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评估中国目前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阻断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的成本-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近11年中国年平均新生儿人口作为观察队列,按HBV感染本底和自然转归来推算HBV自然感染的后果,以新生儿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90%估计干预后HBV感染状况,以每接种1*!000份(3剂,下同)乙肝疫苗预期所阻断的慢性携带者人数和慢性肝病患者例数作为乙肝疫苗预防HBV慢性感染的成本-效果.结果显示中国HBV慢性持续感染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中流行区HBV慢性携带者的流行率比特高流行区低2.5倍;HBV慢性携带者流行率高的人群,乙肝疫苗的成本-效果相对较高.同样接种1*!000份乙肝疫苗,在中流行区可减少67名慢性携带者和17例慢性肝病患者,在特高流行区则可阻断164名慢性携带者和41例慢性肝病患者.中国目前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平均每1*!000份乙肝疫苗将可减少98名慢性携带者和25例慢性肝病患者.中国各地目前推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成本-效果均非常高.同时,乙肝疫苗的成本-效果与免疫策略和HBV感染的流行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1997~2006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中国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60%的中国人感染过HBV,有9·8%的人成为慢性携带者,这些人面临HBV慢性感染和由于肝脏相关疾病导致死亡的危险。估计每年约有26·3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的肝癌或肝硬化,占全球乙肝相关总死亡数的37%~50%。由于大多数HBV感染发生在婴儿期和儿童早期,在该阶段HBV感染易发展为慢性感染,因此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HepB)对预防HBV慢性感染是一个关键策略。本报告描述了1997~2006年中国在提高新生儿HepB接种率以及乙肝疫苗首针(HepB1)及时(出生后24h内接种)接种率方面取得的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方法对HBV感染母亲孕期管理、产时阻断、新生儿出生后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婴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程免疫,到7~12月龄釆静脉血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 74例母亲肝功能异常者10例,正常64例。通过上述方法实施母婴阻断,所生儿童阻断成功73例(其中产生保护性抗体51例),HB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中感染HBV1例。结论通过正确规范实施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王巍 《职业与健康》2005,21(5):777-777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10%,慢性HBV感染者约1.3亿.其中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当孕母HBeAg阳性时,其新生儿80%~90%将感染HBV并且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切断该途径是控制HBV感染的重要措施.随着乙肝疫苗及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对HBV母婴传播机制及其预防目前已取得很大成绩.我科自2003年4月~2004年5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的母婴垂直传播165例,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孕妇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母婴HBV垂直感染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HBs Ag阳性孕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接受1次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和乙肝疫苗。对照组HBV感染孕妇在孕28周、32周和36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分别200 IU)。观察比较两组孕妇所生产新生儿HBV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2.5%,对照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后24 h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孕妇垂直传染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父亲单方为乙肝病毒感染者所分娩的新生儿脐带血HBV-DNA阳性经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阻断效果。方法:对66例脐带血HBV-DNA阳性的新生儿(由父亲HBsAg阳性,母亲血清HBVM及HBVDNA均为阴性的306个家庭)随访其经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与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的阻断效果,随访时间为出生后7、9、12个月跟踪检测乙肝表面标志物的情况。结果:父亲单方为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新生儿HBV阳性率为21.6%;随访到12个月时,其新生儿HBV阳性者中HBsAg阳性率为9.1%;父亲HBVM不同结果与不同免疫干预的子代产生保护抗体的起始时间基本上均在婴儿出生后9个月,仅父亲为小三阳的这一组有27.3%在生后12个月产生保护性抗体。结论:母亲HBV标志物及HBV-DNA均为阴性,父亲为大三阳或小三阳所生的新生儿要按母亲HBV感染一样提供24 h内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免费接种;对生后9个月内的婴儿应加强防护,避免在保护性抗体未出现前过多地接触各种可能的血液体液暴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免疫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问题。方法:对在该院孕早期检查出的180例HBV携带者于孕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其所生婴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将产妇及其新生儿随机分成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随访婴儿血乙肝三系及HBV-DNA,对比分析两组婴儿、新生儿的HBV感染情况。结果:母乳喂养组无婴儿及新生儿新增感染病例;人工喂养组有1例婴儿新增乙肝病毒感染。两组新生儿、婴儿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免疫后的HBV携带母亲是可以安全哺乳的。  相似文献   

8.
乙型病毒性肝炎 (俗称乙肝 )是一种常见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且易转变成慢性肝炎,引起肝硬化,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目前普遍用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来预防乙肝。由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若感染乙肝,易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最危险时期,故我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以新生儿和婴幼儿为主要对象,并已将其列入儿童计划免疫内,推行 0- 1- 6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程序。即新生儿在出生后 48小时内肌肉注射 30(或 20)微克乙型肝炎疫苗, 1个月和 6个月后分别再注射 10微克疫苗,以预防感染乙肝。   乙肝疫苗由无症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的血浆…  相似文献   

9.
张琦  刘晓娟 《中国保健》2009,(21):942-943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人群感染率达60%以上,HBsAg慢性携带率为9.75%,其中儿童是乙肝的主要感染者。新生儿、婴幼儿及青少年普遍易感,他们在感染HBV后容易成为隐性感染者或无症状携带者,有部分HBV携带者可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最终部分发展成为肝硬化或死于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母亲对新生儿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基因疫苗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按母亲是否有HBV感染,将新生儿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各76名,追踪观察两组新生儿接种乙肝基因疫苗后1、2和7个月龄时的免疫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测定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液检测.结果在两组新生儿系列血清中均未检出HBV DNA和血清HBV感染标志物,暴露组乙肝疫苗无应答率为19.74%(15/76),而非暴露组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率为6.58%(5/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1.56,P<0.01).疫苗接种后2个月和7个月时,暴露组外周血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下降.结论母亲感染HBV后对新生儿的吞噬细胞活性和抗-HBs的阳转率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血液传染、母亲垂直传染和密切接触传染,因此,防治乙肝从新生儿抓起非常重要。从2002年开始对辖区户籍孕产妇实行系统管理,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接种乙肝疫苗,对母亲乙肝阳性者新生儿接种双倍量乙肝疫苗防止母婴垂直传播。这一防治措施降低了儿童乙肝感染率,对乙肝病毒感染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扩免策略实施效果。方法:分析烟台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影响因素,整群随机检测1 543名7~12月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水平;描述分析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状况。结果:烟台市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率保持在97%以上,阳性母亲的新生儿77.35%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阻断;5μg啤酒酵母扩免乙肝疫苗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80.75%儿童能够产生保护性应答,接种医院级别及父母乙肝感染状况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扩免策略实施后儿童乙肝发病率大幅下降,5年降低了78.99%。结论:烟台市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效果显著,强化产科培训,正确把握接种禁忌,普及孕妇HBV检测,完善低/无应答者免疫将进一步降低乙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乙型肝炎(乙肝)呈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全世界约有3.5亿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就达1亿多,其中1/3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使母婴间的水平传播及产中、产后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HBV母婴传播中的宫内感染尚不能用乙肝疫苗完全阻断。若按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HBV宫内感染率为5%~10%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和儿童加强免疫效果。方法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阴性的学龄前儿童及大学生,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4种疫苗,采用血清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接种不同种类基因乙肝疫苗都能获得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平均抗-HBs阳性率在95.00%以上,平均GMC1336.58 mIU/mL。对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且目前HBV感染指标阴性的儿童分别加强接种不同种类乙肝疫苗,抗-HBs阳性率均在96.00%以上,平均GMC为966.50 mIU/mL。结论接种4种不同的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影  李丽 《中国校医》2012,26(7):537+539-537,539
中国约有1.2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其中乙肝患者为3 000万左右,而他们之间的一半又为患有乙肝母亲传染所致[1 ].因此,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有效遏制乙肝的关键.HBV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最主要、最具威胁的传播方式,是指患有乙肝或携带HBV的孕妇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将HB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其主要途径为(1)分娩过程中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发生擦伤,或胎盘剥落时母血中的HBV通过破裂的胎盘血管渗入脐带血后进入新生儿体内,此种情况最为常见.被感染的新生儿80%~90%会变成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至成年期后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浉河区农村一般人群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乙肝血清学状况,评价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调整乙肝控制策略。方法按照抽样方案要求,随机调查农村一般人群547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清进行HBsAg、抗—HBs和抗—HBC检测,对HBsAg阳性者同时进行HBe和抗—HBe的检测。结果浉河区农村一般人群标化后HBsAg阳性率为7.98%,抗-HBs阳性率为60.73%,HBV感染率为43.94%,14岁以下儿童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15岁以上人群,抗-HBs阳性率高于15岁以上人群。结论通过14年乙肝疫苗的接种,浉河区农村已经由乙肝感染高流行区过渡到中等流行地区,14岁以下儿童处于低感染率、高免疫力水平,能有效阻断乙肝在儿童间的水平传播,但应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阻断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10余年后,影响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危险因素的作用和地位是否发生了变化,2000~2001年我们对2000年0~12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60%(新生儿接种率达90%以上)的枣阳市进行了农村儿童携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仍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从1992年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实施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有计划的免疫接种,乙肝感染率明显下降.为了解张家口市桥东区人群乙肝感染情况,于2006年在46个社区内随机抽取2个社区开展了不同人群HB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群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几乎均有HBV宫内感染,大部分发展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探讨母婴传播免疫,提高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对于保护高危易感孕妇,防止所生的新生儿成为慢性携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孕晚期乙肝五项指标测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明显降低了新生儿HBV的携带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对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控制宫内乙肝病毒感染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 131例乙肝检测阳性孕妇分为 4组 ,分别予以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单用乙肝疫苗及空白对照。每个病例均作孕妇体内HBsAg、HBV DNA定量检测及新生儿出生即刻的股静脉血中HBV系列检测 ,以了解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在全程单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和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都为 3%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单用乙肝疫苗组为 10 .7% ,对照组为 17.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应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既可降低乙肝病毒携带HBeAg(+)孕妇的宫内感染 ,又可节约阻断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