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麻醉诱导时病人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Ce)及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以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的合适用量。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病人6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45-80 kg,随机分为3组(n= 20),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后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靶浓度为2μg/ml),同时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F组)、舒芬太尼0.3μg/kg(S1组)、舒芬太尼0.45μg/kg(S2组)。待病人意识消失后或BIS降至75以下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2 mg/kg,BIS降至55以下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BIS 40-60。记录入室时(基础值)、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5、10、15 min时BP、MAP、HR、BIS及Ce。结果 与F组和S1组比较,S2组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3、5、10、15min时Ce降低(P〈0.05),但F组和S1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F组和S1组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3 min时BP、MAP和HR增加(P〈0.05)。与S2组比较,F组和S1组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3 min时BP、MAP和HR增加(P〈0.05)。F组和S1组各时点BP、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人在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价是芬太尼的7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4个研究中心共选择390例行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F组,n=134)、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组(R组,n=120)和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组(S组,n=136),分别复合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行全身麻醉,记录起效时间、恢复时间、准确定向时间、术中体动(程度和次数)、镇痛效果、呼吸抑制评分和HR、MAP、SpO2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3组间麻醉起效时间和准确定向力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麻醉恢复时间长于F组和S组(P<0.01),R组异丙酚总用量、术中最低SpO2、术中体动次数及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的例数均低于F组和S组(P<0.05或0.01),R组呼吸抑制评分高于F组和S组(P<0.01)。结论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更好,但其呼吸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舒芬太尼鼻腔给药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舒芬太尼鼻腔给药的效果.方法 择期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32~78岁,体重50~85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Ⅱ组和Ⅲ组分别经鼻滴入舒芬太尼0.13、0.1μg/kg,舒芬太尼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各组均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 mg和异丙酚1~3 mg/kg,意识消失时置入纤维结肠镜,静脉输注异丙酚50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中酌情追加异丙酚0.5~1.0 mg/kg.于给药前(T0)、给药后2、3、4 min(T1~3)及清醒时(T4)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异丙酚诱导量、总量、术中OAA/S评分、体动反应、检查时间、清醒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检查时间、清醒时间、异丙酚诱导量、异丙酚总量、术中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相比,各组T1~4时MAP降低,Ⅰ组T1,2时SpO2降低(P<0.05或0.01);与Ⅱ组和Ⅲ组相比,Ⅰ组T1时SpO2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见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舒芬太尼0.1μg/kg鼻腔给药较静脉给药对呼吸功能的抑制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高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对血流动力血的影响。方法将40例接受手术的高龄患者(ASAI-II级)随机分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均采用异丙酚2 mg/kg、罗库溴铵1 mg/kg进行全麻诱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舒芬太尼0.4μg/kg,对照组加芬太尼4μg/kg,行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模式为IPPV。记录插管后1 min、3 min、5 min的患者心室率(HR),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HR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麻醉诱导后MAP、HR与诱导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应用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维持循环功能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快诱导全麻对减轻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影响。方法 200例ASAI或Ⅱ级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麻醉诱导方法分别为:Ⅰ组(对照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μg/kg、异丙酚1.5mg/kg、罗库溴胺1mg/kg;Ⅱ组(预注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1μg/kg、异丙酚1.5mg/kg、罗库溴胺1mg/kg、舒芬太尼0.3μg/kg,Ⅲ组(稀释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μg/kg(2.5μg/mL)、异丙酚1.5mg/kg、罗库溴胺1mg/kg;Ⅳ组(后注射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1.5mg/kg、罗库溴胺1mg/kg、舒芬太尼0.4μg/kg;除组Ⅲ外其余3组舒芬太尼浓度为10μg/mL。4组患者于诱导后2min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前咳嗽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插管时的SpO2、ABP和HR。结果 4组患者咳嗽的发生率Ⅱ组为8%(4/50),Ⅲ组为10%(5/50),Ⅳ组为2%(1/50),Ⅱ、Ⅲ、Ⅳ组明显低于Ⅰ组的38%(19/50)(P〈0.01),Ⅱ、Ⅲ组低于Ⅳ组(P〈0.05);4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S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的SBP、HR均较T1、T2明显升高(P〈0.01)。结论快速诱导全身麻醉时舒芬太尼最后给药、稀释给药或给予预注剂量均可以明显降低舒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发生率,其中以最后给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复合艾司洛尔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26~50岁,体重48~75kg,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舒芬太尼0.5μg/ks组(Ⅰ组)、芬太尼5μg/kg+艾司洛尔1 mg/kg组(Ⅱ组)和舒芬太尼0.5μg/kg+艾司洛尔1 mg/kg组(Ⅲ组)。3组均静脉注射试验用药、异丙酚1.5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1min(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3min(T5)及10min(T6)记录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并于T1、T2、T4时采集桡动脉血7 ml,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浓度。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HR、SP、DP及血浆Ad和NA的浓度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HR、SP、DP降低(P〈0.05)。与T1比较,T2时3组HR、SP、DP及血浆Ad和NA浓度降低(P〈0.05),Ⅰ组T3时HR、SP、DP升高,T4时HR升高,Ⅱ组、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0.5μg/kg复合艾司洛尔1mg/kg可更好地预防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不使用肌松剂的情况下,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后对气管插管条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名病人分为2组,诱导后2ra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lmin及插管后2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a)。插管条件由操作者给予评分。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瑞芬太尼组插管条件满意率80%,芬太尼73%。两组诱导后MAP和HR值较基础值均下降(P〈0.05)。插管后两组间的M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取得了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一样良好的插管条件,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瑞芬太尼组优于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I—Ⅱ级)择期气管内插管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全麻诱导均采用地塞米松10mg,咪唑安定0.05mg/kg,异丙酚1.5mg/kg和维库溴铵0.15mg/kg,A组使用芬太尼3μg/kg,B组使用舒芬太尼0.3μg/kg,C组使用舒芬太尼0.5μg/kg。分别观察3组患者于T0、T1、T2、T3和T4各个时间点SBP、MAP、HR和RPP。并比较3组患者SBP、MAP、HR和RPP。结果气管插管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心血管应激反应,T2、T3、T4各时点SBP、MAP、HR和RPP等应激反应指标均高于T1时点指标(P0.05);A组和B组T2、T3时点SBP、MAP、HR和RPP等应激反应指标高于C组(P0.05)。结论 0.5μg/kg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比传统芬太尼3μg/kg和舒芬太尼0.3μg/kg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单纯颈丛阻滞麻醉和双侧颈丛阻滞复合舒芬太尼两种麻醉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方法甲状腺手术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仅采用双侧颈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观察麻醉满意度,分别记录阻滞前和阻滞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SBP、DBP、HR以及Sp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SBP、DBP、H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后SpO2的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的出现率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丛麻醉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50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阿芬太尼组(50例)采用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舒芬太尼组(50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芬太尼组(50例)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3组的麻醉效果及不同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呛咳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及苏醒期的儿童疼痛评估量表(CHEOPS)评分。 结果阿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的麻醉总优良率分别为100.00%、98.00%、98.00%,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8.00%、14.00%、16.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维持后1 min,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维持后30 min,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而阿芬太尼组高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即刻,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及苏醒期,阿芬太尼组的呛咳评分及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的PAED评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CHEOPS评分稍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有利于维持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良好,并有效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呛咳及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患者1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观察组(A、B、C组):丙泊酚分别复合0.05、0.1、0.15 μg/kg舒芬太尼进行人工流产麻醉;对照组(D组):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人工流产麻醉.观察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和D组MAP、HR及SpO2均稍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B组MAP无明显变化,HR和SpO2均明显下降(P〈0.05);C组MAP、HR及SpO2均明显下降(P〈0.01);A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D组比无显著性差异;B组和C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D组(P〈0.01);A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低于D组(P〈0.05),B组和C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适当剂量的舒芬太尼(0.1 μg/kg)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不仅减少了丙泊酚的总用药量,非常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患者术后宫缩痛,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麻醉下体外循环(CPB)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应激反应.方法 择期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24例,年龄2~6岁,随机分为2组(n=12):舒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组)和芬太尼复合麻醉组(F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舒芬太尼0.7μg/kg(S组)或芬太尼5μg/kg(F组),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切皮前两组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8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7μg/kg(S组)或芬太尼5μg/kg(F组),劈胸骨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5μg/kg(S组)或芬太尼10 μg/kg(F组),劈胸骨后静脉输注异丙酚6~9 mg·kg~(-1)·h~(-1),按需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8 mg/kg维持麻醉.转流前体外循环机内加入眯达唑仑0.1 m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5 μ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于入室(T_1)、麻醉诱导前即刻(T_2)、气管插管后1 min(T_3)、5 min(T_4)、10 min(T_5)、切皮后1 min(T_6)、劈胸骨后1 min(T_7)时记录MAP、HR.于T_1、T_3、T_7、复温即刻(T_8)、停CPB后10 min(T_9)、术后24 h(T_10)时抽取桡动脉血样5 ml,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乳酸、血糖浓度.结果 两组MAP和HR均在正常范围内.与F组比较,S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和乳酸浓度降低(P<0.05或0.01),血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1时比较,两组T_(7,9,10)时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血糖浓度升高,T_(7,9,10)时皮质醇浓度升高,T_(8~10)时乳酸浓度升高(P<0.05).结论 与芬太尼复合麻醉相比,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可更有效地抑制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40例择期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和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组(T组),每组各20例。术毕缓慢经静脉注射欧贝8mg,连接电子镇痛泵。镇痛药物:S组为舒芬太尼100μg+0.9%NaCl100ml,T组为舒芬太尼50μg+曲马多400mg+0.9%NaCl100ml,负荷剂量1ml,持续输注速率1.5ml/h,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4、20、24、48h随访病人并记录静息时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各时点的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RR),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SPO2),镇静评分(sedation scale,SS),记录使用镇痛泵48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术后48h内,2组患者静态和动态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后4h2组患者的动态VAS评分〉3以外,其余各时点2组患者静态和动态VAS均小于3。2组患者HR、SPO2和MAP在各时点组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20h,S组患者的RR较T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4、20h,S组SS评分显著高于T组(P〈0.01)。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vs30%,P=0.235;5%vs25%,P=0.182)。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可以有效用于老年髋部手术后PCIA,与单用舒芬太尼相比,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咪达唑仑或依托咪酯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患者眼内压(IOP)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45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5):异丙酚组(P组)、咪达唑仑组(M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麻醉诱导:P组、M组和E组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2.0 mg/kg、咪达唑仑0.2 mg/kg及依托咪酯0.3 mg/kg后,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与顺阿曲库铵0.2 mg/kg,行气管插管术.于麻醉诱导前l min(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和2 min(T4)时测定IOP和MAP.结果 与P组比较,M组和E组低眼压发生率降低(P<0.01);与E组比较,P组和M组高眼压发生率降低(P<0.05).P组、M组和E组MAP与IO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889和0.806(p<0.05),相关系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对IOP影响较小,MAP的波动程度是麻醉诱导引起IOP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异丙酚麻醉诱导期间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气管插管的合适剂量。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36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5岁,随机分为3组(n=12):瑞芬太尼1、1.5、2μg/kg分别为复合异丙酚1.5μg/kg组(Ⅰ、Ⅱ、Ⅲ组)。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0.1mg/kg以及瑞芬太尼麻醉诱导,2min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8~10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5~45mmHg。持续监测血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HR)以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并记录病人有无气管插管时呛咳和肌肉强直、术中知晓等反应。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三组气管插管前即刻血压及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舒张压均降低,Ⅲ组气管插管后即刻血压低于Ⅰ组(P〈0.05);HR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A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1.5mg/kg麻醉诱导期间瑞芬太尼1或1.5μg/kg是病人气管插管时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行扁桃体摘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组),Ⅱ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组)。记录诱导前、后,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时,拔管时HR、MAP、SpO2、BIS。结果 SpO2、BI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MAP变化:与诱导前比较,诱导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组间比较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变化Ⅱ组与诱导前比较,清醒拔管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疼痛、躁动、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Ⅱ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用于扁桃体摘除术,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疼痛、呛咳、躁动和不适发生率低,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6月择期行声带息肉摘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40例,均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和维持。观察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支撑喉镜置入时及置入后3分钟、拔管前后3分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插管即刻、支撑喉镜置入及拔管前各时点,F组MAP和HR均明显高于基础值,R组血流动力学较基础值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毕至自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较F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拔管及支撑喉镜置入引起的应激反应和血流动力学剧变,患者苏醒平稳、迅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的适宜麻醉诱导剂量.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拟行腹部手术患者16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63岁,性别不限,体重42~90 kg,根据舒芬太尼不同麻醉诱导剂量分为4组:舒芬太尼0.4 μg/kg组(S1组,n=44)、0.6 μg/kg组(S2组,n=43)、0.8 μg/kg组(S3组,n=38)、1 μg/kg组(S4组,n=4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当BIS<60且异丙酚达设定血浆靶浓度时,各组经30 s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6、0.8、1 μg/kg,四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9 mg/k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3 min(BIS 35~45)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于麻醉诱导前(T0)、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时(T1)、静脉注射舒芬太尼后1 min(T2)、3 min(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1 min(T5)、3 min(T6)、5 min(T7)时记录SP、DP、MAP和HR.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和气管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7时S4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其余各组升高(P<0.05);S1组和S2组气管插管反应发生率较S3组和S4组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0.8 μg/kg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0 μg/ml)麻醉诱导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平稳,是复合异丙酚时舒芬太尼适宜的麻醉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30例,随机分为3组(n=10):芬太尼组(Ⅰ组)、小剂量瑞芬太尼组(Ⅱ组)和大剂量瑞芬太尼组(Ⅲ组).麻醉诱导: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然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10 μg·kg-1·h-1;Ⅱ组和Ⅲ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然后分别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5、1.0 μg·kg-1·min-1.3组静脉注射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后3min开始TCI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1.0 μg/ml,逐渐递增至2.0 μg/ml.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后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期间血压最低值时(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2 min(T4)及插管后5 min(T5)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及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并于上述时点测定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记录诱导期间低血压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间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及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各组T1,2时HR和MAP均降低,Ⅱ组T3时HR和MAP升高,Ⅲ组T4时MAP降低,Ⅰ组和Ⅱ组T2-4时S(v)O2升高(P<0.05);3组间各时点CVP、PCWP、CI、LVSWI和S(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0 μg/ml)时,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负荷剂量后,持续静脉输注0.5 μg·kg-1·min-1麻醉诱导时血压和HR下降适度,可较好地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鼻腔给药用于无痛肠镜诊疗的可行性.方法 8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59岁,体重50~100 kg,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均稀释至2 ml:Ⅰ绢经鼻滴入芬太尼1 μg/kg;Ⅱ组静注芬太尼1 μg/kg;Ⅲ组静注舒芬太尼0.1 μg/kg;Ⅳ组经鼻滴入舒芬太尼0.1 μg/kg.患者用药2 min后均静注利多卡因50 mg、丙泊酚1~3 mg/kg,直至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即可置入纤维结肠镜检查和治疗,丙泊酚50 μg·kg-1·min-1持续输注维持麻醉.术中酌情追加丙泊酚0.5~1.0 mg/kg.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1 min(T1)、2 min(T2)、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及丙泊酚后1 min(T3)、2 min(T4)、3 min(T5)、4 min(T6)及清醒时(T7)的MAP、HR、SpO2、丙泊酚诱导量、总量、术中镇静评分(OAA/S评分法)、肢动反应、诊疗时间、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发生情况.结果 MAP四组在T2~T7时均低于T0时(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在T4、T5时Ⅱ组、Ⅲ组低于Ⅰ组、IV组(P<0.05),Ⅰ组与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T2~T6时低于T0时、Ⅲ组T3~T6时低于T0时(P<0.05);丙泊酚的诱导量Ⅱ组高于Ⅰ、Ⅲ、Ⅳ三组(P<0.05),Ⅰ组、Ⅱ组与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1 μg/kg舒芬太尼或1 μg/kg芬太尼鼻腔给药配伍静脉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诊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