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1例OVCF患者(270个椎体)行PVP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对腰背部疼痛变化进行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骨水泥过敏等严重并发症。46例(51个椎体)发生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患者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缓解,VAS评分术前为4~9(7. 2±1. 6)分,术后第3天为1~3(2. 0±0. 4)分,术后3个月为1~4(2. 2±0. 5)分。Barthel指数术前为29~51 (41. 3±6. 4)分,术后第3天为72~95 (83. 4±6. 1)分,术后3个月为68~91(81. 9±6. 3)分。与术前比较,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而Barthel指数则显著升高(P 0. 05)。结论 PVP治疗OVCF能迅速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改善生活质量,而且损伤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OVCF患者87例(96个椎体),男18例(21个椎体),女69例(75个椎体);年龄56-83岁,平均73.75岁。压缩骨折椎体分布:T9椎体3个,T10椎体5个,T11椎体15个,T12椎体19个,L1椎体24个,L2椎体18个,L3椎体8个,L4椎体4个。所有患者均采用透视下PKP治疗,随访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对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7例中8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问12-4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末次随访所有病例未出现神经损伤、脊髓压迫、肺栓塞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百分比为(96.O±2.1)%,和术前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F检验,P〈O.05)。术后1、12、24个月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VAs评分比较:术前平均为(8.0±1.4)分,术后1个月疼痛明显减轻,平均(4.0±1.6)分,和术前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F检验,P〈0.05)。术后12、24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0土1.4)分、(2.0土1.1)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检验,P〉0.05)。结论PKP是治疗高龄OVCF的有效方法,能有效缓解OVCF导致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力线。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及控制骨水泥的注射量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DSA监测下行PVP。术后行CT检查。结果 17例PVP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1例椎旁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椎旁少量气体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16例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症状略减轻,3例注射骨水泥时出现腰背部胀痛感,术后1~2d,最长7d症状好转、疼痛减轻。术后住院3~14d(平均5.5d)。随访3~22个月(平均13.5个月),17例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 PVP为脊柱疾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20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18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6.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12h至3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疼痛缓解81%,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对16例病人随访3-6个月,疼痛未复发,椎体形态未见改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y,PV)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它通过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填充物(如骨水泥等),来增强稳定压缩骨折的椎体,减轻疼痛,是1987年法国Galibert等首先报道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Deramond等将此技术用于椎体肿瘤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方法 2001年3-9月,对9例1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或可注射性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男l例,女8例,年龄33—85岁,平均72岁。行椎体成形术。结果 术后l一2天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第2或3天下地活动。随访l一6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新方法,能早期去除疼痛,尽快使患者下床活动,减少卧床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核素骨显像定位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全身核索骨显像技术对57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进行术前扫描,结合常规X线片评估和确定接受手术的椎体节段,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进行VAS评分、下床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并对手术前后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结...  相似文献   

8.
椎体加强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常太 《中国骨伤》2016,29(7):585-587
正椎体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CF)通常由骨质疏松症、椎体肿瘤或脊柱外伤等原因造成,其正逐渐成为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乃是VCF常见的病因。据文献报道,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VCF的发病率约为20%,而绝经后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16%~([1])。全美每年约有70万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其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27个椎体,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醇(PMMA),测量并计算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结果 20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量为5.8ml,经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良好。术后4—6h疼痛开始缓解,无显危害性并发症发生。术前和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无显性差异。对19例病人随访3-8个月,疗效评价按WHO标准CR PR率为100%。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能迅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致的疼痛,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高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低粘度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特征,评价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s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15例,其中65例行高粘度骨水泥PVP(A组),50例行低粘度骨水泥PKP(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均无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凸角(Cobb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及ODI等资料,应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1);两组间骨水泥渗漏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性少于B组(P0.05)。A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6例(9.2%)、12例(18.5%)、47例(72.3%),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3例(4.6%)、16例(24.6%)、46例(70.8%);B组骨水泥单侧弥散分布、双侧不对称分布、双侧对称分布分别为33例(66.0%)、7例(14.0%)、10例(20.0%),未弥散至终板、单侧终板弥散、双侧终板弥散分别为17例(34.0%)、22例(44.0%)、11例(22.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粘度骨水泥PVP治疗OVCF可获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骨水泥可对称地弥散至椎体前柱两侧以及椎体上下终板,使伤椎均衡强化,有利于减少手术椎体再骨折风险,骨水泥渗漏风险与低粘度骨水泥PKP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弯角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curved vertebroplasty,PCV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60例OVCF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PCVP 30例,PVP 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以及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渗漏率。结果PCV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均明显短于或少于PVP组[(29.4±2.1)min vs.(36.8±2.2)min,t=-13.333,P=0.000;(10.2±1.4)次vs.(15.1±1.5)次,t=-13.394,P=0.000]。PCVP组骨水泥分布优良率100.0%(30/30),明显高于PVP组53.3%(16/30)(Fisher精确检验,P=0.000);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6.7%(2/30),明显低于PVP组46.7%(14/30)(χ^2=12.273,P=0.000)。PCVP组与PVP组骨水泥注入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3.6±0.3)ml vs.(3.7±0.3)ml,t=-1.811,P=0.075;(1.8±0.8)d vs.(2.1±1.0)d,t=-1.105,P=0.274]。2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F=0.313,P=0.578),不同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F=472.703,P=0.000),分组和时间无交互作用(F=0.422,P=0.658)。2组均完成3~6个月随访,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伤椎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结论PCVP和PVP均可以明显改善OVCF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分布好、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PVP手术治疗的160例(167个椎体)OVCF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121例,年龄为(72.8±7.9)岁(58~93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42例,42个椎体)和无渗漏组(118例,125个椎体),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骨折部位、伤椎皮质缺损情况、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伤椎体积、椎体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体积比、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之间的差异,将与骨水泥渗漏有关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皮质缺损、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与术后骨水泥渗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内裂隙征[OR=5.215,95% CI(2.006,13.159),P<0.001]、椎基静脉孔[OR=3.357,95% CI(1.205,9.356),P=0.021]、骨水泥注入量[OR=2.519,95% CI(1.148,4.477),P=0.002]及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OR=12.305,95% CI(1.875,80.756),P=0.009]为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图显示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预测骨水泥渗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AUC为0.641,且P<0.01,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预测骨水泥渗漏的Cut-off值为61.82%,敏感度为69.00%,特异性为38.4%。结论 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骨水泥注入量和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为术中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时应保持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丢失体积比在61.82%以下,以降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42例重度OVCF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所有骨折椎体高度均少于原椎体的1/3。采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射骨水泥。结果42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45 min,出血量<5 ml,骨水泥注射量1.5~3.5 ml。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对称,无穿刺并发症。3个椎体骨水泥渗漏,渗漏率7.1%。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为(8.6±0.6)、(3.7±0.5)、(2.1±0.6)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为9.6°±3.4°、8.9°±3.1°、8.9°±2.6°,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0)。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VP治疗重度OVC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 1 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人的2 0个椎体 ,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结果  1 8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 6 5ml,X线检查骨水泥充盈良好 ,骨折复位满意。术后 1 2h至 3d ,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疼痛缓解 81 % ,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对 1 6例病人随访 3~ 6个月 ,疼痛未复发 ,椎体形态未见改变。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能够迅速缓解疼痛 ,增加椎体的稳定性 ,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在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应用PVP对 16例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对其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16例患者于术后 2 4~ 4 8h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的减轻或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PVP为疼痛性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机制、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2月~2009年3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共342例,其中经诊断并治疗的再发椎体骨折19例.结果 再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率5.6%.平均年龄70.1岁,男女比例7:12,相邻椎体再发率71.4%,非相邻椎体再发率28.6...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垫枕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40 例,予垫枕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 1 个月在疼痛缓解、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改善的情况。 结果:40 例患者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76±1.16)、伤椎前缘高度(16.38±2.26)mm 及 Cobb 角(22.17±3.46)?,术后 1 个月 VAS 评分(2.34±0.73)、伤体前缘高度(28.45±6.46)mm及 Cobb 角(8.43±4.34)?,术后 1 个月患者在疼痛缓解、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改善等方面较术前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垫枕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再发骨折的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9年8月,收治外伤所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行PVP治疗并资料完整的病例218例,其中男44例,女174例;年龄48~82岁,平均72.1岁。收集术前、术后1d、末次随访(至少18个月)时影像资料,对新发骨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8例(286个椎体)患者中,有22例患者进行2次以上PVP治疗,60.7%的新发椎体骨折为相邻椎体骨折;相邻椎体新发骨折较非相邻椎体新发骨折发生更快(P〈0.001);在椎体骨折2次以上的病例,高龄、低骨密度的病例再发椎体骨折比例较大(P〈0.005);将单次及多次骨折(2次以上)两组病例比较,性别和骨水泥注入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后数年内易新发椎体骨折,其中相邻椎体骨折所占比例更大,且发生更快;高龄、低骨密度的患者再发骨折可能性更大。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亦对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共43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过伸复位结合经皮经椎弓根球囊扩张注入骨水泥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术前、术后1d和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疼痛评分等进行评估。结果术后23例胸背部疼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未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及肺栓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2个月,所有患者腰背痛症状均无复发,X线片示24例椎体高度未丢失,1例有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椎体高度、Cobb′s角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过伸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理想方法之一。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严格掌握适应证、适当扩张球囊、灌注骨水泥等技术要点,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