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发病有所降低,但是流行强度仍处于高水平,新疫区增加,局部地区出现流行,因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误诊时有发生;在1999年1月至2001年间,我们收治42例病人,其中误诊14例,误诊率33%,现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以提请各位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鼠为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我国为重疫区。临床工作中发现该病极易误诊,与同行们的经验交流也证实了这一点。关于误诊方面的文章已在多家医学杂志上发表,现将其总结、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可能由病毒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病理基础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性损害,其临床特征为起病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现象以及明显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4.
出血热有两大类,一类无肾损综合征,由病毒引起,通过蜱的叮咬使人感染;另一类有肾损综合征,我国发生的大部分属此类,称流行性出血热,本文仅介绍这个类型(下称本病)。本病多发生在低洼、潮湿、多鼠的湖洼地、水网地、草原、森林及山谷、丘陵地带。病原体大多认为是病毒,传染源是鼠类,多认  相似文献   

5.
临床病例: 廖××,男,25岁。1975年12月7日开始畏寒、发热、头痛、腰痛、乏力,次日曾用柴胡、氢化考的松治疗无效而来院。患者平素体健,无慢性病史。体检:神志清,体温40℃,脉搏110次/分,血压134/76毫米汞柱,面部潮红呈“酒醉貌”,眼结膜充血,轻度水肿,咽部充血,软腭可见数个出血点,皮肤两腋下可见散在出血点,右侧出血点密集呈“搔抓样”,颈软,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无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3克,白细胞7200,中性67%,淋巴32%,单核1%。尿蛋白微量。住院经过:入院后拟诊出血热,给予维生素乙、丙、路丁、鸭跖草、乳酸钠静滴。第四病日体温40℃,脉搏100次/分,皮肤出血点增多,结膜充血水肿明显,血红蛋白13.5克,白细胞21000,中性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WHO定为“肾综合性出血热”。在我省于1980年首次发现以来,已在唐山、保定、石家庄陆续发生。目前已收到多篇有关本病文章,现摘要如下; 丰南县卫生防疫站肖振林等报道:1980年在丰南县侉子庄首次发现并经血清检验确诊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以来,对该庄进行了两年的疫情和鼠类及其感染状况的监测。经调查田野黑线姬鼠和住宅褐家  相似文献   

7.
我市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HFR)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成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痢疾之后的高发病.为探讨HFR的流行规律,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根据1989~2001年疫情资料对13年间HFR发病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我院2004年3月~2007年7月,诊断流行性出血热(EHF) 281例.其中误诊40例,误诊率为14%,为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水平,现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误诊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2-67岁.  相似文献   

9.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在临床诊断中有时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尤其在不典型及轻型病例在其早期常以某项症状和体征出现,因而易于误诊。现将我院1982~1987年收治的EHF早期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供同行参考。误诊为流脑(回顾诊断)一例患者女,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感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为野鼠。临床主要特征为发热和出血,大部分病人具有眼部症状。笔者对1985年10月以来收治的103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眼部症状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在农村地区多发的动物源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涉及内科多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临床中可能较多地出现漏诊、误诊及误治现象。本文对自1995年10月至1999年2月收治的10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诊断均符合国内EHF诊断标准。108例中男性99例,女性9例,年龄16~56岁,平均32.6岁。1.2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具有发热,体温在38.5℃~40℃之间,呈稽留热型者多。表现头痛92例,占85.2%;腰痛86例,占79.6%;眼眶痛88例,占81.5%;面、颈、前胸“三红”症99例,占91.7%,即并非全部患者均有典型“三红”…  相似文献   

12.
崔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8+92-88,92
目的: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在入院初期、病程中期、恢复期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部分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多次重复做心电图。结果:85例EHF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60例,占70.6%,其中危重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100.0%,重型92.3%,中型75.0%,轻型59.1%,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为最多见,各占60%和25%,多发生于少尿期和多尿期,窦性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达86.6%。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心肌损害,出现心电图异常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在出血热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工作者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预防和及时处理引起心脏受损的各种因素,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宁德地区第一医院自1973年~1988年共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15例。其中4例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TFAT)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EHF-Ab)确诊,现择其典型误诊病例,加以分析,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和减  相似文献   

14.
郭健  孙计田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2):935-93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此病容易被误诊。1992年以来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32例中,误诊12例,现就误诊病例特点及原因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休克、肾脏损害为特征。近年来各国学者对本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特别是1978年南朝鲜学者首先分离到本病病毒获得成功,是促进本病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近况作一概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科对所收治的179例流行性出血热(EHF)进行了全面观察,现就其中29例EHF合并乙型肝炎与45例EHF并发肝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发现乙型肝炎对EHF患者的肝功、病情和预后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现将本院2004—2010年来收治的42例EHF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本地区EHF的临床特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2010年本院共收治EHF患者4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0~46岁,平均33岁;1例为火车站地面工人,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5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经过。但部分病例可有越期现象,此病危重症及并发症较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降低病死率。我县是EHF的高发区,现将1997年6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36例EHF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玉英 《首都医药》2008,15(24):37-37
对北京市平谷区医院4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90年9月~1996年6月.我们对310例流行性出血热(EHY)住院患进行空腹血糖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