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的瘟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传染病 ,从明·吴又可《瘟疫论》以后 ,部分医家把瘟疫等同于温病。本文从《内经》、《伤寒论》开始 ,综合各个历史时期中医著作的论述 ,并结合相关疾病 ,阐明瘟疫是有寒热之分的 ,存在寒性传染病 ,认为戾气理论与六气异常致疫理论是互相补充的  相似文献   

2.
再论寒疫     
寒疫与温疫是性质不同的疾病,以疫相称,主要因之所发疾病,无问男女老少,病状相似,能相互传染而引起大流行,不同于一般伤寒和温病。温疫属温病范畴,人较熟知。对于寒疫,今人知之者少,古代医家虽多有论述,但对其认识和治疗仍混同于一般伤寒。对此笔者不揣浅陋,谈体会如下。寒疫最早见于王叔和《序例》,“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气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吴瑭《温病条辨》指出:“世多言寒疫者,究其病状,则憎寒壮热,头痛骨节烦疼,虽发热而不甚渴,时行则里巷之中,病俱相类,若役使者然,非若温病之不甚头痛骨痛而渴甚,故名寒疫耳……不论四时,…  相似文献   

3.
寒疫验案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怀琛 《江苏中医》1995,16(9):21-22
  相似文献   

4.
辨明"疫"的含义,兼剖析"寒疫"的学术内涵,认为"寒疫"包括流行而不传染的"时行寒疫"和流行并传染的"沴疠寒疫"。  相似文献   

5.
寒疫属于疫病范畴,具有强烈的流行性或传染性。先秦时期无寒疫病名,从运气论阐发寒性流行病的发病规律,主张用温燥药物防治;汉唐时期,提出时行寒疫,由非时暴寒引发,提出寒疫传变规律,治疗上采用散寒、清热、攻下法;宋金元时期,寒疫多从伤寒法论治,创立寒疫专方,寒疫方药理论极大发展;明清时期,寒疫成为疫病概念中的一种类型,随着戾气学说的提出,寒疫内涵得到拓展。突破伤寒理法,重视三焦论治,将散寒、除秽、解毒、祛湿、清中、攻下、温经等治法灵活运用于寒疫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香苏散组方精妙,反映了表里同治、津气血并调、三焦兼顾的配方法度。其治疗寒疫的应用历史渊源已久,但在现代疫病中的运用重视不足。根据香苏散治疗寒疫所体现的治疗原则,提出在现代疫病治疗中寒热作为诊疗疫病的两大纲领不应偏废;寒邪郁闭于表,当解散表邪、透邪解毒,以发表法从表去之;寒湿兼挟,当调畅津气血以恢复三焦运行;寒性疠气性毒烈,当取芳香之药以化浊避秽;同时疫病治疗全程当注意汗而毋伤、顾护正气,以期为现代疫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寒疫和SARS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津生 《中医杂志》2003,44(9):716-717
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斗争中,中医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SARS属寒疫对于SARS,首先应该辨别它的阴阳属性。笔者认为,今年流行的SARS属于中医学的“寒疫”,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温疫”。传统中医学认为这类传染病属于“天行”、“时气”、“疫疬”等。其发病之初,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往往具有同一的症状表现。即《诸病源候论》所说的:“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率  相似文献   

8.
9.
从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则治法、方剂和加减变化等方面介绍葛金文教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葛教授认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名为“寒疫”,病因以寒性疫毒为主,兼有风、燥之性;病机及证候表现以外感寒邪六经传变特征为主;治疗当基于伤寒六经理法,观其脉证,随证治之;通过典型病案分析体现基本方剂的灵活运用,处方精巧,疗效显著,可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依据中医外感热病的理论,综合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气候、地域、病因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中医学的“寒湿疫”。本文从中医学“寒湿疫”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证候特点、病机特点和传变规律,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拟定出“寒湿疫”分期治疗原则,强调初期重视疏散寒湿、芳化湿秽;中期宣透郁热、清化痰热、宣畅湿热、通下湿滞,是阻断疫毒深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民间常流行一种对某种病的说法,“阴箭、阴风射了”,即指身体关节或皮肤,肌肉筋骨突然疼痛,局部麻痹,口眼歪斜等,解其意指暗箭、暗风偷袭人之恶,表现突然,伤其筋骨、经络、肌肉,也包括其他部位突然性剧痛,民间一般多用刮痧,局部出现紫色斑,或用针刺某部位穴位,局部放出青紫色血,症状立有改善。《内经》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正气内守,病安从来”,此“虚邪”,“贼风”亦即指阴毒,阴寒贼风。《伤寒例》有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而……,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此寒即指狭义之寒,先有正虚,精气血津及肝肾亏损,易招外邪之袭,一般在半夜睡眠时或有劳损时,或在阴暗潮湿之地,亦在气候突然变化之时,遇风寒毒邪之侵,或为虫毒,  相似文献   

13.
高飞 《环球中医药》2011,4(1):38-39
中医在防治疫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经验,但目前有将各种疫病一概视为温疫,轻忽甚至废用伤寒理法的倾向.温病与伤寒本应互为补充,而不能以温病取代伤寒.依据经典文献和临床实际,可知寒性疫病确实存在.对<伤寒例>提出的"寒疫"加以探讨并重新定义,为应对流感、禽流感、SARS一类流行病做好理论准备.介绍了临床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4.
就"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文与王永炎等进行探讨,论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寒疫",进而认为其"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导性、实用性、可行性有待商榷。从王院士等行文中"寒疫"概念的引入、"寒疫"概念的定义,以及王院士等对《伤寒论》《重订通俗伤寒论》之"寒疫"概念的解读等方面入手,结合新冠肺炎期间的气候状况,参考经典著作进行运气推演,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属中医疫病中的"寒疫"范畴,依据发病时节武汉"多湿""暖冬"的气候特点,认为此新冠肺炎一疫,可参阅热病学之湿温(湿热)辨治,临床初期所见恶寒、头痛、乏力、身热不扬、干咳等症状,实类湿温(湿热)病之表湿(阴湿)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轻型、普通型、危重型分型辨证论治部分,实为现代版的湿温(湿热)病辨证论治提纲。  相似文献   

15.
肝寒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但由于受肝无虚证之说的影响,在临床中常被忽略。此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居多,气候寒冷时多见。我省地处高寒地区,此病发病率较其他地区为高,尤其是40岁以上阳虚体质更易发病。在辩证论治方面,也应分为虚寒、实寒两大类。其实寒为人们所熟知,即寒滞肝脉,而虚寒易被忽略,历代也少有涉及肝寒的虚实分证问题,影响临床疗效。吾试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肾同源"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病例为依  相似文献   

16.
吴怀琛 《四川中医》1996,14(2):11-12
  相似文献   

17.
李梦瑶  李伟伟  王嘉俊 《新中医》2017,49(6):158-160
正小儿咳嗽多为感冒、支气管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所导致的一种主要的临床症状。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防治小儿咳嗽效果肯定。现根据中医学对寒咳的理论分析、临床研究,提出从寒论治小儿咳嗽的思路,具体浅述如下。1小儿寒咳病因病机1.1外寒与内寒外内合邪,两寒相感,内外皆伤,气逆而上行,则发为寒咳。现代医家崔文成指出,寒咳的病因应有内因与外因之分,天气的寒冷、形寒、饮寒是外因;素体肺脾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伤寒与寒疫的关系、历代医家对寒疫特点的阐释及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的分析,提出部分甲型H1N1流感性质属寒疫范畴,对寒疫甲型H1N1流感的治则方药进行了探讨,以期拓宽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陈彦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22-122
冬季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较大且较难以控制,临床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温热的药物往往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寒咳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权  魏成功 《新中医》1997,29(8):59-60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早见于《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论》曰:“五气所病……肺为咳”。指出咳嗽的病变在肺。但“寒咳”一词见于《诸病源候论》“咳嗽者,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嗽也。”书中将咳嗽分为10种,有风咳、寒咳、久咳等之分,对后世影响很力[1]。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咳嗽篇》中指出“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故初起必须发散,而又不可过散。不散则邪不去,过散则肺气必虚,皆令缠绵难愈”。寒咳多发于儿童、年老体弱及感受外邪者。咳嗽以夜间为甚,遇风寒则加重,得温则减。若辨证准确,每收桴鼓之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