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铝中毒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铝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测定10例正常者血铝水平;对111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浆铝水平进行普查,发现血铝高于正常者93例,其中22例血铝大于200μg/L,余71例做去铁胺(DFO)试验,DFO试验阳性者13例,将其35(22 13)例患者分为两组。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并观察血浆铝清除率。结果铝中毒占透析患者的31.53%;用DFO治疗3个月获得满意疗效,经3年随访及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铝水平明显下降。结论DFO试验有助于铝中毒的诊断,并需做多次血铝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铝中毒应早期诊断和治疗,应用小剂量DFO治疗安全可靠,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去铁胺(DFO)是一种铝和铁的整合剂,它能有效地增加这些金属在透析中的去除。在治疗铁、铝过量的疾病中已取得肯定疗效。但过去曾有血透(HD)病人应用DFO后产生听觉毒性的个别报告。为了解HD病人接受DFO治疗后出现的视觉和听觉毒性的发生率和特点,作者对41例血透病人进行了长期观察。病人和方法在18个月内,对41例(男21、女19、平均年龄63岁)接受DFO治疗的HD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HD时间5~189个月,平均94个月。19例和22例病人分别采用铜玢膜,聚丙烯腈膜透析,无一例服用过对视、听觉功能有影响的药物。DFO的剂量为10~40mg/kgBW,3次/周,于每次血透最后1小时内经静脉端输入,在治疗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和接受肾移植的病人均可有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下称甲旁亢),其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年来对此已有不少研究及报道,现作一综述。尿毒症病人继发性甲旁亢发生率和发病杌理用低铝透析液作长期血液透析(血透)的病人中,根据骨活检发现继发性甲旁亢的发生率高达67%,骨软化为23%。由于低血钙长期刺激甲状旁腺,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旁腺增生。此外,血清PTH增高的另一原因可能是肾衰竭末期的肾和肝对PTH的分解代谢能力降低。尿毒症中发生低血钙的机理则是血磷酸盐过多和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偶氮显色定量法检测维持性血透病人的血内毒素水平,并系统地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供给系统进行了微生物学调查和内毒素测定。结果发现40%的病人存在内毒素血症;透析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血内毒素浓度增加,其血浓度增加与透析后体温及血β_2-微球蛋白升高显著相关;血内毒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透析液中的内毒素反滤入血,高通量膜透析内毒素的反滤量显著大于低通量膜;透析水处理系统和血透机内以及透析液(特别是碳酸氢钠透析液)存在较严重的细菌污染,反渗透水无明显细菌和内毒素污染,血透机热消毒法消毒效果较可靠。  相似文献   

5.
不同钾浓度的透析液在维持性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钾的异常时有发生 ,我院血透室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钾浓度的透析液 ,目的是避免高血钾或低血钾及血钾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 ,使透析顺利进行。通过对 5 0例 130 0次透析患者的调整 ,观察 ,总结疗效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对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4月在我院透析中心治疗的患者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5岁~ 6 7岁 ,平均 4 2岁 ;透析时间 2个月~ 3年 ,我们将根据病人的血钾生化指标与自觉症状 (自述有无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尿量的多少 )进行调整。2 方法 我们将透析液含钾浓度分为两种 ,…  相似文献   

6.
目前认为,来自制备透析液的自来水中的铝是透析性脑病和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的主要原因。Elliott和Macdugall首先观察到,在这些问题发生之前,先有严重贫血,其后即确定此种贫血是小细胞贫血,不是缺铁所致。在我们以前的长期透析病人中,透析性脑病、骨软化症和伴发的小细胞贫血之发病率较高,他们所用的透析液均由含铝量较高的非治疗用自来水制得。我们对15例从A透析区转到B透析区治疗的病人作了前瞻性研究,检查他们的血相和血铝含量。B透析区用以制备透析液的水均经去离子处理,使铝含量降低。我们发现在A透析区治疗的病人,血清铁蛋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功衰竭时进行血液净化(purification)的主要目的有4:1)去除可能引起尿毒症的有毒物质;2)排出钾,治疗或预防高钾血;3)输入碳酸氢盐,控制代谢性酸中毒;4)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和钠。现有净化血液的主要手段有:1.间歇性腹膜透析(IPD),2。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3.血液透析(HD),4.间歇性血滤(IF)。最近又发展起了一种连续动静脉血滤,所有这些方法用在急性肾衰时都有其优缺点(见附表) 在这些方法中,排出血液溶质的主要机理是透析和滤过。透析是指溶质分子从血液穿过一种半透膜扩散到透析液中去。溶质分子沿着浓度梯度方向作净移动。为维持这一梯度,避免溶质清除率的下降,必须不断地更换透析液。血滤则是依赖水力学诱导产生血的超滤下的大量流动体带走溶质。血滤不需要透析液,也不依靠弥散过程。它废弃了超滤,而是在超滤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HO)病人血中氟的浓度高于持续性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作者发现血清中氟通过铜仿膜完全超滤(99%±4%)。在HD时氟的含量发生急骤变化,这与透析开始时血浆中氟同透析液中氟的梯度有密切关系。当透析液中氟的含量低于开始透析时血中浓度时,血中氟的浓度降低。相反,当透析液中氟的含量高于开始透析时血中的浓度,血氟的含量增加。在  相似文献   

9.
长期给予结合磷的铝制剂及/或因透析液中含有铝可引起铝在慢性肾衰血透患者中的蓄积。铝负荷过多可引起抗维生素D的骨质软化症、脑病和贫血。在这些患者中,血清铝浓度常增高。但对血透患者测定血清铝的意义和区分有无铝中毒尚不能肯定。 Gilli等发现血清铝浓度不能反应铝摄入的累积量,且无助于判断铝蓄积的危险。Gundy等认为血清铝浓度超过7μmol/L(18.9μg/d1)将提示有铝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透析液与腹膜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 (PD)目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PD病人 ,葡萄糖透析液 (浓度一般为 1.5 0 %~4.2 5 % )可引起腹膜纤维化。近年来大量研究已证实 ,PD时腹膜间皮细胞直接浸泡于这种高糖透析液中 ,高糖可抑制间皮细胞生长 ,影响其修复和代谢功能 ,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 ,这些均与PD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发生有关。本文拟就葡萄糖透析液对腹膜间皮层完整性的影响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规律性血透尿毒症患者80例分为血液透析应用rHuEpo者(HDepo组,n=43例),血液透析不应用rHuEpo者(HD组,n=37),根据血压情况两组再分为HDepo高血压亚组(HDepo-1组,n=23)、HDepo血压正常亚组(HDepo-2组,n=20)和HD高血压亚组(HD-1组,n=19)、HD血压正常亚组(HD-2组,n=18).另选尿毒症未透析患者20例(NHD组)、健康对照组20例(CON组,n=20).HDepo组患者均接受rHuEpo治疗3个月以上,用比色法测定血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AngⅡ水平.结果:(1)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ET-1、AngⅡ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与尿毒症未透析者比较,血清NO水平较未透析者低,血清ET-1、AngⅡ水平较未透析者高(P<0.05).(2)HDepo组经rHuEpo治疗3月后,血NO水平降低,血清ET-1、AngⅡ水平增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3)用rHuEpo治疗后,HDepo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HD组高(P<0.001),血压增高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清ET-1、AngⅡ浓度的增高有相关性.结论:rHuEpo可使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水平降低、血ET-1、AngⅡ水平增高,rHuEpo所致高血压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清ET-1、AngⅡ浓度的增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透析液与腹膜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膜透析(PD)目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在PD病人,葡萄糖透析液(浓度一般为1.50%~4.25%)可引起腹膜纤维化。近年来大量研究已证实,PD时腹膜间皮细胞直接浸泡于这种高糖透析液中,高糖可抑制间皮细胞生长,影响其修复和代谢功能,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这些均与PD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发生有关。本文拟就葡萄糖透析液对腹膜间皮层完整性的影响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长期使用低钙透析液对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规律性腹透患者使用低钙腹透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规律性 随访的患者中选择高血钙和(或)高血磷,iPTH<150 pg/ml的患者25例,改用Baxter PD4透析液 (钙1.25 mmol/L,其余成分不变),同时增加碳酸钙用量。使用低钙透析液期间每1~2个月检测 血总钙、血磷、iPTH和血白蛋白,同时观察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有何不适。结果 在使用标准钙 透析液的1年中,血钙浓度逐渐升高,血iPTH逐渐下降,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换用低钙透析液 治疗后,第1个月的血钙值明显下降(P<0.05),且维持在正常范围。腹透治疗开始时每日碳酸 钙(2.83±0.53)g,低钙透析液治疗后每日碳酸钙为(3.57±0.74)g(P<0.05)。治疗后2个月和3 个月,血磷浓度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TH值同样在第1个月时显著升高(P <0.05),以后未观察到再进行性升高,并维持在200 pg/ml左右。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前后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在整个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治疗2周后出现低钙,iPTH升高明显而停用低钙透析 液。其余患者能很好地耐受低钙透析,没有低血压、抽搐等情况发生。结论 在高钙、高磷、低转 运骨病的腹膜透析患者中使用钙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同时注意钙的补充,有助于 钙磷代谢和骨病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血透(HD)治疗可由于铝(AI)的积聚引起透析脑病、抗维生素D软骨病和小红细胞性贫血。本文采用能量弥散X线分光计测定法检测未期肾衰(ESRF)HD患者皮肤AI分布。既经认为AI几乎不被吸收,因此很少引起对机体的危害,近年来由于人工肾的广泛应用,许多严重疾病均由于HD患者血AI增高所引起。本文HD组病人皮肤AI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透析组是由于HD组的所有病人都服用氢氧化铝凝胶,且经胃肠道吸收而透析液中不含A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对尿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及酸碱、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尿毒症患者29例作为治疗组,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hign flux hemadiafileration,HFHDF)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均接受1次HFHDF治疗,透析滤过过程中平均置换液流量为125~150 ml/min,置换液总量为30~40 L,透析超滤量为2.0~4.0 L,血流量为250~300 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治疗时间4 h。所有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其血管通路构建采用内瘘或颈内长期留置法留置导管,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观察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umin,Alb)、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电解质及二氧化碳结合力(carbon dioxide combining power,CO_2CP)。另选择体检健康的志愿者25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将尿毒症患者及健康组的血标本与白色葡萄球菌孵育30 min后,油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情况,并计算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其余项目送至我院检验科检测。结果尿毒症患者HFHDF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均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高于健康组(P0.05),而吞噬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患者HFHDF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及CO_2CP、补体C3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BUN、SCr、β_2-MG、K~+、P~-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低于健康人水平。HFHDF治疗能有效清除小分子和中分子物质,并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提高尿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人们对尿毒症病人血液和组织稀有元素含量作了广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未经透析的慢性肾衰(CRF),或经反复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衰(ESRF)病人。研究测出的最明显异常是血和组织中铝积蓄。人们把铝含量升高与发生透析性痴呆和骨病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透析过程中血钙的影响,为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的个体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根据使用不同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25 mmol/L(DCa 1.25组)、1.5 mmol/L(DCa 1.50组)和1.75 mmol/L(DCa 1.75组)的透析液进行单次血液透析治疗,每次透析4 h,3组所用透析液除钙离子浓度不同外,其他透析液主要成分组间无差别。分别检测每组透析前、后及下一次透析前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钙、血磷等生化指标,同时监测单次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结果对患者透析前基线数据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透析前iPTH水平为(458.7±408.2)ng/L、血钙(2.2±0.2)mmol/L、血磷(2.1±0.6)mmol/L、钙磷乘积(57.4±18.9)。iPTH、血钙、血磷达标率分别为53.8%、46.3%,25.0%;透析患者普遍伴有低钙血症(占48.8%)、高磷血症(占71.3%)和高甲状旁腺素血症(占23.8%)。单次透析治疗结束后的血钙水平分别为DCa 1.25组(2.27±0.20)mmol/L、DCa 1.50组(2.53±0.21)mmol/L、DCa 1.75组(2.51±0.20)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2,P0.01)。与透析前相比较,3组透析后血钙浓度较透析前均有所增加;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扣除透析前血钙浓度的影响因素后,DCa 1.25组血钙平均增加量最小。单次透析结束后血钙达标率分别为65.4%(DCa 1.25组)、48.1%(DCa 1.50组)、58.8%(DCa1.75组);透析结束后高钙血症的发生率DCa 1.75组(占41.2%)与DCa 1.50组(占51.9%)明显高于DCa 1.25组(占19.2%)。三种透析液对透析患者的血磷、血压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治疗,对透析后血钙浓度的影响最小、血钙达标率最高、高钙血症的发生率最低;与钙离子浓度分别为1.50 mmol/L和1.75 mmol/L透析液比较,钙离子浓度1.25 mmol/L更接近人体生理离子钙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对尿毒症并发脑梗塞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尿毒症并发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用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Cys C及临床症状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MMP-2,MMP-9,vWF(试剂盒采用RDSystem,USA)。用放射免疫法测胱抑素C,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照组、治疗组MMP-2、MMP-9、vWF、Cys C平升高(P0.05)。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MMP-2、MMP-9、vWF及Cys C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因MMP、vWF和胱抑素在尿毒症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腹膜透析液添加尿激酶可能通过降低MMP-2、MMP-9、vWF及Cys C,对尿毒症并发脑梗死的早期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低透析液钙浓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骨代谢异常(CKD-MBD)各项评估指标和相关药物使用的影响,初步了解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的适用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门诊透析患者在透析液钙浓度由1.5 mmol/L调低为1.25 mmol/L后的1年中的临床资料,比较透析液钙浓度调整前后血清钙、磷、甲状旁腺素(PTH)、碱性磷酸酶等CKD-MBD评估指标的检测值和达标情况以及钙剂和骨化三醇的使用剂量。依据基线PTH值对CKD-MBD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评价低钙透析液对各组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81例透析患者,透析液钙浓度降低后血钙和血磷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TH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高(P0.05)。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使用1年后和使用前比较,血钙和血磷的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H达标率由56.1%下降至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液钙浓度调整后患者每周的碳酸钙使用剂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骨化三醇的使用量由(1.87±1.09)μg/周明显增加为(2.62±1.26)μg/周(P0.05)。不同PTH基线值分组的患者对1.25 mmol/L钙浓度透析液的反应不同,基线PTH300 ng/L的分组在药物调控后有59.5%患者PTH值高于目标值上限,较基线情况明显增加(P0.05)。结论 1.25 mmol/L钙浓度的透析液相较于1.5 mmol/L钙浓度的透析液对血清钙和磷的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可引起PTH的升高,诱发或加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高转运性骨病;基线PTH值较低的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后可能获益更多,为更适宜人群。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11例进行间歇性腹膜透析的慢性尿毒症病人中,研究了庆大霉素的腹膜清除率。其做法是,在临床取得透析预期效果并稳定之后,将庆大霉素溶于100ml的葡萄糖溶液中在30min内缓慢地静脉输入。在透析周期的中点取血样。用酶免疫技术测定血清中的药物含最。以CLTC(G)—Ke,Vd推算庆大霉素的全身清除率CLT(G),其中Ke为病人的药物消除速率常数,Vd为分布容积。以LPDC(G)=Uv/p推算该药的腹膜清除率[LPDC(G)],其中U和p分别代表透析液和血清中的药物浓度,V代表透析液的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