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内分泌、代谢及排卵功能的影响。 方法  2 5例PCOS合并胰岛素抵抗患者于自然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第 5天服用罗格列酮 12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生殖激素、胰岛素、血糖、血脂水平及排卵功能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患者各时相胰岛素 (INS)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显著升高 (P <0 .0 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显著降低 (P <0 .0 5 )。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 /促卵泡生成素比值 (LH/FSH)、睾酮 (T)和雄烯二酮 (A)水平均显著下降 (P <0 .0 1) ;性激素结合蛋白 (SHBG)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治疗后克罗米酚促排卵成功率为 72 % ,明显高于治疗前 2 0 % (P <0 .0 1)。 结论 罗格列酮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胰岛素水平 ,使PCOS患者异常的血激素、血脂及排卵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研究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芳香化酶(aromatase)的表达和雌二醇(E2)分泌的影响,以了解罗格列酮对PCOS卵巢颗粒细胞的局部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并伴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PCOS组)及同期非PCOS原因导致不育的患者(非PCOS组)各5例。胰岛素(INS)释放试验:空腹INS>16·15mIU/L,餐后(服75 g葡萄糖)INS 1 h>109·8mIU/L或2 h>89·0 mIU/L,其中一项阳性即为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满足以下三项中的任意两项即可…  相似文献   

4.
达因35(Diane35)系醋酸环丙孕酮、炔雌醇合剂,通过抑制垂体分泌LH抗雄激素生成,并能增加肝脏合成性激素结合球蛋白降低外周血游离雄激素的浓度。罗格列酮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激动剂,是胰岛素增敏剂,对具有胰岛素抵抗或过于肥胖的PCOS患者,可通过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脂代谢,降低血中雄激素浓度。二者作用机制不同,联合或单独使用需根据病情而定。罗格列酮对胚胎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罗格列酮(RGZ)对PCOS患者CRP和排卵的影响,探讨RGZ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门诊确诊的PCOS患者108例及健康育龄妇女40例(对照组),监测体重指数(BMI)、超敏CRP、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相关性激素。将PCO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6例,年龄(26.3±3.8)岁,单用克罗米芬(CC)促排卵治疗;B组:36例,年龄(26.5±3.7)岁,单用RGZ治疗;C组:36例,年龄(26.6±3.4)岁,RGZ联合CC治疗。治疗3个周期(12周)重复检测上述各指标,并计算各组排卵率。结果PCOS组ISI明显低于对照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ISI<0.021者占59.3%,经相关性分析CRP与ISI等指标无相关性(P均>0.05)。PCOS患者治疗后B组和C组CRP水平明显下降,ISI明显升高(P均<0.01),而A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A、B、C 3组的排卵率分别为58.3%、33.3%和83.3%。结论PCOS的发生除与胰岛素抵抗(IR)有关外,炎症反应也参与了其发病,而且独立于其他因素;RGZ具有抗IR、抗炎症、恢复PCOS患者排卵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2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9例PCOS患者(PCOS组)和12例排卵正常的输卵管性不育患者(对照组)促排卵后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行体外培养,并用罗格列酮处理48h,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颗粒细胞IRS-1、-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患者颗粒细胞IRS-1的表达升高,IRS-2表达降低(P〈0.05);罗格列酮可显著降低PCOS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IRS-1的表达(P〈0.05),增加其IRS-2的表达(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调整IRS-1/2的表达失衡,改善PCOS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打孔术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ysyndrome ,PCOS)症状的效果。方法 :观察比较 35例PCOS患者术前、术后血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睾酮 (T)水平 ,术后排卵情况 ,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35例中失访 2例 ,30例术后 1月月经复潮且正常 ,2例月经稀发 ,1例术后无月经复潮并怀孕。术后LH ,LH FSH和T值均较术前降低 ,而FSH值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术后排卵率 93 9% (31 33) ,术后妊娠率 72 7% (8 11) ,术后附件区无粘连。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楔切、打孔术治疗PCOS损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排卵率及妊娠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卵巢大小及卵泡数目.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激素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且卵巢及卵泡数目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肯定,并能改善激素水平及卵巢状况,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鹿特丹ESHRE/ASRM主办的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协调会上 ,专家们同意 ,如果妇女有下列三项中的两项即可诊断PCOS :(1)排卵少或不排卵 ;(2 )有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和生化特征 ;(3)超声检查有多囊性卵巢。PCOS确切的病理生理尚不清楚。常见有促性腺激素紊乱导致不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近年来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胰岛素抵抗可能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PCOS可能表现有不同的症状 ,包括月经不规律、闭经、多毛或其他高雄激素血症的多种症状和不育。对PCOS患者的处理取决于存在的症状和对生育的要求。有月经不规律的妇女应采用复合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治疗。合并不育 ,应考虑诱导排卵。如果肥胖 ,应建议减肥。部分妇女在成功减肥后会有排卵 ,减肥也将使诱导排卵药物更为有效。PCOS中诱导排卵的一线药物为克罗米酚 ;如果克罗米酚不能诱导排卵 ,可试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加克罗米酚 ;再不排卵 ,应当使用人促性腺激素。PCOS患者通常对促性腺激素非常敏感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的危险性高。在对克罗米酚无反应的妇女中 ,腹腔镜下卵巢打孔也是有效的。对主要表现多毛 ,有多种药物可以应用如环丙孕酮和安体舒通。有关PCOS长期患者可能合并内膜癌、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采用适当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31岁育龄女性因“月经紊乱2年余,备孕未孕近2年”就诊,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后,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联合短效口服避孕药(COC)及二甲双胍治疗调整月经周期、缓解高雄激素症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PCOS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慢性无排卵、闭经、或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和卵巢多囊性增大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候群。目前,临床上还没有单用一种药可以改善PCOS的所有症状,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严重PCOS促排卵治疗无效者,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于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对PCOS不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致的病理状态 ,以雄激素过多及长期无排卵为特征。 1 93 5年 Stein及L eventhal将 3 4年间收集的 1 0 8例典型病例 ,归纳为闭经、多毛、肥胖及不孕等四大症状 ,称之为 Stein及 L eventhal(S-L)综合征。近数十年来 ,由于临床实践及各种实验研究不断深入 ,使人们对 PCOS的认识不断深入 ,S-L综合征的定义已远不适用于 PCOS[1] ,不断有新的观点和技术出现。由于雄激素过多而出现多毛、痤疮等现象 ,多数病人体态肥胖 ,无论肥胖与否 ,均有…  相似文献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学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理生理学进展吴效科,苏延华多囊卵巢综合证(PCOS)是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慢性无排卵及雄激素过多。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而且病理生理学改变涉及范围广泛,尚有不少有待认识的问题,因而已成为研究女性生殖内分泌失调的热点及难点。现就其病...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OD)后结合氯米芬(CC)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方法:手术前后分别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36例的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睾酮(T)的水平,并在术后监测患者卵泡的发育、排卵及妊娠数。结果:36例患者月经情况改善,术后LH和T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排卵率为86.1%,1年内累计妊娠20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效,具有术后排卵率高,妊娠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简介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6%~8%,是导致无排卵性不孕最常见的原因(约75%)。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肥胖、月经稀发/闭经,多毛),生化改变(血清黄体生成素及雄激素水平升高)及超声影像特点(卵巢多囊样增大)。PCOS患者还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的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 e,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4例PCOS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卵巢电凝打孔,观察治疗前后的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两者比值(LH/FSH),雄激素(T),胰岛素(INS)的变化。应用基础体温、B超检测排卵,术后半年未孕者诱发排卵。结果术后第1个经期血清T、LH、LH/FSH明显下降(P〈0.05)。术后自然排卵率75%(48/64),妊娠率59%(38/64)。结论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治疗PCOS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为排卵困难的PCOS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也是治疗严重PCOS病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不孕的治疗效果. 方法 2001年3月~2005年5月,我院对38例PCOS不孕症行腹腔下卵巢多点打孔术及盆腔粘连松解、输卵管成形术,手术前后分别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雄激素(T)及雌二醇(E2)水平,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术后血LH和T水平显著下降,LH由(22.36±3.17)U/L下降为(8.73±1.95)U/L,T由(4.54±0.72)pmol/L下降为(1.43±0.83)pmol/L(t=3.13,2.97;P<0.01).术后排卵率81.6%(31/38),一年内累计妊娠18例,妊娠率为47.4%(18/38),早期流产率为11.1%(2/18).38例月经情况(经量及持续时间)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月经周期28~55 d.结论 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机会,术后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流产率低,尤其对克罗米芬抵抗者不失为一个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卵巢电凝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的效果。 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对 16例促排卵方案治疗无效的PCOS行卵巢电凝术 ,观察术后排卵情况及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 ,比较术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睾酮 (T)、雌二醇 (E2 )水平的变化。 结果  16例卵巢活检经病理诊断均为多囊卵巢。术后患者血清中LH和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t=14 75 ,P <0 0 1;t=13 2 0 ,P <0 0 1) ,LH/FSH比值 ( 1 3± 0 5 )趋于正常。 10例 ( 6 2 5 % )术后 2周期内自然行经 ,余 6例术后未自然恢复排卵在给氯米芬后全部促排卵成功。 结论 药物促排卵方案治疗无效的PCOS可选择卵巢电凝术进行促排卵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抵抗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理可能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胰岛素抵抗、肥胖等多种因素。国外对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较多,现就胰岛素抵抗与PCOS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患之一。近年来,利用蛋白质组学对PCOS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对PCOS患者的血液、卵巢、子宫内膜、骨骼肌、卵泡液、颗粒细胞、脂肪组织以及T淋巴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总结,为临床早期诊断与对因治疗PCOS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