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心痛属于"心藏"受邪,而厥心痛属于"心包藏"受邪,属中医学心痛病之冠心病患者,绝大多数为厥心痛,病位在"心包藏",极少数因心痛而死亡的患者,为真心痛,病位在"心藏"。心包藏自身之脉为"痰瘀故邪"所痹阻,引起心痛;并伤及心包藏,导致心包藏病。该病的治疗原则是祛邪、扶正并举,涤除心包藏自身脉络之痰瘀,补益心包气血,还需根据患者出现的阳虚阴盛、阴精不足、肝旺、脾虚等兼症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2.
知识窗     
正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瘈,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狂不已,取然谷。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大白。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日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腧。  相似文献   

3.
路志正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心痛,非独心也.心与胆经脉相连,功能相属,胆的功能影响于心所发心痛为胆心痛,胆心痛病位在心,由胆所引起.如胆都化火,胆火扰心 胆气虚怯、心神失养 胆气都结、心脉瘀阻 痰瘀交结等皆可导致心的病变而发胆心痛.胆心痛的辨证重在辫病位,辨兼证,辨虚实.胆心痛的分型治疗属于胆火扰心者宜清胆宁心 胆气虚怯者宜温胆宁神 胆气郁结、心脉瘀阻者宜利胆舒心 痰瘀互结者宜清胆和胃,化痰通络.  相似文献   

4.
任继学老师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 ,学识渊博 ,经验丰富 ,研究心、脑、肾疾病五十余年 ,建树颇多 ,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在心脏病方面 ,任老师痛感近来中医界西化之风日甚 ,“见心治心” ,一遇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 ,漫应以活血之品、扩管之剂 ,久之恒致“愈活而心愈痛 ,愈扩而气愈衰”。故任老师根据《灵枢·厥病》所论 ,认为冠心病应属中医“厥心痛”范畴 ,《内经》对此病不独责之于心 ,而是联系五脏六腑 ,有肾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肝心痛、肺心痛之别 ,已示人从他脏治心之旨。任老师认为 :病虽在心 ,而不能惟知治心 ,须着眼整体 ,推求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中、西医理论对比分析,认为中医学的心痹心痛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相符,认为心痹心痛属于虚实同见的疾病,提出活血化瘀、益气温阳法是治疗该病的根本方法,并根据心痹心痛发病机理与中医传统辨证用药理论及现代药理研究拟定治疗方剂,加减用药。  相似文献   

6.
肾心痛证治精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心痛”是中医病名 ,始见于《内经·灵枢·厥病》篇。提出 :“厥心痛 ,与背相控 ,善瘛 ,如从后触其心 ,伛偻者 ,肾心病也。”本病的发生与心肾阴阳虚衰、精血失于资生、手足少阴经脉失调、水火不能相济有关 ,其病位在心 ,病本在肾。本虚标实是发病的基础和条件 ,其结果是心脉痹阻 ,发为肾心痛。笔者着重论述辨治因肾虚所致心痛的临床思路与方法。1 定义与范围因肾阴肾阳虚损 ,心阴心阳失于濡养温煦 ,而致心脉痹阻引起心痛者 ,称之为“肾心痛”。证见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 ,胸背拘急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伛偻不伸 ,足跗浮肿 ;或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7.
胸痹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据现代中医之研究,当属现代医学之心肺病变、胸膈病变等,尤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似.然后世诸多文献,尤唐宋以后.因胸痹有“心痛”、“心胃病”、九种心痛”等称谓,则常与脾胃病胃脘痛混淆.此不敢日沉冤千古.但不辨明个中奥秘实难真正继承发扬中医经验之精华.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复习.探寻幽微于后:1 内经纲目、仲景正名《(?)间·脏器法时论》云:“心痛者,胸中痛,胁下痛,(?)背(?)(?)(?)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进一步描述了胸痹心痛的临床表现:“厥心痛与背相控,善契,如以后触及其心.伛楼者肾心痛也痛也;……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者,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  相似文献   

8.
《医学心悟》是清代医家程国彭所著,全书条理清晰,纲目分明,在卷三详论心痛之病.程氏继承和发展了张仲景的九心痛之说,将心痛概括为气心痛、血心痛、热心通、寒心痛、饮心痛、食心痛、虚心痛、虫心痛、疰心痛九型,针对性地予以不同方药论治,理论成熟,药味考究,方简效验,值得现代医家研学应用.  相似文献   

9.
经方治疗胸痹心痛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李显筑 《中医药学报》2011,39(4):137-138
胸痹心痛是以心胸部满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中,胸痹以胸膈部位的痞窒满闷为主[1];心痛以心膺部疼痛为主[2]。胸痹心痛往往相兼为病,因此常常合并论述。临床所见,胸痹心痛病程长,病机复杂,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若辨证准确,经方治  相似文献   

10.
1王老肝心同治胸痹心痛的遣方用药规律研究现状 1.1经方、验方的应用情况王行宽教授临证多年,自拟心痛灵系列验方治疗胸痹心痛。肖碹认为“组成心痛灵(I号)方,用治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415例胸痹心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方法:选择415例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胸痹心痛不同中医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结果:胸痹心痛虚实证候间及具体的6个辨证分型间的冠脉造影阳性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三组实证之间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三组虚证之间,除心肾阴虚与心肾阳虚两组可见显著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031);四组实证与三组虚证间的两两比较,除痰浊内阻、寒凝心脉证与心肾阳虚证未见统计学差异外(P>0.0031),其余两两比较可见统计学显著差异(P<0.0031)。结论:胸痹心痛中医不同辨证分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胸痹心痛实证较虚证的冠脉病变发生率高且病变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名内涵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第九篇的篇名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历代注本或各种教材,均认为本篇所讨论的是胸痹与心痛两病,短气是二者的常见症状。而对心痛的看法不一,一种认为心痛即是心区的疼痛,另一种认为心痛是指胃脘痛。在全面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相关内容之后,我们发现此观点不符经旨,亦不能自圆其说。我们认为该篇应是讨论一个胸痹病,心痛与短气均是胸痹病常见的症状,而心痛就是指心区疼痛,而非胃脘痛。  相似文献   

13.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原因等。心痛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素问》有"心病先心痛"、"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灵枢·厥病》把厥心痛分为肝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肺心痛、肾心痛,云:"痛如以锥针刺其心";隋·巢元方对心痛病名论述详实,因、证、象等具备;唐·孙思邈、《太平圣惠方》、从治法方药方面给后世医家很大启发;明清时期有更详尽修正,最具代表性是《临证指南医案·心痛》把心痛与胃脘痛、真心痛等从发病部位确切区分。日本人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对"胸痹心痛"最早进行了详尽论述,对现今影响颇丰;汉·张仲景将胸痹与心痛合一而述。从脉象、病因、症候等方面看",胸痹心痛"之名更优于胸痹、心痛分而论之。病机乃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汤液经法图”角度探讨《医学心悟》治疗心痛的组方配伍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心痛及《医学心悟》的研究提供一种的思路。方法:运用《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所载“汤液经法图”解析清·程国彭所著《医学心悟》卷三论的心痛九方,做成“心痛九方组方配伍分析表”,分别绘制心痛九方的汤液经法分析图,分析药味的配伍结构。结果:治疗气心痛的沉香降气散的配伍结构为“五辛四苦二甘”,治疗血心痛的手拈散的配伍结构为“五苦四辛三甘一咸”,治疗热心痛的清中汤的配伍结构为“六苦三辛二甘”,治疗寒心痛的姜附汤加肉桂的配伍结构为“三辛二甘”,治疗饮心痛的小半夏加茯苓汤的配伍结构为“二辛二甘”,治疗食心痛的保和汤的配伍结构为“五甘四辛四苦一酸”,治疗虚心痛的归脾汤的配伍结构为“八甘四苦三辛一酸”,治疗虫心痛的化虫丸的配伍结构为“七苦六辛四甘”,治疗疰心痛的神术散、葱白酒、生姜汤的配伍结构为“八辛四苦二甘”。结论: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医学心悟》治疗心痛基本是以“辛-苦-甘”为原则进行组方配伍,心虚治以咸补,或苦甘化咸;心实则治以苦泻,或甘辛化苦,多使用“甘辛化苦”这个五味配伍转化关系,促使作用于脾的辛味药和甘味药入心泻心...  相似文献   

15.
厥 ,其义有二 :其一 ,厥者 ,抵阻也。《山海经·北海外经》云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 ,引申于疾病则为心之络脉、毛脉、经络发生抵阻不通 ,“心之隧道被脂膏瘀窄而气不宣畅”(《王氏 (燕昌 )医存·卷九》语 )。其二 ,厥者 ,逆也。五脏气血发生逆变 ,变则损心 ,而成本病。厥心痛之名 ,首见于《灵枢·厥病》云 :“厥心痛 ,与背相控 ,善瘛 ,如从后触其心 ,…厥心痛 ,腹胀胸满 ,心尤痛甚 ,…厥心痛 ,痛如锥刺其心 ,…色苍苍如死状 ,…卧若徒居 ,心痛间 ,动作痛益甚。”1 临床病象突然膻中或左侧胸闷而疼痛 ,其痛有隐痛、胀痛、刺痛、绞痛 ,持续…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宗良 《新中医》1998,30(9):57-58
心绞痛,系指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发作性胸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学“心痛”范畴。早在《素问·缪刺论》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1病因病机心痛的病位在心,但与肾、肝、脾关系密切,可在心气、心阳、心血、心阴不足或肝、肾、脾失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宗气与心系疾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奚凤霖 《中医杂志》1992,33(1):11-13
本文指出宗气不能贯通心脉,形成脉不通的病变,是发生胸痹、心痛、心痹等证的病理基础,并就上气不足、心悸怔忡、胸痹心痛、心痹脉瘀、支饮犯心等证候的主症、病机、治法、方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为中医内科临床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与西医所称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相类似。是由多种原因导致心脉痹阻,以心胸部满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胸痹以胸膈部位的痞窒满闷为主;心痛以心膺部疼痛为主。胸痹心痛两者  相似文献   

19.
张久亮  柳翼  陈旺  史载祥 《中医杂志》2012,53(19):1645-1647
以《黄帝内经》为源头的中医藏象、病机理论已经经过了千年以上临床实践的检验,以此理论分析属于“心痛”范畴的冠心病,其病位是在“心包络”(厥阴),而非在“心”(少阴).心包络病的关键病因是多种原因导致、伏藏于心包络自身之脉的“痰瘀故邪”;主要病机是“痰瘀故邪”痹阻心包络之脉,扰乱其气血运行而导致心包络病,继而导致宗气蓄积、输布异常(虚损),而并非独是心脉痹阻;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痛、气虚、血瘀(气病则血病);虚损的心包络因受其他脏器邪气影响而发病,即为厥心痛;心包病变严重,进一步影响至心,则为真心痛.补益宗气、涤除痰瘀应为主要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胃心痛”是中医病名,属“心痹”中“厥心痛”之一种,首见于《灵枢·厥病》篇:“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病也”。仲景《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后世注家多有“心痛”属胃之解者,余初学时亦然之;乃至临证数十年,又觉不尽其然,“胃痛”属心者实不少见,尤当拯救危亡于瞬间。今试将胃心痛浅述如次。1胃心痛的含义、临床表现与发病机理胃主受纳水各,升清降浊,如饮食不节,恣肆酒浆甘肥,或情志佛郁,六淫客邪等致胃系功能失调,气血过乱,上牵胸膺心系致心脉挛急,筋脉失于濡养,引起心痛,则称之为“胃心痛”。胃心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