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向无偿献血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无偿献血工作良性发展。方法:在街头固定流动采血车内,进行献血过程中向无偿献血开展面对面、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并以开展健康教育前、后一年的各项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综合评估健康教育效果。结果:无偿献血人次增长了162.6%,二次以上无偿献血比例提高了16.68%,一次献血400毫升比例提高了19.28%,血液检验合格率提高了8.05%,献血反应发生率下降了0.53%。结论:开展健康教育,可促进无偿献血开展,提高血液质量,降低献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包头地区血资源储量及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其目的是根据科研数据制定血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年度采血、献血计划,确保临床用血。方法:统计分析包头市近年临床用血量及其逐年递增(减)比例和适龄健康献血公民数、参与无偿献血人数及其所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以明确献血健康合格度和当地血资源储量,科学掌握血源开发度。结果:包头市适龄无偿献血公民约125-135万人;ABO血型系统中无偿献血各占的比例是:A型26.12%、B型31.29%、O型32.01%、AB8.96%;血型分布、献血、用血比例三者的关系是:A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B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O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AB型,分布>献血<用血>分布。结论:包头地区适龄健康献血者大约86万多人;献血人群中无偿献血意愿调查显示,志愿无偿献血者约占适龄献血者的7=8%,约10万人左右;包头市第年约需1.7-1.9万人供血,志愿献血者如能5年献一次血,临床用血就能保障;血源开发度(无偿献血比例)应控制在人口总数1%左右;指令性献血指标应按职工总数的4-10%下达;解决“偏型”、应对突发事件储备应急血源量应当总供血量的1.5-2.3%;A型、AB型血人献血者偏少,B型、O型血人献血者高于血型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2021年天津市街头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实施与结果,为今后的无偿献血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天津市血液中心通过多种途径的无偿献血宣传、多样化的招募形式、个性化的招募手段、开辟新的献血地点、线上+线下便捷的献血服务、持续改善献血环境、建立科学的防控制度确保献血安全等以期提升无偿献血招募效果。结果:2021年实现了献血人次同比2020年增加11.28%,献血量同比增加13.03%,相对疫情前的2019年还有一段距离,但基本满足了临床用血需求。针对性的招募策略也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特征发生变化,疫情常态化下的2020年与2021年的人群特征即性别、年龄、职业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液中心采取的街头无偿献血招募策略,可有效激发公众的无偿献血热情与参与度,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血,缓解血液供需的“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4.
张小涛 《甘肃医药》2014,33(2):129-130
目的:了解天水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抗-艾滋病病毒(HIV)检测结果及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HIV的输血传播。方法:对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天水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Et抗-HIV检测78526人份,确证阳性9例,感染率为0.011%,男性感染者高于女性,年龄以20~40岁为主。2010年确证1例,2011年确证3例,2012年确证5例,天水地区献血者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对多次献血者应认真做好献血前咨询、体验。在低危人群中采集血液,加强街头体检人员的征询能力和技巧,宣传献血后回告和保密性弃血的作用,提高回告率。实现屏蔽献血者名单共享,提高检测水平,确保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影响黄石市市民无偿献血意愿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无偿献血招募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随机抽取1423名黄石市市民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黄石市的既往献血人群以男性和年轻人为主;企业员工、学生与卫生工作人员是主要的献血人群(62.94%);市民的性别(p〈0.01)、年龄(p〈0.05)、文化程度(p〈0.01)、职业(p〈0.01)、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了解(p〈0.05)及家人的态度(p〈0.01)等因素对献血行为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市民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尽量提供安全、便捷的献血操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无偿献血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近4年的无偿献血现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33623人次无偿献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本区的人口献血率平均为6.35%。人均献血量平均为2.28mL,献血人次及献血量的增长不均衡,平均为9.63%,8.65%;机采血小板人次及量的增长平均为2.43%、12.44%。一次献300mL、400mL的比例平均为62.39%、34.61%,一次献机采2U、1U的比例平均为58.94%、41.06%,男性献血者高于女性献血者,男、女献血者比例为1.25:1。献血者中个体经营者及工人占比例前两位,分别为26.82%、22.94%,35-44岁年龄段献血所占比例较大,达34.35%。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提高人口献血比例和人均献血量,18-34岁人群的无偿献血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无偿献血是指公民向血站自愿、无报酬地提供自身血液的行为。自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宣传,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也大大提高。无偿献血是国际红十字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从本世纪30年代建议和提倡的。有关部门的信息显示,我国的血液供应已经基本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2006年全国血液管理工作会议获悉:目前,全国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由1998年的22%上升到2005年的95.5%,其中自愿无偿献血比例由1998年的5.5%上升到去年的84.7%。无偿献血已经成为我国供血的最主要的来源。据了解,中国输血协会对全国16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接近80%的人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在献血人群中,表示愿意和愿意再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占90.10%。献血者中,20~30岁所占比例高达56.97%。随着献血车走进校园,加之学校的宣传,大学生自觉参加无偿献血的同学越来越多,大学生已成献血主力军。为了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知识认知的情况,笔者对本校的1900名大学生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白山地区2005年~2009年无偿献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洪奎  周桂宇  臧素贤 《吉林医学》2010,31(36):6742-6743
<正>为了确保临床用血者血液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依法开展公民自愿无偿献血。随着对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市民对无偿献血认识的逐步提高和积极参与,无偿献血者的献血人次和献血量也在逐年提高,200ml向400ml献血转  相似文献   

9.
无偿献血是保证医疗安全用血的必由之路,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报酬为目的的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有偿献血带来的各种弊病,血液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使血液的安全得到保障,最大限度地降低血液传染疾病的传播.笔者在我校首届招收的大专学生中针对献血的基本知识作调查分析,发现在生理学教学中将相关内容与献血的基本知识互相衔接,提高了学生对自愿无偿献血的认识,取得了显著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世界尚未发明其组成和功效与人类血液相同的替代品的今天,健康者的血液在救死扶伤中依然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国是无偿献血起步较晚的大国,又是医疗用血数量惊人的大国,在经历了有偿献血、义务献血两个发展阶段后,目前普遍采取的是单位计划献血与个人自愿献血相结合的献血模式。为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障医疗安全用血,确保献血者与用血者身体健康,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卫生部最近提出了在3~5年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力争全面实现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占无偿献血总量的比例达到80%。这是一个艰巨而繁重的目标任务。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在法律、政策、道德、文化、宣传、动员、行政、奖惩、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出台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献血管理办法与措施,促进我国的献血工作,尽快使我国实现由单位计划献血转向以公民自愿献血为主体的无偿献血新模式,确保安全足量医疗用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就我国全面实现无偿献血提出九项方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滨海新区街头无偿献血者体格检查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我站2006年至2007年街头1号采血车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登记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登记者共9973例,其中不合格838例,体格检查总不合格率为8.4%。体格检查不合格的原因诸多,如血压异常、ALT偏高、HBsAg阳性及影响献血的其他有关情况如饮食、睡眠等。结论: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做好献血前体格检查,不仅可以确保献血员身体健康和受血者安全,又可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街头采血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措施和方法,保障献血者的安全.方法 对50920人次无偿献血者,依据性别、年龄、职业、献血体位、体重、献血方式、献血次数等统计分析其变化特点,密切观察进针后与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与性别无直接关系,而与年龄、职业、献血体位、体重、献血方式、献血次数有关,诱发因素除与精神紧张、空腹、疲劳献血外,进针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严格执行献血者健康检查,消除其紧张和害怕心理,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密切观察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的变化,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4项检验指标结果,寻求确保血液安全的对策。方法对六安2007~2009年市区与采血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比较,市区与采血点HBs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CV、抗-HIV、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梅毒阳性率远高于发达城市和周边城市,值得考虑献血前的筛查。结论为确保血液安全,减少血液资源浪费,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选择较好的试验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外,还应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吸引更多健康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不断壮大献血队伍。逐步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实现真正的无偿自愿献血,才能更好地保护用血者、献血者和血站工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嘉兴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确证阳性的结果,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和HIV感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收集嘉兴地区2011~2021年无偿献血者中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病例,比较各人群分布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嘉兴地区HIV-1抗体阳性人群的特征,并进行蛋白质印迹法条带分析。结果 2011~2021年嘉兴地区共检测559 33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最终HIV-1抗体确证阳性51例,阳性率为9.12/10万,其中2021年阳性率最低,为1.54/10万。确证HIV-1抗体阳性的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频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8~30岁、自由职业和其他、初中文化程度均是感染HIV的主要特征(P<0.05)。HIV-1抗体阳性病例p17、p24、p31、p51、p55、p66、Gp41、Gp120、Gp160全带表达者占比27.45%;Gp160、Gp41、p24三条带100%表达。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站采血过程中献血者发生晕厥反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探求预防对策。方法对该市血站2012年6568例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68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晕厥反应68例,分析晕厥原因是由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等诸多因素引起的。通过及时救治,所有晕厥者意识逐渐恢复,均在半小时内晕厥症状得到缓解,且未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消除献血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采血人员的操作水平,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和详细的献血前健康征询,创造良好的献血环境,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邓文英  李漆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0-3271
目的了解内江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r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无偿献血者人数以最高达11%的速度上升,AIT、抗-HCV和抗-HIV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基本保持平稳状态,HBsAg呈先降后升,抗-TP有升有降,但是无明显规律。5年无偿献血者共88010例次,总不合格率为5.96%,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占3.88%。结论内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整体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加强献血宣传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岍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121-124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不同人群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无偿献血者197588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项目检测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序为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不合格率在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分布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高于女性,25~44岁献血人群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民最高,学生最低。学历越低,检测不合格率越高。结论 重点招募低危献血者,加强献血前征询和快筛,加强ALT和HBsAg献血前初筛质量管理以减低血液检测的不合格率,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态度和认知,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提高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参与度。 方法 于2016年5月4日—2016年11月10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几所南京地区医学院校自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献血经历、献血态度及影响因素、对献血及其相关法律的认知。对在校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填写,最后回收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有献血经历的占19.36%。其中,男同学献血的参与度显著高于女同学(P<0.001)。进行年级分析发现,献血率最高的为研究生及以上的同学(42.1%),其次为大三(27.5%)和大二(22.4%)的同学。大学生献血动机各不相同,最重要的原因是认为自己身体好,应该去帮助别人。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公民无偿献血是有必要的,并且对有无偿献血经历的人群产生敬佩感(67.54%)。但大部分学生对于无偿献血存有顾虑,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安全和对献血机构的不信任,部分学生是由于没有合适的献血机会。无献血经历的学生表示,在安全和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愿意无偿献血(86.1%)。部分学生对无偿献血事业缺乏足够认识,61.1%的同学认为家人或自己受益能提高自己献血积极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而绝大部分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血液循环、血液再生以及献血对人体的益处不了解。 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态度是积极的,部分学生对无偿献血有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不足,安全便捷的献血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9-123
目的分析2015年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方法将宁波血站2015年1~12月55 459例无偿献血者按曾经献血次数1次、2~3次、4~10次、10+次进行分类,并进行人口社会学特征比对统计分析。结果对2015年宁波市无偿献血群体进行人口社会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偿献血者男性(32 548例)多于女性(22 911例),并以18~35周岁(70.02%)为主。献血者的文化程度主要为大中专(25.82%)和高中以下(41.26%)学历。献血者的职业多为职员(23.31%)和自由职业及其他(34.28%),属地偏向于宁波市内外来人口(44.13%)。结论根据2015年宁波市献血群体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制定出新年度的宣传和招募策略,加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利于献血事业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