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傅氏认为:“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其本也。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皆治之,而其实无实效也”。傅氏按发病的规律,将痰疾分为初病之痰,已病之痰,久病之痰。其一,初病之痰:即“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方用陈皮、半夏、花粉、茯苓、苏子、  相似文献   

2.
虚痰论     
世医但见痰证,便谓祛痰、化痰,习用宋代<和剂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实痰,不能治虚痰,即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  相似文献   

3.
三、治"痰"要机动灵活 王氏治痰,重在清涤,盖"欲清气道之邪,必先去其邪所依附之痰"。所用清热蠲痰、肃肺涤痰、顺气蠲痰、通络蠲痰、开痰舒郁、展气开结、行水蠲痰、清涤伏痰、养液开痰、熄风化饮等,得力于枢机气化,清之、展之、泄之、降之,但与舒展气机,调其愆而使之不愆,俾一身治节之令,逆升之火,逗留之浊,郁遏之热,  相似文献   

4.
黄国健 《山西中医》1989,5(2):15-17
本文就傅青主先生《大小诸证方论》中三焦治痰法与同道共赏。三焦治痰,先生虽未明确提出,但其在初病之痰、已病之痰、久病之痰的分类中已经指出:初病之痰在上焦;已病之痰在中焦;久病之痰在下焦。姑且称为三焦治痰法。上焦治痰法,先生认为初病之痰多在上焦,即“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新生有痰之病,为伤风咳嗽所致。若伤风咳嗽已病愈而仍有痰者,即可认为是初病之痰。初病之痰在上焦,先生立方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痰之所生,皆因气化不利,而气化不利又有气滞、气虚之别,论及中医治疗痰病的关键在于“治气”。对“治气”之法,扩充于五脏、三焦,即“宣降肺气以治痰”、“调理脾胃之气以治痰”、“温补肾气以治痰”、“疏达肝气以治痰”、“温通心气以治痰”、“调达三焦之气以治痰”。同时指出,痰之为病,随气升降,“治气”当结合脏腑的虚实而立法选方。气滞则行气,气虚则补气,气逆则降气,气陷则升气,不可泥于行气导滞之一隅,力求反映“治气”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虚痰论     
陈杰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8):372-372
世医但见痰证,便谓祛痰、化痰,习用宋代《和剂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实痰,不能治虚痰,即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痰饮一证最早出现于《金匮要略》,而在《内经》只有积饮之说,本无痰证之名,此《内经》之不重痰证可知。后世所谓怪病多痰,痰为百病之母,似乎痰之关系重大。何也?盖人体内本无痰,因风,因火,因虚,因实而生痰,痰阻经络、气机,而他病丛生。故二说皆不可废,唯着眼点不同,一在本,一在标。治病必求其本,治痰必求其因。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中指出:“凡将治痰者不可不先察虚实”,又谓:“痰之可攻者少,而不可攻…  相似文献   

7.
精液不液化与痰关系密切:从外观质地而言,鉴于中医意象思维,不液化之精液可归属于痰;从形成机理而论,精液不液化与痰互为因果,其共通之处不外乎“炎”因论、败痰说、精液不纯及痰阻精道;从临床治疗而言,治精莫若治痰,治痰即是治精,并结合临床辨证施治。文章从痰立论,解析精液不液化之标本,旨在丰富精液不液化之诊治思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陆如春 《中医杂志》1995,36(12):713-715
叶天士治痰论述,散见于《临证指南医案》中。华岫云在《临证指南医案·痰》中总结了“古人不究标本、每著消痰之方,立消痰之论甚多,后人遵其法而用之,治之不验”的历史教训,对叶氏“善治痰者,治其所以生痰之源,则不消疾而痰自无矣”的评价,体现了叶无士治痰的学术思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其中有关痰的阐述、治法、用药特色,立论精辟,启人深思。对指  相似文献   

9.
12 健脾温肾法 本法常用于哮喘等症.刘老认为:哮喘为常见病之难治症,前人有发时治肺、平时治肾,治肺宜开、治肾宜纳的经验.哮喘多伴痰咳,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五液之主,痰为病之因,亦为病之果,识病之机、索其病本治之,则不中远矣.  相似文献   

10.
痰是一种致病因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更为多见。刘明教授对肺系痰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治痰应为化痰、祛痰为大法,痰祛则病之源自绝。痰是津液留聚所成,津液赖气化以宣通,若气机失调,则津液停积而为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而脾湿是成痰的基础,故理脾化湿为治痰要着;痰治蕴肺,肺气郁滞,不能正常推动血液的运行,可使肺部瘀血,表现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此外,对正气不足,输化无权所致之虚痰,治宜标本兼顾,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传承国医大师沈宝藩"痰瘀同治"之诊疗经验,发扬中医学"因地制宜"特色,在四川地区结合地域因素进行传承、运用。方法通过对川疆两地胸痹证候特点和治"痰"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川疆两地胸痹辨治中治"痰"之异同。结果痰浊是川疆两地胸痹的主要证候要素,川疆两地痰浊成因、特点互有异同。结论辨"痰"治"痰"是川疆两地胸痹辨治中的重要内容,治"痰"亦有许多相同之处,也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痰邪致病在男科临床的病机特点包括:外感六淫,邪聚为痰;嗜酒肥甘,湿聚成痰;七情内伤,气郁为痰;阴虚火旺,火结为痰;宿食不消,食积成痰;久病入络,痰瘀互结;肺脾肾三脏失调,内生痰浊。治疗上,审证求因,根据痰邪致病的病机不同,采用祛邪化痰、燥湿化痰、开郁化痰、滋阴化痰、消食化痰、活血化痰等法,同时重视宣肺、健脾、益肾,以求标本兼治。临证治痰,当根据痰邪多变的特点,四诊合参,治宜从变;区分痰、饮、湿之别,分而治之;掌握痰邪之深浅,治有进退,中病即止;治痰必理气,气顺则痰亦化;追溯痰之本源,勿见痰治痰。  相似文献   

13.
<正>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是致病的因素之一。有关痰的病因病机、临床病症、治法方药,历代多有专论。下面谈谈笔者治痰的点滴体会,请同道指正。一、治其所以生痰之源痰之成因多端,临床上必须探本穷源,审其致病之因而治之。诸如:外邪袭肺,肺失宣降,治节无权,津液聚而为痰者,祛邪宣肺则痰消;火热薰蒸成痰者,清热泻火则痰除;脾虚温胜酿痰者,健脾燥湿则痰无由生;肾虚水泛为痰者,温补肾阳则水不上泛而痰自消;阴虚火旺,灼烁肺津而为痰者,  相似文献   

14.
痰和饮都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 ,两者虽然并称但有所不同。水液病理产物中 ,质地稠厚的叫痰 ,清稀的叫饮。痰不单指呼吸道分泌物由咳嗽咯吐出来的有形之痰 ,而泛指痰饮引起的一类病证 ,如 :瘰疠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而未排出的痰液 ,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的痰称为“无形之痰”,它的形成古人云“积水成饮 ,饮凝成痰”。傅青认为 :“古人所立治痰之法 ,皆是治痰之标 ,而不能治其本也 ,如二陈汤 ,上中下久暂之痰皆治之 ,而其实无实效也。”1 按发病规律将痰分类1.1 初病之痰 :即伤风咳嗽 ,吐痰是也。方用陈皮、半夏、花粉、…  相似文献   

15.
李印珊 《光明中医》2006,21(5):11-13
论述了痰饮的病因病机,明确了病机要点,致病特点、治疗原则和要点.提出见痰勿治痰,只有抓住痰生之因,痰之兼邪及痰在发病中的作用,发病部位才能有效地治痰.  相似文献   

16.
傅山治痰诸法探讨李智①郝海燕②张爱莲③①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太原030012;②山西省儿童医院,太原030010;③山西省岚县中医院035200傅氏认为:“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其本也。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皆不治之,而其实无...  相似文献   

17.
半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为临床常用之药,其药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半夏的功用有降和燥两大特点。半夏之降,可降逆止呕,使阻滞得以开通,使糟粕不能停留;半夏之燥可燥湿祛痰,使痰浊水液化解消散,从而宽中消痞,下气散结等。临床用于多种病证有很好的疗效,现将临证经验总结如下。1 痰症半夏辛温而燥,最善燥湿化痰。半夏治湿痰用姜汁、白矾汤和之;治风痰以姜汁和之;治火痰以竹沥或荆沥和之;治寒痰以姜汁、矾汤放入白芥子末和之。治痰气痞阻配陈皮、白术等。治脾虚痰湿者配茯苓等。风痰配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寒痰配干姜、细辛或生姜、白芥子以温肺散…  相似文献   

18.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指由脑血管源性损伤所致的早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属于中医学"健忘""善忘""呆病"等范畴。关于其发病机制,李英杰主任医师认为与痰浊密切相关,并指出治痰当首辨病性,即辨湿痰、热痰、寒痰;治痰不离调气,气滞者顺气,气虚者补气;治痰必用破瘀。遵湿痰燥之、热痰清之、寒痰温之之旨,因气机郁滞者,主以疏肝行气;因脾肾虚而生痰者,主以温补,不忘治痰之本方为正治。  相似文献   

19.
清代李用粹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痰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黏滞难除,极易走窜,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百病兼生于痰,可以引起咳嗽、哮喘、不眠、眩晕、痫证、癫狂、梅核气、呕吐、噎膈、癥瘕、闭经、不孕症等疾病。治疗"痰"之为病,以治气为治痰开路,以治脾肾断痰之源,使痰无以生。  相似文献   

20.
王志英 《中医杂志》2007,48(2):107-108,115
痰是一种致病因子,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更为多见。周仲瑛教授对肺系痰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治痰应以化痰、祛痰为大法,痰祛则病之原白绝。痰是津液留聚所成,津液赖气化以宣通,若气机失调,则津液停积而为痰,因此治痰必先理气;而脾湿是成痰的基础,故理脾化湿为治痰要着;痰浊蕴肺,肺气郁滞,不能正常推动血液的运行,可使肺部瘀血,表现痰瘀互结,因此治痰常兼治血。此外,对正气不足,输化无权所致之虚痰,治宜标本兼顾,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