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结合戒断体征的观察从分子水平研究吗啡依赖和戒断机理及丁丙诺啡对吗啡戒断的影响。方法··:观察吗啡戒断及经丁丙诺啡治疗大鼠的戒断体征 ;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其垂体阿黑皮源(POM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丁丙诺啡能有效减轻或消除戒断体征,吗啡依赖及戒断时大鼠垂体POMC -mRNA含量下降,丁丙诺啡对其影响不大。结论··:吗啡依赖和戒断抑制大鼠垂体POMC基因表达,丁丙诺啡能纠正吗啡躯体依赖,但从基因水平看丁丙诺啡可能也具有依赖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影响与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吗啡依赖、戒断的大鼠模型 ,测定大鼠血浆中尿酸及腺苷脱氨酶 (ADA)含量 ;各组织中的腺苷脱氨酶含量以及大鼠脑顶叶、肝脏、小肠和肌肉组织中腺苷脱氨酶的基因转录产物。结果 :吗啡给药大鼠血浆尿酸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吗啡给药及戒断期间 ,大鼠血浆ADA水平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吗啡给药组大鼠脑顶叶、肝脏、小肠和肌肉组织匀浆中的ADA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P <0 0 5 ) ,而在自然戒断期间 ,上述各组织ADA含量较给药组有所下降 ;吗啡给药 3d组大鼠脑顶叶、吗啡给药 7d组大鼠肝脏、小肠和肌肉组织中ADA的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除肌肉组织外 ,在自然戒断期间 ,上述各组织ADA的基因表达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加强可能是吗啡的基本作用 ,也可能是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甲氧氯普胺对小鼠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对吗啡身体依赖性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模型,以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分别在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前或后给予不同剂量的甲氧氯普胺,观察其预防性给药和急性给药产生的影响。结果·· :甲氧氯普胺急性给药(20 -80mg·kg-1,ip)吗啡依赖小鼠跳跃次数显著减少 ,体重下降加剧 ;预防性给药 (5-20mg·kg-1,ip)小鼠跳跃次数减少 ,但无统计学意义 ,体重下降有显著性改善。结论·· :甲氧氯普胺可缓解吗啡依赖小鼠的部分戒断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身体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抑制吗啡戒断反应的作用及其与脑脊液(CSF)和血浆中cAMP含量的关系。方法··:建立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模型 ,脑室插管及放免测定吗啡依赖大鼠CSF和血浆中cAMP含量。结果·· :(1)MT对大鼠吗啡戒断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吗啡依赖大鼠CSF中(20.07pmol·ml-1±s4.62pmol·ml-1)和血浆中(76.40pmol·ml-1±s8.71pmol·ml-1)cAMP含量均低于正常大鼠,P<0.01 ;吗啡戒断大鼠CSF中(38.19pmol·ml-1±s6.62pmol·ml-1)和血浆中(96.65pmol·ml-1±s5.32pmol·ml-1)cAMP含量则明显高于吗啡依赖大鼠,P<0.001;(3)MT可使吗啡戒断大鼠CSF中(23.28pmol·ml-1±s4.10pmol·ml-1)和血浆中(61.72pmol·ml-1±s3.49pmol·ml-1)cAMP含量明显降低,P<0.01和P<0.001。结论·· :MT可抑制大鼠吗啡戒断反应 ,并与MT降低CSF和血浆中cAMP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甲氧氯普胺脑室给药对吗啡依赖小鼠戒断症状的影响以及腹腔给药对小鼠不同脑区cGMP含量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 (sc)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小鼠实验模型 ,在纳洛酮催促戒断前 30min侧脑室微量注射甲氧氯普胺 ,观察其急性给药对吗啡依赖性戒断症状的影响 ;用放射性免疫法观察腹腔注射 (ip)甲氧氯普胺对吗啡依赖小鼠小脑、大脑皮层、海马及丘脑四个脑区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 :甲氧氯普胺 (1 0mg·kg- 1 )可有效抑制纳洛酮催促的吗啡依赖小鼠的跳跃反应 (P <0 0 1) ;吗啡依赖小鼠四个脑区中cGMP含量均低于正常鼠 (P <0 0 1) ,甲氧氯普胺急性给药 (2 0mg·kg- 1 ,ip)可使吗啡依赖小鼠cGMP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是甲氧氯普胺抑制吗啡依赖小鼠戒断跳跃反应的主要作用部位 ;脑区cGMP水平的恢复作用可能是其抑制吗啡戒断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垂体催乳素 (PR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及放射免疫分析。结果 :吗啡依赖组及戒断组大鼠垂体的PRLmRNA含量降低 ,戒断 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吗啡依赖组及戒断组血清PR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后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吗啡依赖及戒断显著影响大鼠垂体PRL的基因表达 ,表现为转录功能的下降和可能直接刺激催乳素的合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7.
吗啡在基因水平对脑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吗啡对大鼠脑组织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寻找吗啡依赖相关的调控与效应基因。方法: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测定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丘脑及颞叶脑组织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mRNA的含量变化。结果:核酸分子杂交密度扫描结果显示吗啡依赖、急性及慢性戒断时大鼠丘脑及颞叶脑组织HGPRTmRN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结论:吗啡能明显抑制丘脑及颞叶脑组织HGPRT的基因表达,提示吗啡可能通过调控脑核苷酸代谢的关键酶,影响脑核苷酸及核酸代谢。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采用剂量递增方式皮下注射吗啡5d的大鼠,经过川芎嗪处理30min后,用纳洛酮催促,在停用吗啡后不同时间里观察评定戒断症状分值。结果··:川芎嗪明显减轻戒断症状和体重下降。结论··:川芎嗪能明显抑制吗啡依赖大鼠的戒断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细胞钙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评价阿片依赖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纳洛酮催促戒断研究:20只大鼠,单次注射吗啡后1小时注射纳洛酮。评价大鼠戒断症状,同时应用HPLC-UV方法测定血浆中吗啡和M3G浓度。自然戒断研究:97只大鼠,吗啡组以剂量递增法给药28天,于最后一次给药后,评价大鼠自然戒断症状和血浆中吗啡以及M3G的含量。急性给药催促戒断的戒断症状未观察到性别差异。自然戒断后身体戒断症状存在性别差异,雄鼠重于雌鼠(P〈0.05)。在急性给药实验和慢性给药实验中,吗啡的Cmax雄鼠比雌鼠含量高,M3G的Cmax雌鼠比雄鼠含量高。吗啡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急性给药实验和慢性给药实验中存在性别差异。成瘾大鼠自然戒断后身体戒断症状的程度和血浆中吗啡、M3G浓度以及M3G/MOR的比值相关。  相似文献   

10.
粉防己碱对大鼠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钙拮抗剂粉防己碱 (Tet)对大鼠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剂量递增法形成吗啡依赖模型 ,用纳洛酮催促戒断 ,戒断症状按柳田知司评分法给予评分。结果··:吗啡阳性组戒断症状分值为26.5±s7.1;Tet(30mg·kg-1) +吗啡组和Tet(60mg·kg-1) +吗啡组的戒断症状分值分别为 :11.7±s4.6、6.6±s4.3 ,与吗啡阳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01)。结论··:Tet能抑制吗啡大鼠依赖的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PNS)对吗啡戒断大鼠海马组织CaMK Ⅱ活性及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PNS抑制吗啡戒断症状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剂量递增法建立大鼠吗啡躯体依赖模型(MOR组),采用腹腔注射(ip)纳洛酮建立催促戒断模型(NAL组),大鼠在给予吗啡的同时,采用3种不同剂量PNS(100、200、400mg·kg-1)进行灌胃(ig)。应用放射酶法测定CaMK Ⅱ活性,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结果:(1)MOR组CaMK Ⅱ活性降低,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升高;(2)NAL组CaMK Ⅱ活性和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3)PNS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所引起CaMK Ⅱ活性和CaMK Ⅱα亚基蛋白的升高。结论:PNS可能通过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所引起的CaMKⅡ活性和CaMK Ⅱα亚基蛋白表达的升高来缓解大鼠吗啡戒断症状。  相似文献   

12.
吗啡依赖大鼠纹状体内神经甾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吗啡躯体依赖、精神依赖和戒断对♂大鼠纹状体内神经甾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鼠纹状体和血浆中脱氢表雄酮(DHEA)及其硫酸酯(DHEAS)、孕烯醇酮(PREG)及其硫酸酯(PREGS)和别孕烯醇酮(AP)的含量。结果:(1)与纳洛酮对照组比较,纳洛酮催促吗啡戒断大鼠的纹状体内PREG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中PREG、AP、DHEAS和PREGS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DHE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2)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吗啡精神依赖大鼠的纹状体内DHEA和PREG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中DHEA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可影响大鼠纹状体内某些神经甾体的水平,表明神经甾体可能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吗啡处理和吗啡戒断对大鼠血清中ACTH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血清中ACTH及皮质醇的浓度;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研究下丘脑糖皮质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1)吗啡依赖组大鼠血清中ACTH及皮质醇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戒断d1大鼠血清ACTH浓度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清皮质醇的浓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戒断d7大鼠血清ACTH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仍略高于对照组(P<0.05);(2)吗啡依赖组大鼠下丘脑GR基因表达水平下降(P<0.05),戒断组大鼠GR的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吗啡类物质的长期使用可以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素分泌功能及GR的基因表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马是与阿片类物质依赖发生密切相关的脑组织之一。目前对海马组织参与阿片类物质依赖产生的机理仍缺乏认识。我们的研究发现,吗啡处理可通过改变cAMP/PKA信号通路调节海马神经元Na+,K+-ATPase活性,慢性暴露小鼠于吗啡可导致海马神经元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以前的研究表明,Na+,K+-ATPase活性下降引起的神经元去极化参与了吗啡耐受和依赖作用的形成。另一方面,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慢性吗啡处理可引起小鼠海马组织中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或辅酶表达显著降低,导致海马组织糖代谢功能的削弱。深入的研究表明海马组织糖代谢功能障碍参与了吗啡依赖的形成。因此,抑制海马神经元Na+,K+-ATPase活性和降低海马组织中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或辅酶表达可能与慢性吗啡处理引起的小鼠吗啡依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可卡因 -苯丙胺调节转录肽 (CART)mRNAs在慢性吗啡处理后大鼠的下丘脑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PT -PCR克隆CART基因 ,用原位杂交观察慢性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中CARTmRNAs的表达。结果··:在视上核 (SON)和室旁核 (PVN) ,正常组的CARTmRNAs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4.2±s14.3和85.3±s34.6 ,慢性吗啡处理组分别为63.8±s18.2和118.5±s55.0 ;纳洛酮可阻断慢性吗啡处理引起的CARTmRNAs阳性细胞数的增加,与吗啡依赖组相比分别减少34.0 %和58.6 %。结论·· :CART可能参与吗啡依赖的形成;由于中枢CART的增加可明显抑制动物的进食行为 ,降低动物的体重 ,因此下丘脑CARTmRNA的增加可能与吗啡依赖形成过程中进食行为的减少和体重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