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薛国友 《现代养生》2014,(18):45-45
目的:探讨IL-17在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32对健康状况相同的大鼠,随机分组后建立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肝移植手术后取受体鼠的血浆标本和肝组织标本,对比两组受体大鼠的急性排斥反应,并测定两组大鼠的IL-17水平。结果:相较于异基因移植组受体大鼠而言,同基因移植组受体大鼠ALT和TBIL的平均含量更接近正常水平,急性排斥反应较弱。同时,同基因移植组受体大鼠术后IL-17水平明显高于异基因移植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IL-17参与到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过程,临床上可将IL-17水平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衡量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移植受体的急性排斥反应,并及早作出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同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异基因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W istar、SD大鼠。以β-Actin作内参照,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取移植心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观察IL-12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异基因移植组IL-12表达逐渐升高,第7天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IL-12的表达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移植肾组织中补体裂解产物C4d沉积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封闭群W istar及SD大鼠为供、受体,建立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试验组(非治疗组)及对照组(霉酚酸酯治疗组),观察移植术后12周各组移植肾组织学变化及C4d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沉积情况。结果术后12周,试验组出现了明显的慢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及广泛的C4d沉积,与对照组比较病理组织学变化及C4d沉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移植肾组织中C4d的沉积可作为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细胞凋亡及致死基因Fas、Fas配体(FasL)表达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建立近交系SD大鼠与wistar大鼠间原位异体肢体移植模型。实验观察组为异基因组,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对照组为同基因移植组,在Wistar大鼠之间移植。分别进行左腿原位移植术。术后第1,3,5,7d分别取移植肢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电镜扫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肢体中的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肢体中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在术后发生由轻到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实验组的移植物细胞凋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及皮肤基底层细胞;术后第7d因严重排斥使小血管广泛栓塞。异基因肢体移植组的移植物中Fas/FasL表达增高,并与病理学检查及细胞凋亡程度一致。结论Fas、FasL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在大鼠异基因肢体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移植肢体预后及监测排斥反应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上观察移植肾组织的TGF-β1的表达,对比观察青藤碱和亚治疗剂量的环孢菌素A对移植组织的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寻求无肾毒免疫抑制剂治疗上的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建立48个大鼠同种原位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WistarSD),按施加的处理因素不同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1ml.kg-1.d-1,ip)、CsA组(2.5mg.kg-1.d-1,ip)、S+C组(SIN30mg.kg-1.d-1+2.5mg.kg-1.d-1,ip),每组12只,随机抽取6只观察大鼠移植肾受者存活时间,另6只于术后第6d处死,取移植肾组织标本行病理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表达并以BLTDMC-2080超解析病理图文系统进行量化统计.分析SIN协同CsA对大鼠肾移植受者存活时间及对急性排斥反应时的肾组织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受体大鼠均在术后9d以内死亡,平均生存(7.83±0.75)d,SIN(30mg.kg-1.d-1.ip)或CsA(2.5mg.kg-1.d-1.ip)可稍为延长受体鼠存活时间,SIN与CsA(2.5mg.kg-1.d-1.ip)联用后可明显延长受体鼠存活时间至18d以上(25.00±4.65)d;移植肾组织的TGF-β1表达平均阳性面积单位在对照组为(8.39±0.67)%,SIN组为(13.90±1.61)%(F=132.50,P<0.05),CsA组为(15.70±1.91)%(F=254.01,P<0.01),S+C组为(19.58±0.35)%(F=3.99,P=0.06>0.05),SIN与CsA协同对大鼠移植肾组织的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SIN(30mg.kg-1.d-1.ip)对大鼠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与CsA(2.5mg.kg-1.d-1.ip)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SIN的使用可减少CsA的用量从而减轻其对移植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体供肾肾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3例活体供肾肾移植临床资料。结果13对供受者全部存活。所有移植肾肾功能均在术后2~4 d恢复正常,无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受体术后10 d发生急性排斥,抗排斥治疗逆转。人/肾1年存活率100%;13例供体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0 d内出院。结论活体供肾肾移植安全可行,效果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且能缓解肾源短缺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后移植肾组织活检资料,并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亲属活体肾移植65例,其中有血缘的亲属供肾移植63例,夫妻间供肾移植2例。供、受者间HLA配型,1条单倍型相同者55例,2条单倍型相同者7例,5个抗原错配者2例,完全错配者1例。均采取开放手术取肾。供肾热缺血时间1~7m in,冷缺血时间1.5~2 h。术后应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65例中,有15例接受16次移植肾活检,结果4例次为急性排斥反应(Banff分级均为Ⅰ级),3例次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1例合并慢性移植肾肾病,治疗无效,恢复透析;3例次为移植肾退行性病变(其中2例合并急性环孢素A肾毒性损伤),2例减少环孢素A用量,并加用西罗莫司,效果良好,1例将环孢素A转换为西罗莫司,效果不佳,恢复透析;4例次为急性肾小管坏死,采用他克莫司和霉酚酸酯联合用药,并辅以透析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低,但仍应重视术后移植肾组织活检,将被动活检转为主动的计划性活检,以提高亚临床排斥反应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对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的作用。方法随机采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实行肾移植的45对供受者,采用PCR-SSP方法进行HLA-Cw和KIR基因分型,然后依据受者移植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状态分为AR组(16例)和非AR组(29例),分析供受者HLA-Cw和KIR基因型、受者KIR/供者HLA-Cw组合型与受者术后肾移植发生AR反应的相关性,籍此研究KIR及配体HLA-Cw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结果在AR组中受者表达KIR2DL2/2DS2明显低于非AR组(P〈0.05);非AR组中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的匹配几率明显高于AR组(P〈0.05)。结论特定的KIR基因(2DL2/2DS2)以及供受者KIR2DL2/HLA-Cw1、2DL3/HLA-Cw1和2DS2/HLA-Cw1组合型在异基因移植免疫应答中具有传导抑制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8、Scr、BUN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实施肾移植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分为急性排斥组和稳定组;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动态监测分析术前及术后5 d、10 d、20 d血清IL-18、Scr、BUN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18水平为(320.71±246.94)ng/L,高于对照组的(54.93±19.7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5 d的IL-18水平高于术前,术后10 d、20 d的IL-18水平低于术后5 d(P均<0.05);稳定组术后10 d、20 d的Scr、BUN水平均低于术前及术后5 d(P<0.05)。与术前相比,急性排斥组术后5 d、10 d、20 d的IL-18水平升高,Scr水平下降(P<0.05)。急性排斥组术后5 d、10 d、20 d的IL-18、Scr、BUN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结论动态监测肾移植手术患者血清IL-18、Scr、BUN可作为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极佳的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移植肾的活检病理对临床抗排异方案制定的指导效果.方法 选取1998年10月-2005年12月行肾移植手术的51 2例患者,对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具体情况及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中,35例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占6.8%; 31例发生急性细胞型的排斥反应,占6.1%;25例发生中毒性肾病,占4.9%;9例发生急性血管性的排斥反应,占1.8%;6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占1.2%;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及急性细胞型的排斥反应患者率相对更高(P<0.05).结论 移植肾的活检病理对临床抗排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1.
邹静静  陈运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505-2509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模型中肠道组织Toll样受体(TLR)2、4、9表达的影响。方法:出生24 h内Sprague-Dewley新生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组,每组12只。对照组由母鼠喂养,实验组采取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进行造模,治疗组采用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并添加喂养双歧杆菌处理(2次/日,1×108cfu/次)。每日定时称体重做记录,在实验第3天处死新生鼠。用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新生鼠肠道病理变化,RT-PCR方法检测肠道黏膜TLR2、TLR4、TLR9的mRNA表达量。结果:3组小鼠体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体重增长高于实验组及治疗组,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病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及治疗组(P<0.05),治疗组的TLR2 mRNA、TLR9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实验组,TLR4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实验组,这两组的3种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可减轻新生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组织病理变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双歧杆菌能降低肠道黏膜的TLR4表达及增加TLR2、TLR9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信号传导在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胃黏膜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将48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胆总管结扎1d(E1)、3d(E3)、7d(E7)和14d(E14)组,每组8只,胆总管结扎组双重结扎胆总管建立阻塞性黄疸模型(OJ)。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胃黏膜组织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做定量分析。[结果]E1组与E3组间TLR4和TNF-α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7组的表达高于E1、E3、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E14组的表达高于其余各组(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E1、E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黄疸时,TLR4介导的信号传导在胃黏膜损害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谷氨酰胺联合生长激素在肝移植病人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联合生长激素(GH)对肝移植术后病人的蛋白质合成、免疫功能、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等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肝移植病人前瞻性随机分为强化营养组(添加Gln+GH)和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等热量83.68~104.6 kJ(20~25 kcal)/(kg·d)、等氮量0.16 g/(kg·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FTY720对同种异体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以F344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小剂量环孢霉素诱导F344-to-Lewis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实验分为四组,Ⅰ组为对照组,n=7;Ⅱ组为FTY720组,n=8;Ⅲ组为环孢霉素A(CsA)组,n=8;Ⅳ组为FTY720+CsA组,n=8.术后八周行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评分和ELISA法测定血清中移植物细胞因子IL-2,IL-4,IL-6,IL-10以及TNFα,IFNγ的表达.结果 术后八周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评分,Ⅱ组、Ⅳ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改善.但是仅血管硬化评分:Ⅳ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血清(IL-10、IFNγ)与移植物(IL-10),Ⅱ组、Ⅳ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单独使用FTY720或联用CsA具有改善大鼠小肠移植慢性排斥血管硬化以及促进Th1/Th2平衡趋向Th2表达的趋势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n=7)、肾功延迟恢复(n=8)、近期肾功正常(n=27)、长期肾功稳定(n=25)组67例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正常组、长期肾功稳定组,AR组与其它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约3d,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原有基础水平。结论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可以是一种无创的、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方法,并可预测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在肾移植诊断急性排斥反应(AR)和抗排斥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PCR(RT-PCR)方法动态测定AR(7例)、肾功延迟恢复(8例)、近期肾功正常(27例)、长期肾功稳定(25例)的肾移植患者移植前后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水平和AR的关系。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强度依次为AR组、肾功延迟恢复组、近期肾功正常组、长期肾功稳定组,AR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升高时间比临床上出现AR的症状早3d左右,随着AR的逆转,其表达也逐渐降至基线水平。结论定量RT-PCR测定PBL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是一种无创、较敏感的早期诊断肾移植AR的方法,可以预测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鼠及新生大鼠脑中TLR4及细胞因子TNF-α在宫内感染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孕龄17、18天(足月为22.5天)的SD大鼠,每次350μg/kg、连续2天腹腔注射,构建宫内感染大鼠模型(LPS组);对照组孕鼠腹腔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NS组)。观察胎盘和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分别留取孕20、21天及生后1、3、7、14天(P1、P3、P7、P14)的新生大鼠脑标本,检测细胞因子TNF-α、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LPS组新生大鼠脑组织HE染色可见细胞水肿,组织疏松,细胞数减少。蛋白表达结果显示LPS组TLR4明显升高,较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148,P=0.001;LPS组TNF-α较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63,P=0.015。LPS组TLR4、TNF-αmRNA在G20、G21、P1、P3、P7的表达比N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P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LPS感染后TLR4信号途径被激活,诱导炎性因子大量释放,最终导致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术前使用单剂量赛尼哌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将同期行肾移植的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除了治疗组术前使用赛尼哌外,两组病人其余治疗方案均相同。结果 治疗组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在感染及毒副作用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术前单剂量赛尼哌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是经济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介导的免疫功能。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名对照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TLR2的表达。将两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经TLR2配体HKLM刺激后,检测TLR2的表达及TNF-α的分泌。结果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2表达为(1.75±0.50)%、(28.38±13.92)%低于糖尿病组的(2.12±0.84)%、(35.09±12.69)%(P0.05)。HKLM刺激后,对照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2表达为(7.76±2.31)%、(58.74±15.76)%与糖尿病组TLR2表达(4.67±1.54)%、(56.32±16.34)%均有增加(P0.05);HKLM刺激前后,经配对t检验分析,对照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2表达的上调高于糖尿病组(P0.05)。用HKLM刺激对照组、糖尿病组单个核细胞TNF-α的分泌为(83.67±40.87)pg/mL、(40.82±32.52)pg/mL,高于用PBS刺激单个核细胞的(14.32±9.87)pg/mL、(18.36±11.27)pg/mL(P0.05);对照组TNF-α分泌的增加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表达升高,但其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