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冯道营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3)
目的总结商丘市儿童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状况,检测血清抗-M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217例患儿的血清进行MP IgM、IgG抗体检测。结果1217例患儿中MP IgM抗体的比率为19.88%(242/1217),IgG抗体阳性率为16.76%(204/1217),MP IgM和IgG抗体均为阳性的比率为12.65%(154/1217)。<1岁、1~3岁、3~6岁和>6岁年龄组MP 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46%(35/354)、21.07%(51/411)、23.14%(56/236)和41.32%(100/216);MP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20%(31/354)、33.33%(68/411)、23.04%(47/236)和28.43%(58/216);MP IgM和IgG抗体同时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17.53%(27/354)、26.62%(41/411)、29.87%(46/236)和25.97%(40/216)。不同性别之间抗-M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948);春、冬两季较夏、秋两季的抗-MP阳性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73;P=0.000)。结论 MP是儿童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引起高度重视。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根据病情合理选取标本,且其感染率与患儿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2.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对60例泌尿外科患者做了溶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抗体检测,其中慢性前列腺炎3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感染25例。检测结果表明:溶脲脲原体抗体阳性14例(23%),其中慢性前列腺炎及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5.7%和20%;人型支原体抗体阳性1例为慢性前列腺炎者。本文认为间接血球凝集试验主要反映血清中IgM抗体的水平,较病原分离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3.
胸片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的特点 ,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 2 0 0 1~ 2 0 0 3年间化验室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并经大环内酯类药物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治疗效果好的患儿 12 0例进行临床及X线资料分析。结果 :儿童支原体肺炎虽然其临床表现与支气管肺炎难以鉴别 ,但在X线表现上有一定特点。结论 :胸片是诊断支原体肺炎简便而又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 ,但仍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4.
5.
肺炎支原体是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之一,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除引起呼吸道症状外,肺炎支原体感染还会引起其他如消化、神经和泌尿系统等损伤。患者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体征的特异性较差造成临床诊断困难。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但近年来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升高给临床诊治带来新的挑战。肺炎支原体主要检出手段包括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和血清学诊断。较分离培养、PCR等检测手段,血清学检测具有耗时短、经济和可行性强等特点。不同血清学标志物敏感性及特异性存在差异。本文就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小儿支原体肺炎3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小儿支原体肺炎35例,认为其临床表现轻重不同,缺少特异性,并常见肺外症状。婴幼儿与儿童症状有差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咽拭子标本中MP-DNA是一种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治疗上首选红霉素或罗红霉素。 相似文献
7.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测定及其意义邵超鹏,陈兆聪,胡培奇,彭东信李善恒我们采用IFA法分别测定武汉地区227名健康成人和部分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MPIgG、IgM抗体水平,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健康成人227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ELISA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分析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同时结合临床诊治过程,分析本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35例检出MP-IgM,阳性率为40.7%;结合临床诊治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本方法敏感度较高,为83.3%,且无假阳性,特异性强.结论 ELISA检测小儿MP感染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为早期诊断MP的提供客观指标,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MP.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明确诊断的CVA患儿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50例岁数相当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两组患儿的MP-lgM。结果实验组MP-lgM的阳率为34.0%;对照组MP-lgM的阳性率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实验组MP-lgM的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VA与MP感染有高度关联性,建议CVA患儿临床上应首先测定MP-lgM排除MP感染,阳性者给予抗MP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8月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6例,对其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儿均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44例发热,16例喘憋,18例气促,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表现。实验室检查:MP-IgM均为阳性,咽拭子培养均为阳性。其中婴儿病史相对较短,病情较理,以咳嗽为主,表现为顽固性刺激性干咳,发热多为弛张热,病情相对较轻。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需结合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进行早诊断、早治疗,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2009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儿科住院的120例MP感染导致肺外并发症的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并与同期确诊为MP感染但无并发症的患儿19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P感染可引起肺外不同脏器、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皮肤与关节等均可出现损害。出现肺外并发症组患儿与未出现并发症组比较,前者的热程较后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胸片出现肺不张及大片状阴影改变的机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出现肺外并发症的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可获痊愈。结论小儿MP感染可引起多系统、脏器损害,临床表现多样,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避免误诊,及早确诊、治疗,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症状。方法选取来自我院治疗的200例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中有66例肺外器官受累,发生率达33.3%。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如肝功能异常)、心血管系统(心肌损害)、泌尿系统(血尿肾炎)、血液系统(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皮肤黏膜(黏膜损害)等多个系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身体多个组织、器官损伤,给患儿带来极大伤害,所以及时、有效的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葛美连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4):450-454
目的探究儿童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本院儿科0~13岁肺炎患儿86例,按照肺炎支原体病理学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MPP组)与对照组(非MPP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病病程及发热时间较长,均长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216、P = 0.038,t = 1.969、P = 0.049);观察组患者在夜间咳嗽评分、发热及高烧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14、P = 0.024,χ2 = 6.182、P = 0.030,χ2 = 4.001、P = 0.047)。两组患者均伴有咳嗽症状,均有肺部异常X线特征。观察组患者出现喘息、大叶性肺炎、肺部湿啰音及胸腔积液等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26、P = 0.031,χ2 = 6.874、P = 0.014,χ2 = 11.553、P = 0.000,χ2 = 5.287、P = 0.009),观察组患者肺外表现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82、P = 0.037);尿检异常、胃肠表现及皮疹等症状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2.413、P = 0.561,χ2 = 1.649、P = 0.672,χ2 =2.647、P = 0.204)。
结论MPP患儿的咳嗽症状严重,呼吸系统病变突出,肺部体征轻微,症状治疗恢复用时长,同时对儿童肺炎应早诊断确定致病因,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表达变化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94例RMPP患儿为RMPP组,同时选取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MPP组(60例)及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60例);依据是否存活将RMPP组患儿分为死亡组(43例)和生存组(51例)。检测RMPP组、MPP组及对照组儿童SF和LDH水平,分析RMPP组SF和LDH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RMPP组患儿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结果RMPP组患儿外周血中LDH含量[(438.3 ± 18.5)IU/L]高于MPP组患儿[(254.3 ± 21.8)IU/L]和对照组[(136.8 ± 13.1)]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P = 0.001,t = 19.1、P = 0.001)。RMPP组患儿外周血中SF含量[(412.1 ± 20.6)ng/ml]高于MPP组患儿[(120.7 ± 13.3)ng/ml]和对照组[(96.9 ± 1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1、P = 0.001,t = 18.4、P = 0.001)。与生存组RMPP患儿比较,死亡组RMPP患儿LDH[(473.2 ± 23.2)IU/L vs.(416.4 ± 19.1)IU/L]和SF[(445.2 ± 20.1)ng/ml vs.(396.2 ± 17.6)ng/m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6.527、P = 0.037,t = 19.845、P = 0.015)。生存组RMPP患儿LDH和SF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6.527、P = 0.037,t = 19.845、P = 0.015)。LDH的AUC(0.8)大于SF(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35、P = 0.03)。LDH联合SF检测的灵敏度(90.3%)高于LDH检测(82.6%)(χ2 = 5.292、P = 0.016)和SF检测(79.6%)(χ2 = 5.369、P = 0.024);LDH联合SF检测的特异度(88.4%)高于LDH检测(81.9%)(χ2 = 6.408、P = 0.011)和SF检测(81.7%)(χ2 = 6.278、P = 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LDH和SF水平与RMPP患儿的预后呈正相关(r = 2.162、P = 0.015,r = 1.485、P = 0.022)。 结论与健康儿童和MPP患儿相比,RMPP患儿LDH和SF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与RMPP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LDH和SF水平较高的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血清MP-IgM抗体滴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儿科确诊的MPP患儿共146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85例和重症组61例;另根据血清MP-IgM抗体滴度分为低滴度组48例(MP-IgM 1︰80)、中滴度组51例(MP-IgM 1︰160、1︰320)和高滴度组47例(MP-IgM≥ 1︰640)。比较不同病情程度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NLR、血清抗体滴度,比较不同血清MP-IgM抗体滴度组患者CD64指数和NLR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64指数、NLR水平与血清抗体滴度的相关性。 结果重症组患者CD64指数、NLR、血清MP-IgM抗体滴度[(8.2 ± 1.7)、(5.8 ± 1.2),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者12例(19.7%)、1︰160者13例(21.3%)、≥ 1︰320者36例(59.0%)]均显著高于轻症组[(5.3 ± 1.1)、(4.1 ± 0.6),血清MP-IgM抗体滴度1︰80者36例(42.3%)、1︰160者26例(30.6%)、≥ 1︰320者23例(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1.633、10.576,χ2 = 15.676,P均< 0.001)。高滴度组患者CD64指数和NLR水平分别为(8.03 ± 1.69)和(5.94 ± 1.35),均显著高于中滴度组[(6.42 ± 1.53)和(4.68 ± 0.87)]以及低滴度组[(5.26 ± 1.08)和(4.02 ± 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3.321、44.226,P < 0.001);中滴度组患者CD64指数和NLR水平高于低滴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653、3.961、P < 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64指数、NLR水平与血清MP-IgM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r = 0.611、0.608,P均< 0.001)。 结论CD64指数、NLR与血清MP-Ig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随着MPP患儿病情加重,3项指标水平均升高,同时检测3项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MPP患儿病情,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82例入住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及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对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本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6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患儿的年龄为30d~3岁,将其定为观察组,其中细菌性肺炎者40例,病毒性肺炎者18例,支原体肺炎者10例。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30名健康婴幼儿,将其定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PICU的第1、3天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WBC)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CT、CRP和WBC的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C反应蛋白检测中,细菌性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5.00%,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阳性率为90.00%,两组的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患儿。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早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其为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为临床医师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患儿按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布地奈德混悬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改善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P <0.05);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气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应用于小儿合胞病毒感染型肺炎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