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Ⅴ、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内固定组(对照组),每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所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架结合顶棒双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复位髂骨植骨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腓骨头上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后侧入路内固定治疗,73例)和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腓骨头上入路内固定治疗,73例)。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复位角度、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膝关节疗效评价和术后出现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关节强直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48±3.87)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复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个月较术后6个月明显降低。整个围手术期骨折愈合时间和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则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显著减少,特殊外科医院膝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相应时间点VAS及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拉斯穆森功能评估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腓骨头上入路内固定术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中能够具有创伤小、暴露好、操作方便简单、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与经髌韧带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接受髌上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间膝关节HSS评分及优良率、术后膝关节疼痛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764,t=-1.723,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32,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膝关节HS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21,t=3.288,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髌上入路置入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后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手术参数及膝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6.0%)与对照组(82.0%)相比,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伸直度及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的上述膝关节指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观察组予以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膝前切开复位单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面稳定性、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股胫角(FTA);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形态评分较术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稳定、行动、疼痛及总分均较术后第1天有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PA、PA、FTA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TPA及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T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内,2组患者术区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关节面塌陷、膝内翻、固定失效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效果较理想,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山市港口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指标和并发症、术后2 d 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及术后1年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Rasmussen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分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更好地发现和处理软组织损伤,手术创伤更小,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9-02间在郑州市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9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实施心理支持、疼痛干预、功能锻炼指导等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末次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获随访10~12个月,末次随访,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能缩短康复时间,进一步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n=31)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n=31)采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随访7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手术相比,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是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与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切口入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治疗,31例)和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组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术后3 d、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膝关节后外侧纵直形切口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后外侧暴露充分、易复位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但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涉及干骺端以远及后内侧髁时,建议选择膝关节后内侧倒L形切口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5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传统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胫骨平台骨折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回顾性资料,按已完成的手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9例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6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治疗。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评价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18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Lysholm评分显著低于术后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显著,并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作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间在我院骨科收治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纳入52例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对骨折部位给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纳入46例,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临床处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区切口长度、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等级评分,记录围手术期的相关性并发症情况,应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估临床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耗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区切口长度、术中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等级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等级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疼痛缓解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临床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Rasmussen膝关节评价中,观察组膝关节治疗有效率为78.8%,对照组为52.2%,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方式在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应激,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临床疗效优于开放式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CPM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熏洗组、CPM组联合组,每组18例。中药熏洗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CPM组采用CPM机治疗,联合组以中药熏洗联合CPM机功能锻炼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3组优良率及HSS评分。结果:联合组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优于中药熏洗组和CPM组(P0.05),中药熏洗组优于CPM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联合组HSS评分及优良率均显著高于中药熏洗组和CPM组(P0.05),中药熏洗组优于CPM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CPM能够较好地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髁间棘骨折采用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与空心螺钉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试验组。试验组54例给予关节镜下空心螺钉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缝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26个月,依据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功能训练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髁间棘骨折采取关节镜下缝线内固定与空心螺钉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空心螺钉功能训练时间较短,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结合经皮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技术结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按照Rasmussen评分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观察组术后6个月Rasmussen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型比较,观察组Schatzker各分型Rasmussen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6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8,P=0.047)。观察组未发生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对照组感染2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8,P=0.468)。结论关节镜技术结合经皮内固定创伤小,疗效满意,适用于Schatzker各型胫骨平台骨折,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方式进行内固定,观察组经内侧入路放置钢板进行内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Lysholm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组术后3、6、12个月Lyshol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4.17%,对照组为25.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应用经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部分负重训练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观察组35例术后6周内患肢适当负重,对照组35例术后6周内患肢不负重。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观察术后是否出现骨折移位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结果 7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8(3~5)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出现骨折移位及关节面塌陷,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骨折愈合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早期部分负重能够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肢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同时也不会增加骨折移位和关节面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水中步行疗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22例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水中步行疗法。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判断疗效。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步行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康复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关节镜在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入选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32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观察组17例,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微创治疗手术,对照组15例,行传统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1.3±12.4分钟)、术中出血量(160.5±15.4ml)和愈合时间(10.5±1.2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0.5±18.9分钟)、(230.4±25.5ml)和(13.6±1.5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SS膝关节评分(83.39±9.74分)高于对照组(75.82±1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9%(1/17)低于对照组26.7% (4/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微创治疗手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愈合速度,有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球囊复位成形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囊扩张成形,硫酸钙注射植骨,微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并发症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3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复位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