和出血以及伴发的排粪失禁或便秘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排粪失禁的发生多由于括约肌慢性机械性牵拉损伤、直肠一肛门抑制反射的持续兴奋、阴部神经损伤及由此引起的外括约肌萎缩等:便秘的发生与排粪时直肠内套叠的肠管所致机械性阻塞、盆底协同失调和结肠蠕动减弱相关。5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  相似文献   

20.
排粪造影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排粪造影检查对出口梗阻性便秘病例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肛肠科1995年12月~2006年6月间收治的出口梗阻性便秘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患有直肠前突、直肠黏膜松弛及套叠、盆底松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者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大便顺利,排便时间正常,无一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约有10%的病人有小腹下坠、肛管疼痛、创面有少许分泌物,均经对症处理后于3个月内消失.结论 排粪造影检查是诊断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