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手术时机和不同术式原位肝移植[标准原位肝移植(SOLT)、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OLT)和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MPOLT)]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接受6次肝移植手术(每种术式各2次,包括1例再次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和1例肝肾联合移植)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中3例已分别存活19个月、5个月和5个月.1例因门静脉血栓复发再次行背驮式肝移植,于再次术后第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于术后第67天死于严重的肺部感染.术中各术式出血量分别为3500 ml(SOLT)、4250 ml(POLT)和1000 ml(MPOLT).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终末期患者是肝移植适应证.相对于SOLT和POLT,MPOLT术式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移植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YMDD变异及血清标志物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HBV再感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HBV PCR产物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YMDD变异;酶联免疫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后YMDD变异、HBV DNA及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为8.9%(17/189);YMDD变异病例达HBV再感染病例58.8%(10/17);HBV DNA定量检测有较高的灵敏度,能早期诊断HBV的再感染,有利于临床治疗;对HBV DNA阴性但HBsAg阳性病例,PreS1和HBeAg血清标志物可用于病毒复制的补充检测。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预防乙型肝炎复发应采用HBV DNA、YMDD变异及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3.
对95例肝硬化腹水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辨证施护。结果显效80例,好转14例,无效1例。认为加强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促进肝硬化腹水病人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对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1例。对两组都进行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阿德福韦酯10mg/d和拉米夫定100mg/d的联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阿德福韦酯10mg/d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疗效指标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治疗48周时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在改善程度上都比对照组组高,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毒效果,对患者预后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移植术后随访十年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38岁,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晚期并发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于1994年5月10日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前HBsAg(+),HBV—DNA(-)。术前及术后前5年均未给予任何防止乙型肝炎复发的药物。术后HBsAg短时间转阴,术后半年再次出现HBsAg(+),且HBV—DNA(+),考虑为乙型肝炎复发。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排斥、感染、血管或胆道并发症,1年后出院。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并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北京2005年全国肝炎及肝病会议的资料,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60亿人口中约1/2的人生活在HBV高流行区,约20亿人被证明有HBV感染,3.4亿人为HBV慢性感染,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全球10位疾病死因中,乙肝占第7位,每年因乙肝死亡者约为75万例。所以乙肝并肝硬化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成药丹参、茵栀黄、岩黄连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乙肝黄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茵桅黄和岩黄莲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患者黄疸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10.
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6):38-39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保肝、利胆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为15个月。结果对照组1例出现肝细胞癌死亡,3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因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而给予抗真菌治疗后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腹腔感染未能很好控制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治疗15个月时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O%,对照组为23.3%。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复发次数分为反复复发组(观察组,38例)和稳定组(对照组,32例),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方式及治疗方式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总结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复发的因素有家族史、精神刺激、肝损药物、过度劳累、饮酒、甜食摄入、手术创伤、HBV-DNA定量高、病程等。结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反复发作的因素多样,有效对高危因素进行消除并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在乙型肝炎性肝硬化反复发作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共218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组(LA组)、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TA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组(EN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抗病毒治疗,持续48周后检测患者相关肝功能以及肝硬化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经48周的治疗,四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和TA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9.775、10.148,P = 0.012、0.008);四组患者的病毒复制均有所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组和TA组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1.275、12.198、15.645,P = 0.037、0.016、0.003);四组患者的肝硬化程度亦有所降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优于对照组,而LA组和TA组两组联合治疗方式优于EN组单药治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 = 13.534、11.009、12.756,P = 0.015、0.022、0.019)。 结论使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肝硬化程度有明显改善,且联合用药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长期治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两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3例入院诊断为CHB的患者分为HBeAg阳性CHB患者组(30例)及HBeAg阴性CHB患者组(33例),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ALT、AFP等生化指标,并进行χ2检验来分析两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63例CHB患者中,HBeAg阳性患者30例(47.6%),HBeAg阴性33例(52.4%)。拉米夫定治疗两组患者间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及HBsAg阴转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YMDD变异率、肝硬化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YMDD变异率为43.3%,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18.2%(χ^2=4.720,P〈0.05);HBeAg阴性组肝硬化患者占37.0%,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的5.9%(χ^2=3.866,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较HBeAg阴性患者更易发生YMDD变异,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张辉凯 《中国科学美容》2011,(10):117-117,126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ALT正常率分别为22.2%、52.2%、73.3%、9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率6个月、12个月分别为76.7%、9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YMDD变异率6个月、12个月分别为1.1%、1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生化及病毒应答率,显著降低治疗过程中变异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是被实践证实了的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中西医结合外科是集中、西医学在治疗外科疾病方面的优势而相互融合形成的独特的外科学新体系,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伴发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癌、脾功能亢进症等方面,均显示出优良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系指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目前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作者1996-2003年共收治2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HbeAg、HBV-DNA均阳性,ALT在正常2至10倍,TBil在20至171μmol/L以下,Child-Pugh评分≥9分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除予常规护肝、对症支持治疗外加用拉米夫定100mg,1次/天;对照组38例只接受一般护肝对症支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癌变、病死率、再住院率、治疗总费用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如腹胀、纳差、乏力、脾肿大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并发症减少,癌变、病死率降低,再住院率显著降低,治疗总费用减少.临床生化指标肝功能( ALT、TBil ALB)、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HbeAg血清学转换为32.0%,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能快速有效抑制HBV-DNA复制,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减缓病情进展,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抗病毒治疗是HBV相关肝病的治疗关键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因相对廉价、耐药率低等特点,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初始抗病毒治疗及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等)治疗失败后的优化治疗[1-2].对于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由于肝功能储备较差,抗病毒治疗更显必要及紧迫。  相似文献   

20.
近来国外报道,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拉米夫定在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使用该方案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