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瑞福 《天津医药》1998,26(1):17-19
观察1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的影响。将病人分为3组。AMI前48小时内发生心前区疼痛,既往无心绞痛发作史的59例为Ⅰ组。AMI前48小时内有心前区疼痛,既往有心绞痛发作史的38例为Ⅱ组。AMI前无心前区疼痛的18例为Ⅲ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CPK峰值、AMI部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死亡率的影响。结果:CPK峰值差异有显著意义(Ⅰ组与Ⅱ组比较q=10.89,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q=18.51,P<0.01。Ⅰ组与Ⅲ组比较q=11.26,P<0.01)。AMI部位差异无显著意义(单壁与≥2壁X~2=4.07,P>0.05)。心律失常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1)。心力衰竭差异无显著意义(3组间P>0.05)。心源性休克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1)。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意义(3组间比较P<0.05)。结论:支持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概念,提示对无缺血预适应的AMI病人应更加严密的监护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3.
韦焕能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96-2296
反复、短暂的缺血刺激使心肌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产生的耐受现象被定义为缺血预适应(IP),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多次短暂心绞痛发作起到IP的效果。本文探讨AMI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对AMI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128例初次急性心肌梗死者按梗死前心绞痛发作的不同时期分为近期组(Ⅰ组,40例)、远期组(Ⅱ组,14例)、远及近期组(Ⅲ组,38例)和无心绞痛发作组(Ⅳ组,36例)。分别观察心肌酶峰值、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表明,梗死前不同时期心绞痛发作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近期较明显,远期心绞痛发作只有同时合并近期发作时才对AMI产生明显有效的影响,其机理可能和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对心肌梗塞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梗塞前有无心肌缺血分为 IP组、P组。结果 :IP组心肌梗塞范围、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 P组 ,而心绞痛及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 P组。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作用表现在限制了梗塞面积的扩大 ;维护梗塞后心脏功能 ;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熊焰  沈庆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86-1086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发作心绞痛(AP)可使心肌处于缺血预适应(IP)状态,从而对冠状动脉阻塞后的严重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51例老年AMI,探讨AMI前心绞痛对老年AMI近期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1990年1月~200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51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71.94±6.22)岁,AMI的诊断标准:(1)典型胸痛史;(2)心电图有典型ST-T上抬和T波改变或伴有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3)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有动态变化(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倍),除外影响心肌酶谱改变的疾病。1.2方…  相似文献   

7.
张梅  黄体钢 《天津医药》1999,27(3):135-13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48小时内的心绞痛发作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71例急性心肌梗死前48小时内有心绞痛组378例,梗死前无心绞痛493例,对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生心绞痛组的心肌梗死范围较小,住院期间病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的发生率均低于梗死前无心绞痛组。末溶栓组和溶栓未再通组,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者的近期预后较无心绞痛者好,而两组溶栓冠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96例患者按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心绞痛史分为A、B两组,A组有心肌缺血,心绞痛,B组没有心肌缺血,心绞痛。结果:4例内心肌酶学峰值,心律失常,左心衰竭,休克,死亡率A组均低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可提高心肌持续性缺血的耐受力,保护心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和冠脉再通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54例,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50例。均于入院后测定心肌酶谱、择期行冠脉造影,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峰值,两组冠脉造影血管再通的情况,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结果缺血预适应组(IP组)的患者的CK,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P〈0.01)。心功能不全、心衰、梗死后心绞痛明显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冠脉再通情况明显高于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的程度,促进冠脉的再通。  相似文献   

10.
陆凤翔  张权 《江苏医药》1999,25(10):775-775
本文对比分析106例心肌梗塞前24~72小时内有心绞痛与118例无心绞痛患者急性心梗(AMI)后临床资料,以了解梗塞前一定时间心绞痛对AMI面积、梗塞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及病死率的影响,从而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象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本院住院AMI(诊断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患者。根据AMI发病前24~72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A(梗塞前。已绞痛组)、B(无梗塞前心绞痛组)两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附表。方法两组患者治疗状况相似,入院后查心肌酶谱,每4~6小时查酶谱共3~4次,选取肌酸…  相似文献   

11.
高茂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274-227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治疗组,无B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证耋早期三用蓓他乐克,对照组,未使用倍他乐克,常规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减少,恶性程度降低.平均消失天数提前(P〈0.001)。结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减少室性心律失常,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心内科收治的30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钙通道拮抗剂、他汀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片,连续治疗2周,对患者进行运动耐量测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运动耐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耐量观察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心绞痛患者心肌能量代谢,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提高运动耐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NSTEMI组 44例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组 10 6例。详细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冠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检查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左心室功能和冠脉病变特点。结果 NSTEMI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有陈旧心肌梗死和 (或 )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多于STEMI组 ,其冠脉多支病变、严重不完全闭塞病变多见 ,但其左心室功能优于STEMI组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适应和侧支循环建立在NSTEMI患者的心脏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选择胸痛发病6 h内并确诊为ST段抬高的AMI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发病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史,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溶栓后,测定CK、CK-MB、EF以及住院期间发生左心衰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梗死前48 h内有心绞痛病史的患者有较低的CK、CK-MB峰值活性,住院期间泵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且EF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心肌延迟相预适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心肌延迟相预适应的物质可分为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传发  马礼坤  李家保  宋宇 《安徽医药》2014,(11):2163-2165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40岁)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年轻心肌梗死患者22例作为年轻组,随机选取同期年龄〉40岁且完成冠脉造影的心梗患者4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结果年轻组患者严重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照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年轻组患者(P〈0.05)。年轻心梗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而多支受累者在对照组患者中多见(P〈0.01)。年轻组患者心肌梗死发作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明确诱因、典型胸痛症状及STEMI心电图征象。与对照组相比,年轻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是年轻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心梗具有更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征,且单支病变较多,预后较老年患者佳。  相似文献   

17.
张捷  刘新  李爱军  李南  韩静  孙涛 《中国医药》2010,5(6):492-493
目的 对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12例因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内科治疗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正常或仅管腔不规则,其中2例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经3~6个月随访这2例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院外曾多次发作胸痛伴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抬高,喷服硝酸甘油缓解,余患者规律服用药物再无胸痛发作.结论 冠状动脉痉挛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对常规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甘油无效,对此类患者介入治疗尚无明确指征.对药物强化治疗无效、有反复缺血症状患者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可能是有益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 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β- 体阻滞剂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于即刻给予氨酰心安(12.5~25mg/d)或美多心安(25~50mg/d),余治疗相同。10~14d后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的时域指标SDNN SDANN rMSSD PNN50、散点图指标VLI VAI的变化。用配对t检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进行改良后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间第一救治时间、进一出急诊室时间、溶栓时间、出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有效的缩短了救治时间,使得救治效果更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临床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IP组和无IP的对照组。结果IP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Ko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限制梗死面积的扩大,维护梗死后心功能,降低泵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