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前列腺癌(PC)和30例前列腺非典型增生(PD)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核形态定量参数、DNA含量的定量测定。提示DNA含量变化与前列腺癌和癌前病变的细胞分化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性行为,癌前疾病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1991年在中国12个城市实施了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138例经组织学确认的前列腺癌现患病例为病例,636例为对照(其中156例医院癌对照,158例医院非癌对照和322例邻居对照),病例与对照以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和本地居住超过10年为匹配条件。研究结果显示:首次遗精年龄具有超额危险,OR1=1.93.OR2=1.93,OR3=4.2,P<0.05。首次遗精年龄越早,危险性越大,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手淫习惯,病例与三种类型对照比较有明显超额危险,OR1=1.8.OR2=1.9,OR3=2.3.P<0.05。婚烟状态,再婚者危险性最高,离异及鳏夫其次,连续婚烟最低。生育孩子数越多越危险,呈现剂量反应关系。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病例与三种类型对照比较,有明确的统计学关联。前列腺炎OR1=4.0,OR2=6.6,OR3=4.9,P值均<0.05。前列腺增生OR1=6.1,OR2=6.6.OR3=4.3.P<0.05。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动化图象分析技术对48例膀胱移行上皮肿瘤的细胞核DNA相对含量、2C细胞、3C~4C细胞、5C细胞和非整倍体细胞占每例测量细胞百分数的5个变量,及细胞核的面积、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周长和形状因子5个形态变量共10个参数进行测定。经多元判别分析,发现细胞核面积、周长、2C细胞和非整倍体细胞百分数在膀胱移行上皮肿瘤的分级与诊断中作用最大,能将各种病变分开(P<0.01);利用所得的判别函数对膀胱移行上皮各级肿瘤进行判别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单因素判别。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采用PCNA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法),对38例前列腺癌穿刺的石蜡标本中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以15例前列腺良性增生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作为对照,通过观察、统计组织切片中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目,计算出PCNA表达的阳性指数。结果发现,在低分化癌、中分化癌、高分化癌、前列腺良性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其PCNA阳性指数依次为8.0±4.0%、5.2±1.8%、2.4±1.1%、1.1±0.3%、0.8±0.6%,呈逐渐降低趋势。3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去势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25例,其中死亡6例,死亡组PCNA表达平均指数为9.0±3.0%,非死亡组为5.0±4.2%。两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估计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推测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27例大肠良恶性肿瘤测定了组织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分组(1)大肠癌及癌旁组16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8—78岁。取手术标本的肿块部分和距肿块10cm以上结肠粘膜作为癌组和癌旁组;(2)腺癌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1岁—63岁,取肿块组织;(3)正常人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4—65岁,取大肠粘膜。二、方法(1)标本处理:各组标本取材0.4g,清洗、修剪。电子天平称量后制成匀浆,按重量1:10加生理盐水,10…  相似文献   

6.
结肠癌细胞核DNA含量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根治性结肠癌手术后2年以内死亡组19例以及术后5年以上生存组2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为二组之间临床病理学特点无统计学上差别。而癌细胞核DNA含量,Ⅰ型(3C以上细胞<15%)在长期生存组占优势,Ⅱ型(3C以上细胞>15%)在短期死亡组占优势。二组之间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癌细胞核DNA含量是结肠癌预后评价中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DNA含量的测定及其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杨国涛综述苏应衡审校近年来,随着细胞分析学的应用,对恶性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不仅依据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级,并且从分子水平对肿瘤生物学特性进行揭示。细胞分裂增殖的实质是DNA的复制,胞核DNA含量的变化直接...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细胞核DN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外科(邮编200040)孙诚谊,张延龄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放射生物实验室曹世龙,黄抗美,李栋良,蒋娉,倪洪珍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对手术切取的胰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测定其细胞核DNA含量,并取非...  相似文献   

9.
性激素受体在人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性激素受体在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124例大肠石蜡发片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全,雄激素受体的检测。结果 大肠癌中三种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0%,75%及40%,大肠癌癌前病变中三种受体阳性率均在40%左右,呈中度表达;正常大肠粘膜中受体阳性率均在40%左右,呈中度表达;正常大肠粘膜中受体阳性率较低,甚至无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DNA图像分析技术在前列腺癌(P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应用DNA图像分析系统,对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45例PC进行测量和研究,观察DNA定量分析结果与前列腺病变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20例BPH中无1例非整倍体出现(特异性为100%),45例PC中有36例非整倍体(敏感性为80%),DNA定量分析的各项指标值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性。结论:DNA图像分析技术在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前列腺癌的定量图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仪选择15项几何参数作为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不典型增生、前列腺癌的定量诊断指标。测定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得出多项参数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优选出其中5项参数NP、NAV、NR、CP、V-N/C作为建立前列腺癌专家诊断系统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前列腺组织中表达、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正常前列腺(NP)、56例前列腺增生症(BPH)和33例前列腺癌(Pca)组织中bFGF的分布和表达。结果显示:BPH中bFGF阳性率为643%,主要分布于间质细胞核,部分间质细胞浆、少数腺上皮细胞浆也见阳性染色;Pca中bFGF阳性表达位于癌细胞浆,阳性率为848%,但bFGF表达强度与Pca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正常前列腺组织中bFGF表达均为阴性,三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意义,表明bFGF参与BPH、Pca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癌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评价放射免疫治疗对前列腺癌治疗效果的作用,用131I标记人精浆蛋白(γSm)单克隆抗体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放射免疫治疗。35只荷瘤裸鼠分对照组、腹腔给药组、瘤内给药组、分次给药组及非特异抗体组5组。比较各组移植物的体积,生长抑制率及动物生存时间。结果:131IγSm对人前列腺癌裸鼠移植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同样剂量下瘤内给药抑制效果优于其它方法给药,肿瘤生长抑制率为85.7%。结论:131IγSm放射免疫治疗可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癌组织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化超微诊断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40例前列腺癌、20例前列腺增生症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的神经内分泌(NE)细胞进行观察,并与抗嗜铬粒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6种激素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进行对比观察。前列腺癌中含NE型癌细胞32例,依据内分泌颗粒的形态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前列腺增生症NE细胞的形态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似,但数量有明显变化。对正常前列腺组织细胞的超微形态与功能,前列腺癌中NE细胞超微诊断及临床病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评价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采用双侧睾丸切除、Flutamide和Finasterid联合治疗D2期前列腺癌病人5例。随访15~20个月,结果PSA均正常,前列腺体积缩小61.2%~69.3%,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转移灶缩小、部分消失,积水肾脏完全恢复正常,所有病人治疗后全部有效。表明全雄激素阻断对晚期前列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出在三个层次上阻断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 对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例术前均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7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 ,1例为前列腺增生症 ,行膀胱前列腺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及双侧睾丸切除术 ,术后使用丝裂霉素或BCG等膀胱灌注及氟他胺内分泌治疗。 1例行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 8例中 2例失访 ,3例因多发性转移 ,术后存活 <1年 ,3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术 ,术后随访 1.5~ 4.0年 ,经胸片、CT、同位素和PSA等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血清PSA测定、前列腺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 ,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和粘液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和粘液分化与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关系。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3例前列腺癌进行研究。其中腺癌60例(高分化11例,中分化14例,低分化17例,未分化18例),粘液癌3例。对照组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21例。结果:CgA的检出率:BPH>癌旁组织>癌组织,并随癌组织分化程度的下降,其检出率逐渐下降。神经内分泌细胞(NEC)密度的统计却显示相反的结果:BPH<癌旁腺体<腺癌,并随分化程度的下降其密度逐渐增加,以未分化癌最高。一些腺癌的腺腔和癌细胞胞浆中见到粘液分布,其总量均少于病变组织的25%。本组前列腺腺癌伴粘液分化与其病变组织中NEC检出率呈正相关,而与NEC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结果提示:前列腺在癌变过程中可向两个方向分化,却表现相似的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更差的预后和更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诊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特点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方法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23例.年龄57~90岁,平均74岁.有排尿症状者18例,体检偶然发现PSA升高者5例.实验室检查PSA平均45.3(7.4~126.8)ng/ml.MRI多示外周带有异常区呈T1w低信号、T2W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中央带见增生结节,呈混杂信号.其中行前列腺癌根治术7例,2例切缘阳性者术后辅以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体外放射治疗,16例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11例因存在下尿路梗阻而行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3例行体外放射治疗.23例均行消化道内镜或钡餐检查排除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结果 23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印戒细胞癌,其中纯印戒细胞癌6例,混有典型前列腺癌成分17例,其中典型癌成分均为Gleason评分7~10分的高级别低分化前列腺癌.免疫标记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均为阳性,AB/PAS阴性,CEA阴性21例.TNM临床分期Ⅱ期7例,Ⅲ期10例,Ⅳ期6例.20例平均随访24(6~56)个月,8例生存6~42个月后因肿瘤转移死亡,5例12~21个月后出现生化复发,失访3例. 结论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侵袭性强、转移快且累及前列腺外各种脏器、复发早,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或能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