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比较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和嫌色性肾细胞癌(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2016年收治的20例RO及25例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资料、肉眼与光镜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分析两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影像学中出现典型星状瘢痕或坏死钙化灶有助于鉴别RO与C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EMA、Vimentin、CD10、CK7、CD117、Claudin-7在RO与CR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发现CK7、Claudin-7在RO与CRCC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为鉴别指标;RO患者术后随访3~49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CRCC患者随访2~40个月,2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灶后死亡。结论:根据两种肿瘤的临床、影像学方面的差别,术前可进行鉴别诊断,但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两者在形态学方面各有特征,免疫表型相似,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极少发生复发和转移。其鉴别诊断主要在于细胞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手术选择及术后治疗均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肾嗜酸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嗜酸细胞瘤是近年才确定的一种肾脏良性肿瘤,随着辅助检查的应用和临床病理水平的提高,其在肾肿瘤诊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肾嗜酸细胞瘤的生物学基础、临床病理、与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保肾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3.
肾嗜酸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嗜酸细胞瘤是近年才确定的一种肾脏良性肿瘤,随着辅助检查的应用和临床病理水平的提高,其在肾肿瘤诊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肾嗜酸细胞瘤的生物学基础、临床病理、与肾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保肾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4.
双侧肾同时发生肾细胞癌的保肾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评价保肾手术在双侧肾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报告一组双侧肾同时发生的肾细胞癌行保肾手术治疗结果。1990~1996年5例双侧Ⅱ期肾细胞癌,肾肿瘤直径1.5~5.5cm,平均4.0cm;共13枚肿瘤,其中4例2枚,1例5枚。3例一侧作肾根治性切除,一侧作保肾手术,2例双侧肾均作保肾手术。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1例术后3年发现肺转移,无1例局部复发。结论保肾手术对体积较小的双肾癌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细胞癌可转移至骨、肺、脑、肠、对侧肾脏和甲状腺 ,后期复发可达 1 0年以上 ,作者报道 1例肾细胞癌手术切除后 2 6年转移至甲状腺的经过 ,值得注意。患者系一 5 6岁男性 ,于 1 975年因主诉易疲乏和体力下降求治 ,但无消瘦史 ,X线检查发现左肾上极肿块。无血尿、腹胁痛或高血压。 1 975年 7月诊断为肾细胞癌而行左肾切除 ,肿瘤最长直径 1 1 .5cm ,与包膜粘连 ,无血管或盆腔浸润 ,术后给 45 0 0rad左肾床处外照射 ,每年随访达 1 0年之久 ,以后失访。 1 989年因体重下降来复查 ,发现右肺上叶结节经CT随访后消失。1 990年见右肾周围可疑病…  相似文献   

6.
7.
尿路移行细胞癌病灶的多灶性决定了异时性尿路移行细胞癌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本文对异时性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处理作一综述 ,从而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肾细胞癌并发同侧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并发同侧肾上腺转移癌的发生率,探讨肾癌根治术作同侧蛹 腺切除要响声生。方法 报告5年间行肾癌根治术56例,其中3例并发同肾腺肿瘤,仅1例为肾上腺转移癌。结果 3例均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均痊愈出院。1例肾癌并发肾上腺转移癌者术后随访2年。健在。另2例分别为产发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哮铬细胞瘤,术后随访5年及2.5年健 在,结论肾 同侧肾上腺肿瘤并不都是转移癌。肾癌根治术不必都作  相似文献   

9.
多囊性肾细胞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性肾细胞癌 (multilocularcysticrenalcellcarcinoma ,M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个少见的亚类。其发病率低 ,是一种境界清晰的多囊性病变 ,囊壁为致密的纤维组织 ,囊壁内层覆以具有透明胞质的肿瘤性上皮细胞。核分级 1~ 2级。多无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 ,B超和CT能为诊断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它可以经外科手术治愈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多囊性肾细胞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囊性肾细胞癌(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是肾细胞癌的一个少见的亚类。其发病率低,是一种境界清晰的多囊性病变,囊壁为致密的纤维组织,囊壁内层覆以具有透明胞质的肿瘤性上皮细胞。核分级1~2级。多无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B超和CT能为诊断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它可以经外科手术治愈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肾细胞癌多中心病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多中心病灶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102例肾癌根治术标本,间隔3mm分层切开检查切面;假包膜外20mm范围及肾门组织连续切片检查包膜完整性及镜下多中心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中心灶发生率为15.7%,原发灶直径≤4cm组为4.9%,>4cm组为23.0%,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4)。血管浸润和包膜完整性为多中心灶的显著相关因素(P=0.017,0.006)。结论:对侧肾正常时保肾手术应限于直径<4cm的肾癌,绝对指征的病例可放宽至7cm。血管浸润及假包膜不完整者,多中心灶发生率增高,术后须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上尿路上皮肿瘤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提高异时性上尿路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22例浅表性膀胱癌(低危178例,中危136例,高危108例)和215例浸润性膀胱痛患者术后上尿路上皮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37例膀胱癌患者发生异时性上尿路肿瘤16例,其中浅表组10例,浸润组6例。浅表组和浸润组、浅表高危组和中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中危、高危组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上尿路肿瘤患者均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3例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肿瘤数目、原位癌等是发生异时性上尿路肿瘤的危险因子,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发生上尿路肿瘤的预后较浅表性者差。  相似文献   

13.
17例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嗜酸细胞瘤临床不常见,近年检山率虽有提高趋势但与肾细胞癌鉴别仍有困难.而误诊将导致不必要的肾根治性切除术及术后辅助治疗。我院自1996年6月~2003年6月收治肾实质性肿瘤538例,我们通过对同期病理切片的复习,根据1998年WHO病理诊断标准,检出肾嗜酸细胞瘤17例(3.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2例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2例肾嗜酸细胞瘤,结合文献资料复习讨论。结果:肿瘤均位于左肾中上段,行根治性左肾切除及单纯左肾切除。肿瘤切面灰褐色或黄褐色,质软;镜检瘤细胞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胞质富含浓染嗜酸颗粒,核泡状,瘤细胞呈巢状、管状、微囊状或卵圆形片状排列,瘤组织中心部可见玻璃样变无细胞区;免疫组化:bcl-2( )、PCNA( )或(-)。结论: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的良性倾向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瘤体中心区星形瘢痕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本病可能潜在恶性变,治疗以保肾手术首选,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和嫌色细胞癌(CCRC)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和12例嫌色细胞癌的患者资料,术前全部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3例(33.3%)RO病灶可见钙化,而1例(8.3%)CCRC病灶可见钙化,它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55.6%)RO病灶、1例(8.3%)CCRC病灶见星状或条索状纤维瘢痕;6例(66.7%)RO病灶、2例(16.7%)CCRC病灶出现辐轮状强化;6例(66.7%)RO病灶、2例(16.7%)CCRC病灶出现节段性强化反转,它们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例(33.3%)RO病灶、9例(75.0%)CCRC病灶显示均匀性强化;7例(77.8%)RO病灶、2例(16.7%)CCRC病灶显示明显强化,它们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RO病灶CT值高于CCRC病灶,CT动态增强各期相,RO病灶CT值也高于CCRC病灶。结论星状或条索状的纤维瘢痕、辐轮状强化、节段性强化反转、明显性强化更多出现在RO患者中,而均匀性强化更多出现在CCRC患者中,术前多层螺旋CT有助于鉴别RO和CCRC。  相似文献   

16.
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9例肾暑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对肿瘤标本行光和电镜观察,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Cytokeratin8(相对低分子质量角蛋白)和Vimentin(波型蛋白),并与肾细胞癌相鉴别。结果 CT增强扫描后肿瘤密度均匀一致,瘤中见星状低密度区是该瘤的主要特征。病理组织学:肉眼观察肿瘤质均、无坏死、呈红棕色,部分肿瘤有中心瘢痕;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4年收治的7例RO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30~63岁,平均40岁。5例因体检发现,2例因腰部酸痛不适就诊发现;7例行CT、MRI、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肿瘤均为单侧单发,位于左肾6例,右肾1例。肿瘤直径在2.5~10cm,平均5.06cm。6例行肾脏部分切除术,1例行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本组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失访,6例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均为RO。结论:RO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多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典型病例有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但大多无特异性表现。不推荐术前穿刺活检,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有一定意义。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治疗上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首选,术后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国内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2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共117例应用PD-1单抗治疗的晚期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7例(74.4%), 女30例(25.6%);年龄(57.9 ± 10.9)岁, 体质指数(23.6 ± 3.4)kg/m2;有吸烟史79例(67.5%), 高血压病44例(37.6%), 糖尿病19例(16.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70例(59.8%), 1分39例(33.3%), 2分5例(4.3%), 3分3例(2.5%)。101例(86%)既往行肾切除术。病理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104例(88.9%), 乳头状肾细胞癌8例(6.8%), 嫌色细胞癌2例(0.9%), 集合管癌2例(0.9%), 嗜酸细胞癌1例(0.08%)。患者诊断为mRCC后行PD-1单抗单药或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分析总体...  相似文献   

19.
双侧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近年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3例,均经B超,CT等检查确诊,分别施行部分肾切除术,肾动脉栓塞术,孤立转移灶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及Bench手术治疗,并配合免疫及透析治疗。经随访,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7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1例无瘤生存已3年。同时就双侧肾癌发病情况,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进行讨论,认为双侧肾癌患者无特殊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