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牙龈部分或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探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2mm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1个月复查,并行桩冠修复。1a后复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1a后复诊残根桩冠牙龈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辛彩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4):2674-2675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暴露残根断面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牙龈部分或全部覆盖牙根断面、牙周探查牙槽嵴顶距残根断面<2 mm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1个月复查,并行桩冠修复.1 a后复查观察远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1 a后复诊残根桩冠牙龈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牙冠延长术能保持患牙生物学宽度,术后近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宋莉  邹源  孙勤  方晓  甘洁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2):88-89,91
目的 比较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8例患牙并分为两组,11例采用牙龈切除术,17例采用牙冠延长术,术后4~6周对残根残冠进行桩核冠修复,于12个月复查,观察比较两组病例修复后的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牙龈切除术组共有6例失败(5例为术后牙龈重新覆盖残根残冠断面,1例为桩核冠松动脱落);牙冠延长术组17例患者全部修复成功,修复体完好、稳固。结论 牙冠延长术能重建患牙的生物学宽度,术后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李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85-2486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前牙残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44颗患牙)前牙残冠残根达龈下的病例行牙冠延长术,重建正常的生物学宽度后行桩核冠修复。结果术后6周修复时牙龈无增生,残根断面暴露符合桩冠修复标准。术后3个月~1年随访,44颗患牙中满意40颗,欠佳3颗,失败1颗,有效率达98%。修复体固位良好,牙龈未见异常,X线显示根尖及牙周情况好,无进行性骨吸收。结论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修复相结合是有助于患者保存折断至龈下残根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单丽梅 《中外医疗》2009,28(13):35-35
目的 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矛龈切除术在暴露前牙残根断面及桩冠修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前牙外伤折断病例,牙龈部分或全部晨盖根断面,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牙冠延长术,对照组采用牙龈切除术,术后2周进行桩冠修复。结果 牙冠延长术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牙龈切除术组,且桩冠后牙龈的炎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牙龈切除术组。结论 牙冠延长术应用前牙桩冠修复的远期疗效要比牙龈切除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牙冠缺损达龈下行牙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方法:选择45颗患牙,断面至龈下2~4mm,冠根比例协调。采用翻瓣联合骨切除的方法行牙冠延长术,术后6周根据口内情况常规修复,观察牙龈、牙周情况。结果:残根残冠45例患者,修复后1年随诊,成功41例,失败4例,治愈率93.3%。结论:牙冠延长术能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条件下对患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金爱萍  李海如 《吉林医学》2012,33(30):6499-6500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和牙龈切除术在残冠残根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因外伤或龋齿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牙122颗,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牙冠延长组(A组,70颗患牙)及牙龈切除组(B组,52颗患牙)。比较两组修复后总有效率及术后龈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修复后6个月,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个月及修复后6个月,A组龈袋深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修复后6个月,A组SB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Biologic width,BW),术后残根残冠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牙龈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王文瑜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35-36,39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在前牙残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2010年25例患者68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龈下牙体断面,术后6~8周行桩冠修复。记录手术前后残根的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及修复效果、Kay牙齿美学效果评价,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1周牙龈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在术后6周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牙龈正常。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经冠修复后残根残冠无松动,修复效果和美学效果满意,美观效果均达Kay牙齿美学分类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利于残根残冠的保存和修复,并有利于修复后牙龈的美观和健康。  相似文献   

9.
江长军  周健 《安徽医学》2010,31(6):607-609
目的观察3种不同治疗方法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牙113颗,分别采用牙冠延长术、根牵引术和牙龈切除术完全显露断面,术后行桩核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复查时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比较3种方法的修复效果。结果牙龈切除组预后较差,根牵引术组病例局限,治疗周期长,牙冠延长术组能提供一个快速、稳定的修复效果。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冠延长术是残冠残根修复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对前牙缺损至龈下的残冠残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颗因外伤、龋坏而导致牙断面至龈下的残冠残根实施牙冠延长术后行纤维桩及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评价牙龈、牙周、修复体边缘与龈缘的位置关系及纤维桩核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后随访18个月,35颗牙取得满意效果,2颗牙失败。结论:牙冠延长术后行桩冠修复对前牙缺损至龈下的残根残冠的保留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劈裂牙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后修复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应用于牙体劈裂达龈下较深部位病例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牙体劈裂达龈下较深部位的患牙23颗,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完全暴露断面,再行常规桩冠修复,通过术前、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的龈袋深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牙龈切除术组术前、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龈袋深度均数分别为4.3,2.4,2.3mm;牙冠延长术组术前、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龈袋深度均数分别为4.4,1.8,1.4mm。两组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龈袋深度均比术前明显减少;而术后及6个月复查时,牙冠延长术组的龈袋深度均明显低于牙龈切除术组。结论:牙龈切除术与牙冠延长术应用于牙体劈裂达以下较深部位患牙均能明显改县龈袋深度,而后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讨上前牙残根患者运用牙冠延长术治疗与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选取50例上前牙残根患者参与研究试验,上述患者均接受牙冠延长术治疗,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同时给予1年门诊随访,评估手术修复效果。结果 50例患者术后2周内术区牙龈均未发生出血或溢脓症状,术后6周复查未见患牙松动,基本无牙龈组织红肿的表现。术后1周、3周与6周的龈缘至断端距离相比术前均显著延长,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术后1年随访,50例患者中,有49例患牙得到较好的修复,随访期间龈缘部位无异常,冠边缘密合,且固定良好、患者对修复美学效果满意,修复成功率为98.0%,1例出现假性牙周袋,占2.0%。结论对上前牙残根患者行牙冠延长术治疗,手术成功率高,能够有效保留牙体残根,并尽量避免引发出血、溢脓或假性牙周袋等远近期并发症,值得加强推广。  相似文献   

13.
郭玲  周丽珍  杨丽俊 《海南医学》2010,21(19):26-28
目的评价前牙龈下残根牙冠延长术后纤维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6例23颗上前牙因外伤、重度龋坏等造成只剩龈下残根的患者,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牙冠延长术延长临床牙冠长度后再应用纤维桩系统进行桩核及烤瓷冠修复。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评估纤维桩核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16例患者的基牙无松动,未发生根折,纤维桩树脂核桩冠完好,无松动,无脱落,牙龈组织健康,牙槽骨无吸收,骨硬板连续一致。结论对于因外伤、重度龋坏等造成只剩龈下残根的病例,采用牙冠延长术和纤维桩核系统进行桩冠修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关莉萍 《新疆医学》2013,43(9):75-76
目的:评价根向复位瓣在牙冠延长术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19颗需行牙冠延长术而附着龈宽度不足的患者行根向复位瓣术,观察术后1~6周临床效果。观察指标:①牙龈的色、形、质及断缘暴露是否良好;②茵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和松动度(MD);③牙龈缘的位置与相邻牙龈缘的位置关系(唇颊侧)及牙龈乳头的术后恢复情况;④附着龈宽度的变化。结果:患牙主观感觉良好,牙龈无炎症,牙龈缘高度与邻牙基本协调,术后断缘均暴露于龈上,有利于冠修复。结论:根向复位瓣术的实施,有利于断缘位于龈下方而生物学宽度及附着龈宽度不足的牙齿保存和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外伤性龈下前牙残根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观效果。方法对68例106颗龈下前牙残根行后牙冠延长术修复治疗,用改良Ryge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Kay牙齿关学分类标准评价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后,68例患者牙齿的美观效果均达到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修复后2周复查,9.8%患牙的牙龈有较明显的炎症;经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后,97.2%的患牙在修复6个月以上复查,牙龈、牙周健康状况良好。结论通过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准确的设计方案、细致的手术操作、术后足够的牙龈恢复期及规范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可获得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丽霞 《华夏医学》2009,22(3):477-480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结合桩核冠修复牙体缺损的疗效.方法:用牙冠延长术治疗外伤或重度龋病等原因造成的牙体缺损至龈下的42例(44颗)残根、残冠病例,重建其生物学宽度.术后予以桩核冠修复,使这些残根、残冠的外形、功能得以恢复.结果:随访1年,40颗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临床牙冠延长术可以为牙体缺损至龈下的患牙提供足够的牙体组织,不但可以保存、修复患牙,而且它们的功能也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以生物学宽度为原则的改良牙冠延长术临床效果以及术后短期内牙龈缘位置变化的情况。方法收集17例行牙冠延长术患者22颗患牙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术前及术后牙龈健康状况,牙龈缘位置变化情况、前牙美观效果。结果14例19颗牙齿患者主观评价良好,患牙无松动、叩痛,牙龈无炎症,X线片影像无异常。牙龈缘位置在术后1周为轻度水肿位于预期位置的冠方;在术后4周,6周龈缘位置稳定健康位于预期位置。结论以生物学宽度为基准开展的改良牙冠延长术能满足修复的要求及牙龈的稳定和健康,同时可以满足美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经常遇到因外伤或龋坏导致冠折致牙龈下的残根,造成桩冠修复有一定的难度,我科从1999年起利用牙冠延长术切除牙龈,更好的暴露残根断面,手术后修复桩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出一种改良的牙冠延长手术方法来形成修复所需要的的生物学宽度.方法:采用一种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来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7颗要求修复的患牙,均因折断面位于牙槽嵴顶以下过多而属常规牙冠延长术的禁忌证.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后2个月进行了修复,定期检查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探诊深度,并追踪观察10个月以上.结果:7例患者追踪观察平均17个月(10~31个月)后术牙牙龈健康、美观、稳定.结论:牙根改形结合少量去骨的方法作为传统牙冠延长术的一种改良,扩大了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保存了更多的残根、残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延长术后桩冠修复疗效.方法 局麻下对冠根联合折裂的牙进行冠延长术,使在牙龈下的断根重新暴露与龈上以便完善的根管桩核冠修复.结果 20例经过延长术后桩冠修复随诊二年,效果满意.结论 冠延长术后牙齿生物学宽度和牙本质肩台得以恢复,边缘封闭良好,牙龈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