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降尿酸方合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0例慢性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降尿酸方加别嘌呤醇治疗组 (30例 )及别嘌呤醇对照组 (30例 ) ,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疗效特点分析 ,疗程为 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 ,对照组为 6 3.3%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降尿酸方合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 ,别嘌呤醇用量少 ,且疗效高。  相似文献   

2.
心衰患者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别嘌呤醇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尿酸(UA)升高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别嘌呤醇干预对尿酸升高的慢性心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用常规药物治疗2周;别嘌呤醇组1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浆UA和内皮素(ET-1)。结果(1)用药前,二者比较UA水平及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别嘌呤醇组UA水平及ET-1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用药后UA水平及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2)别嘌呤醇组和对照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无明显差异(P〉0.05),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变化别嘌呤醇组明显增加(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肱动脉内径均明显扩张,但两组肱动脉内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衰患者经药物干预后,UA水平降低,ET-1水平随之下降,尤以别嘌呤醇组降低明显。别嘌呤醇治疗后UA水平明显降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别嘌呤醇是慢性心衰的一种便宜而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步入老龄化,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简要综述了两者关系及心血管疾病患者ED的治疗进展.一、ED与心血管疾病关系(一)ED和心血管疾病有共同的危险因子心血管疾病的诸多危险因素(老年、吸烟、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和少活动等)也是ED的危险因子.1.老年:目前普遍认为ED是一个与年龄相关性疾病.多个流行病学调查均表明E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患病率可从20岁的0.1%到80岁的75%.北京地区老年男性性生活平均终止年龄及E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显示,北京地区男性终止性生活(2年以上无性交)年龄为(68.4±5.2)岁,ED发病率为89.4%,其中轻度6.7%、中度18.6%、重度28.4%和无性生活率35.7%.在严重ED终止性生活的老年男性中,60~64岁组占26.8%,而70岁以上组则超过50%[1].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民高尿酸血症调查和相关疾病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区最新的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肾脏等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治疗高尿酸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深圳市民4930人进行血尿酸值测定及体检,统计分析其数据。将高尿酸血症者随机分为非药物治疗组、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随诊1年,观察血尿酸、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及相关疾病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5.9%;存在性别差异并随年龄而增高;高尿酸血症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痛风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发病率增高。治疗1年后,别嘌呤醇组、苯溴马隆组的血尿酸值和上述相关疾病的发生率低于非药物治疗组。结论深圳地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内地其他地区,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肾脏等疾病相关,别嘌呤醇、苯溴马隆降尿酸治疗有效,且对心血管等疾病改善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5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西医组.结合组23 例用中药补肾化湿通络汤加西药别嘌呤醇.西医组22例单纯用西药别嘌呤醇治疗,两组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结合组总缓解率86.9%,显效率47.8%,西医组总缓解率54.5%,显效率22.3%.结合组与西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尤其是改善肾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完全性脑缺血后,常常出现血液流变学变化,直接影响脑组织血流灌注。本研究选择钙拮抗药尼莫地平和自由基清除药别嘌呤醇对完全性脑缺血后脑矢状窦血液流变学变化,为脑复苏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24只健康杂种犬,体重10~18kg,随机分为四组,缺血组(Ⅰ组)、尼莫地平治疗组(Ⅱ组)、别嘌呤醇治疗组(Ⅲ组)以及两种药物复合治疗组(Ⅳ组)。采用闭塞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伴体循环控制性降压技术复制的完全性脑缺血模型,缺血时限为20分钟。尼莫地平及别嘌呤醇静脉注射用量为20g/kg和20mg/kg。分别于缺血…  相似文献   

7.
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CTGF和H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黄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为尿酸性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酵母、腺嘌呤制作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给予治疗后心脏采血检测肾功能,同时处死动物,取肾组织,在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CTGF和HGF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尿酸性肾病大鼠血清BUN、Scr、UA均明显升高(P〈0.05);(2)大黄组、别嘌呤醇组大鼠血清中BUN、Scr、UA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大黄组血清BUN、Scr、UA水平与别嘌呤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光镜下正常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无尿酸盐结晶;模型组肾小管扩张,肾小管可见棕褐色尿酸盐结晶沉积,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局灶性纤维化;大黄组、别嘌呤醇组尿酸盐结晶、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肾小管扩张和间质纤维化均有所改善。(4)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别嘌呤醇组肾组织中CTGF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但大黄组、别嘌呤醇组之间CT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别嘌呤醇组肾组织中H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但大黄组、别嘌呤醇组之间H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能降低尿酸性肾病大鼠血清中BUN、Scr、UA的含量,能减少尿酸盐在肾小管中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降低CTGF在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升高HGF在尿酸性肾病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纤维化等损害,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而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死因亦多与心血管疾病有关.CKD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一些治疗效果亦不理想.因此,充分认识肾脏与心脏疾病的相互影响,加强防治,对CKD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综述将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对Ⅳ型心肾综合征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2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平分为四组,单纯缺血组,尼莫地平组,别嘌呤醇组和复合治疗组。各治疗组在完全性脑缺血20分钟后即刻,静注20ug/kg尼莫地平或别嘌呤醇 20mg/kg,观察再灌注期间脑血流及氧耗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各治疗组脑血流量在再灌注期间明显增加,5~30分钟时达最大值。随时间延长,脑血流量逐渐减少。再灌注初期,脑血管阻力明显降低。随后,脑血管阻力逐渐增加。脑组织可供氧量、矢状窦氧分压与脑血流量变化一致,脑组织氧耗变化不显著。本研究表明,尼莫地平。别嘌呤醇可以改善完全性脑缺血后微循环障碍,增加脑血流和可供氧量。两种药物可部分地发挥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制订预防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567例接受氟尿嘧啶类为主抗癌药物治疗患者于化疗期口服别嘌呤醇片或含漱0.8%别嘌呤醇溶液预防口腔黏膜炎,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及睡眠情况等.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49例(8.6%),影响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口腔pH值、唾液黏稠度、腹泻、睡眠(均P<0.01).结论 需针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黏膜炎的发生率及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2.
张涛  高长青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93-994
脑钠素(BNP)是一种肽类心脏循环激素,在心衰、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断、治疗和预后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BNP在心脏外科中的诊断及治疗意义尚不明确,现就此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别嘌呤醇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入选的86例CRF(除外尿酸性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CRF常规非透析疗法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治疗;观察4周。测定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血尿酸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ET-1和NO分别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和升高(P〈0.05),TXB2和6-keto-PGF-1α分别较治疗前降低和升高(P〈0.05),hs-CRP较同组治疗前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别嘌呤醇对CRF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抗微炎症状况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压踝肱指数(ABI)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多方位、多角度预测评估动脉硬化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方法 对疗养和接受体检的1 126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踝部及肱动脉收缩压,计算其BMI及ABI.结果 不同BMI受检者ABI比较,F=1029.41,P<0.01.结论 ABI随BMI增高而增高,二者联合能更好地预测评估动脉硬化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宇  崔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7):520-523,504
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研究发现两者有相似的治疗和发病机制。笔者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结果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心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的最新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7.
动脉性ED是男性常见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近年来伴随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动脉性ED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目前ED治疗方法很多,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参考介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成功经验,国外学者尝试开展小血管介入治疗动脉性ED的临床研究,为临床医师治疗ED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足溃疡与糖尿病患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建库至2013年9月)和相关网站,收集所有探讨足溃疡与糖尿病患者全因及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关系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在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后,使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项研究,共18 169例糖尿病患者,随访长度8 2133.2人年,随访期间全因死亡事件3 71 6例.足溃疡使糖尿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RR=1.89,95%CI(1.63~2.19),P<0.01]、心肌梗死致死率增加[RR=2.22,95%CI(1.09~4.53),P<0.01].结论 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升高.应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积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从而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认识和了解各种因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该类疾病,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循环系统内皮细胞及内皮祖细胞数目的改变、基因多态性、氧化应激、同型半胱氨酸和其他相关因素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萆薢汤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肾损伤因子-1(KIM-1)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低(BX1)、中(BX2)、高剂量(BX3)复方萆薢汤组,采用氧嗪酸钾制作尿酸性肾病大鼠模型,造模后分组给药,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别嘌呤醇、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10g· kg-1·d-1、20 g· kg-1·d-1、40 g·kg-1·d-1]灌胃,于给药后每隔1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并于每次取血前1天留取24h尿液,检测尿NGAL和KIM-1的含量.结果:(1)自治疗第2周起,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UA、BUN、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组,大鼠血清UA、BUN、Scr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剂量复方萆薢汤组与别嘌呤醇组效果相当(P>0.05);(2)与模型组比较,自治疗第1周起,低、中、高剂量复方萆薢汤组尿NGAL和KIM-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并随剂量的增加降低明显,但低剂量复方萆薢汤组与别嘌呤醇组之间NGAL和KIM-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萆薢汤能降低尿酸性肾病大鼠血清UA、BUN、Scr的水平,降低NGAL和KIM-1在尿酸性肾病大鼠尿中的表达,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