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2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宽度5~11mm;32例纵裂池前部增宽,宽度7~12mm;26例双侧裂池增宽;12例鞍上池扩大;8例环池轻度增宽;15例脑室轻度扩大;22例额顶叶脑沟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结论 CT检查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2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宽度5~11mm;32例纵裂池前部增宽,宽度7~12mm;26例双侧裂池增宽;12例鞍上池扩大;8例环池轻度增宽;15例脑室轻度扩大;22例额顶叶脑沟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结论 CT检查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正青  周志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098-1099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特发性者34例(51.52%),32例继发性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为18例(占56.25%)。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大于等于6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大于等于5mm),可伴额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仅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根据患儿短期内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有的CT表现,对EH的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26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洪浩 《广西医学》2008,30(3):422-423
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lus,EH)是一组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自愈性疾病,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交通性脑积水,其中原因不明的称为特发性EH,有特征性CT的影像学。我院2004年5月至2007年7月诊治EH患者26例,并对其发病机制、CT表现、诊断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26例EH中,男18例,  相似文献   

5.
胡良平 《中华医护杂志》2007,4(2):125-125,124
目的 通过对37例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方法 收集本院2002年8月-2004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脑积水的37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扫描,层厚层距10mm,部分病例加扫5mm层厚,均为平扫。结果 37例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部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范围5.2—12.4mm和3.8—7.9mm,额顶部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稍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以双侧侧脑室前角多见;其中4例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可以确诊外部性脑积水,其中头颅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韦寅  李瑞雄 《微创医学》2009,4(3):240-241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HE)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48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结果 双侧额部及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6~10 mm)48例,纵裂前部增宽(8~14 mm)48例,双侧裂池增宽36例(8~14 mm),鞍上池轻度扩大18例,脑室轻度扩大14例,额顶叶脑沟增宽,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42例.结论 CT检查在外部性脑积水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部性脑积水37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7例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得出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可以确认外部性脑积水,其中头颅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70例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性脑积水的70例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扫描,层厚层距10mm,部分病例加扫5mm层厚或行5mm回顾性图像重组。均为平扫。结果 170例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叶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范围4.8mm-12.5mm,平均8.65mm: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范围5.1mm~7.5mm,平均6.3mm,额叶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以双侧侧脑室前角多见。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生有密切关系,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因不明的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表现及跟踪变化,并对脑萎缩及硬膜下积液进行鉴别诊断.结果:5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增宽,以双额顶及大脑前纵裂为明显100%.双侧裂池增宽者43例(86%).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13例(26%).脑基底池增宽8例(16%).脑室轻度扩大4例(8%).1岁CT随访,50例患儿有45例外部性脑积水消失,5例外部性脑积水明显减少.外部性脑积水属于交通性脑积水的范畴,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结论:小儿发育期脑外间隙在1岁内变化较大,此时颅骨与脑发育不平衡,脑外间隙较宽,它包括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腔,1岁时逐渐达到平衡状态.1岁以内蛛网膜下腔>8mm,1岁时>4mm为扩大,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暂时性病理变化,暂时性的交通性脑积水,囟门闭合后自然愈合,且无后遗症改变,CT检查与随访观察对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多排螺旋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病因、临床特征、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局限性增宽,是EH出现最早也是最具有特征的CT征象.结论 CT检查对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跟踪观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病因不明的小儿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跟踪变化。结果 双侧额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者18例(100%),双侧裂池增宽者18例(100%),额顶区脑沟增宽加深者16例(88.89%),前纵裂池增宽者18例(100%),脑基底池扩大者14例(77.78%),脑室轻度扩大者3例(16.67%)。1岁时CT复查,18例(100%)均出现外部性脑积水战少。2岁6个月时再次复查CT平扫,18例中15例(83.33%)外部性脑积水消失,另外3例(16.66%)外部性脑积水进一步减少。结论 CT检查及跟踪观察对于特发性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21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的CT表现。典型表现为:①平扫时呈高密度或等由度;②增强后显著强化;③发生在有脑膜的部位;④呈边界清晰的团块状,增强后更清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巨大CD的CT表现进行研究、分析。24例中,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D 23例、弥漫型CD 1例。结果24例CD,病变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较大的单发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多清楚锐利,直径3~15 cm。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对CD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CD肿块以动脉期显著强化和延迟期的持续强化为特征性表现;胸、腹部局限型CD 以较大孤立性无坏死、出血肿物、均匀性明显强化、或中央伴有分支状钙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布-加综合征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CT影像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经静脉造影证实布-加综合征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脏体积增大伴尾叶增大29例(85.2%),肝脏密度不均23例(67.6%),肝内侧支血管18例(52.9%),肝外侧支血管30例(88.2%),下腔静脉钙化7例(20.5%)。结论 CT在显示肝脏形态、下腔静脉钙化及肝外侧支循环等方面有优势,在诊断布-加综合征上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假性粘液瘤8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回顾分析其CT影像表现。结果 (1)典型CT表现:8例均出现腹、盆腔脏器扇贝形压迹;7例表现为腹腔、盆腔脏器周边的分房粘液团块,可多发或单发;单发/多发者其内密度均匀,CT值略高于水,增强后边缘性强化;囊壁厚度一致或不均。(2)不典型CT表现:3例可显示原发病灶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有网膜、肠系膜浸润性改变。7例合并有腹水;2例合并钙化。对于不典型CT表现,在CT征象上与其它非粘液癌性腹膜炎相仿,也较难鉴别。结论 CT检查对腹膜假性粘液瘤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结果醛固酮腺瘤9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大片坏死及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子宫平滑肌瘤的CT表现为子宫不同程度增大和实质性肿块,其内可见低密度或钙化灶,增强扫描见肌瘤明显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强化,可见漩涡状、小斑片状或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缘清晰,可见低密底包膜。结论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于子宫平滑肌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球形肺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附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便与其它球形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鉴别。方法:搜集32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球形肺炎的主要表现:(1)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是球形肺炎的特征。(2)病变局部及周围胸膜肥厚;病变所属支气管非狭窄性均匀增厚;肺门侧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及牵拉;病变非胸膜侧浅淡小片状高密度等支持球形肺炎诊断。(3)抗炎治疗后病变疏散或明显缩小支持球形肺炎,提示可以继续抗炎治疗。(4)纵隔、肺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趋向支持肺炎诊断。(5)“晕征”、支气管充气征和病灶内“肺泡征”,不能过分强调其诊断价值。结论:CT检查是球形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结果CT对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83.3%,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77.8%,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27.8%.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可靠,对良恶性预测具有帮助,对病理类型估计能提供线索,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舌癌的螺旋CT表现及其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13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舌癌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 ,其中 6例作增强扫描。结果 平扫 13例中 ,除舌外形的改变外 ,病灶区均有密度改变。增强扫描病灶区均有不同程度强化。 13例中有 6例颌下或颈淋巴结肿大。结论 螺旋CT对舌癌的诊断及了解病灶范围、淋巴结转移价值较高 ,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