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广泛纵隔淋巴结廓清被视为是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的必要组成,随着对纵隔淋巴结廓清手术后并发症及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手术治疗的67例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被手术病理证实为T2N0,并接受了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或淋巴结采样术.共392枚淋巴结被切除,201站纵隔淋巴结被清扫(上纵隔组103站,下纵隔组98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2年生存率为88.4%.Cox多因素分析提示: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的预后优于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3站者(P=0.041);原发灶≤4cm患者预后优于原发灶>4cm患者(P=0.016),被切除的淋巴结总数、脏层胸膜受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原发灶所在部位、性别及年龄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增加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对改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原发灶>4cm 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不佳,可能更适宜于接受进一步的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3.
杨学宁  林欢  吴一龙 《癌症进展》2010,8(6):549-553
手术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ncer,NSCLC)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Ⅰ、Ⅱ期和部分经过选择的ⅢA期(如T3N1M0)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是一种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疾病,因此完全性的手术切除应包括对纵隔淋巴结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或者纵隔淋巴结采样术(mediastinal lymph nodal sampling,MLS)。  相似文献   

4.
近年对外科手术在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地位有了重新的认识。现有资料认为采用综合治疗力争根治性切除是使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治疗模式。化、放疗仍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应掌握适应证。总的策略是在术前诱导化疗的基础上手术 ,辅以必须的术后化疗。手术能够完全切除的 ,术后应进行预防性颅脑照射。对于术中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 ,建议术后纵隔放疗  相似文献   

5.
贾宁  张力 《肿瘤防治杂志》2002,9(6):656-659
近年对外科手术在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中的地位有了重新的认识,现有资料认为采用综合治疗力争根治性切除是使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治疗模式。化,放疗仍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应掌握适应证。总的策略是在术前诱导化疗的基础上手术,辅以必须的术后化疗,手术能够完全切除的,术后应进行预防性颅脑照射。对于术中发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建议术后纵隔放疗。  相似文献   

6.
肺淋巴回流遵循一定规律,各肺叶淋巴回流通路是肺淋巴回流的解剖学基础。大量回顾性分析表明,肺原发肿瘤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其转移途径基本遵循肺淋巴回流通路。由于肺、纵隔间淋巴回流通路复杂,交通支广泛,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具有跨区域、跳跃性转移的特点,因此,为保证完整性切除,推荐采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术。随着对纵隔淋巴结的功能及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对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及适应证亦出现了争议。NSCLC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为既保证完整性切除又减少免疫功能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纳米活性炭是一种新型淋巴示踪剂,有望在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方面发挥作用。深入对肺淋巴回流规律的认识,可以加深对NSCLC淋巴结廓清术及NSCLC前哨淋巴结检测技术的理解,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手术,既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又避免盲目廓清所带来的损害,并能准确地进行临床分期,指导术后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肺癌手术治疗中纵隔淋巴结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晓菁  周允中 《中国肿瘤》2004,13(10):629-63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的外科切除范围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医学中心主张将可疑癌转移的纵隔淋巴结摘除,即纵隔淋巴结采样术,而也有主张实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文章综合分析有关肺癌淋巴结切除有效性的研究文献,阐明两种切除方式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和预后以及不同治疗效果的比较取决于准确的围手术期分期.心胸外科医生的分期实践各有不同.作者采用邮递征答表格调查了英国心胸外科医生围术期分期工作的情况.方法:调查内容包括1年内行肺癌切除的例数,分析术前和术中分期的资料.术前是否根据CT检查对有纵隔淋巴结增大者行纵隔探查进行分期,术中分期是否根据开胸时常规纵隔淋巴结取样只切除肉眼异常的淋巴结或常规清扫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主要依据胸部CT.为明确用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本研究收集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NSCLC样本152例,将CT诊断结果与纵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以评价C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高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榜首,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免疫治疗。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制定术后治疗方式的依据。而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方式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挑战。相对于影像学评估,通过生物预测因子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已成为新趋势。寻找更高效的生物预测因子是临床与科研工作者的目标。目的: EGFR、ErbB2表达水平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0例术后病理确诊为腺癌、接受纵隔淋巴结清扫的EGFR突变患者原发灶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及PCR分析。 结果:EGFR及ErbB2蛋白水平在具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高于其在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P=0.048 vs. 0.002),EGFR强阳性表达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高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P=0.041),ErbB2阳性表达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P <0.001)。EGFR与ErbB2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在两组中均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975,0.521)。结论:EGFR高表达、ErbB2阳性表达可能可以作为EGFR突变型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淋巴结廓清程度对cⅠA期肺癌预后影响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的淋巴结廓清范围对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特征将93例cⅠA 期NSCLC 病人按1∶ 1∶ 1配对,分成肺淋巴结廓清、选择性纵隔淋巴结廓清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三组.Kaplan-Meier法绘出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的统计学差别.结果肺淋巴结廓清、选择性纵隔淋巴结廓清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廓清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2.6%、48.1%和51.6%.肺淋巴结廓清组与两个纵隔淋巴结廓清组之间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c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应该行纵隔淋巴结廓清术,廓清范围应该以区域纵隔淋巴结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淋巴结总清扫数目、淋巴结清扫方式和淋巴结清扫位置,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术后6h内每隔2h测量并记录胸腔引流量,分析并探讨NSCLC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的相关性.结果 1)淋巴结总清扫数目与胸腔引流量体积呈正相关,淋巴结清扫数目越多,术后胸腔引流量体积越大;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更适合采用SML的方法清扫淋巴结,尤其是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以上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方式和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3)淋巴结清扫数目超过15个的NSCLC的患者经常接受系统性左右纵隔淋巴结清扫和肺门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呈正相关,淋巴结的清扫数目越多,胸腔引流量越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术前氟脱氧葡萄糖(18FDG)PET -CT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探讨18FDGPET- CT在判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短径<10mm)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12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术前行18FDGPET- CT检查,详细记录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主要探讨短径<10mm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验证。可以做分析的淋巴结共有76个。结果 76个淋巴结中,病理证实为阳性6个,病理证实为阴性的70个。PET- CT共检出5个真阳性、6 7个真阴性、3个假阳性、1个假阴性淋巴结。PET CT的敏感性为83.3% ,特异性为95 .7% ,准确性为94 .7%。阳性预测值为6 2 .5 % ,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18FDGPET CT对短径<10mm的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判断是准确和可信的,对NSCLC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手术治疗,但最佳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仍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肺楔形切除+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在早期高龄肺癌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2004年6月-2008年2月,共有15例70岁以上周围型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右侧肺癌行2R、4R、8及9组淋巴结采样,左侧肺癌行5、6、8及9组淋巴结采样。结果早期高龄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淋巴结采样,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6.6%。结论肺楔形切除术+纵隔淋巴结采样治疗早期高龄周围型肺癌患者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Zhang GQ  Han F  Gao SL  A DL  Pang ZL 《癌症》2007,26(5):519-523
背景与目的:在可切除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手术治疗中,如何正确处理纵隔淋巴结对预后非常关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ⅢA期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的清扫范围有较大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以两种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对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行完全性切除术的219例ⅢA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状况,其中109例采用采样式纵隔淋巴结清扫术(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LS),110例采用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SML).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比较累积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Cox多因素生存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结果:LS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8%、13%,SML组分别为88%、37%、16%,两组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0、23.5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理类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状况、纵隔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影响ⅢA期NSCLC N1或N2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对可手术治疗的ⅢA期NSCLC患者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缩小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纵隔靶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主要针对术后切缘阳性或肺门、纵隔淋巴结阳性患者。研究表明术后放疗可显著减少局部复发,但不能提高生存率,原因可能是局部控制受益被放疗并发症所抵消。如果能在不增加治疗副反应前提下,提高局部控制率必然会提高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右肺PN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无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因素,探讨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999年9月~2002年3月24例术后病理确诊的右肺PN2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辅助化疗组(术前或术后)与直接手术组,手术均为完全性切除,采用右肺叶或右全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行抑癌基因p53,癌基因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基因表达检测。分析病理分型,手术方式,术前辅助治疗,基因表达,淋巴结转移区域,肺门淋巴结转移,最高纵隔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4例患者2年生存率46%。辅助化疗,EGFR为影响术后无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辅助化疗与生存有影响,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未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右肺PN2非小细胞肺癌较好的治疗模式。EGFR高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对此类患者术后是否应加用靶点治疗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原发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对细胞病理学诊断为 N2 M0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的治疗 ,分析病人的生存期。 1990~ 2 0 0 0年期间收治的 10 4 3例肺癌病人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其中的 15 5例经组织学检查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M0 )。行胸廓切开术的 130例中的 116例给予原发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该 116例中的 2 3例是由纵隔镜检查和 (或 )淋巴结摘除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C,C3) ,术前已给予新辅助性化疗(方案择用 MFP,连用 3周期 ) ;另外 93例是由开胸手术取得纵隔淋巴结组织的标本 ,诊断为纵隔淋巴结转移 (N2 PM0 ) ,其中的 19…  相似文献   

19.
胸腔镜辅助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94例高龄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肿瘤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高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3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65岁以上手术前已确诊为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肿瘤切除并行纵隔淋巴结清扫.与同期90例同年龄段的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行常规开胸全肺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4例惠者中1例死于手术后术侧脓胸,围术期死亡率1.1%.本组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7.8%、52.6%和47.3%,3年和5年生存率与行常规开胸全肺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患者40.8%和30.9%相比,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平均每例患者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数(11.61枚)同全肺切除术组(11.97枚)相比,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心率失常、呼吸衰竭、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1%、34.0%、7.4%、1.1%和1.1%,与常规全肺切除术组28.9%、70.0%、24.4%、3.3%和6.7%相比,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行支气管、肺动脉成形肿瘤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既达到了完整切除肿瘤和彻底清扫纵隔淋巴结的目的,又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高龄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是一种符合高龄肺癌人群特点的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半俯卧位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入路方式分为两组,各53例.单孔组:半俯卧位;三孔组:平卧位;两组均采用腔镜下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手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清扫淋巴结数目、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第1天、第3天和术后3个月的疼痛指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切口长度[(3.91±0.35)cm]显著短于三孔组[(6.50±0.84)cm](P<0.05);单孔组术后卧床时间[(5.88 ±1.55)天]、术后带管时间[(3.68±1.27)天]均显著短于三孔组[(7.27±3.11)天、(5.17 ±2.27)天](P<0.05);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单孔组(5.32±1.01)显著低于三孔组(6.08±1.07)(P<0.05).结论:半俯卧位下单孔L胸腔镜肺叶切除序贯无抓持整块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肺癌中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