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男,43岁。腰腿痛3~4年,CT发现多发骨质破坏,ECT发现多部位骨盐代谢异常增高,诊断为骨转移瘤,为寻找原发灶行PET/CT检查。外院右侧胫骨穿刺活检病理诊断:考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性骨病变或巨细胞瘤,不排除骨转移瘤。PET/CT示左侧甲状腺下极后方可见2.5cm×2.0cm的低密度(与肌肉比较)结节,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其中的80%~85%,手术切除仍是首选治疗方法,因此,术前的准确分期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18)F-FDG PET/CT检查相关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最大标准化摄取峰值(SUV_(peak))、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总糖酵解量(TLG)等,可为判断肿瘤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以上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参数判断NSCLC预后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前列腺肿瘤病例中,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前列腺癌者有47例接受了全身PET—CT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前列腺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及全身脏器,将PET—CT结果参照手术/病理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1例未发现原发病灶,此外PET—CT与常规检查各有1例假阴性,准确性均高达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例I、Ⅱ期患者中18例髂血管淋巴结转移,PET-CT检查的敏感性59.6%、特异性81%、准确性70.3%,优于B超、磁共振检查;PET—CT发现4例患者合并远处转移并经穿刺证实,准确性100%。结论PET—CT对于发现前列腺癌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均优于B超、磁共振检查,且对于远处转移具有较精确的检测能力,对于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PET和PET/CT是一种以显示功能和代谢状态为特征的显像技术,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及功能显像的优势,可用作全身代谢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检查,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8F-FDG PET/CT显像在探查不明原因发热病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明原因发热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包括1周住院时间),体温超过38.3℃,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1].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复杂,而且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因而成为临床实践中富有挑战性的课题[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的肾血流重建3D影像在内生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中的应用.方法 术前通过肾肿瘤血流在CT增强中的“快进快退”表现,对患肾进行CT肾血流重建,旋转3D重建影像见肿瘤区域缺损.术中同轴旋转影像及肾脏,根据缺损部位定位肿瘤,并进行LNSS.结果 4例患者均完成LNSS,剥离出肿瘤均见包膜完整,肿瘤直径(2.2±0.5)cm.术中热缺血时间17~27min,平均21.7min.出血20 ~ 55mL,平均32mL.病理回示均为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7个月~5年,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及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变化,肾小球滤过率测定患肾功能无明显下降,CT均未见局部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CT的肾血流重建3D影像帮助内生型T1a期肾癌的LNSS进行精准定位,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方法简便易行,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ET-CT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前列腺肿瘤病例中,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前列腺癌者有47例接受了全身PET-CT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前列腺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及全身脏器,将PET-CT结果参照手术/病理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47例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18F-FDG-PET)检查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肺结核患者的18F-FDG-PET检查结果,采用目测法判读,半定量分析法检测肺部结核显影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以及相应正常肺组织标准摄取值(SUVlung)。结果36例肺结核结节在18F-FDG-PET检查中显影,目测法判断为活动性结核,半定量分析法观察结核病变的SUVmax(2.77±1.20)和SUVmean(2.15±0.86)分别高于SUVlung(0.41±0.09,Z=-5.232,P<0.01;Z=-5.232,P<0.01)。SUVmax和SUVmean与病变大小(Dmax、Dmin)、SUVlung、患者年龄、血糖水平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17例无干酪样坏死的陈旧性结核纤维化和钙化病灶未显影。结论18F-FDG-PET检查可以有效地判断肺结核结节是否属活动期、确定结核累及的范围和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RI及CT诊断对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提升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肾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取其中32例患者同时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肿瘤基本特征、平扫表现、强化方式、强化程度进行判定。结果:平扫的CT亚型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CDC患者CT资料,观察CDC的CT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发病,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直径3~12cm;8例(8/11,72.73%)呈单纯浸润性生长,3例(3/11,27.27%)呈局部膨胀性生长伴浸润性生长;4例(4/11,36.36%)累及肾皮质和髓质,7例(7/11,63.64%)累及肾皮质、髓质及肾盂;7例(7/11,63.64%)呈囊实性,4例(4/11,36.36%)呈实性;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肾皮质;5例(5/11,45.45%)肾脏体积增大或局部轮廓发生改变;1例(1/11,9.91%)肿瘤内见斑点状钙化;3例(3/11,27.27%)侵犯肾周筋膜,5例(5/11,45.45%)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 CDC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在诊断小于3cm肾实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于3cm肾占位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EUS及CECT检查,观察两种方法的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比较其诊断准确率,CEUS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软件,对比肾脏占位性病变与病变周围正常肾组织在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及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CEUS明显增强42例,肿瘤可见假包膜征31例,呈快进慢出39例,与CE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准确度92.59%,显著高于CECT(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对于小于3cm肾实性肿瘤在增强强度、增强均匀度、假包膜征、增强消退时间与CECT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CEUS诊断小于3cm肾实性肿瘤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CE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鉴别诊断乏脂肪肾错构瘤和小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肾脏小肿瘤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小肾癌患者42例,乏脂肪肾错构瘤23例,分析各患者螺旋CT扫描表现,测量肿瘤感兴趣点(ROI) CT值,评价肿瘤平扫密度、强化程度等.结果 小肾癌平扫期ROI CT值为(33.24±10.24) Hu,明显高于乏脂肪肾错构瘤的(9.87±2.8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癌和乏脂肪肾错构瘤皮质期、实质期ROI CT值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瘤和乏脂肪肾错构瘤CT影像表现在是否存在钙化、强化是否均匀、肿瘤边缘是否整齐光滑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存在假包膜、肿瘤的强化形式在小肾瘤和乏脂肪肾错构瘤CT影像表现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期ROI CT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P<0.05,当以平扫期ROI CT值≤16.19Hu诊断乏脂肪肾错构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90.50%,特异度为100.00%.结论 螺旋CT在鉴别诊断乏脂肪肾错构瘤和小肾癌有重要价值,肿瘤的平扫密度、强化形式等是鉴别诊断中有价值的CT表现特点,测量平扫期ROI CT值对鉴别诊断有比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CT诊断肾细胞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CT对肾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肾细胞癌的CT表现特征:大小、密度、边缘部特征、多期强化特点、分期、病理特点等,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其中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肿瘤直径小于3cm者8例,介于3-6cm者15例,6-9cm者9例,大于9cm者10例。平扫肿瘤为高密度者7例,等密度者9例,低密度者26例。24例肿瘤边缘不清,8例肿瘤边缘清晰无分叶;10例肿瘤边缘清晰有分叶。皮质期强化方式多样,皮质后期及实质期强化均减弱。本组中9例发生转移,Robson分期:Ⅰ期15例;Ⅱ期8例;Ⅲa期6例;Ⅲb期4例;Ⅲc期6例;Ⅳ期3例。结论肾细胞癌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对肾癌的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PET/CT复合功能成像系统诊断乳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复合CT灌注成像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对33例疑似乳腺癌病人行CT灌注成像和PET成像检查,并进行真实性和可靠性评价。结果27例乳房肿块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PET/CT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精确度分别为92.6%、100%、93.9%。结论PET/CT诊断乳腺癌有着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可靠性,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可提供乳腺癌在活体内的代谢和血流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15.
PET/CT诊断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状态的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疑似乳腺癌病人进行PET/CT检查,定性分析肿瘤病灶、淋巴结摄取氟脱氧葡萄糖(FDG)的程度,半定量测量标准摄取值(SUV),根据乳腺和淋巴结的FDG摄取强度诊断乳腺癌和淋巴结转移,检验SUV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有丝分裂计数的关联性。结果: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精确度分别为92.6%、100%、93.9%和82.3%、90%、85.2%;SUV与乳腺癌分化程度、有丝分裂计数显著相关(P〈0.05);诊断乳腺癌的Kappa指数=0.835,μ=8.48,(P〈0.01)。结论:PET/CT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方法,可提供乳腺癌在活体内的多方面生物学信息,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新辅助化疗提供参考,弥补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平扫轴向旋转视频显像在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伴轻、中度肾积水的铸型多发性肾结石患者33例,单侧31例、双侧2例.术前行双肾64层螺旋CT平扫,经三维重建后合成轴向旋转视频影像,根据影像显示的结石空间分布关系,测量PCNL通道与目标肾小盏的角度,了解通道的有效覆盖范围,据此设计PCNL通道人路和数目、预测结石可能残余的数目和部位并与手术结果比较. 结果 经后组中上小盏建立第一通道22侧肾,经后组中下小盏建立第一通道13侧肾,与术前视频显像设计一致,经下盏后上小盏为第二通道入路9侧肾,经下盏后下小盏为第二通道入路5侧肾,一期行PCNL,结石清除率为80%(28/35),7侧肾残余结石与术前视频显像预测的残余结石相符.术中、术后无大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肾CT平扫轴向旋转视频显像可直观地提供结石形态和空间分布等信息,有助于设计PCNL通道入路及数目,指导结石寻找,预测残余结石数目与部位,有利于复杂性肾结石PCNL结石清除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腹膜病变是临床常见病,病因多种多样,感染性及恶性病变均可累及腹膜。PET/CT作为一种高端的检查手段,不仅能从形态学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特点,而且能从微观角度观察腹膜病变的代谢特点,因此对腹膜病变的早期发现、良恶性鉴别诊断、疗效观察、不明原因的腹膜转移癌原发病灶查找等均有重要价值,笔者对PET/CT在腹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多晶体PET/CT全身显像采用低剂量示踪剂注射与自动毫安秒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降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接受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100例,改良组为示踪剂低剂量+自动毫安秒技术,常规组为示踪剂标准剂量+固定毫安秒技术。对比观察两组图像质量,分别计算全身PET有效辐射剂量(EPET)、全身CT有效辐射剂量(ECT)及全身PET/CT有效辐射剂量总量(EPET/CT),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主观判断均满足诊断要求,改良组平均EPET、ECT、EPET/CT分别为(5.2±1.1)mSv、(3.6±2.2)mSv、(8.8±3.2)mSv,常规组分别为(6.0±0.8)mSv、(6.8±1.1)mSv、(12.8±1.9)mSv,改良组EPET、ECT、EPET/CT较常规组分别降低13.3%、47.0%、31.2%。结论新型多晶体PET/CT全身显像采用低剂量和自动毫安秒技术,在满足图像诊断质量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9.
11C胆碱-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T  Sun YE  Yao SL  Yu CH  Yin DY  Tian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405-408
目的探讨^11C胆碱-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CH-PET)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2年9月-2004年12月对39例胸部CT发现肺部结节或团块样病变的患者行CH-PET检查,CH-PET结果采用目测法判读,采用半定量分析法测量显影病灶标准摄取值(SUV),结果同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24例、炎症病灶3例、肺囊肿1例在CH-PET中显影,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肾透明细胞癌与结肠腺癌肺转移各1例、机化性肺炎3例、新型隐球菌病1例、硬化性血管瘤及错构瘤各1例未显影,CH-PET对肺部恶性病灶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83%(24/29)、特异度为60%(6/10)、准确率为77%(30/39)。鳞癌与腺癌SUVmax与SUVmea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937,-2.887,P均〈0.01)。17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直径大于1.0cm的肺门、纵隔淋巴结共70处,CH-PET定性诊断的灵敏度为86%(25/29)、特异度为90%(37/41)、准确率为89%(62/70)。25例肺癌患者CH-PET所扫描的范围内发现7处肺外转移。5例行脑显像者正确检出2例脑转移。结论CH-PET可用于肺部结节或团块样病变的定性诊断,但仍然有局限性;可准确定性肺癌患者肺门、纵隔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头部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最大径将病灶分为1.0cm和≥1.0cm 2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病灶的瘤周水肿及18F-FDG摄取情况。依据CT表现将病灶分为高密度结节、等密度结节及囊性密度结节3种形式,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CT表现形式病灶的18 F-FDG摄取情况。结果本组62例单发脑转移瘤,发生于幕上52例(52/62,83.87%),幕下10例(10/62,16.13%)。1.0cm和≥1.0cm两组病灶的瘤周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4,P=0.006),而18F-FDG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7,P=0.104)。不同CT表现形式18 F-FDG摄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0,P=0.001);大部分(11/12,91.67%)高密度结节型的病例18 F-FDG摄取不超过2级;而等密度结节型18F-FDG摄取均不低于1级,并以3级居多(17/34,50.00%);56.25%(9/16)的囊性密度结节型表现为18 F-FDG无摄取。结论单发脑转移瘤的18 F-FDG PET/CT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掌握其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