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曾载:“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关于本条“肺痛”一症,历来医家看法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一认为确系肺痛。如赵以德说:“此大肠与肺相合故也……大肠病,而气塞于肺者痛,肺有积者亦痛。”二认为当是腹痛之误,如程林谓:“肺痛未详,或云肺痛当是腹  相似文献   

2.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中,“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载有一条经文,曰:“下利肺癌,紫参汤主之.“其紫参汤方只二味药:紫参半斤、甘草三两.该条所谓“肺痛”,是指何种病证,迄今未明,且紫参究系何物,亦无详细查考,所以历代医家认为此节必有错简,恐有讹误,都作为存疑条文,不能解释.有的注家怀疑“肺癌”当是腹痛之误,并且认为紫参即今拳参,因为拳参的别名也叫紫参,并为治下痢要药.药症相对.也有以为紫参并不治咳,可能是紫菀之误者.还有人疑紫参即今丹参.甚者怀疑该方根本就不是仲景方.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探讨如下:考古紫参一名,见于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曰:“紫参,味苦、辛,寒.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几窍,利大小便.一名牡蒙.生山谷.从这段最早的记载中.虽然没有紫参的形态描述,但我们可以知道,紫参最早有一个别名叫牡蒙.汉·华佗之高足,魏·吴普撰《吴普本草》,草本类载有“牡蒙”一药,云:“一名紫参,一名众戎,一名音腹,一名伏菟,一名重伤.神农、黄帝曰:苦.李(当之)氏:小寒.生河西山谷,或宛句商山  相似文献   

3.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立方本义,原文说得虽属简要,但很清楚。《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第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中原文同371条。综观这三条原文,不难看出该方主治病证为“热利”,症见下利后重,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的第154条;二是《金匮要略方论·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的第10条。这两条原文,表面上看前者为伤寒病而设;后者为杂病而立。但深入研究,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兹剖析如下: 一、原文解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154条说:“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  相似文献   

5.
饮证最早见于《内经》,载有水饮、积饮、溢饮等。《金匮要略》首次提出痰饮病,并对其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阐述最详,该篇将痰饮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大类。此外,痰饮还散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胸痹心痛短气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呕吐哕下利病》等篇章。《金匮》虽然痰饮混称,但重在论述饮证。其治疗主要有以下十法。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方方证及其机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仲景治疗“痞证”的名方,全方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调补中焦。被历代医家广泛用于脾胃或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卓著。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兹就本方方证及其机制的研究,结合个人体会述评如下。 1 方证研究 1.1 仲景原意 本方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54条,原为小柴胡汤误下三种变证之一而设,即“……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可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外,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宜半夏泻心汤”。可见,仲景半夏泻心…  相似文献   

7.
金匱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下利肺痛者,紫参湯主之”,方内载:“紫参,甘草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煑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煑取一升半,分溫三服”,这一条原文,历史注家大都知道文字有錯簡,金鑑云,“此文脫簡,不释”。程云来云:“肺痛未詳,或云肺痛当是腹痛”。唐容川云:“肺痛之証未明,紫参究系何物,亦未能考”。陈修园云:“紫参近似桔更,今各地药肆已无此物,盖久无人用矣”。有人疑紫参为丹参者,亦有人疑为紫菀者,甚至有疑非仲景方者,黃元御則随  相似文献   

8.
气利一证首载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第十七》,原文是:“气利,诃梨勒散主之”.因本证后世医书较少记述,故有必要作一番探究,以识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9.
浅谈《金匮要略》中腹痛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道发 《江西中医药》2005,36(10):15-16
笔者通过二十余年学习《金匮要略》,逐渐认识到该书论治痛证颇多,诸如头痛、身痛、胸痛、腹痛、腰痛等,讨论腹痛证治主要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简称《腹满寒疝》)、《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简称《妇人产后》)、《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简称《妇人妊娠》)、《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简称《血痹虚劳》)等篇中,腹痛证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涉及到内、外、妇科,病机也有寒、热、虚、实之别.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全书二十五篇中,论述下利者凡十余条,主要见于《呕吐哕下利病》篇,其他散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痰饮咳嗽病》及《妇人产后病》等篇。仲景所论之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考其内容颇为丰富,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兹将《金匮要略》所述之下利的证治浅析如下。一、便下脓血,当辨寒热原文第43条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第42条日“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二者同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策  王继合 《河北中医》2008,30(5):493-494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而致的痞证,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用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能调和脾胃气机,治疗上寒下热,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塞。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  相似文献   

12.
呕吐一证,为临床常见,病因多种,病机复杂。尽管《金匮要略》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专篇论述,但散在《金匮要略》各篇之中的治疗呕吐的条文也复不少。现全面加以整理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呕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肘后备急方》治卒患胸痹痛方载:“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痞勿痛……胸满,短气,咳嗽引痛,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膂,不治之,数日即害人。……方:枳实、桂等分捣末,橘皮汤下方寸匕,日三服。仲景方神效”。此处明言此为仲景方。所载之橘皮汤见于《金匮·呕吐哕下利篇》由橘皮四两,生姜半斤组成。其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肺痈病的辨证论治浙江310004浙江省中医院分院张瓞安主题词《金匮要略》肺痈/中医药疗法《金匮要略》关于“肺痈病”的辨证论治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以下简称“该篇”)。1980年6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  相似文献   

15.
《金匮》泽漆汤在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载:“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通过临床观察,本方适于久咳病邪入里,正虚挟有痰饮,或有不同程度的痰郁化热之证。其方药:泽漆、半夏化痰利水;白前降气祛痰;桂枝、生姜温肺化饮:紫参、黄芩清泄痰热;人参、甘草益气补虚。本方兼顾扶正祛邪,并从温清两方面消痰化饮,确是一张适于虚、实、寒、热错杂病证的方剂。现已成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常用处方。我们在使用泽漆汤时以紫菀代紫参。据《中药大字典》:紫参即拳参,习称“草河车”、“重楼”、“蚤休”。历代认为紫参性苦寒无毒,可消痈,治痢。故《金匮》曰“下痢肺痈,紫参汤主之”。说明紫参主要用于实热证。然慢性支气管炎以虚寒证最为常见,故选择辛温入肺、有止咳降气作用的紫菀取代紫参。泽漆汤中泽漆与半夏的比例为3.6∶1,我们取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用吴茱萸汤治愈数例典型的厥阴头痛,似有所悟,略述如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主之。”本条复见于《伤寒论》厥阴篇第3条。本证系脾弱胃虚,寒饮内生,因肝阳不足而寒饮犯之,胃病及肝。寒为阴邪,重伤肝阳,肝阳伤则阴无以制、足厥阴之脉属肝挟胃上贯膈,与督脉会于巅顶,故浊阴之气循经上犯,寒凝经脉,则见厥阴经脉所至之巅顶疼痛。吴茱萸汤中吴茱萸温振肝阳,肝阳振则浊阴自降。方中主用生姜,温胃散寒化饮,胃阳复则寒饮自化,人参、大枣补脾益气以扶正,全方共奏温阳散  相似文献   

17.
“胸中甲错”,语出《金匮要略·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原文云:“《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  相似文献   

18.
葶苈大枣泻肺汤可治肺痈和痰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篇第11条载“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该篇第27条又载“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可见一方能治两病。对其异病同治之理,现代教材往往解释为:前者病因属于风热邪毒,后者病因属于饮邪留滞,两者病因虽异,但病位相同,同为痰涎壅塞于肺,故均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泻水逐痰、开宣肺气。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下利”,似现代医学描述的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稀水样便,或夹黏液、脓血或不消化食物,是脾胃系疾病较为常见的症状,可见于急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仲景《伤寒论》中论及“下利”之条文达60余条,见于六经各篇,证治方药各异,为脾胃病的辨治提供了思路。太阳病“下利”可见于葛根汤证、葛根芩连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阳明病“下利”可见于大黄牡丹汤证、承气汤类方证;少阳病“下利”可见于四逆散证、黄芩汤证、大柴胡汤证;太阴病“下利”可见于理中汤证、泻心汤类方证;少阴病“下利”可见于真武汤证、桃花汤证;厥阴病“下利”可见于白头翁汤证、乌梅丸证。验之临床亦有明显效验,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全书共二十五篇,论述下利者,主要见于《呕吐哕下利病》篇,其他散见于《腹痛寒疝宿食病》、《痰饮咳嗽病》及《妇人产后病》等篇。仲景所论之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其内容颇为丰富,泄泻有实热、湿滞、留饮、虚寒、气虚、肾虚湿热瘀滞之分,痢疾亦有湿热、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