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中抗β2糖蛋白1(抗β2GP1)抗体在狼疮性肾炎(L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45例LN患者和45例RA患者血清中抗β2GP1抗体及抗心磷脂(CL)抗体水平。结果抗β2GP1抗体在LN中的阳性率为42.2%,显著高于在RA中的阳性率(6.7%),但在LN和RA中抗β2GP1抗体和抗CL抗体的表达均没有相关性;抗β2GP1抗体与LN病情活动性无相关。结论血清抗β2GP1抗体在LN和RA患者中均有表达,但与LN的相关性更强,联合检测抗β2GP1抗体和抗CL抗体能显著提高抗磷脂抗体在LN和RA中的阳性率,并提高抗CL抗体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间接ELISA法对4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抗β2糖蛋白Ⅰ(β2GPⅠ)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亚型进行测定并相互比较,分析其在APS—SLE中可能的临床意义,探讨SLE患者抗β2GPⅠ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亚型与血脂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2006年8月至2007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SLE患者血液标本41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ACA及aβ2GPⅠ水平,同时检测ds-DNA抗体、TG、CH、APTT、PT等相关指标。结果:①41例SLE患者中aβ2GPⅠ升高者10例(24.4%),ACA-IgG阳性者20例(48.8%),ACA-IgA阳性者7例(17.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0.001或〈0.05);②10例aβ2GPⅠ阳性SLE患者中有4例同时存在ACA阳性,其中3例为同时ACA-IgG、ACA-IgA阳性,1例为ACA-IgG阳性。41例SLE患者aβ2GPⅠ阳性率与ACA-IgG、ACA-IgA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③伴有继发性磷脂综合征的SLE和无继发性磷脂综合征SLE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①41例SLE患者ds-DNA抗体、TG、CH、APTT、PT与抗β2GPⅠ抗体和ACA亚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与ACA-IgA存在正相关,r=0.66,p〈0.05;APTT与ACA-IgG存在负相关,r=-0.313,p〈0.05。结论:结果提示抗β2GPⅠ抗体可作为SLE继发APS的诊断指标,但若联合ACA检测将会提高检出率从而降低漏诊率;虽然ACA-IgG的存在将会导致凝血瀑布反应,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及ACA-IgA可能与其靶抗原β2GPⅠ结合,造成胆固醇堆积;或β2GPⅠ发挥其天然抗凝作用,但抗β2GPⅠ抗体和ACA水平与SLE活动性无关,同时SLE患者是否继发抗磷脂综合征与血脂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3.
周红  王美美  陈巧林 《检验医学》2007,22(2):105-10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β2糖蛋白Ⅰ(β2GPI)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半定量测定56例SLE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抗β2GPI和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结果SLE患者血清抗β2GPI和ACA阳性率分别为69.6%、80.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SLE伴有血栓栓塞症状或病史者抗β2GPI为94.1%,高于无血栓栓塞症状的SLE患者(P〈0.01)。结论SLE患者抗β2GPI的高表达与其临床症状,尤其是血栓栓塞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在纯化磷脂抗原及心磷脂抗原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ies,APA)及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A)的ELISA试验,经检测61名SLE,29名类风湿关节炎(RA),42名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及50名正常人,血清中ACAlAPA阳性率分别为27.9%,24.1%,16.7%,2.0%和29.5%,31.0%,21.4%,4.0%,三组患者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对照组(P<0.01)。ACA与APA的检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一43.575,P<0.01),二者同时检测,可提高阳性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联合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精子抗体(AsAb)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β2GPI)检测在女性不孕不育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87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为不孕不育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的ANA、AsAb抗体,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 ACA、β2 GPI抗体;对80例正常生育女性作为正常组联合测定 ANA、ACA、AsAb、β2GPI抗体。结果187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组中 ANA 阳性率为18.1%(34/187),正常组为2.5%(2/80);ACA 阳性率为22.3%(43/187),正常组为5.0%(4/80);AsAb阳性率为18.7%(35/187),正常组为3.8%(3/80);β2 GPI阳性率为20.3%(38/187),正常组为3.8%(3/8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与体内存在的ANA、ACA、AsAb和β2 GPI抗体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有助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的病因查找和提高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梅毒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I(β2GPI)抗体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采集35例SLE活动期患者血液标本及70例梅毒患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ACA及抗β2GPI抗体水平。结果:SLE患者ACA及抗β2GPI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ACA阳性率为57.1%(20/35),抗β2GPI抗体阳性率为94.3%(33/35)。梅素患者ACA水平明显升高,抗β2GPI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ACA阳性率为88.6%(62/70),抗β2GPI抗体阳性率为4.3%(3/70)。结论:抗β2GPI抗体有助于区分自身免疫型ACA和非自身免疫型ACA,可能成为SLE诊断及研究分析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tosus,SEE)活动性的关系以及在狼疮肾(lupus nephritis,LN)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3例LN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与43例无肾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将76例SLE患者按SLEDAI评分分为SLEDAI≥10分组和SLEDAI〈10分组两组,进行抗C1q抗体与SLE活动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 LN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对照组(P〈O.01)。同时SLEDAI/〉10分组,抗C1q抗体浓度及阳性率显著高于SLEDAI〈10分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中抗C1q抗体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分别以LN和SLEDAI作为因变量将抗C1q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nRNP抗体进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LN作为因变量人选的白变量有抗C1q抗体,抗Sm抗体(P〈0.05),以SLEDAI作为因变量人选的白变量抗C1q抗体(P〈0.05)。结论在LN患者中,存在着抗C1q抗体的高表达,抗C1q抗体在LN疾病中起较为重要作用。抗C1q抗体是反映SLE患者并发肾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在LN诊断和判定其活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能较好的反映SLE病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108例(RA62例,非RA46例,及正常人30例)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测RF,并比较抗CCP抗体与RF对于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抗CCP抗体在RA组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51.8%,明显高于非RA组(3.21%)和正常对照组(0.0%),经t检验P〈0.05。抗CCP抗体对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1%、46.2%,在62例确诊为RA患者的血清中抗CCP抗体与RF重叠阳性率为55.1%,两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视为新的RA血清学诊断指标,它与RA联合检测更能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丝集蛋白抗体(AFA)、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以及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8例RA,3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5名健康人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和AFA,AKA和APF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在88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AFA、AKA和APF的敏感性分别为88.64%、70.45%、63.64%、61.36%,特异性分别为92.98%、91.23%、94.74%、91.23%,抗-CCP抗体的敏感性高于AFA、AKA和APF。抗-CCP抗体、AFA与AKA、APF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临床用于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血清中的环瓜氨酸肽抗体,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228例RA、192例非RA和71例正常人中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分析CCP抗体的水平及与AKA、RF的相关性。结果CCP抗体的阳性率在RA中为85.53%,在非RA中为5.21%,正常人全部阴性。3种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CCP85.53%、96.20%,AKA59.65%、94.68,RF81.14%、79.47%。CCP抗体与AKA在RA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之间差异非常显著,与RF差异不显著。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CP抗体简便、结果可靠,对RA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71例RA患者和186例非RA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标本中的AKA,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的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析比较AKA、抗CCP抗体、RF对于RA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析AKA与抗CCP抗体、RF及炎性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KA、抗CCP抗体、RF对于RA诊断的灵敏性分别为56.73%、85.12%、75.61%,特异性分别为97.89%、96.48%、90.32%。AKA阳性组与AKA阴性组比较,抗CCP抗体和R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A阳性组IL-1β、IL-6、IL-17、TNF-α水平与AKA阴性组比较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A对于RA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AKA阳性可能预示更为严重的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0例RA患者(RA组);20例确诊为非RA自身免疫痛患者(非RA患者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RF、Anti—CCP、ANA、抗ds—DNA、抗ENA抗体。RF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Anti—CCP采用化学发光微粒予免疫检测法,ANA,ds—DNA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ENA抗体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1.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55%、And—CCP的阳性率为80%、ANA阳性率分别为65.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5.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非RA组患者的RF的阳性率为20.0%、Anti—CCP的阳性率为5.0%、ANA阳性率分别为60.0%、抗ds—DNA的阳性率为5.0%、抗ENA抗体阳性率为30.0%,五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A患者中RF、AInj—CCP阳性率较高.五者的联合捡测可提高捡出率.对RA病情的鉴别诊断及发展和疗效的观察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来检测出的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新磷脂抗体(ACL)与不孕不育症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69例男性不育患者血清中的抗精子抗体,3595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血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新磷脂抗体。结果:男性抗精子总抗体阳性率40.8%,IgM阳性率10.5%,女性抗精子总抗体阳性率53.5%,IgM阳性率为20.5%。男女两组比较,抗精子总抗体阳性率、IgM的阳性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不孕不育患者EMAb的总阳性率为30.6%,ACL的总阳性为20.5%.ASAb、EMAb、ACL检测中,其中两项同时阳性的占16.5%,三项同时阳性的占8.5%。结论:在免疫性不孕不育中最常见的是由ASAb引起的,ASAb、EMAb、ACL的检测对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伟  朱梅英  沈洪远  张雯 《检验医学》2006,21(2):103-105
目的 比较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与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18例(RA61例,非RA57例)患者血清同时进行抗CCP抗体、RF和AKA检测,检测方法分别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BECKMAN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 RA组中3种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RA组(P〈0.01);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67.2%)明显高于AKA(41.6%,P〈0.01),且两者显著相关(P=0.004),与RF(77.0%)差异无显著性;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特异性(94.7%)明显高于RF(73.7%,P〈0.01)与AKA(91.2%),差异无显著性;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90.2%。结论 抗CCP抗体有适度的敏感性和很高的特异性,对诊断RA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典型代表,其抗β2-GPI抗体阳性率高达65%。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累及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炎症,SLE患者罹患者约2/3。本文探讨了血清抗β2-GPI抗体水平与LN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2β-GP 1抗体与狼疮性肾炎(L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 ISA法测定随机抽取活动期LN患者33例血清中抗2β-GP 1,同时检测患者血清IgG、C3及C 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及其它肾炎组相比,LN组抗2β-GP 1水平明显升高(P<0.01),阳性率高达54.55%,显示抗2β-GP 1与LN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抗2β-GP 1可作为LN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的意义,并比较与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方法对119例RA患者血清和183例对照者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人类颊黏膜和大鼠的食道角质层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散射速率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119例RA患者抗CCP抗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6%和97.3%,与非RA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抗CCP抗体与APF、AKA、RF重叠阳性率为41.2%、36.1%、和43.6%,经统计学分析,抗CCP抗体与APF、AKA、RF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并不完全重叠。结论抗CCP抗体将是协助诊断RA的一个新的实验指标,能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缺血性脑卒中(IS)初次发病患者血液中的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β2 GPI),探讨其可能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IS初发病患者223例为观察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间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 所检测的IgM-ACA、IgG-ACA、IgM-β2 GPI、IgG-β2 GPI等四种抗磷脂抗体,其在观察组总阳性率为9.42%(21/2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3/120)(P=0.02);在观察组内部,分别比较抗磷脂抗体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体重指数(BMI)间的阳性分布差异,发现中青年组阳性率为15.29%(13/85),显著高于老年组的5.80%(8/138)(P=0.02)。结论 随着发病年龄的年轻化,IS初发病患者抗磷脂抗体阳性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提示抗磷脂抗体的存在与部分中青年患者IS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OR值2.93;1.16~7.41),其实验室检测可能有助于对中青年IS的诊断或筛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Ⅰ)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β2GPⅠ水平和阳性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活动期及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IgM和IgG型aβ2GP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与缓解期组相比,IgG型aβ2GPⅠ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aβ2GPⅠ阳性率的比较中,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可能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有关,是其高凝状态的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抗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抗膜突蛋白抗体在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抗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抗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抗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抗C端膜突蛋白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抗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抗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