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声像特征及其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03例142个病灶进行团注法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声像特征.结果 本组病灶按始增方式分为5型,峰值声像分为4型,造影剂灌注方式分为7型.不同病灶的超声造影时相特征不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3.0%,显著高于常规超声和增强CT(x2=47.430,P<0.05).结论 病灶特征性的始增和造影剂灌注方式在鉴别诊断方面有很大帮助,峰值声像意义则不大.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增强CT相比可显著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郑齐超  王薇 《腹部外科》2012,25(3):142-143
由于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查能明显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并具有对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实时动态观察,方便地对存储在硬盘中的动态图像进行回放、运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诊断的准确性与增强螺旋CT和增强MRI基本相同等优势,已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展现出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肝脏不同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可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技术鉴别诊断患者肝移植术前肝硬化并发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04例患者肝移植术前的158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33个硬化结节以门脉期整体等增强为主要特点;2个不典型增生结节表现为门脉期中央低增强、周围等增强;106个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病灶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或等增强,HCC低分化组较高分化组病灶内造影剂到达时间及达峰时间比自身肝实质明显提前(P〈0.05);6个卫星病灶表现为三期低增强;3个肝脓肿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及门脉期周边厚环状高增强;8个血管瘤病灶表现为三期整体或结节状向心性高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肝移植术前肝硬化并发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为肝移植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1月129例超声检测的局灶性肝脏病变患者进行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增强MR/CT和/或病理检查。结果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对恶性病变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0.7%和93.8%。结论超声造影可较好地鉴别良恶性局灶性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5.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限性脂肪缺失和脂肪浸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对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肝脏局限性脂肪缺失和脂肪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局限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34例肝脏局限性脂肪缺失和脂肪浸润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结果34例患者经超声造影检查均未显示明显占位性病灶,病灶增强模式与肝实质相同,与肝脏占位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明显不同。结论部分肝脏局部脂肪缺失和脂肪浸润的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具有典型性表现,对肝脏局部脂肪缺失和脂肪浸润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造影对肝脏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较小肝脏占位性病变(直径≤3cm)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患者156个直径≤3cm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其中恶性病灶74个,良性病灶82个。利用TIC软件分析除外术后瘢痕、坏死结节及性质待定的病灶外的142个病灶造影剂灌注模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4个恶性病灶及除坏死结节、术后瘢痕外的72个良性病灶不同程度增强。动脉相原发性肝细胞癌(HCC)100%(49/49)增强,其中71.43%(35/49)呈整体增强;实质相85.71%(42/49)呈典型的"黑洞"征。转移性肝癌动脉相特征性地表现为厚环状增强者占52.00%(13/25);实质相88.00%(22/25)呈"黑洞"征。良性病变中动脉相后期呈整体增强、斑片状增强及环状增强者分别为48.61%(35/72)、18.06%(13/72)、33.33%(24/72);实质相呈"黑洞"征、强度低于、近似于周围肝组织者分别为1.39%、30.56%、68.06%。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炎性假瘤造影呈快进快退,类似于恶性肿瘤。TIC分析良性病灶始增时间、增强时间及达峰时间均晚于恶性病灶,差异具有显著性,峰值强度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CC和转移性HCC上述参数无差异。血管平滑肌脂肪和炎性假瘤TIC上述各参数低于良性组其余病变。结论超声造影对提高肝脏小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率有重要的价值,部分良性病变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须结合其他影像学方法或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7.
曾婕  郑荣琴  任杰  许尔蛟 《器官移植》2010,1(4):204-20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肝移植术后确诊有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病变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3个时相的造影剂灌注模式。以延迟期仍保持高增强或等增强或造影中始终无增强判定为良性病变,以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或无增强判定为恶性病变,计算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与假阴性率。结果与良性病变比较,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增强或等增强的病灶中,恶性病变在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有显著的增强消退倾向(P0.01)。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0%(19/21),假阴性率为10%(2/21),2例假阴性均为肝脓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100%(46/46)。结论超声造影对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区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治疗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300例,分别行超声和MSCT检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良恶性病灶CT增强时间比较采用(x珋±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对不同大小病灶诊断正确率比较使用χ~2检验;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409,P0.05;MSCT诊断肝脏局灶性病灶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24,P0.05;MSCT在直径≤1 cm微小病灶诊断正确率为83.7%,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MSCT和常规超声在直径1~3 cm、3~5 cm以及≥5 cm微小病灶诊断正确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FNH始增时间、持续时间和始消时间分别为(204.3±4.1)s、(101.2±8.3)s和(51.1±6.7)s,均明显长于恶性肿瘤,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在肝癌及FNH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在微小病灶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53例行CEUS的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进行回顾分析,将超声造影结果与诊断金标准对比,评价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及病灶类型区分的诊断价值。结果〓1753病例中,良性病灶1318个、CEUS正确诊断92.94%(1225/1318);恶性病灶435个,CEUS正确诊断88.74%(386/435);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8.74%(386/435),特异度为92.94%(1225/1318),准确率为91.90%(1611/1753),阳性预测值为80.58.7%(386/479),阴性预测值为96.15%(1225/1274)。CEUS对不同病灶病理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血管瘤97.41%(640/657)、局灶性脂肪变96.43%(216/224)、MLC 84.81%(268/316)、FNH 85.55%(225/263)、炎性病变(包括肝脓肿)58.82%(40/68)、RN 57.14%(28/49)、DN 12.50%(2/16)。结论〓CEUS对非肝细胞癌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但对病种类型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超声造影表现,旨在提高超声造影对FNH诊断的认识。方法收集2007年5月至2009年2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FNH患者12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超声造影动脉期全部病灶均迅速强化,9/12例病灶动脉期可探及"轮辐状"增强,实质期有11/12例病灶呈稍高或等增强,1/12例病灶呈稍低增强。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FNH的血流灌注,特别是动脉期的"轮辐状"血流对FN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对3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病人经外周肘静脉注射造影剂Sono Vue行超声造影检查,依据病变的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及开始消退时间对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并分析不同类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增强模式。结果以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病变类型:恶性病变21个(肝细胞性肝癌14个,胆管细胞性肝癌1个,转移性肝癌6个),以穿刺病理或随访MR/CT临床诊断良性病变11个(肝血管瘤9个,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个,肝硬化结节1个)。超声造影正确诊断恶性病变21个,正确诊断良性病变10个。恶性病变开始增强时间(12.76±2.68 s vs. 16.12±3.82s)、达峰时间(23.18±3.57 s vs. 42.78±10.46 s)、开始消退时间(40.69±8.42 s vs. 78.35±14.63 s),大部分恶性病变明显早于良性病变,但有小部分不同类型病变间有交叉。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的肝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根据病灶内微灌注情况,对其中31例进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标本送病理科行组织学检查。取材量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32例肝占位性病变病灶内坏死、液化3例,超声造影提示病灶内坏死、液化10例;肝多发占位病灶4例,其中1例(2个病灶)1灶造影剂呈"快进快出",另1灶造影三期与肝实质呈同步等增强,其余3例多发病灶超声造影均呈"快进快出";6例常规超声检查病灶未显示血流,5例超声造影检查有不同程度增强,1例病灶三期均呈无增强,考虑局灶性坏死结节未行穿刺活检。31例肝占位性病变于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区取材,平均穿刺2.13次(66/31),取材成功率100%(31/31),确诊率96.80%(30/31)。结论超声造影可敏感地反映肝占位病变微灌注情况,准确分辨肝占位病变坏死、液化区,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指导常规超声准确进行定位取材,在肝占位病变穿刺活检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特征。方法对45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实时观察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结果肝细胞肝癌表现为动脉相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消退:肝血管瘤呈现自周围向心性缓慢充填式增强或周边增强,持续较长时间;肝局灶结节性增生(FNH)表现为快速增强,在实质相开始消退;肝转移癌表现为动脉相周边增强;肝炎性假瘤(IPL)和肝硬化增生结节大多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实质相均未见异常增强和廓清区。结论不同性质的肝脏占位病变在超声造影中有不同的增强方式,可为肝脏占位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超声造影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双功能对比剂钆贝酸二葡甲胺(Gd-BOPTA)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和胆道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CNKI及PubMed上检索近年来Gd-BOPTA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及胆道系统病变诊断中应用的文献,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综述。结果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方面,Gd-BOPTA除了能反映病灶的血供情况外,还能反映病灶内肝细胞的功能状态。在胆道系统评价方面,Gd-BOPTA可以用于评价胆囊运动功能、胆管解剖结构、变异及病变情况。结论Gd-BOPTA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和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MRI VIBE序列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MRI快速梯度回波的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1例CT及US检查未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病例相继进行常规自旋回波(spin—echo,SE)T2W、2DGRET1W平扫和3D-VIBE序列的钆剂增强多期(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分别观察各种病灶在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各时相的信噪比(SNR)、对噪比(CNR)、信号强度和强化规律,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等对照。结果 各种类型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SNR和CNR,信号强度及强化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MRI3D-VIBE序列动态增强对肝脏各种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肝脏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共10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EUS以及增强CT检查,且均行穿刺活检或病理检查,对肝脏病灶良恶性进行最终确诊。分析增强CT以及CEUS的肝脏病灶的影像特点,比较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诊断率、敏感度及特异性,同时分析研究超声造影下肝脏良恶性病灶的相关参数指标情况。结果 100例病患者中,共有115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71个,良性病灶44个。CEUS对对肝脏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增强CT检查(P0.05);CEUS检查肝脏恶性病灶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减退时间均明显小于良性病灶,但峰值强度大于良性病灶(P0.05)。结论 CEUS对肝脏肿瘤病变良恶性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度,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引导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共200例因肝脏局灶性病变行穿刺活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行超声造影后常规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比较两组总体及不同性质病变之间的一次取材满意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总体一次取材满意率、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和98%,高于对照组的94%、91%(P〈0.05)。对直径≥5cm的病灶,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100%,对照组97.56%(P〉0.05),但实验组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5.36%,P〈0.05)。对直径〈5cm的病灶,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与诊断准确率(100%、96.42%)与对照组(93.22%、93.2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肝癌(HCC)PEI治疗后穿刺,实验组一次取材满意率(100%)和对照组(89.74%)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对照组(84.61%,P〈0.05)。实验组的平均穿刺次数[(1.0±0)次]低于照组[(1.12±0.41)次]。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穿刺活检的取材满意率及诊断准确率,减少穿刺次数,可提高较大病灶和PEI治疗后HCC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减少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新技术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Xu HX  Liu GJ  Lü MD  Xie XY  Xu ZF  Zheng YL  Liang J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1):1375-1378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新技术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六氟化硫微气泡造影剂和连续实时成像的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对505例FLL作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病灶增强开始时间、增强的水平、形态和随时相变化的特点。结果良、恶性FLL的增强开始时间和增强水平等表现均可相似,定性诊断最有意义的指标是增强随时相的变化。绝大多数恶性病变表现动脉期不同程度增强,至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良性病变则为动脉期增强后延迟期仍保持高增强或等增强,或整个造影过程均无增强。以此作为鉴别诊断的标准,诊断性试验显示超声造影诊断恶性FLL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7%(313/327)、86.0%(153/178)、92.6%(313/338)、91.6%(153/167)和92.3%(466/505)。结论超声造影新技术鉴别诊断FLL,安全简便、准确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治疗肝细胞癌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射频治疗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因单发病灶肝细胞癌接受射频治疗后患者,应用超声对比剂SonoVue与低机械指数实时造影技术进行超声造影成像,观察病灶坏死范围,并结合增强CT、MRI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评定有无肿瘤复发或局部残留。结果21个病灶超声造影后,毁损灶最大平均直径约(4.7±0.3)cm。17例毁损灶较原病灶增大;8例原病灶旁或病灶周边有动脉期强化灶,提示肿瘤局部复发,1例复发灶位于肝脏膈顶部而未发现。结论超声造影可显示射频治疗后毁损灶的范围,对术后肿瘤消融不全或局部复发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44例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资料。男26例,女18例。年龄(55.9±13.7)岁。44例共47个占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肿物的位置、大小、回声、边界、彩色血流情况,做出常规超声诊断。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物增强时相、增强水平、增强模式、是否有环状增强,做出超声造影诊断。将超声检查诊断与最终病理或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研究47个病灶中,诊断为恶性15个,良性32个。19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诊断,分别为肾细胞癌13个、肾淋巴瘤2个、肾囊肿3个、炎性肉芽肿1个;28个经增强CT或MRI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或假性肿瘤,且定期随访≥1年无变化,分别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个、囊肿15个、肾连接部皮质缺损3个、肾柱肥大2个、未萎缩肾实质1个、驼峰肾1个、瘢痕1个。常规超声检查病灶最大径(2.5±1.3)cm。肾细胞癌常规超声检查以低回声多见(8/13);超声造影检查以快进快出为主(9/13),多为不均匀低增强(6/13),9个发现假包膜,6个发现坏死。2个肾淋巴瘤常规超声检查均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均为快进快出,等增强1个,低增强1个。5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检查为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以慢进慢出为主(4/5),低增强2个,高增强2个,等增强1个。肾囊肿常规超声检查以无回声多见(16/18);超声造影检查,单纯性肾囊肿无增强,复杂性肾囊肿囊壁或分隔薄且均匀强化,呈慢进慢出、等增强或低增强。炎性肉芽肿常规超声检查呈囊实性;超声造影检查实性部分与肾实质同步强化,呈低增强。肾柱肥大、驼峰肾和局限性未萎缩肾实质常规超声检查为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为与肾实质同进同出的均匀等增强,无明显包块轮廓出现。肾连接部皮质缺损和瘢痕常规超声检查为高回声,超声造影检查自始至终无增强。常规超声检查将1个炎性肉芽肿、1个未萎缩肾实质、2个复杂肾囊肿误诊为恶性,2个高回声肾细胞癌误诊为良性;超声造影检查仅将1个炎性肉芽肿误诊为恶性。常规超声检查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7.5%,准确性为87.2%,ROC曲线下面积0.871。超声造影检查对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6.9%,准确性97.9%,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肾脏非典型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超声检查,对于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困难的肾肿瘤,以及酷似肾占位病变的良性病变和解剖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