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COPD)伴呼吸衰竭(呼衰)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往往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有的则难以坚持治疗,影响了疾病的治疗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更适宜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雾化吸入方法。2 0 0 2年10月~2 0 0 3年10月,我科收集了6 0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2组,分别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加鼻塞吸氧2种方法进行治疗,并以血氧饱和度(SaO2 )作为观察参数,经比较观察,结果发现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较超声雾化吸入在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优点,避免了雾化吸入治疗中病人由于Sa…  相似文献   

2.
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的选择及护理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COPD)伴呼吸衰竭(呼衰)患者在雾化吸人过程中往往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有的则难以坚持治疗,影响了疾病的治疗进程。为解决这一问题,寻找更适宜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雾化吸人方法。2002年10月~2003年10月,我科收集了60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3.
2009~2011年由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中选取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所有患者行抗生素、给氧等常规治疗,其中48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与支气管扩张剂气雾剂;另外46例患者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氧气驱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在用药后7d内分别记录患者每日咳嗽次数以及呼吸频率,对比数据观察雾化吸入在研究中的优势。结果试验组经雾化吸入治疗后,患者咳嗽及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5.7%),两组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雾化方式对慢性阻赛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00例慢阻肺急发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分别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同时鼻塞吸氧方法治疗,观察SpO2变化。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较超声雾化吸入同时鼻塞吸氧治疗有明显优点,避免了雾化吸入治疗中患者由于SpO2的下降而引起的不适。结论氧驱动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真空泵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随机将我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42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无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真空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摘机口含式雾化吸入。比较两种治疗措施在改善低氧、二氧化碳潴留、肺功能下降,呼吸及排痰方面的疗效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多少。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中PO2、FEV1上升,PCO2、Borg评分、排痰困难例数、住院天数下降,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联合真空泵雾化吸入治疗,提高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反应情况,分析其临床护理的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后,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11例,对其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在进行相应的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舒适度、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抑郁、焦虑情况均有所改善,且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而满意度以及舒适度全部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可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在治疗中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303-1304
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雾化吸入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和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结合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衰竭。方法:观察28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通气结合雾化吸入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后比较通气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积极应用无创通气结合雾化吸入治疗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07—2013-07期间收治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0例,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45例。给予A组患者常规性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6%,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对比B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O2、PCO2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A、B两组之间对比,B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出现1例失眠,B组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肝、肾功能进行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循证理念指导下的针对性护理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慢阻肺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理念指导下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取超声雾化及氧气驱动雾化方法,研究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的影响,为加强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雾化治疗的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复方三拗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复方三拗液”雾化吸入方式给药治疗50例慢阻肺患者(治疗组),同时用银黄平喘气雾剂及常规西药(庆大霉素、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各30例慢阻肺患者作对照(对照A组和对照B组)。结果: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80.0%和7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及P<0.01)。治疗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动脉血气分析、血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肺通气功能等指标亦得到改善。结论:“复方三拗液”雾化吸入法治疗慢阻肺疗效肯定,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性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抗感染、扩张气道、祛痰等)的基础上使用药物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行单纯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行药物雾化吸入联合BIPAP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73.3%,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雾化吸入联合BIPAP方法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配合精心观察与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法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9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均予以机械通气治疗。将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95例患者中机械通气无效21例(22.11%),有效74例(77.89%);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机械通气时间过长、C反应蛋白(CRP)水平偏高、白蛋白(ALB)偏低是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版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版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CRP、ALB水平密切相关,应针对性予以干预,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付祥东 《大医生》2023,(12):19-22
目的 探析居家氧疗配合呼吸锻炼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肺通气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兰陵经济开发区医院收治的75例慢阻肺缓解期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8)。其中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和常规居家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居家氧疗配合呼吸锻炼,比较临床疗效及不同用药方案对患者肺通气能力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呼吸功能量表(Borg)评分、1年内急性加重率和住院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针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采用居家氧疗配合呼吸锻炼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肺功能,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联药物(万托林、普米克令舒、爱全乐)经BIPAP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治疗组30例除按对照组的治疗外,同时给予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2次/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气值、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应用三联药物经呼吸机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结论:三联药物经BIPAP呼吸机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万托林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盐酸氨溴素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万托林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万托林是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是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促进排痰的有效雾化吸入方法.方法 将93例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1例,在同一氧疗、雾化风力下,分别给予低、中、高雾量雾化吸入.观察3组患者吸入前、后不同时段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功能变化;记录吸入前后每日的咳痰量,比较3组的住院天数.结果 C组患者雾化后的前3 d每日排痰量明显增多、后4 d逐日减少,动脉血氧分压提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及肺功能改善程度,较A、B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亦较A、B 2组显著缩短.结论 高雾量雾化吸入,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排痰效果好,能缩短住院日.  相似文献   

20.
王秀云  王荣玉  王秀 《护理研究》2012,26(13):1208-120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射流雾化吸入装置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使用面罩射流雾化吸入装置,乙组使用口含嘴射流雾化吸入装置,比较两组病人使用不同的射流雾化吸入装置前后的外周动脉血液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和病人配合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病人pH、PaO2、PaCO2在吸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吸入后20min血气分析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组病人肺部哮鸣音改善和配合情况也明显优于乙组(P<0.05).[结论]应用面罩射流雾化吸入器比口含嘴射流雾化吸入器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更好,病人配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