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树德  周同惠 《药学学报》1981,16(3):190-193
基于间苯三酚和原儿茶醛在硫酸存在下缩合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而建立了原几茶醛的比色方法。本法灵敏、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大量存在的原儿茶酸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样品中毛蕊花糖苷的浓度,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及排泄研究。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毛蕊花糖苷20,40,80,16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给予40 mg·kg-1剂量进行分布和排泄试验,测定血浆、组织和排泄物中的毛蕊花糖苷浓度,并用DAS 2.0软件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给药20,40,80,160 mg·kg-1的毛蕊花糖苷后,药时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α,AUC0-t,AUC0-∞,CL/F,V/F分别为(17.50±10.37)min、(0.313±0.04)mg·L-1、(6.79±12.10)min、(21.39±4.03)mg·L-1·min-1、(22.39±3.89)mg·L-1·min-1、(1.83±0.30)L·min-1·kg-1、(179.10±52.77)L·kg-1。大鼠给予40 mg·kg-1的毛蕊花糖苷后,毛蕊花糖苷在尿液和粪便中36 h内的累积排泄百分数分别为(0.037±0.005)%、(0.004 2±0.000 8)%,胆汁中12 h内的累积排泄率基本为零。结论:毛蕊花糖苷在大鼠体内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分布在小肠和肺浓度最高,其次为胃和肌肉,其他组织都有少量的分布;且通过尿液、粪便和胆汁排泄量较少,其可能主要通过代谢过程进行消除。  相似文献   

3.
原儿茶醛大鼠小肠吸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江敏  张恩娟 《中国药房》2003,14(9):528-530
目的:研究原儿茶醛的小肠吸收机理。方法:利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儿茶醛的表观小肠吸收速率。结果:原儿茶醛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的表观小肠吸收速率分别为1.1341/h、1.1 637/h、1.0 847/h。结论:原儿茶醛大鼠小肠吸收机理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风寒感冒宁冲剂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HypersilC18柱(4.6*200mm,5μm)(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32:96:0.25),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原儿茶酸含量测定线性范围0.0898-0.3143μg,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7.90%;RSD1.96%(n=5)。原儿茶醛含量测定线性范围0.0200-0.2000μg,相关系数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99.81%,RSD2.12%(n=5)。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杨树德  周同惠 《药学学报》1981,16(7):530-534
应用间苯三酚和原儿茶醛在浓硫酸存在下的显色反应,结合薄层层析法建立了测定四季青和丹参中原儿茶醛的分析方法。本法简便准确,原儿茶醛在生药中的含量为万分之几而其测定结果的变更系数小于2%。  相似文献   

6.
10-羟基癸烯酸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癸基癸烯酸(即10-HDA,定位标记为3H-10HDA),经小鼠和大鼠口服后,胃肠道吸收快,峰时均在1h,全身分布迅速广泛,与组织亲和力强,肝中放射性为最高,依次为肾、胰、脂肪、脑、脾、心和肺。平均Vd为9.71/kg。Ig和iv的T1/2β在12.6~22.7h。体内消除较缓慢,31 d内,尿粪中放射性累计排泄分别为给药量的85.4%和13.5%,提取尿和胆汁经分析结果主要以原形药物排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3%。血中放射—性时间曲线符合开放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7.
~3H-氧乐果静脉给予大鼠后,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在肾脏最高,肝脏和甲状腺次之,脂肪最低;在甲状腺内生物半减期最长(为 110.88小时);在各组织和器官中存留高峰时间均在给药后1小时;能较迅速进入脑、睾丸、卵巢及胎鼠体内;可经尿、粪及乳汁排泄,以尿为主要排泄途径。给药后24、48、72及96小时,尿中排泄率分别为30.95、2.79、1.40及0.62%,粪分别为9.29、0.80、0.33及0.03%。192 小时内尿和粪共累积排出 47.94%。  相似文献   

8.
原儿茶醛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儿茶醛为四季青叶中抗心绞痛的有效成份。为了探讨其抗心绞痛原理,我们进行了原儿茶醛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方法与结果自正常兔心取血9毫升,加入1毫升3.8%枸橼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匀离心(1000转/分)15分钟,取上层富有血小板的血浆(P、R、P)1.8毫升,放入平底硅化比色管内,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原儿茶醛或对照液(相同酸度的生理盐水)0.1毫升,置于改装的72型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搅拌下比浊,读取光密度,然后加入0.1毫升二磷酸腺苷(ADP-Na)(20微克/毫升),取加ADP后的最小光密度进行计算原儿茶醛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3种原儿茶醛(PCA)金属配合物,表征其结构,并且比较PCA及其金属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分别测定PCA与Mg2+,Ca2+,Al3+的配位比;合成PCA-Al(III),PCA-Ca(II)和PCA-Mg(II)配合物,并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镜、质谱、红外吸收光谱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法、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法、Fe2+-H2O2-亚甲蓝法比较PCA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2分子PCA通过苯环上邻二酚羟基与1分子Al3+,Ca2+配位,1分子PCA通过苯环上邻二酚羟基与1分子Mg2+配位;PCA及其配合物对3种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并且配合物的清除率强于PCA。结论:PCA与Mg2+,Ca2+,Al3+等3种金属离子配位后产生了协同作用,增强了PCA的...  相似文献   

10.
^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分布与排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急支糖浆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A)和1%冰醋酸(B)组成,进行梯度洗脱,在0~4 min,A体积分数为8%,4~10 min,A体积分数由8%线性改变至19%,10~20 min,A体积分数维持19%,20~25 min,A体积分数由19%线性改变至45%,25~40 min,A体积分数维持4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两种成分能很好分离,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2~160 μg/mL、7~35 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6%、99.3%,其RSD为1.3%、2.5%.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2.
[~3H]-葫芦素B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服[~3H]-葫芦素B后,血药浓度变化属二室开放模型。各组织中放射性含量以肝、胆、胃、肺、肾及脾较高,脑组织最低,但连续给药后,小脑、胃、脑干放射性含量增加较为显著。小鼠灌药后24h尿液,未见原形药物。给药后96h,尿、粪排泄量分别占给药量的58.3%及35.8%,其胆汁中代谢物可经肠道再吸收。[~3H]-葫芦素B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最大可达88.7%。  相似文献   

13.
栀子是我国首批公布的药食同源物,兼具临床药用和日常食用价值,应用前景广阔。但近年来多有文献报道其主要活性成分栀子苷具有肝毒性,这使得其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栀子苷可通过胃肠道、皮肤、鼻腔吸入、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方式进入体内;进入体内后广泛分布在肾、脾、肝、心、肺和脑等器官中;在Ⅰ相反应阶段主要发生水解反应,京尼平是其主要水解产物,京尼平进一步与氨基、葡萄糖醛酸和磺酸基等发生Ⅱ相结合反应;栀子苷经过体内代谢后多以栀子蓝形式排出体外。对于栀子苷毒性参数研究多集中在半数致死剂量以及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尚未见文献报道其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栀子苷肝毒性效应表现为影响大鼠行为、肝指数增加、肝功能指标升高、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和影响肝窦状隙等,其肝损伤机制包括引发共价结合反应,影响代谢酶表达和活性,引起胆汁酸稳态失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肝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荷叶碱为荷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具有调节血脂和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阿朴啡类生物碱。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我们建立了荷叶碱在血浆及各组织匀浆中的定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大鼠静脉和灌胃给予荷叶碱0.2和10 mg·kg~(-1),在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浆和组织,以盐酸巴马汀为内标,HPLC-MS法测定给药后荷叶碱在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大鼠灌胃给予荷叶碱10 mg·kg~(-1),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尿液和粪便,经处理后HPLC-MS法测定给药后荷叶碱在尿液和粪便中的浓度。结果空白血浆中荷叶碱在2~2000 ng·m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血浆中绝对回收率为87.5%,样品在长期储存过程中能保持稳定。荷叶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为(1.9±0.8)%。在体内分布中肾>脾>肝>心>肺>脑。荷叶碱在体内主要以原形存在,尚未发现其代谢产物;荷叶碱主要通过肾排泄(80.7%)。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便捷而且有效定量测定大鼠血浆中荷叶碱的方法,并对荷叶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鸡骨草肝炎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方法,为鸡骨草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可行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制剂中的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分别在进样量为0.133~0.886μg(r=1.000 0),0.078~0.519μg(r=1.000 0)和0.072~0.484μg(r=1.000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7%,105.8%,104.3%。结论:建立的质控方法简便、快捷,为鸡骨草肝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海洋新骨架小分子南强菌素经单次静脉注射后在Wistar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组织分布及排泄特征。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为8组(每组雌雄各三只),3组分别尾静脉注射南强菌素10、20、30 mg·kg-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其血药浓度,DAS2.0计算药动学参数;其余5组单次尾静脉给予南强菌素20 mg·kg-1,其中3组大鼠给药后0.5、2、3 h麻醉处死、解剖测定南强菌素组织分布,1组给药后收集02 h、>22 h、>24 h、>44 h、>48 h、>88 h、>824 h的尿液粪便评价南强菌素的排泄过程,1组麻醉后插管收取024 h的尿液粪便评价南强菌素的排泄过程,1组麻醉后插管收取02 h、>22 h、>216 h、>1616 h、>1624 h胆汁评价胆汁排泄。结果大鼠分别静脉单次注射10、20、30 mg·kg-1南强菌素后,t蚝虔z分别为(2.09±0.68)、(2.44±0.35)、(2.57±1.33)h,AUC0-8 h分别为(3 378±544)、(3 492±460)、(4 451±573)μg·h·L-1;单次静脉给药20 mg·kg-1,0.5 h后肾脏组织中的南强菌素含量最高(1 736.8 ng·g-1),肺脏及脾脏次之;给药2 h后,多数组织中已经检测不到或仅能检测到极少量南强菌素;原型药物经尿样和胆汁的排泄率分别为1.87%和0.91%,粪便的排泄率极低,低于总给药量的0.01%。结论单次给予南强菌素,各剂量组的AUC0-8 h、ρmax和t蚝虔z用SPSS进行相关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置信度(单双侧)0.05水平上剂量与AUC0-8 h、ρmax和t蚝虔z均不相关;原型药物经粪便和尿样排泄率较低,124 h胆汁评价胆汁排泄。结果大鼠分别静脉单次注射10、20、30 mg·kg-1南强菌素后,t蚝虔z分别为(2.09±0.68)、(2.44±0.35)、(2.57±1.33)h,AUC0-8 h分别为(3 378±544)、(3 492±460)、(4 451±573)μg·h·L-1;单次静脉给药20 mg·kg-1,0.5 h后肾脏组织中的南强菌素含量最高(1 736.8 ng·g-1),肺脏及脾脏次之;给药2 h后,多数组织中已经检测不到或仅能检测到极少量南强菌素;原型药物经尿样和胆汁的排泄率分别为1.87%和0.91%,粪便的排泄率极低,低于总给药量的0.01%。结论单次给予南强菌素,各剂量组的AUC0-8 h、ρmax和t蚝虔z用SPSS进行相关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置信度(单双侧)0.05水平上剂量与AUC0-8 h、ρmax和t蚝虔z均不相关;原型药物经粪便和尿样排泄率较低,124 h内仅有1.87%从尿液中排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酪醇的含量。方法采用RP-HPLC直接测定。YWG-C18色谱柱(4.6mm×250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0.125%冰醋酸溶液(10︰9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5nm。结果原儿茶酸在0.08~0.56μg内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83995X-10368,r=0.9995;原儿茶醛在0.01~0.07μg内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111202X-35323,r=0.9998;酪醇在0.42~2.94μg内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139922X-32003,r=0.9996。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的含量10月份最高,原儿茶醛和酪醇的含量4月份最高。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酪醇多种成分的同时测定;适用于紫丁香叶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紫丁香叶以10月份或4~5月份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不同采收期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酪醇的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直接测定。YWG-C18色谱柱(4.6 mm×250 mm,10 μm);流动相为甲醇-0.125%冰醋酸溶液(10︰9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结果 原儿茶酸在0.08~0.56 μg内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 = 83 995 X-10 368, r = 0.999 5;原儿茶醛在0.01~0.07 μg内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 = 111 202 X-35 323, r =0.999 8;酪醇在0.42~2.94 μg内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 = 139 922 X-32 003, r = 0.999 6。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的含量10月份最高,原儿茶醛和酪醇的含量4月份最高。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紫丁香叶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酪醇多种成分的同时测定;适用于紫丁香叶的质量控制。结果表明紫丁香叶以10月份或4~5月份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9.
^3H—白道乌总甙在动物体内分布与排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原儿茶醛对环磷酰胺(CTX)所致急性肾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24 只 SPF 级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原儿茶醛低、高剂量(15、30 mg·kg-1)组,每组各 6 只。对照组和模型组 ig 给予 0.9% 氯化钠溶液,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每日 1 次 ig 对应药物。连续给药 14 d,末次给药 1 h 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单次 ip 给药CTX (200 mg·kg-1)。次日,在称体质量麻醉后取血和肾脏,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清肌酐 (CR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生化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情况;采用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肾脏 TUNEL 的表达情况;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B 淋巴细胞瘤 2(Bcl-2)和 Bcl-2 相关 X 蛋白(BAX)等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 CRE 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 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0.001),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肾脏细胞排列错乱、可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伴随肾小管空泡变性和肾小管扩张;模型组小鼠肾脏 TUNEL 阳性表达显著增多(P<0.001);且肾脏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和 Bcl-2 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0.001),而 cleaved-Caspase3、BAX 蛋白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0.001)。与模型组比较,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小鼠肾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原儿茶醛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 CRE 水平明显降低(P<0.001);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 SOD、CAT、GSH-Px 水平显著上升(P<0.05、0.01、0.001),MDA 水平显著下降(P<0.05);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肾脏组织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炎症细胞浸润及肾小管空泡变性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少见;原儿茶醛低、高剂量组肾脏 TUNEL 阳性表达有所下降 (P<0.01、0.001),Caspase-3 和 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上升 (P<0.05、0.01、0.001),cleaved-Caspase-3 和 BAX 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0.001),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原儿茶醛可预防 CTX所致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