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癌症患者知情直系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取2003—06/2004—06惠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住院癌症患者的知情直系陪护亲属158例为观察组,男76例,女82例,年龄18—52岁,平均(22.4&;#177;11.2)岁,受教育年限3~15年,平均6年;从社区健康人群(其家庭成员及本人均无严重躯体疾病)随机选取146例为对照组,男72例,女74例,年龄18~49岁,平均(31.6&;#177;12.8)岁,受教育年限2—16年,平均8年。经t检验和x^2检验,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基本相似(P〉0.05)。①于患者住院的第2周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共90项,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5级评分制。无:0分;很轻:1分;中等:2分;偏重:3分;严重:4分。阳性项目指评分为1~4分的项目)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②于患者住院的第2周末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条件4个维度16个因子64个条目,每个因子包含客观状态指标与主观满意度指标,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对两组进行综合生活质量状况调查。结果:共收集158例住院癌症患者直系陪护亲属的完整问卷及146例随机抽取的健康人完整问卷。①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观察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06.86&;#177;48.27),(140.16&;#177;30.62)分,t=7.56,P〈0.01],其中以焦虑、抑郁、躯体化最明显[(2.22&;#177;0.76),(1.40&;#177;0.46)分,t=8.04,P〈0.01;(2.25&;#177;0.73),(1.53&;#177;0.51)分,t=7.66,P〈0.01;(2.20&;#177;0.88),(1.40&;#177;0.50)分,t=6.02,P〈0.01]。②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睡眠与精力、运动与感觉、精神紧张、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认知功能、业余娱乐方面差异明显(t=2.057,P〈0.05;t=2.188.P〈0.05;t=2082,P〈0.05;t=1.697,P〈0.05;t=1.818,P〈0.05;t=1.884,P〈0.05;t=2.244,P〈0.05);在躯体不适感、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方面差异十分显著(t=2.277,P〈0.01;t=2.614.P〈0.01;t=2.914,P〈0.01)。结论:住院癌症患者的知情直系陪护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突出表现为强迫、忧郁、焦虑、全身不适等躯体化症状;同时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在躯体不适感、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方面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的家庭护理支持对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RA患者采用心理支持与信息支持、生活与饮食指导、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等护理支持方法,护理支持前后评估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及ADL评定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1年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t=2.18,P<0.05)及心理健康状态显著提高犤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护理支持前的值分别为(1.77±0.49),(2.01±0.54),(2.05±0.58),(1.92±0.49),(1.71±0.44),(1.70±0.50),(1.68±0.43)分,护理支持后的值分别为(1.59±0.52),(1.60±0.52),(1.80±0.59),(1.74±0.52),(1.60±0.46),(1.61±0.45),(1.56±0.48)分,t=2.075~2.252,P<0.05犦。结论:家庭护理支持可有效提升RA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的负性心理极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自愿受试原则,收集癌症均为Ⅲ~Ⅳ期入院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200例。采用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调查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调查评估癌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结果:癌症患者SCL-90总分(151.12±24.66)明显高于常模组(131.87±28.14),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98,P<0.01)。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两个因子分明显低于常模组(t=2.29,2.84,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及抑郁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86,2.87,2.38,2.74,P<0.05)。负性心理影响因素以自信心、医疗费用的性质、综合治疗反应及对病情知道否差异最具显著性意义(T=-3.09,-2.91,2.69,2.29,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着负性心理,影响其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及回归社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19例北京市安康医院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其中57例为康复期曾有凶杀行为精神病患者(研究组),62例为康复期普通精神病患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两组患者施测。结果:研究组的躯体化(4.26±3.33)、强迫(4.87±3.02)、人际敏感(3.96±2.29)、抑郁(6.39±4.13)、焦虑(3.78±2.35)、精神病性(3.57±2.79)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t=2.09~6.19,P<0.05~0.01);精神分裂症凶杀患者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其他精神病凶杀患者,差异有显著性(t=2.36~4.14,P<0.05~0.01);女性在躯体化,强迫,抑郁及焦虑上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t=2.13~3.49,P<0.05~0.01)。结论:康复期凶杀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存在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儿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06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南二区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儿陪护亲属47名为陪护组。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关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16岁,性别不限,陪护为精神分裂症患儿的一级亲属,年龄18~60岁,无严重躯体及精神疾病。在普通人群随机选择60人为正常对照组,其家庭成员及本人均无严重躯体及精神疾病。所有调查对象均获全面知情同意并志愿接受调查。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犤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项因子共90个条目,采用0~4的五级评分,0分为从无,l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相当重,4分为严重犦。陪护亲属的生活质量采用综合生活质量问卷评定犤包括躯体健康(睡眠与精力,身体不适感,进食与性生活,躯体运动与感官)、心理健康(精神紧张度,正负情感,认知功能,自尊)、社会功能(社交与社会支持,娱乐与学习,工作,婚姻与家庭)、物质生活(住房,经济状态,社区服务,生活环境)四个维度,共16个因子64个条目,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犦。精神分裂症患儿均予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在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对陪护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对其进行综合生活质量问卷评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陪护组47人及正常对照组60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陪护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4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0.05),在精神分裂症患儿治疗4周后陪护组的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各因子分显著低于患儿治疗前(P<0.01~0.05)。②综合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结果:除认知功能、住房、生活环境3个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分陪护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治疗6周后陪护组躯体健康维度及其睡眠与精力因子,心理健康维度及其精神紧张度因子、自尊因子,社会功能维度及其社交与社会支持因子、娱乐与学习因子,物质生活维度及经济状态因子、社区服务因子分同样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治疗6周后陪护组在躯体健康维度及其所有4个因子、心理健康维度中的正负性情感、社会功能维度中的工作、婚姻与家庭2项因子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0.05)。结论:①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儿陪护亲属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4个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较差。②在综合生活质量问卷中除了认知功能、住房、生活环境3个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其生活质量较差。③经过4~6周治疗患儿病情稳定或基本稳定后,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存在较多的心理及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施治对肺癌术后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26例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量表观察肺癌术后患者治疗后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SCL-90各大项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QLQ-C30量表(内容包括呼吸困难、疲乏、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失眠、疼痛、便秘、经济困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血清IgA,IgG,IgM治疗前的值为(1.25±0.23),(9.67±2.76),(0.89±0.43)g/L,治疗后则为(1.41±0.27),(11.42±3.02),(1.24±0.59)g/L,较治疗前比,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高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天麻钩藤饮的降压作用。方法:观察天麻钩藤饮组(简称天麻组)(60例)和尼群地平组(简称尼群组)(58例)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临床症状(眩晕、头痛、耳鸣、肢麻、健忘、心悸、面部烘热、烦躁易怒、失眠、口苦)的变化。结果:天麻组与尼群组均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天麻组明显优于尼群组(t=2.303,P<0.01)天麻组总有效率91%(55/60),尼群地平组总有效率60%(34/58)。两组治疗后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天麻组治疗后,健康愉快感、躯体症状、工作表现、情感状态、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7.9±8.4),(8.00±3.2),(26.8±4.6),(9.5±7.8),(37.2±4.1)分,均较治疗前犤(72.3±7.8),(11.3±4.5),(19.9±3.9),(11.8±5.1),(33.2±3.2)分犦明显改善(P<0.05)。结论:天麻钩滕饮的降压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济宁、泰山、枣庄3地市286例酒依赖患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划分为干预组(n=148)和对照组(n=138),对干预组家庭采用上门随访、电话随访等形式给予有关治疗的详细内容及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理辅导3年后与对照组家庭采用相应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生理维度(3.5±0.5)、心理维度(3.4±0.7)、总均分(3.4±0.6)明显高于对照组(3.2±0.5,3.2±0.6,3.2±0.5),(t=5.09,2.59,-2.83,P<0.01~0.05)。而对照组焦虑(1.9±0.5)、抑郁(1.8±0.3)、躯体化(2.0±0.8)及SCL均分(1.9±0.6)却高于干预组(1.7±0.3,1.6±0.5,1.8±0.7,1.7±0.6),(t=-4.15,-4.08,-2.26,-2.83,P<0.01~0.05)。家庭干预组在客观评分(4.6±1.2)、家庭关系(5.8±1.4)及QOL总分(60.2±12.5)明显优于对照组(4.1±1.1,5.0±0.8,52.2±10.2),(t=3.68,2.48,5.93,P<0.01~0.05)。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0.9%,64.5%。结论:综合式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酒依赖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学生高考前心理健康状况,以建立确实有效的心理准备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1名中学生高考前1个月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12.7%的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除人际敏感、恐怖外,毕业班学生的其他5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01~0.05)。重点班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的因子分犤(2.11±0.64)分,(2.30±0.65)分,(2.17±0.60)分犦明显高于普通班犤(1.65±0.56)分,(1.93±0.59)分,(1.75±0.58)分犦(t=3.255,2.495,3.005,P<0.05)。女生在躯体化、抑郁两项的因子分犤(1.92±0.52)分,(2.18±0.59)分犦明显高于男生犤(1.53±0.55)分,(1.77±0.59)分犦(t=-3.024,-2.891,P<0.01)。结论:高考前的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值得重视,应对高三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原发性肺癌患者知晓病情前后的精神心理表现,寻找其规律性性,探讨进行康复干预的可能性。方法:2001-05/2003-10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肺癌患者16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知情组(n=45)和对照组(n=44,暂不告之病情)。知情组在告之病情前、告之病情后1周内及告之病情15d后时接受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并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中,知情组的躯体化(1.65±0.43)强迫(2.01±0.43)、人际关系(1.97±0.60)、抑郁(2.19±0.55)、焦虑(2.06±0.51)、敌对(1.70±0.42)、恐怖(1.87±0.43)和精神病性(1.63±0.43)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192~3.149,<0.05~0.01)。45例肺癌患者知情后7d内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高于知情前的测评结果(t=2.271~3.208,P<0.05~0.01),同时肺癌患者知情15d后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症状因子评分明显低于知情后7d内的评估结果(t=2.082~3.136,P<0.05~0.01)。结论:肺癌患者知晓病情后经常出现各类精神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14.
15.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