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评价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脑瘫患儿分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组(26例)、单纯针刺组(25例)和单纯运动疗法组(25例),进行治疗对照并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并应用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标准评价康复效果。结果: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组26例中,基本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8.4%)。其他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6.0%和60.0%。针刺结合运动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陈隽 《护理学杂志》2005,20(11):26-27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应用中草药足疗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77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6例)和观察组(400例),两组均采用手法按摩、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草药足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的患儿其疗效优于~36个月的患儿(P〈0.05);痉挛型患儿疗效显著优于其他型(均P〈0.01)。结论 中草药足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且年龄越小,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是最常见的儿童致残性疾病,外科手术与康复训练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总结外科手术和康复训练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相互关系,分析构建脑瘫外科与康复治疗一体化模式的必要性、目前问题和相应策略,以期推动脑瘫诊疗的多学科协作.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以伴有智力低下、惊厥等其它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国内多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理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我们应用点穴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隽 《护理学杂志》2005,20(21):26-2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应用中草药足疗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7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6例)和观察组(400例),两组均采用手法按摩、药物治疗、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中草药足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的患儿其疗效优于~36个月的患儿(P<0.05);痉挛型患儿疗效显著优于其他型(均P<0.01)。结论中草药足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且年龄越小,疗效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对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引导式教育半天流程课。于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采用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定。结果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精细运动操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评分及FMF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综合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姝妤 《中国科学美容》2011,(12):106-106,123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及疗效.结果 52例患儿经综合治疗,显效30例(57.7%),有效16例(30.8%),无效6例(11.5%),总有效率88.5%.脑电图检查异常者45例(86.5%).结论 对脑性瘫痪患儿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干预,对合并癫痫者应及时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显微外科治疗的回顾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脑性瘫痪治疗领域内,本世纪显微外科技术的运用创造性的发展了对脑瘫治疗有重要突破作用的两种新型术式,即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Selectiveperipheralneruotomy,SPN),把痉挛性脑瘫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国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的病因、手术年龄分布、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为了解我国CP发病情况、病情特点、外科治疗状况等提供大样本的临床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9月至2007年12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CP患者1090例,采用SPSSl2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90例脑瘫患者中,男760例,女330例;手术时年龄3~41岁,其中3~5岁167例,6~10岁356例,11—15岁304例,16~25岁218例,26岁以上45例;CP病因中早产占29%、难产窒息占23.9%,明显高于出生后的其他原因,有16%不确定发病原因;CP分型中双下肢痉挛型最多占41%,其次是偏瘫痉挛型25.5%和四肢瘫痉挛型12.1%;20.09%合并流涎,4.59%合并癫痫;术前徒手跛行53%,扶物站立行走31.5%,不能站立行走者15.5%;51.2%智力低于正常,重度智力障碍者占4.1%;语言表达能力低于正常者占53.2%,完全失语占2.8%。1090例cP共实施手术2885术次,其中下肢矫形手术为2535术次,上肢矫形手术59术次,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269术次,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22术次。结论早产、难产和窒息为痉挛型CP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我国存在大量未能在学龄前实施矫形手术的CP患者,甚至到成年期仍未接受正确的手术治疗,致使下肢畸形发展到严重程度,说明对CP进行综合外科治疗的专科医师十分缺乏。CP是一个综合征,矫形手术主要适用于痉挛型。根据患者的年龄、类型和病情特点,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病情复杂者,优化组合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配合合理的康复,以提高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外膜剥离治疗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是脑组织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遭受了损害,呈现出固定的非进行的病损,损害可发生于脑的各个部位,产生这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也较复杂,可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斜视、流涎、听力下降、肢体运动障碍,不协调等。治疗措施也很多,但至今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秦泗河等采用颈总动脉外膜剥离,主要是切除颈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网来治疗脑性瘫痪,发现病人的语言功能、流涎及肢体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现就其可能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矫形手术治疗下肢脑性瘫痪(附68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1985~1992年间用矫形手术治疗下肢脑性瘫痪685例,共进行1666次手术,391例获得随访,平均3年6个月,优良率60.6%,有效率达89%。文中讨论了脑瘫术前全面检查与制定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介绍了髋、膝及足关节畸形矫正的经验和某些改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动脉外膜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动脉外膜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的机理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采用大动脉外膜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观察评定疗效对比手术前后脑血流图、语言、肌张力、步态、动作协调性等.结果59例脑性瘫痪术后大部分病例肢体痉挛性瘫明显改善.术前脑血流平均波幅为0.06Ω,术后脑血流平均波幅为0.20Ω.疗效优者占53例(89.8%),中4例(6.8%),差2例(3.4%).结论大动脉外膜剥离术治疗脑性瘫痪简单易行,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评分、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病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及脑瘫治疗中心5年来手术治疗的1605例脑瘫患儿病因方面的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对脑瘫的患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早产低出生体重、难产窒息缺氧是各型脑瘫的主要患病相关因素;新生儿黄疸是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脑瘫的重要患病相关因素。结论提高对脑瘫患病相关因素的认识有利于早期预防脑瘫的发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脑性瘫痪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本组病例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脑瘫儿童78例,术前1周内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25例(32.05%)脑瘫儿童合并下尿路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其中20例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3例为混合型运动神经元损害、1例为单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1例正常;53例(67.95%)脑瘫儿童无下尿道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中35例(66.04%)膀胱总容量及顺应性下降、膀胱充盈压增加。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脑瘫儿童下尿道症状的神经病学原因,同时发现无下尿道症状的脑瘫儿童中至少50%以上合并临床静止性膀胱功能障碍,符合SPR适应证的患儿应尽早行SPR术。  相似文献   

16.
985例脑性瘫痪患儿综合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魏玉红 《护理学杂志》2003,18(4):309-310
对985例脑瘫患儿采取Vojta、Bobath和推拿按摩,配合静脉应用丽珠赛乐等西药及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综合疗法。结果康复总有效率达91.78%,其中-6个月组疗效最好(有效率96.34%),-36个月组疗效较差(有效率87.10%),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对脑瘫患儿应及早治疗,并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秦泗河、陈哨军、于炎冰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脑性瘫痪的外科治疗》专著于2008年9月面世了。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脑性瘫痪(包括中风等脑源性瘫痪、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外科治疗的专著,由矫形外科、小儿骨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专家及研究脑组织移植的学者,共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周围神经及骨骼肌亚显微病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哨军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13-616,I035
目的 探讨痉挛性脑竣周围神经及骨骼肌的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取材于25例临床确诊为痉挛性脑竣患者的周围神经及骨骼肌组织,进行术中大体观察、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大体观察基本正常,光镜下,骨骼肌纤维有集簇性变性、结缔组织增生,观察到的肌梭结构尚好。电镜下,周围神经广泛脱髓鞘病变,Schwann细胞病变先于并严惩于轴索;有髓纤维病变重于无髓纤维。神经束膜内微血管财有淋巴细胞浸润;骨骼肌纤维线粒体多,三联  相似文献   

19.
家庭康复护理对门诊脑瘫患儿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促进作用,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予门诊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门诊训练期间增加家庭康复护理,两组均训练1个疗程(90 d)后,用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量表进行训练前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训练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训练前后GMFM评分比较,均P< 0.05),观察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门诊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家庭康复护理对其疗效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心理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Bobat h法为主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按摩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治疗外加用心理干预。所有的病例在训练前及训练后采用Gesel l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电刺激治疗组患儿Gesel l中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大运动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